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萍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對各個行業(yè)帶來了巨大影響,教育教學事業(yè)也在信息技術的助推之下產(chǎn)生了重大變化。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高考模式的發(fā)展,英語教學尤其是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教材的使用體現(xiàn)了高中英語教學從教學內(nèi)容到上課模式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為了更好地處理教材內(nèi)容,也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課堂,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借助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實現(xiàn)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最佳育人效果。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效率,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改善其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在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把信息技術融入高中英語教學,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高中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此同時,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英語教學,英語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也會得到相應提高。學生能夠在更加多元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既能開闊視野,又能掌握更多英語資源,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促進全面、個性化發(fā)展(張航、于姍姍 2020)。
高中生無論是在心理方面,還是在生理方面,均已經(jīng)比較成熟,但是社會閱歷淺、年齡較小,存在貪玩、頑皮等特點。如果教師可以利用高中生所具備的此種心態(tài),通過多元化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確保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樂趣,那么就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動力,確保學習活動有序推進。在開展高中英語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講授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Unit 2 The universal language中的Reading板塊時,教師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讓學生享受一場音樂盛宴,從而更好地感受到音樂是世界共同的語言。學生體會到,無論是否了解他國文化,都可以體會到音樂家在音樂背后所傳達的思想情感。通過本堂課,一方面,學生能通過音樂感受到我國的《梁?!罚˙utterfly Lovers)中情感的跌宕起伏;另一方面,學生能通過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感受到西方鄉(xiāng)村音樂中傳達的平靜與簡單的鄉(xiāng)村生活。本堂課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高中英語教學,從而實現(xiàn)了跨學科教學,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享受了一場音樂盛宴。這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有效融合的成功實踐成果,也進一步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單純地通過語言向學生闡述英語背后的相關文化,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然而,在英語課堂上引入信息技術后,教師可以從海量的網(wǎng)絡資源中調(diào)取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更加深入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梁玉國 2020)。
例如,在講授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Unit 2 The universal language中的Extended reading板塊時,教師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網(wǎng)絡技術等搜集貝多芬(Beethoven)相關背景知識,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向學生展現(xiàn)貝多芬的相關情況,最后回歸教材Beethoven’s Symphony No.9中的四大樂章,以及每一樂章所顯示出的其個人品質,讓學生學習他面對失聰依舊保持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在本堂課中,教師通過對貝多芬的各種背景知識進行整理分析,確保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積累一定量的文化知識,開闊其視野,提高其課堂學習效率(王薇、鮑彥 2020)。
又如,在講授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4 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中的Reading板塊時,在學生充分了解了屠呦呦的生平及其發(fā)現(xiàn)青蒿素的艱難過程后,為了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屠呦呦的偉大貢獻,教師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搜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現(xiàn)場致辭視頻,尤其是以BBC為代表的采訪中對于屠呦呦的評價等,讓他們對屠呦呦作出的貢獻有更直觀和更深層的了解。總之,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高中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大量的網(wǎng)絡資源和豐富的相關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英語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內(nèi)容更加充實。教師要以素養(yǎng)育人和立意,立足新時代,培養(yǎng)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代新人。
在傳統(tǒng)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度挖掘,并把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在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客體地位。學生無法深入、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探究性思維的發(fā)展受到限制。長時間的被動型學習導致學生缺少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英語學科教學則打破了這一局面。
例如,在講授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中的語法Verb-ing forms as subjects and objects時,教師把這一小節(jié)制作成微課,然后上傳到學生學習群,以便他們課下自由學習,更好地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了疑惑或遇到難題,可以在學習群中進行反饋,然后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將一些典型問題拿到課堂上進行講解。此種教學模式應用了信息技術的高效性及便捷性,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在提升其探究能力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師在學生學習指導方面的針對性,從而達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何麗琴 2020)。
