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社會心理學家托利得提出一個經(jīng)典理論: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于上乘,只看其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于其處世行事。思考的過程就像是盲人摸象,應該努力從多層次、多角度看待問題。
孔子周游列國時,因為兵荒馬亂,每日的三餐都沒有著落。一次,大家連續(xù)七天沒吃到一粒米飯,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大家都很高興。飯快煮熟的時候,正在休息的孔子微睜雙眼,看見顏回掀起鍋蓋,抓起米飯往嘴里塞。孔子閉上雙眼,假裝沒有醒來,也不去責問??墒?,孔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平常對你最信任,你怎么能偷吃米飯呢?
飯煮好后,顏回恭恭敬敬地請孔子進餐??鬃尤粲兴嫉卣f:“剛才祖先來夢里教導我,我想還是把沒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顏回紅著臉說:“這鍋飯我已吃了一口,不可以祭祖先了?!彼^而解釋道:“我想讓大家快點吃上米飯,心急了,揭鍋的時候不小心讓灰落在鍋里,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我就抓起來吃了?!笨鬃勇犃嘶腥淮笪?,說道:“我平常對顏回最信任,可是看到顏回‘偷偷’食用米飯,心里還是懷疑他、誤會他,人的內(nèi)心是最難把握的!”
大多數(shù)人習慣在不了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就妄下評語,尤其是在有利益沖突的時候。托利得定理告訴我們,廣泛征求意見是在做決策前的必要工作,面對問題時,要能容納不同的意見;如果只看現(xiàn)象不追究原因就下結(jié)論,往往會偏離真相。
有這樣一則笑話:一男子要跳樓,警察趕到后問他跳樓原因,男子說:“結(jié)婚前,所有人都告訴我,結(jié)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我結(jié)婚一年了,卻經(jīng)常吵架,每次都以我挨揍結(jié)束戰(zhàn)爭。后悔的滋味太難受了,不如一死了之。”警察安慰他說:“小伙子,看開點兒,你還有父母,未來的路還很長。”男子被警察的話打動,面露猶豫。這時,聞訊趕到現(xiàn)場的妻子沖樓頂大聲喊:“老公,你不要死,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妻子的話還未說完,丈夫便毫不遲疑地縱身跳了下去。
丈夫受不了妻子的折磨,但又舍不得放棄生命,所以才會在樓頂猶豫不決??伤麤]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未來和生活,特別是聽到妻子提到未來時,讓他更加確信這一點。這雖然只是一個笑話,但卻生動地詮釋了法國管理學家列文的觀點——如果沒有能力去統(tǒng)籌和把握,就只有時間去后悔。
經(jīng)營企業(yè)和經(jīng)營婚姻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核心就在于決策。一個管理人員的決策有沒有效,取決于他有沒有能力計劃和統(tǒng)籌。所謂管理,是能力和決策的體現(xiàn)。沒有把握局面的能力,面臨競爭時就會猶豫不決,即使做出計劃,也不一定是戰(zhàn)略性的決策,最終只會使企業(yè)的發(fā)展停滯不前。
管理,是能力的管理,而非才能的管理。如果不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那么管理者就要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以下兩點:一是了解發(fā)展局面,根據(jù)走向制訂計劃。在做一項決策之前,先了解清楚全局走向,并根據(jù)該走向做出正確的計劃和準備,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做出錯誤決策。二是提升能力,讓自己充滿自信。決策者要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讓自己充滿自信,避免因能力不足而阻礙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