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豐
2020年初,江西創(chuàng)新路徑,選擇8所高校牽頭,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為試點,通過挖掘問題、構(gòu)建專題、組建團隊跨校授課等方式,積極推進高校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
“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顯示,試點改革一年多來,學生對思政課教師滿意度同比增加15.7%,對思政課的滿意度同比增加11.7%?!苯魇∥逃の麄鞑坎块L魏建克介紹,通過高校“手拉手”,師生在問題探究和解答中形成同頻共振,高校思政育人共同體逐步形成。
將問題變專題 ? 打造思政教學“問題鏈”
“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何以必要?”……近日,在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王賓新以學生困惑的問題為課程主題,沿著答疑解惑的認知路徑展開教學,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歡迎。
“思政課要上得好,關(guān)鍵在于要了解學生想知道什么?!苯魇∥逃の瘯浫~仁蓀介紹,為了給年輕人上好思政課,江西省立足教材調(diào)研問題,走近學生生活,圍繞教學難點重點、學生關(guān)注點困惑點、社會焦點熱點、時代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等方面,整理出380多條“問題清單”,并以此為基礎(chǔ)形成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
圍繞“問題鏈”,江西高校思政課教師以教材為綱,結(jié)合大學生“想聽”“要聽”的問題,開展集中討論、分析提煉,從問題入手,變問題為專題,通過將學生困惑的一個個問題鏈條化,層層遞進,進而深化課堂講授方式改革,讓師生共同享有話語權(quán),教師真正成為學生解惑的“關(guān)鍵人”。
從“迎合”到“贏得” ? 讓思政融入社會“大課堂”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而且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如何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jié)合起來?江西高校堅持將課堂教學、學校文化、社會實踐融合推進,努力打造沒有圍墻的思政課。
創(chuàng)新“云上游、線下走”方式,上百萬學生線上云游、數(shù)字展館訪問量超7100萬人次……近年來,江西在全省高校組織開展“紅色走讀”活動,把課堂搬到歷史發(fā)生現(xiàn)場,青年學生成為主角、主創(chuàng),上百所高校千余支團隊利用假期周末實地走讀,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百年大黨的奮斗故事。
5萬多名大學生到全省33個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縣開展志愿服務、社會調(diào)查活動;1086名思政課教師深入一線,挖掘出465個實踐典型案例,打造191堂精品微課……“迎合”是手段,“贏得”是目的,從立足課堂到超越課堂,江西通過課堂思政和社會實踐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為、領(lǐng)悟知識真諦。
由獨唱變合唱 ? 構(gòu)建思政育人共同體
“如何理解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怎樣認識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2021年10月16日,一場“頭腦風暴”在江西師范大學展開。20多名來自江西不同高校的骨干思政課教師齊聚一堂,圍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展開討論,共同研究打磨課程專題。
為提升思政育人實效,江西創(chuàng)新舉措打破各高校間行政壁壘,以片區(qū)為單位,圍繞贛北、贛東北、贛西、贛南四大區(qū)域的高校分布情況、師資水平、擅長領(lǐng)域等,跨校組建若干個教學團隊,分專題開展跨校授課。此外,還建立了對口幫扶民辦和高職院校工作機制,通過“上門送教”共享思政教研成果和優(yōu)秀師資,促進了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跨校集體備課會上的思維碰撞,讓我對問題式專題化教學的理論體系和內(nèi)容邏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聚焦核心問題討論的方式使學生具有較高的興趣,參與互動也更加積極?!痹诙啻螀⒓蛹w備課活動之后,東華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周成莉感觸頗深。
“開展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是江西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具體實踐?!比~仁蓀表示,下一步,江西將繼續(xù)深化改革,將省內(nèi)高校劃分為15個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共同體,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模式,真正打造出讓大學生喜歡的思政“金課”。
(作者單位:新華社江西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