文/黃程遠
2022版語文新課標課程內容是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呈現(xiàn),分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細分為“整本書閱讀”。教師可以利用“快樂讀書吧”這個板塊更好地指導孩子進行整本書閱讀,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閱讀是語文學習與知識面拓展的重要途徑,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作為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創(chuàng)新內容,引起師生的重視,可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師在教學上只圍繞課本內容展開,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不重視,對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以及跟蹤評價不到位等,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量沒有明顯提升,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成相應閱讀,未達到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升的最終目標。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展開整本書教學呢?筆者結合“快樂讀書吧”板塊內容展開相應討論。
教學“快樂讀書吧”這個板塊時,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與整本書閱讀內容相關的圖片與視頻,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多媒體技術的導入讓教學活動效率更加高效,教師節(jié)約了大量書面?zhèn)湔n工作,可以利用更多時間精選備課內容,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找尋與整本書閱讀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直觀化的教學內容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整本書中的內容,進而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展開學習,讓學習更加高效。
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板塊時,教學主題圍繞民間故事展開,內容導入是從《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入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室展示小和尚的故事,并詢問學生們是否聽過爺爺奶奶講過這個故事,然后進一步播放我國民間故事的圖片,如《梁?!贰睹辖揲L城》《女媧補天》《八仙過海》,引導圖片看圖猜故事,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回顧自己過往是否聽過這些民間故事,還能借助圖片吸引學生關注,激發(fā)進一步閱讀的興趣。最后,可以用多媒體完整的播放《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這個故事,讓學生對整個故事有更加完整的掌握。
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板塊是《十萬個為什么》,教學時可以先出示一些鐵生銹、面包變硬、水清洗臟東西的圖片,并詢問同學們?yōu)槭裁磿l(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帶著思考進行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架起一座師生溝通的橋梁。感興趣的學生非常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從而引出讓學生讀一讀這本科普作品——蘇聯(lián)作家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一找有哪幾個“為什么”,讓學生自己說說問題的答案。例如“為什么水能滅火?”同學們會找到:“水能滅火,因為它又濕又冷?!苯處熆梢越又鴨柾瑢W:“可是煤油也是又濕又冷,為什么你不能用煤油滅火呢?”同學們肯定會回答:“這樣會爆炸的?!苯處熅涂梢韵鄼C利用多媒體“水能滅火,煤油會爆炸”的對比視頻,讓學生知道,水是通過“冷卻作用”來進行滅火;煤油只能越燒越旺,火上澆油。利用這樣直觀的視頻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很快明白水為什么能滅火的原理。授課教師“為什么水能滅火?”這個問題只是拋磚引玉,圖片和信息技術的播放只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手段,更多的是啟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帶著問題和思考進行整本書閱讀。
教師教學“快樂讀書吧”這個板塊時,不應該只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教學,還應該從興趣培養(yǎng)角度,利用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多媒體、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進而讓學生從整本書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快樂、感受快樂,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閱讀,提升閱讀量。
整本書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整本書閱讀是學生知識面提升的過程,也是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上放松、享受,從而沉浸在閱讀氛圍中,提高閱讀效率。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應該結合教學內容,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舒適、和諧課堂。由于一堂課的時間有限,學生們很難完成多本書的閱讀,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閱讀小組,每組可以分配一套圖書,小組內成員自行決定自己閱讀內容,最后教師可以給予時間讓學生們相互交流,包括自己閱讀內容、閱讀感悟,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獲取更大量的信息。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板塊時,10個小組去準備10套不同的書籍,每套書包含了不同的民間故事,如《女媧補天》《哪吒鬧海》《梁祝十八相送》《八仙過?!贰毒l(wèi)填海》等,小組成員們可以通過自行商定的方式來完成書籍分配,包括后續(xù)的閱讀完如何交換書籍等。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在那奇妙的王國里》板塊時,大多數(shù)同學們都閱讀過《安徒生童話》這本書,都對《安徒生童話》非常感興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童話,講述了一個個啟人深思的故事,讓同學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教師可以利用《安徒生童話》這本書耳熟能詳?shù)奶攸c,課前讓孩子自己運用瀏覽、精讀、略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提前完成整本書閱讀。班級可以舉辦一個“童話故事會”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四人為一組,小組成員自由討論閱讀自己最喜歡的內容以及感悟,還可以邀請每個小組派出學生代表到講臺上講講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或閱讀感受。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保護學生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充滿個性化的獨到見解,不給學生框定所謂的標準答案,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和諧輕松、快樂分享的氛圍。通過舉辦這個“童話故事會”,讓學生們通過交流互動、快樂分享,對不同的童話故事產(chǎn)生期待與閱讀興趣,從而引發(fā)學生課后自主閱讀整本書。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把這種和諧的閱讀氛圍延展到課外閱讀,創(chuàng)設班級閱讀角,固定每周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們可以在課后享受安靜閱讀機會;召開朗誦會,誦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的一章并分享讀書心得;針對閱讀內容開展主題辯論,在思維碰撞中加深對閱讀內容的感悟;指導學生設計劇本,將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融入其中并分享閱讀經(jīng)驗……
