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上海世博會的時候,我在瑞士館吃過奶酪套餐,當帥哥廚師將一大砣以過“鐵板燒”融化了的熱奶酪刮到我的餐盆里時,不禁驚駭于瑞士人對高熱量的迷戀。熱奶酪淡而無味,一吃就飽。
奶酪對歐洲人而言,其依賴程度超過中國人對豆腐。越是高寒地區(qū)的居民越是須臾不可離開,而且緯度越高的地區(qū),產(chǎn)出的奶酪越是堅硬。早在公元前,瑞士人(當時是凱爾特人)利用炭火和簡陋的器皿制成了外殼堅硬的干酪,可儲存致遠。瑞士一到冬天,大雪封山長達數(shù)月,干酪能提供足夠的熱量,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種凱爾特奶酪在后來進化出著名的格魯耶爾奶酪、埃曼塔爾奶酪。
吃奶酪火鍋時,得千萬拿穩(wěn)了這根細細的叉子。
有一年去歐洲旅游,在瑞士境內(nèi)轉悠的幾天里,吃的都是中式團餐,從導游嘴里得知那里少女峰下有個小鎮(zhèn)以奶酪火鍋著稱,于是趁其他人都去坐纜車登頂時,我和太太就在小鎮(zhèn)里瞎逛,但一直沒找到這家餐廳。
上周,上海有家賓館推出奶酪火鍋,得到消息后我約了幾個朋友前往嘗新。坐下后喝一杯香檳,吃了一點煙熏三文魚和韓式泡菜,奶酪火鍋就上桌了。
一口搪瓷燒鍋,直徑大約8英寸,架在固體酒精爐上,活潑的火苗將奶酪溶化。據(jù)服務員介紹,傳統(tǒng)奶酪的鍋底由兩種奶酪構成——大孔芝士和古老爺奶酪,600克的量,再加三分之一瓶白葡萄酒,一些大蒜泥和兩小匙淀粉以及適量的凈水調(diào)成很稠的鍋底?;疱伵淞虾芎唵?,一盤是切成塊的全麥面包,另一盤是:酸黃瓜、小洋蔥、櫻桃番茄、小土豆,還有切成薄片的帕爾馬火腿。品質上乘的帕爾馬火腿需要風干24個月,一般情況都是生食的。
好了,奶酪慢慢起泡了、沸滾了,奶酪的香味熱情洋溢地飄散開來。我拿起細長的叉子,為了不使奶酪變稠并結皮,要一邊吃一邊不停攪動才行。為了增加風味,也可撒上一些黑胡椒。叉起一塊面包在鍋底蘸一下,立刻裹上了厚厚一層奶酪,軟硬兼施,別具風味。
以同樣的方法吃酸黃瓜和櫻桃番茄,都可獲得獨特的美味。帕爾馬火腿遇到滾燙的奶酪后立刻卷曲,但口味仍然醇厚鮮香。要是煎得又脆又香的老油條蘸這個奶酪吃,味道也一定很棒吧?
在瑞士工作過兩年半的老楊說,吃奶酪火鍋時,得千萬拿穩(wěn)了這根細細的叉子。在瑞士有一種不成文規(guī)矩,誰要是不小心將叉子上的食物掉落在桌子上,同桌的女性有權懲罰那位冒失鬼當場做一件事,不得違抗。
有一次他有一朋友不小心出洋相了,同桌的一位瑞士女士罰他脫光了衣服,只留一條內(nèi)褲,繞著飯店跑上一圈。天哪,那可是冰天雪地的瑞士??!那位倒霉蛋在所有人的大笑聲中回來時,已經(jīng)凍成一根通紅的、半透明的胡蘿卜了。
為了適應中國人的胃,這家賓館還推出牛肝菌奶酪火鍋、香檳松露奶酪火鍋、威士忌生雞蛋龍蝦火鍋等,無論哪種火鍋,帕爾馬火腿都是少不了的,猶如中藥里的甘草。
奶酪火鍋傳入中國大陸已有好幾年了,主要在南方省市登陸,在本土化思路的主導下,呈現(xiàn)八仙過海的局面。尤以深圳廣州配料最為豐富,牛肉、羊肉、雞肉、石斑、龍蝦一齊上,調(diào)料中也有沙茶醬、芥末醬、抹茶粉、魚露和咖啡等。
哇,廚師果然從外面買了兩根油條來,復炸后切段,請我們試味,入口咔咔響,當然超級好吃。在此申明:上海老油條奶酪火鍋的版權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