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國亮 黃牧航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歷史課程具有立德樹人的獨特價值和天然優(yōu)勢。歷史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首先必須回答“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
為誰培養(yǎng)人?筆者認為,歷史教育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民族育苗”,這是歷史教育的人才觀;培養(yǎng)什么人?歷史教育要培養(yǎng)“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擁護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歷史教育的本質觀;怎樣培養(yǎng)人?歷史教育要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學的探究式、體驗式的育人方式,是這歷史教育的教學觀。
培根鑄魂、立德樹人是對歷史教育本質的最新認識。近年來,我們通過創(chuàng)立“問題導學培根鑄魂”歷史育人新思想、新理念,創(chuàng)建“問題導學三環(huán)五步”歷史育人新模式、新流程,創(chuàng)設“教-學-評”一體化歷史育人新評價、新方法,引導和促進學習方式和育人模式的根本轉型,使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提高素養(yǎng),升華情感,從而將培根鑄魂、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一、歷史“問題導學培根鑄魂”育人思想的內涵
歷史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文化意識形態(tài)屬性。我們認為,對歷史教育而言,“培根”,是指培育民族自信之根;“鑄魂”,是指鑄牢愛黨愛國之魂。培根鑄魂,就是通過歷史課程教育,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擁護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立場,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人生追求,培根鑄魂是歷史課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
“問題導學培根鑄魂”育人思想的主要內涵:在歷史教育中,以立德樹人為指針,以發(fā)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指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鏈”驅動學生思考,將歷史教學從“知識掌握”轉向“知識建構”和“問題解決”,讓學生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中發(fā)展能力,培育素養(yǎng),健全品格,培養(yǎng)永遠跟黨走、具有民族自信和愛國情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育人新思想、新理念。
二、歷史“問題導學三環(huán)五步”育人模式的構建
1. 核心概念
(1)問題導學。所謂“問題導學”,是指用“問題”整合相關學習內容的教學方式,即以問題為線索,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設計一問題探究一問題展示一問題檢測—問題升華”的教學過程,從單純的“知識掌握”轉向“知識建構”和“問題解決”。
(2)“三環(huán)五步”?!叭h(huán)”,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分為“教師設疑、學生探疑、師生拓疑”三個環(huán)節(jié);“五步”,是指在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分為“設疑激勵、帶疑探討、破疑歸納、拓疑引申、化疑提升”五個步驟。
2.內涵與流程圖
歷史“問題導學三環(huán)五步”育人模式,就是在“問題導學培根鑄魂”歷史教學思想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探究學習,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和“五個步驟”,師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歷史育人新模式、新流程?!皢栴}導學三環(huán)五步”育人模式的流程示意圖如下:
三、歷史“問題導學三環(huán)五步”育人模式的實踐應用
近年來,歷史學術界對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大致包括內容解讀、體系構建、設計運用和教學評價。對于廣大一線歷史教師來說,最為關心的是如何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下面筆者以《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為例,對如何開展“問題導學三環(huán)五步”教學模式進行案例探析。
1.單元教學方法:讓主問題和子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主問題”就是鎖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核心問題,是促進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維沖突的引爆點。主問題的設計一定要切入準,層面深,具有針對性和全面性,要讓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概括、發(fā)散思維等高級思維活動才能回答主問題。筆者依據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概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設計了“探索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背景、內容與影響”這一主問題。在“主問題”之下,教師還應充分考慮歷史學科知識內部的邏輯順序、思維過程和單元教學目標,設計一些“子問題”,形成“問題鏈”,引導學生不斷深入,解決“主問題”。圍繞本單元的主問題,筆者按照歷史學科的思維與育人價值設計了一組“子問題”(原創(chuàng)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中國改革的啟動最直接的動因就是舊有的體制已經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人們在生存的危機下尋求逆向突破。
——摘編自王久高《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邏輯與核心經驗》
問題1:閱讀材料一和本單元第7課相關內容,結合第二單元學習內容,從經濟、政治、思想方面分析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背景。
材料2:這次會議決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作為中國共產黨工作的重點,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從1979年開始,全黨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次會議標志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步入改革開放的時期。
——摘編自趙德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問題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本單元第7課、第9課的學習內容,請回答:“這次會議”的名稱是什么?哪一年舉行?“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有哪些?我國對外開放是如何不斷發(fā)展的?分析我國對外開放的特點和影響。
材料3: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制度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引擎,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試點”。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等的改革都是從“試點”開始探索,形成可推廣的經驗,最后上升為總體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國大范圍鋪開。
——摘編自宋學勤《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社會》
問題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本單元第8課內容,指出我國農村“制度創(chuàng)新”的表現,并分析其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如何確立的?
材料4:只要我們勇于結合新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善于用新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問題4:閱讀材料四并結合本單元第10課學習的內容,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如何形成和發(fā)展的?中國共產黨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
材料5:品味70年春華秋實,從貧窮到富裕,從封閉到開放,從羸弱到強大,中國道路是根植中國現實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摘自安傳香《在時間的坐標里感受共和國的光榮與夢想》
問題5:閱讀材料五并結合本單元第11課的內容,請你簡述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來,中國各項事業(yè)取得哪些成就?你知道什么是“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新發(fā)展理念嗎?并說明其歷史意義。
問題6:材料五中的“中國道路”是指什么道路?這一道路是如何開辟的?這一道路的內涵是什么?“中國道路”有何特點?
問題7:課外探究作業(yè):請每個同學訪問長輩,從居住條件、家庭收入和家庭生活等方面,調查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自己家庭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請每個同學寫一份6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召開調查成果匯報會。
問題8: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習本單元,給我們哪些歷史啟示?
以上8個子問題中,1—5題總體思維層次較低,6—8題思維層次難度不斷加大,綜合性也更強,需要運用分析、綜合等方法進行解答。運用史料情境設置子問題,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更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論從史出”的史學思維方式,培育以史料為基礎的實證意識。子問題7-8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明白由于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這是學習本單元后給我們的歷史啟示,也是本單元學習的“根”和“魂”。
2.單元教學流程:將評價貫穿于“三環(huán)五步”教學全過程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們設計安排了5個課時,即自主探究1課時、合作探究1課時、探究展示1課時、探究檢測1課時和探究提升1課時,另外還安排了一次課外探究活動(問題7),學習過程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見表1)。
總之,我們創(chuàng)建的歷史“問題導學三環(huán)五步”育人模式,就是要求教師從設計主問題和子問題開始,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突出教師的“導”和學生的“探”,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完成“發(fā)現、思考、分析、歸納、提升”系列學習任務?;跉v史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基于問題情境展開的,以重視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能力的提升為主要特征。無疑,歷史“問題導學三環(huán)五步”育人模式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達成的重要實踐路徑與育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