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平頂山學院圖書館,河南平頂山 467000)
閱讀不僅可以獲取知識,愉悅身心,還可以防治疾病。 在中世紀,醫(yī)生通過朗讀《圣經(jīng)》或《古蘭經(jīng)》幫助治愈病人。 在美國,1810 年,本杰明·拉什倡議精神病醫(yī)院的患者利用閱讀改善情緒。 1848 年,J.M.高爾特提出閱讀治療的原則、功能與實施方案,分析了針對不同類型病人閱讀的圖書[1]。 1916 年,塞繆爾·克羅色爾斯在文章中首次使用“bibliography”(閱讀治療)一詞[2]。 隨后,閱讀治療研究在英國、德國、荷蘭、俄羅斯、芬蘭、日本等國得到快速發(fā)展。1984 年,國際圖聯(lián)(IFLA)要求圖書館針對患者和殘疾人開展閱讀治療服務[3]。 此后,閱讀治療在國外被廣泛運用于自信建設、態(tài)度轉變、行為改變、情緒調節(jié)、困境應對、文化認同、不健康心理矯正等方面[4]。
作為文明古國,在中國歷史上不乏閱讀治療的思想和案例,但對閱讀治療的專門研究著手較晚。從20 世紀80 年代末開始,龍?zhí)m、陳信春、楊兵、沈固朝等國內學者先后介紹了國外的閱讀治療理論,引起國內圖書館學界、醫(yī)學界的關注和研究。
經(jīng)過30 多年的發(fā)展,目前,閱讀治療已經(jīng)成為國內圖書館學、醫(yī)學、心理學等研究的新熱點,出現(xiàn)了以圖書館界的王波、宮梅玲、王景文為代表的核心著者群體[5]。 但現(xiàn)在的閱讀治療還缺乏明確的標準或規(guī)范,閱讀治療的信度和效度不高,了解或接受閱讀治療的人有限,系統(tǒng)實施閱讀治療的人較少。最重要的是我國的閱讀治療研究還存在相關術語、定義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這對于文獻檢索與科學研究極為不利。 我國已有多篇文章專門闡釋閱讀治療的概念,下面筆者談一下自己的淺見。
在周宏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詞海》中,“閱讀”指看(書報)并領會其中的內容[6]。 在《辭海》(1999 年版)中,“治療”指消除疾病、痛苦,促使病人康復的醫(yī)療舉措[7]。 在羅竹風主編的《漢語大詞典》(第8冊)中,“療法”指治療疾病的方法[8]。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為:“健康”是人的身體、心理和人在社會中完好的狀態(tài),“疾病”是人在身體、心理或社會方面出現(xiàn)的各種障礙或異常[9]。
在1986 年的《新英漢詞典(增補本)》中,“biblio-[構詞成分]”表示“書籍,《圣經(jīng)》”[10]。 “therapy”意為治療、療法。 “-therapy[后綴]”也表示“治療”“療法”[11]。 遺憾的是該詞典沒有收錄“bibliotherapy”一詞。 在1988 年王同億主編譯的《英漢辭海(下)》中,“therapy”的釋義為:(1)治療,療法。動物或植物病的治療方法;(2)對不適應環(huán)境者(如犯人、受共濟所的照料者)的治療,通過臨床、監(jiān)護或個案服務的幫助,以使他們更進一步恢復社會生活;一種解除社會緊張的有力活動方式[12]。 在1987年王同億主編譯的《英漢辭海(上)》中,“biblio-[構詞成分]”意為書[13],把“bibliotherapy”譯為“閱讀療法”,“bibliotherapist”譯作“閱讀治療專家”[14]。
我國的圖書館學界對于“bibliotherapy”有著相當多的譯名,至今沒有統(tǒng)一。 早期有“文獻治療”“書目療法”等直譯方式。 圖書館學研究專家沈固朝在1996 年、1998 年,先后使用“圖書治療”一詞介紹西方的“bibliotherapy”[15][16]。 現(xiàn)在我國比較多的是采用“閱讀療法”“閱讀治療”譯法。
2005 年,王波在《閱讀療法概念辨析》一文中認為:“閱讀療法”與人們的日常理解基本吻和,把“bibliotherapy”直譯為圖書療法或書目療法,內涵過窄,易生歧義,譯為“閱讀療法”比較合適,也與英國的“reading therapy”相呼應[17]。 王波在文中給出了自己的“閱讀療法”概念。 2006 年,萬宇在《“閱讀治療”概念之辨析》一文中,認為“閱讀治療”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建議把“閱讀治療”作為“bibliotherapy”的譯名[18]。 筆者也覺得“閱讀治療”表達的內涵、應用范圍比較廣泛,贊同將“閱讀治療”作為專業(yè)術語,“閱讀療法”可作為閱讀治療方法的簡稱使用。
