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月15日文章,原題:馬來西亞在“向東看”日本40年后把視線投向中國當馬來西亞車企巨頭北鹿大汽車公司的工程師需要休息時,會前往“道場”(休息室)。這個通常描述習武大廳的日語詞還被該車企用于設立“銷售道場”“'服務道場”等,以向日本股東致敬。這種影響力可追溯至1982年,馬來西亞時任總理馬哈蒂爾推出“向東看政策”。彼時在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將西方當成模范之際,他專注于日漸發(fā)展的韓日。
但時移世易。整整40年后,馬來西亞如今越來越把視線投向北方的中國,尋求獲得更多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別是制造業(yè)領域,因為該國正努力攀爬全球價值鏈。上世紀馬來西亞躋身亞洲“四小龍”,然后經歷亞洲金融危機。新加坡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說:“馬來西亞的重工業(yè)步履蹣跚……受保護的(本國汽車品牌) 寶騰幸存下來,但未能變得具有競爭力和創(chuàng)新性。”
寶騰既是“向東看”政策也是地區(qū)秩序變化的象征,它是日本三菱集團技術轉讓和投資的產物。,但本世紀最初幾年,三菱在外國品牌擠壓下退出,寶騰的市場份額暴跌。2017年中國車企吉利出手相助,收購寶騰49.9%的股份。
2008年中國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馬中簽署最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合同,要建造跨國鐵路。2018年馬哈蒂爾再次當選總理后,該項目被縮減。但他2019年表示馬中友好關系是首選,因為中國“如今太大了,我們無法忽視”。該項目有望2026年竣工。
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的東南亞業(yè)務負責人彼得?蒙福特認為,如今各種因素將使馬來西亞更加依賴對華貿易和投資一一該國推遲批準與日本等國簽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在與歐盟和英國的貿易協(xié)定方面缺乏進展、美國以所謂濫用勞工為由禁止進口馬來西亞橡膠手套和棕桐油……
馬來西亞似乎還在尋求通過中國·—過去幾年來其最大的制造業(yè)外國直接投資來源一一提升自己在價值階梯上·的位置。2020年底,馬投資發(fā)展局負責人呼吁中企赴馬投資,尤其是對高科技行業(yè)。他列出一系列目標,包括機器人、航空航天、生物醫(yī)藥、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等,“盡管有疫情,但這無疑將有助于推動我們的經濟改革”。近來,馬外長表示該國正尋找與中國合作的“新領域”,包括網絡安全、數字技術和疫苗研究等?!ㄗ髡咂绽啄?庫馬爾等,丁壬丁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