整本書閱讀交流與分享是學生交流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學生們閱讀與自我總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本身與聽眾都對交流內容印象深刻,激發(fā)了聽眾們自主閱讀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加入其中,和學生共讀一本書,與學生們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并定期分享優(yōu)秀讀物,拉近師生距離,也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鼓勵學生以書會友,多與朋友交流閱讀內容、交換書刊等。
整本書閱讀習慣是影響學生課內外閱讀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其實在閱讀過程中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缺乏思考,很多學生只是讀了文字、看了圖片,停留在最表層的文字閱讀上。這樣的閱讀效率較低,長此以往,不僅閱讀能力沒有提升、知識面沒有拓展,還會出現(xiàn)對閱讀喪失興趣等。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引導正確的整本書閱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以五年級下冊的“快樂讀書吧”——《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為例,古典名著是我國古代文學家千錘百煉的文學巨作,在我國歷史變遷中遺留的民族瑰寶。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也深受著小學生們的喜愛。但其篇幅較長,學生們往往因為厚厚的書籍望而生畏,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閱讀。其一,引導學生通過瀏覽目錄了解全書概要,《西游記》作為一本章回體小說,每一回都有一個題目,通過回目學生可以了解故事概要,再通過每個回目去了解每個小故事;其二,引導學生們結合視頻去讀相應章節(jié),直觀化的故事情節(jié)結合文字會讓學生們更有興趣;其三,引導學生們邊讀邊思考,做好小貼士,在每個回目故事閱讀時,記錄下自己的感悟以及困惑,定期翻看;其四,構建班級閱讀交流平臺,大家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釘釘群等交流自己的閱讀進度、閱讀過程中的收獲以及困惑,通過交流溝通讓學生們相互陪伴閱讀,相互答疑解難,讓閱讀成為生活中的趣事,進而通過日積月累的堅持,累積大量的閱讀量、寫作素材,也讓閱讀成為習慣,熟練掌握閱讀方法,不斷提升個人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良好的整本書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們終身受益,堅持每日閱讀可以讓學生獲取大量的知識,拓展知識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以及閱讀技巧;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更加充實美好。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有效措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學目標統(tǒng)一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兼顧每個學生;另一方面,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實現(xiàn)每個學生的一對一教學,但“快樂讀書吧”板塊不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實現(xiàn)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園》這個板塊時,文中推薦《騎鵝旅行記》《魯濱遜漂流記》《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這四本書,但每個學生的閱讀基礎不同,閱讀興趣不同,教師給出的閱讀建議也應該不同。
首先,教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基礎,學生讀過哪些世界名著書籍,以往的閱讀方向、興趣愛好等,從而推薦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書籍;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們在家的閱讀時間,擁有的書籍情況等,從而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并通過與家長交流溝通,了解閱讀進度以及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性糾正、指導,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閱讀技巧;最后,考核評價是推動學生閱讀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了解學生閱讀能力與不足的必要途徑,教師應該在日??己伺c評價中納入課外閱讀情況,像是在書面考核中可以納入本學期的閱讀內容,像是《西游記》中的片段描述等,在日常評價中將閱讀課堂表現(xiàn)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考核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閱讀板塊學習存在的不足,也讓教師可以針對性了解學生,出具下階段教學改善計劃,指出問題,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跟蹤記錄每個學生的閱讀進度、提升情況,給出改善提升建議,讓學生不斷提升閱讀能力。
每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能力、閱讀基礎不同,展現(xiàn)出來的閱讀能力也不同,老師在相關閱讀板塊教學時,應該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針對性書籍,既能符合學生能力提升要求,又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從而讓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升,并最終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閱讀習慣。
書籍中有著寶貴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我們學習知識的良好途徑,也是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于興趣愛好的重要影響因素。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將整本書閱讀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包括課堂內外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氛圍等,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并通過推動閱讀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溝通,擴展學生們個人知識面。此外,應該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教授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從而更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并從閱讀中找到成長與自信,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還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整本書閱讀教學,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通過跟蹤改善學生們的閱讀情況,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