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 若
前幾天,繞四方井水庫而行,一睹了蜿蜒之后的曲折,美得就是一條玉帶,整個水面,恰似一位少女在春天里羞澀地綻放,縱情蕩漾。
這兩天,又和朋友一起來到了南惹,為的是生怕錯過銀杏那鋪天蓋地的黃金之美。
于是,我們又將大腿丈量起秋天,慢慢地我們便走向了山中。
我們一面下坡,一面欣賞著主人飼養(yǎng)的雞、鴨,那自由自在的行走,好像完全把我們當作是外人;那匍匐的模樣,分明在告訴我們它們是如何的愜意。就在興奮的剎那,主人有意介紹起他特意飼養(yǎng)的鵝。還有意地放慢了說話的節(jié)奏:“你們聽過王羲之‘書經(jīng)換白鵝’的故事嗎?”
我當然明白:一是鵝的樣子對王羲之的執(zhí)筆、運筆很有啟發(fā);一是可以滋補身體;一是意在言外。
再往里走,在房屋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琴、鼓、茶、書,發(fā)現(xiàn)了一筐筐稻穗、一堆堆藥草、一個個竹甑。
原來,他養(yǎng)鵝,是心儀王羲之,喜歡書法,愛好養(yǎng)生;
原來,他備琴,是慕羨陶淵明,喜歡音樂,返璞歸真;
原來,他讀書,是書中尋真諦,版外之書,版里索異;
原來,他撥鼓,是鼓里找快樂,積極向上,不斷奮進;
原來,他品茶,是以茶見乾坤,一見鐘情,執(zhí)著人生。
抬頭一望,書法家歐陽荷庚的題字:“得大自在”,是對他人生最好的腳注。
快到吃飯時間了。
沒想到前來的同伴,一個個從家里就準備好了自己的絕活,拿出了自己最喜歡的食材,開始忙活起來。
在空曠的天空,一灶獨燃,那灶里的火焰,吐向天際,香噴四溢,沁人心脾。
不一會兒,雞排、紅燒肉、紅燒魚、紅燒豬腳、基圍蝦、艾米丸子被一一端上了桌子。
循著熱騰騰的香味,向天空張望,我發(fā)現(xiàn):天空朗潤起來了,云兒羞澀地飄向了遠方,一排排的竹子也興奮起來了……
只聽見遠方傳來呼喊聲:“誰在山中?”
山中你是誰?
塵心云天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