其實,國內早期一些研究者在介紹國外的“bibliotherapy”時,也直接采用“閱讀治療”這一名詞。如,1995 年楊兵、邱有生發(fā)表的《“閱讀治療”在美國》等文章[19]。 現(xiàn)在也有不少研究者使用“閱讀治療”這一名詞開展相關的研究。 如,北方交通大學石磊的碩士論文《基于閱讀治療理論的交互設計研究 ——以閾下抑郁人群網(wǎng)絡閱讀平臺為例》[20]和以下文章:《我國閱讀治療領域研究力量與熱點分析》[21]《基于閱讀治療理論的交互設計研究》[22]《英國Reading Well 閱讀治療實踐》[23]等等。 以上文章的題名使用“閱讀治療”也顯得很簡練,很通順。
概念是反映對象特有屬性的思維形式。 分析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治療定義,發(fā)現(xiàn)它們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
1981 年,美國研究者韋伯斯特(Webster)給“閱讀治療”下的定義是:利用針對性的閱讀指導解決個人的問題[24]。 施蘭克(Schrank )將“閱讀治療”定義為:通過閱讀幫助個人理解自我和環(huán)境,向他人學習,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25]。 在國際閱讀協(xié)會的《讀寫詞典》中,“閱讀治療”指:利用精心挑選的作品提高讀者的自我認識或解決其個人問題[26]。在《現(xiàn)代漢語辭海》中,“問題”指:須要解答的題目或商討、解決的矛盾、疑難……[27]上面這些定義只是強調了閱讀治療在協(xié)助解決個人問題時所起的作用,忽視了其輔助治療疾病的重要功能。
在王紹平等編著的《圖書情報詞典》(1990 年)中,“閱讀療法”指為精神有障礙或行為有偏差者選定讀物,并指導其閱讀的心理輔助療法[28]。 這個定義只局限于治療患者的疾病。
劉勝江等認為“閱讀療法”是通過指導人們有針對性地默讀或朗讀文獻,達到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的治療方法,它具有預防、治療、發(fā)展三項心理功能[29]。 這個定義簡單指出閱讀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顯得過于籠統(tǒng)和寬泛。
在美國出版的《圖書情報百科全書》(1969 年)中,“閱讀治療”是在醫(yī)生指導下,通過閱讀圖書和相關資料,有控制地治療情感和其他方面的疾病。 它是利用文獻的力量促使人們領悟、實現(xiàn)自我成長目的的一種活動[30]。 該定義指出了閱讀治療的功能,遺憾的是涵蓋范圍太廣,沒有凝練成閱讀治療的簡潔定義。
我國臺灣學者王萬清在其專著《讀書治療》一書中使用“讀書治療”作為“bibliotherapy”的專門翻譯用詞,認為“讀書治療”是咨詢員利用圖書改變當事人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促進解決其個人問題的心理治療方法[31]。 王萬清只是將圖書作為閱讀治療的工具,這是對閱讀治療的狹隘理解,限制了閱讀治療的研究范圍,不利于閱讀治療的發(fā)展。
《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3 版,1961 年)收錄的“bibliotherapy”的定義是:(1)用有選擇的讀物輔助醫(yī)學和精神病學的治療;(2)通過有指導的閱讀,幫助解決個人問題[32]。 1966 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認可了“閱讀治療”的這個釋義。 沈固朝1996 年將這個定義介紹到國內后,很多學者以此解釋“閱讀療法”或“閱讀治療”。 此定義前一條將閱讀治療界定為可用于治療精神或某些軀體性疾病,而后一條釋義的范圍則相對寬泛許多。 萬宇認為此定義簡單明了,應用的空間也較廣闊[33]。 在《辭海》(1999年版)中,精神病學即精神醫(yī)學,是醫(yī)學科學的一門臨床學科[34]。 此定義中把具有隸屬關系的醫(yī)學和精神病學并列使用,無疑犯了語言邏輯錯誤。 王同億主編譯的《英漢辭典》則規(guī)避了這一點,書中的“閱讀療法”解釋為:“指導患者閱讀精選的閱讀材料,作為內科學和精神病學上的一種輔助療法,亦指通過有指導的閱讀而幫助解決個人的問題。”[35]
