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館藏古籍《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刻本考*

      2022-02-17 17:09:30張艦戈
      圖書館學(xué)刊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石印四書刻本

      張艦戈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101)

      自隋唐科舉選官誕生以來,孔孟的《四書》《五經(jīng)》是科舉考試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每一位學(xué)子文人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重要源泉。特別自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問世以后,明清時代皆以《四書》內(nèi)容為考試主題,由此產(chǎn)生了大量的科舉用書。其中,明朝鄧林編輯的《四書補注備旨》是清代發(fā)行范圍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書籍之一。雖然它對清代科舉文化有著巨大不可忽略的作用,但鮮見人們對它進行學(xué)術(shù)研究。

      1 館藏古籍《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刻本統(tǒng)計

      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需求,雕版印刷業(yè)在清朝至民國時期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官刻、民刻書坊遍及大江南北,出版圖書種類、數(shù)量繁多。現(xiàn)在能看到的古代科舉用書是杜定基增訂的《四書補注備旨》,其出版發(fā)行數(shù)量在清朝至民國時期是最多的,甚至在全國各類圖書館及個人收藏古籍中也是數(shù)量最多的古籍之一?!拔墨I整理需旁搜遠紹、博稽經(jīng)史?!盵1]現(xiàn)對各類圖書館、博物館能夠見到的清代、民國時期《四書備旨》刻本粗略統(tǒng)計如下(包含時間和堂號,統(tǒng)計參考主要來源于各圖書館網(wǎng)站和國學(xué)大師網(wǎng))。

      1.1 杜定基《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刻本館藏五部以上

      國家圖書館藏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崇文堂刻本、光緒元年(1875)滄海山房石印本、光緒五年(1879)刻本、光緒七年(1881)刻本、光緒二十年(1894)等刻本。

      遼寧省圖書館:同治十年(1871)文益堂刻本、光緒三年(1877)光華堂刻本、光緒九年(1883)掃葉山房刻本、善成堂刻清末恒新書社印本、光緒十二年(1886)三義堂刻本、上海點石齋刻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文瑞樓刻本、光緒二十六年(1900)新華三味堂刻本、[2]清會文堂刻本、清末李光明莊刻本。

      石家莊市圖書館:清同治十一年(1872)書業(yè)德刻本、道光十五年(1835)崇文堂刻本、光緒九年(1883)善成堂刻本、光緒十一年(1885)書業(yè)德記刻本、光緒十二年(1886)三義堂刻本、光緒十三年(1887)寶興堂記刻本;光緒二十年(1894)書業(yè)德記刻本、光緒二十一年(1895)有益堂刻本、光緒二十二年(1896)藝德堂刻本、光緒三十二年(1906)書業(yè)德記刻本。

      河南新鄉(xiāng)市圖書館:光緒元年(1875)有益堂刻本、光緒元年(1875)正文堂刻本、光緒五年(1879)三盛堂刻本、光緒九年(1883)善成堂刻本、光緒十年(1884)文英堂刻本、光緒十二年(1886)聚錦堂刻本、光緒十八年(1892)聚盛堂刻本、光緒二十三年(1897)書業(yè)德記刻本、宣統(tǒng)元年(1909)有益堂刻本、清光緒泰山堂刻本、清薈玉堂刻本。

      齊齊哈爾市圖書館:光緒五年(1879)上洋紫文閣刻本、光緒六年(1880)掃葉山房刻本、光緒九年(1883)壽春棣萼堂刻本、光緒十年(1884)堂記刻本、光緒二十二年(1896)掃葉山房刻本[3]、宣統(tǒng)二年(1910)掃葉山房石印本。

      1.2 館藏四部清代刻本

      首都圖書館: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光緒十二年(1886)文成堂刻本、宣統(tǒng)元年(1909)京都文成堂、宣統(tǒng)元年(1909)有益堂刻本、民國三年(1914)上海鴻定書局、光緒善成堂刻本。

      紹興圖書館:嘉慶三年(1798)崇文堂刻本、光緒七年(1881)兩美山房刻本、壽春棣萼堂刻本、光緒九年(1883)漁古山房刻本、光緒二十一年(1895)經(jīng)綸元記刻本、清李光明莊刻本、清文淵堂刻本、清末上海袖海山房石印本。