除了英語語法教學,探究性學習在課文教學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新課標、新教材的頒布,高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單詞背誦和語法講解、應用,而是對英語這門語言全面且深入的學習。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及最難的是學習這門語言背后所承載的文化。這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也對英語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還對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能力的提升對多元文化的學習至關重要。
隨著我國國際社會地位的提升,中國文化和中國故事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認可。因此,學好英語十分重要。同時,講好中國故事,樹立文化自信,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同樣重要。在文化學習中,詩歌屬于較難的體裁。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Unit 4 Exploring Poetry中Reading板塊的How to read a poem給學生提供了閱讀詩歌的建議,為學習該單元兩位著名的國內(nèi)外詩人及其代表作品作了鋪墊。在Integrated Skill中,教師帶領學生探索學習著名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的相關簡介及著名詩篇The Road Not Taken。接著,在Extended Reading板塊的Li Bai and his romantic poetry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及其詩歌風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他的國際影響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該單元教學中,教師采取整體教學方式,從詩歌基本內(nèi)容賞析到國內(nèi)外詩人及其代表性詩歌賞析,再到其藝術風格特征的分析和對比。課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喜愛的詩人及其詩歌進行圖文并茂的介紹。
完美的導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已有相關知識的回顧,還可以提升其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應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導入新課,通過播放視頻、音頻等展現(xiàn)整個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方式更具吸引力,更能促使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確保在新課學習過程中充滿期待及渴望,從而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F(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英語學科教學最顯著的優(yōu)勢是可以將一些靜態(tài)的文本內(nèi)容轉變?yōu)樯鷦印⒂腥さ膭討B(tài)內(nèi)容,使課堂變得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搜集一些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如圖片、視頻等,將其添加到PPT文檔中,然后在課堂上播放,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好地進行生動化教學(吳曉芳 2020)。
例如,在講授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4 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中的Reading板塊時,教師通過Guessing game的方法導入,通過人物典型事跡讓學生完成人物匹配,從而引出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屠呦呦。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師采用圖文并茂的導入方法,自然過渡到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屠呦呦,為之后的教學作了鋪墊。在文本分析過程中,教師又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生動、形象的時間軸折線圖,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屠呦呦的生平和主要事跡,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將做好的課件直接插入教室電腦,在課堂上演示、讀PPT,師生之間的互動明顯減少,課堂效果不佳。如果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形式能得到極大豐富,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教學效果也能得到極大改善。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室內(nèi)的電子黑板,實現(xiàn)手機拍照投屏、實物拍照、觸摸板控制等,以提高課堂的科技性與便利性。例如,在新高考模式下,英語作文為40分,這不僅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還加大了教師上課和評講的難度?,F(xiàn)代信息技術則能最大限度地解決這一難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拍照投屏、現(xiàn)場評講,還可以采用生生互評、小組互評等評價方式,提升講評效果。
微課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十分普遍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具有獨特的教學特點,如教學內(nèi)容清晰、教學目標明確等。微課所展現(xiàn)的課例非常簡單,且學習內(nèi)容比較單一,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可以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縮短學習及探究時間(陳寧、陳華、王雨 2020)。特別是在教學重點及難點突破方面,學生通過微課能更直觀、深入地理解英語知識(張佳楠 2020)。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微課教學提供了可能,且形式更加多樣。作為課前導入,微課能使課堂教學更生動,為高中英語增加趣味性;作為課堂嵌入,微課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貫穿學習始終;作為課后復習素材,微課能幫助學生及時、高效地復習重難點,效果遠遠大于傳統(tǒng)復習。
綜上所述,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英語教學已經(jīng)進入新的階段。新牛津譯林版(2020年)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也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新高考題型,尤其是兩篇作文———應用文和讀后續(xù)寫,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極高,也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將教材內(nèi)容與新高考題型及學生的語言、思維、邏輯能力高效結合,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實現(xiàn)教學手段的突破與改變,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F(xiàn)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融合則恰好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的特色。這種融合既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方面的應用,又體現(xiàn)了學科發(fā)展的時代性。這是新時代背景下學科相互有效融合的具體體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把教學內(nèi)容、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不僅能實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標要求,還有利于取得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重大突破,同時能營造優(yōu)良的課堂氛圍,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及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極大地改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