      天津圖書館:光緒十六年(1890)京都善成堂刻本、光緒十八年(1892)申江袖海山房石印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華文石印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萃文魁刻本、光緒李光明莊刻本。

      黑龍江圖書館:光緒七年(1881)壽春棣萼堂刻本、光緒二十三年(1897)點石齋石印本、光緒三十年(1904)天津翠文魁刻本、宣統(tǒng)元年(1909)年京都文成堂刻本。

      哈爾濱市圖書館:光緒五年(1879)紫文閣刻本八冊、光緒六年(1880)上海掃葉山房刻本、光緒三十四年(1908)校經(jīng)山房刻本、光緒十年(1884)堂記刻本八冊。

      煙臺圖書館:光緒二十三年(1897)點石齋影印本[4]、光緒三十一年(1905)刻本、光緒三十二年(1906)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宣統(tǒng)元年(1909)上海久敬齋石印本。

      天津市武清區(qū)圖書館:乾隆五十七年(1792)集義堂刻本、道光十四年(1834)刻三本、光緒十九年(1893)寶興堂刻本、光緒三十二年(1906)京都文成堂刻。

      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七年(1881)壽春棣萼堂刻本、光緒十六年(1890)京都老二酉堂刻本、光緒十七年(1891)三義堂刻本、光緒致文堂刻本。

      陜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十年(1884)寶慶經(jīng)文堂刻本、光緒十四年(1888)上海石印本、光緒二十二年(1896)學(xué)庫山房刻本、清慎詒堂刻本、上海章福記書局石印本。

      保定市圖書館: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聚盛堂刻本、宣統(tǒng)元年(1909)有益堂刻本、光緒三義堂刻本、泰山堂刻本、寶興堂刻本、善成堂刻本、清南京李光明莊刻本[5]、乾隆文富堂刻本。

      1.3 館藏三部清代刻本

      山西圖書館:乾隆五十七年(1792)集義堂刻本、咸豐二年(1852)經(jīng)馀堂刻本、光緒十三年(1887)聚盛堂刻本。

      洛陽師范學(xué)院圖書館:光緒十一年(1885)成文信刻本、光緒十一年(1885)書業(yè)德刻本、光緒二十年(1894)寶書堂刻本。

      少林寺藏經(jīng)閣: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文苑堂刻本、道光四年(1824)致和堂刻本、清三多齋刻本、清同志堂刻本、清學(xué)源堂刻本。

      安陽市圖書館:光緒十六年(1890)善成堂刻本、光緒十九年(1893)寶興堂刻本、宣統(tǒng)元年(1909)刻本。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咸豐八年(1858)刻本、光緒十二年(1886)古香閣刻本、清文成堂刻本。

      焦作市圖書館:光緒二十八年(1902)寶興堂刻本、光緒十年(1884)經(jīng)文堂刻本、清文誠堂刻本。

      寧波市圖書館:光緒三十年(1904)益元書局刻本、宣統(tǒng)三年(1911)掃葉山房石印本、同治十年(1871)刻本。

      1.4 館藏二部清代刻本

      福建省圖書館:乾隆四十四年(1779)羊城古經(jīng)閣刻本、宣統(tǒng)二年(1910)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陜西省圖書館: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光緒二十一年(1895)經(jīng)文堂刻本。

      湖南省圖書館:光緒七年(1881)壽春棣萼堂刻本、宣統(tǒng)二年(1910)寶慶澹雅書局刻本。

      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十九年(1893)經(jīng)國書局刻本、光緒二十三年(1897)上海點石齋石印本。

      孔子博物館: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集義堂刻本、光緒三十年(1904)泰和堂藏板。

      安縣圖書館:光緒五年(1879)文明堂刻本、光緒十二年(1886)魏氏古香閣刻本。

      河南省輝縣市博物館:道光四年(1824)四友堂刻本、道光二十六年(1846)崇文堂刻本。

      1.5 館藏二部(一部年號齊全)清代刻本

      寶雞市圖書館: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清令德堂、致盛堂、學(xué)源堂、致和堂刻本。

      運城學(xué)院圖書館:光緒甲申(1884)永順堂刻本、另有善成堂、令德堂、薈文堂刻本多卷。

      江蘇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七年(1881)壽春棣萼堂刻本、清李光明莊狀元閣刻本。

      上海市圖書館:光緒十二年(1886)石印本、民國六年(1917)石印本。

      青海省圖書館:光緒十七年(1891)綿邑大道堂刻本、清聚錦堂銅活字印本。

      連云港市博物館:光緒十八年(1892)成文信記刻本、清善成堂刻本。

      蓬萊市圖書館:光緒十八年(1892)掃葉山房刻本、清光緒二十年(1894)刻本。

      萊陽市圖書館:光緒五年(1879)刻本、光緒十六年(1890)刻本。

      陜西省榆林市星元圖書館: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光緒二十一年(1895)刻本。

      寧波教育博物館:嘉慶十八年(1813)文盛堂藏板。

      高密市圖書館:光緒五年(1879)德盛堂記藏板。

      1.6 館藏一部清代刻本

      江蘇東臺市圖書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閶書業(yè)堂刻本。

      貴州省圖書館: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

      四川省劍閣縣圖書館:嘉慶十五年(1810)文順堂刻本。

      徐州市圖書館:光緒七年(1881)壽春棣萼堂刻本。

      遼寧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九年(1883)上海掃葉山房刻本。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點石齋影印本。

      河南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十六年(1890)鴻文書局石印本。

      浙江省臨海市圖書館:光緒十八年(1892)文奎堂刻本。

      天津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光緒三十年(1904)天津萃文齋刻本。

      1.7 館藏一部有“年號”刻本

      西安市藍田縣圖書館: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

      陜西安康市漢濱區(qū)少年兒童圖書館: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

      陜西省綏德縣子洲圖書館: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萊州市圖書館:光緒五年(1879)刻本。

      商丘市寧陵縣圖書館:光緒七年(1881)刻本。重慶市圖書館:光緒十四年(1888)刻本。

      重慶市秀山縣圖書館:光緒二十年(1894)刻本。

      陜西省蒲城縣圖書館:光緒二十年(1894)刻本。

      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宣統(tǒng)元年(1909)刻本。

      1.8 館藏一部有“堂號”刻本

      徐州市圖書館:乾隆翠筠山房刻本。

      開封市圖書館:乾隆刻本。

      臺州市黃巖區(qū)圖書館:清文華堂本、清務(wù)本堂刻、清?香樓刻本。

      河南省偃師市圖書館:清致和堂刻本、清岳邑博文齋刻本、清三多齋刻本。

      金陵圖書館、清李光明莊刻本|重慶市北碚圖書館:清四川宏道堂刻本。

      重慶市豐都縣圖書館:光緒魏氏古香閣刻本。

      溫州市圖書館:清書業(yè)德刻本。

      天津市南開區(qū)圖書館:光緒善成堂刻本。

      咸陽圖書館:清天寶書局石印本。

      1.9 藏有此書清代刻本的單位

      天津市委黨校圖書館、重慶市忠縣圖書館、重慶市九龍坡圖書館、棲霞市圖書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嘉興市圖書館、新安縣圖書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平湖市圖書館、嵊州市圖書館、龍口市圖書館、陜西省佳縣國禎圖書館、山西永濟市圖書館、澳門大學(xué)圖書館。

      另外,在《中國古籍總目》中存有五十余種類,杜定基增訂的清代、民國刻本和石印本,全國個人收藏也比較多,例如上海共和書局、上海世界書局、上海廣益書局發(fā)行、上海文昌書局石印、經(jīng)潤齋藏板、益友堂藏板、同德堂藏板、協(xié)毓堂藏板、佛鎮(zhèn)同文堂石印、禪山翰文堂藏板、順邑馮繼善承刊、巴川成文堂藏板、尊德堂藏板、金溪三讓堂刊行、大文堂藏板等。以上是現(xiàn)在能夠查到或見到的坊刻版本,統(tǒng)計也不全面,還有大量的刻本在圖書館內(nèi)沒有統(tǒng)計,有的版本也已經(jīng)消失。

      從以上統(tǒng)計可知,全國有近百家圖書館藏有杜定基版的《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古籍,有的館藏達十余部。有堂號、年號的坊刻版本,從乾隆到同治年間有三十多家,光緒至民國年間有近百家,幾乎清代所有書坊主都出版過此書?,F(xiàn)在圖書館、博物館、個人收藏數(shù)量版本巨多,可以推定杜定基增訂的科舉用書《四書補注備旨》,是清代乾隆中期到民國時期流通數(shù)量最多的科舉教科用書之一,其版本流傳時間之長、發(fā)行數(shù)量之多,在整個古代出版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杜定基為清代文化科舉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僅此一點,可以把他稱為偉大的教育家。

      2 清代科舉用書《四書補注備旨》主要版本類型

      杜定基增訂的《四書補注備旨》一書,是根據(jù)清代科舉考試命題內(nèi)容編篡的一部非常實用的教科書。他把“四書”的章、節(jié)、句、詞等宗旨要點全面總結(jié),并附錄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重點內(nèi)容,形成的版本重點難點清晰,簡明扼要,便于理解記憶,成為教諭、考生皆喜愛的科舉用書。《四書補注備旨》分《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四部分共十卷本,也可以形成便于攜帶的袖珍本。

      明代洪武至宣德年間,舉人鄧林初任潯州府貴縣教諭,后來進京預(yù)修《永樂大典》,后為南昌教授,官至吏部主事,是廣東新會人,生卒年月不詳,著有《四書補注備旨》《退菴遺稿》等?!端臅a注備旨》一書,是鄧林任教諭之時,出于教學(xué)需要,把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按其要旨逐章、逐節(jié)、逐句、逐字總結(jié)闡述,并加入了《四書章句集注》內(nèi)容。他把孔孟、朱子的思想哲理疏理清晰完整,方便了老師教書和學(xué)生學(xué)習(xí)使用。后來經(jīng)過清代眾多儒學(xué)大師祁文友、尹源進、仇兆鰲、梁惠疇、張成遇、洪晨孚、楊瀾、鄒圣脈[6]、鄒汝達、杜定基等文人的多次修訂完善,逐步成為影響清代二百余年久用不衰的科舉用書。

      主要有以下版本:

      明代鄧林著手稿,裔孫鄧煜編次收藏原版。

      清代康熙早期祁文友、尹源進校訂版。

      清代康熙中期仇兆鰲鑒定,祁文友、尹源進校訂的二截版。

      清代康熙晚期鄒圣脈編篡的上下二截版。

      清代康熙中、后期梁惠疇以仇兆鰲和祁、尹版為基礎(chǔ)修訂形成,常見的上下二截版。

      乾隆早期楊瀾以張成遇、洪晨孚參訂形成上下二截版。后來,楊瀾又以鄒圣脈、鄒汝達、張成遇參訂改進出版新的三截版。

      杜定基以祁文友、尹源進、仇兆鰲版為基礎(chǔ),綜合其他版本優(yōu)點,進一步完善增訂形成全新的刻本,其版面為三截版。

      以上可知,明初鄧林的《四書補注備旨》形成以后,在清初以祁文友、仇兆鰲、鄒圣脈的兩截版流通為主;乾隆中期以楊瀾、鄒圣脈和杜定基的三截版為主;乾隆中后期到民國時期,其他版本逐步淘汰,杜定基的三截版成為時代的主流,流通百年不衰。

      3 杜定基《增訂四書補注備旨》3個版本

      杜定基的《增訂四書補注備旨》一書,在清朝乾隆至民國時期十分暢銷,科舉儒士幾乎人手一部。人們對書中的內(nèi)容頗為了解,但對編篡此書的增訂者杜定基知之甚少?!对鲇喫臅a注備旨》,主要有3個版本。

      杜定基第一版本,是乾隆丙戌年(1766)金谷園梓行的,其序言中有“大清乾隆歲次壬午春月上浣之吉,江寧杜定基起元氏,題于鐘山書屋?!盵8]杜定基題于乾隆壬午二十七年(1762),四年后由金谷園同志堂出版發(fā)行,這是杜定基的第一版。

      杜定基第二版本,也是現(xiàn)在常見的發(fā)行最多的版本。序言中有“大清乾隆歲次己亥春月上浣之吉,江寧杜定基起元氏,題于鐘山書屋”的記載,此書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版本,也是杜定基的第二版。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序言中,有很少的詞句改動,主要是把時間“壬午”改為“己亥”,“覃心”改為“潛心”(有的版本不改動);“李子勝材、江右名宿”改為“王子若攀,江右名宿”,書中的其他內(nèi)容沒有改動。

      杜定基第三版本是道光乙酉年(1825)寶文堂發(fā)兌的版本,序言中有“大清道光歲次乙酉仲春月上浣之吉,江寧杜定基起元氏,題于鐘山書屋。”可以看出僅僅改動時間,其序言是第二版的內(nèi)容,其他書頁內(nèi)容和前兩版本一樣。

      杜定基還出版另外兩部圖書,其版本發(fā)行量不多。其一,乾隆十年(1745)杜定基編篡出版《今文分法小題嘉言》,有清代刻本現(xiàn)藏于河北省圖書館、石家莊市圖書館、河南輝縣圖書館、陜西韓城司馬遷圖書館等?!督裎姆址ㄐ☆}嘉言》中的“三槐堂”書屋,應(yīng)該是蘇州的“三槐堂”書坊。其二,乾隆二十三年(1758)杜定基又出版一部《國朝試帖鳴盛》[7]科舉參考用書,書中采選了康熙、雍正年間科舉考試中,部分進士所寫的優(yōu)秀試律詩。

      4 清代杜定基考證

      作為清代科舉史上流傳時間最長,版本發(fā)行量最多的《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其修訂參補作者杜定基卻不為人所熟知,亦少人考究。四書類其他科舉用書雖然也有其他一些刻本流傳,但是都沒有杜定基版本流傳持久廣泛,從乾隆中期到民國時期幾乎全國所有書坊都曾出版。

      杜定基的相關(guān)信息現(xiàn)在僅有如下記載:“杜定基字起元,清康熙年間江寧人?!督裎募窝暂嫛芳靠偧?,佚。清杜定基選,見張熙亭輯《金陵文征姓名小傳》,康熙朝續(xù)(收于《冶麓山房叢書》內(nèi))”[9]。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清代科舉教科書編輯大師的人生秘笈,通過其著書和序言等有關(guān)資料,對杜定基進行深入研究與考證。

      杜定基,字起元,生于康熙末年,卒于道光早期,清代江蘇江寧或江陰人,能夠查到的作品有《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國朝試帖鳴盛》《今文分法小題嘉言》三部科舉類著作。

      杜定基在乾隆十年(1745)編篡出版的《今文分法小題嘉言》(有清代刻本現(xiàn)藏河北省圖書館、石家莊市圖書館、河南輝縣圖書館、陜西韓城司馬遷圖書館),主要收集康熙年間,一些名人進士寫的文章,此書匯集眾多科舉考試優(yōu)秀范文,是科舉仕子的重要參考讀物之一。另外,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杜定基又出版一部《國朝試帖鳴盛》科舉參考用書,書中采選了康熙、雍正年間科舉考試中,部分進士所寫的優(yōu)秀試律詩,是一部科舉參考用書。后乾隆二十七年杜定基又出版《增訂四書補注備旨》一書;乾隆四十四年第二次出版《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僅在序言中改動5個字。道光五年(1825)杜定基第三次出版《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只是在序言的時間上改動,其他未做任何修訂,如果刻本出版時間是正確的,這時杜定基已經(jīng)是一百多歲的老人了。

      杜定基在《增訂四書備旨》第一版的序言中有“書行世日久,翻刻既多,訛舛不少,又其甚者,增刪弗當,幾失本來面目。子方欲重校而釐正之,適值友人李子勝材,江右名宿,素與予有同志鑒此書之沿誤,遂以校訂之責(zé),委于予,因欣然就事焉。”十七年后再版《增訂四書備旨》的序言中,六百多字,僅僅把“李子勝材”改成“王子若攀”,這是為什么?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秘密?無人知曉,也無人探究。

      從“適值友人,李子勝材,江右名宿”“王子若攀”可知,這幾位是杜定基的好友,他們也有修訂《四書備旨》的愿望,出現(xiàn)了“素與予有同志鑒此書之沿誤,遂以校訂之責(zé),委于予,因欣然就事焉?!毕M哦ɑ瓿稍鲇啞端臅鴤渲肌返娜宋锸钦l呢?這些朋友是什么人呢?具體分析“李子勝材”是指乾隆二十五年和二十六年錄取李姓進士二十四名,大量李氏人才為杜定基同僚好友?!敖颐蕖笔侵盖∧觊g的三位名人進士袁枚、趙翼、蔣士銓。“王子若攀”應(yīng)該是指乾隆年間宰相王杰或南昌舉人王錫侯,他們和杜定基都是好友關(guān)系,這說明杜定基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出身。但查遍整個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也沒有杜定基這個名字。

      后經(jīng)過考證,清代有一位進士名字是杜一鴻,生卒年月不詳,江蘇江陰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恩科進士第十九名。有記載杜一鴻,字儀吉,號于磐,又字西田。曾任江西龍泉知縣,后升為南昌府同知。由此可知杜一鴻和“李子勝材”“江右名宿”“王子若攀”是同榜進士或江蘇老鄉(xiāng),他們是同朝為官的好友關(guān)系。由于清代皇權(quán)“思想的統(tǒng)一、禮義文化的教化,始終是歷朝歷代為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實現(xiàn)‘一統(tǒng)’和穩(wěn)定所依靠的重要手段?!盵10]在乾隆時期就發(fā)生了多起文字獄案件,比較著名的是乾隆四十二年王錫侯“字貫”文字獄案,有大批清朝官員被革職問罪,其中就有杜一鴻受到牽連。危難之時,在同榜進士王杰宰相和其他好友的幫助下,杜一鴻保全性命,回到江寧或江陰老家。

      通過以上分析,杜定基和杜一鴻應(yīng)該是同一人,這也是杜定基沒有被記入歷史檔案的根本原因。杜定基版本在清代中期以后,任何書坊都可以印刷出版,沒有任何版權(quán)保護。如果印刷鄒圣脈版或其他版本,可能會受到其后代的版權(quán)追究,然而杜定基版則大量印刷,無人追究,這說明其作者隱姓埋名,不再問世,因為杜定基就是有罪之人杜一鴻。杜定基,字起元,是年輕著書時用的名字。杜一鴻,字儀吉是科舉做官時用的名字。這也是第二版的《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序言中,杜定基把“李子勝材”改為“王子若攀”的緣由吧。

      5 結(jié)語

      通過以上論述,杜定基一生十分熱愛科舉圖書的編篡出版事業(yè)。他用六年心血,精心編篡的《增訂四書補注備旨》一書,翻刻出版發(fā)行量巨大,在清代流傳百年,成為千萬科舉士子認可的教科書,這足以證明杜定基是一位偉大的教育理論家,他為傳播孔孟、朱子儒學(xué)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猜你喜歡
      石印四書刻本
      淺談石印術(shù)與中國近代印刷業(yè)的變革
      出版廣角(2023年15期)2023-10-20 05:11:31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3:24
      論陳普《“四書”講義》中的“為學(xué)”思想
      我與《齊白石三百石印》的情緣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論
      山西發(fā)現(xiàn)北宋刻本《崇寧藏》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48
      西夏刻本中小裝飾的類別及流變
      西夏學(xué)(2016年2期)2016-10-26 02:22:02
      上海近代石印書業(yè)的分期問題*
      中國出版(2014年14期)2014-03-11 10:14:00
      朱熹的《四書》與“五經(jīng)”
      《大學(xué)》在《四書》序列中的位置
      大同县| 武义县| 米脂县| 蒲江县| 新丰县| 金乡县| 封丘县| 高淳县| 旅游| 平邑县| 孝感市| 东台市| 靖州| 宜兰市| 广平县| 德江县| 东山县| 深州市| 思南县| 浦县| 平乡县| 定安县| 扎鲁特旗| 合山市| 内乡县| 姚安县| 土默特左旗| 剑阁县| 孟连| 靖远县| 页游| 灵丘县| 黔江区| 长阳| 荔浦县| 东源县| 凯里市| 客服| 新沂市| 延吉市|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