2005 年,王波將“閱讀療法”定義為: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yǎng)生以及輔助治療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導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yǎng)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36]。 王波在其專著《閱讀療法》中,詳細分析閱讀療法的原理、類型,敘述了中國閱讀療法發(fā)展簡史,對我國的閱讀治療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王波的“閱讀療法”定義得到了國內研究者的廣泛引用,但他將“閱讀療法”看作是維護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忽視了“閱讀療法”另一重要功能——幫助解決個人問題。
筆者認為一個完整的閱讀治療定義需要包含以下方面:
〇簡單地說,閱讀治療就是通過閱讀維護健康或幫助解決個人問題。
〇閱讀治療的主體是治療師、指導者或求助者本人;客體是患者或普通的健康人;工具是文獻;方法是閱讀、討論、領悟。
〇閱讀治療的重點在于通過閱讀使人獲得認同、凈化、領悟,改變思想和行為方式,從而促進人格的完善和自我的發(fā)展。
〇在治療生理或精神疾病時,通過閱讀調整心理狀態(tài),輔助醫(yī)學治療。 在解決個人情緒問題或個人遇到的社會、生活等問題時,閱讀治療可以起主導作用。
〇閱讀治療是一個指導者和求助者交互的過程。
〇閱讀治療主要是以文獻為媒介,借助自助性或者他人指導閱讀的方式,通過改變的人的認知來達到閱讀治療的目的。
〇閱讀治療可用于軀體疾病、情緒問題、心理障礙以及社會經(jīng)濟問題等各個領域。
〇閱讀治療文獻是廣義的文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變換和完善,除了紙質圖書、期刊,還包括聲光電磁等各種知識載體形式的文獻,如電影、電視劇和以網(wǎng)絡為載體的網(wǎng)頁、視頻、電子圖書、數(shù)據(jù)庫等多媒體文獻。
2010 年,閱讀治療研究專家宮梅玲在文章中提到:隨著閱讀療法研究和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對閱讀療法概念的理解也逐漸加深[37]。 她以《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3 版)給出的概念來解釋“閱讀療法”。 基于前面的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將此定義修正為:(1)用有選擇的讀物輔助軀體或心理疾病的治療;(2)通過有指導的閱讀,幫助解決個人問題。王波的定義的“閱讀療法”,內涵豐富,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補充為:是以文獻為媒介,使自己或指導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yǎng)護、恢復身心健康,或幫助解決個人問題的一種方法。 這樣,《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和王波分別給出的閱讀治療定義經(jīng)修改后,明確而無歧義,涵蓋面寬,都是比較恰當?shù)摹伴喿x治療”概念。
閱讀治療可以為一切需要幫助的人服務。 發(fā)展閱讀治療用于保健、養(yǎng)生,調節(jié)情緒,預防疾病,改變認知、行為或協(xié)助解決個人遇到的問題。 發(fā)展閱讀治療主要由監(jiān)護人、教師、圖書館員、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或求助者本人等實施。 臨床閱讀治療是把文獻作為輔助治療疾病的藥物推薦給有生理或精神疾病的患者閱讀使用,需要由受過專業(yè)訓練的臨床醫(yī)師或精神科醫(yī)師擔任,他們在進行治療時有必要聽取圖書館員等有關人員的建議。 閱讀治療除了發(fā)展閱讀治療和臨床閱讀治療,還有個人與團體(群體)、自助式與他助式等類型的閱讀治療劃分方式。
E.B.艾倫在《圖書治療實踐》一文(1946 年)中提出“圖書治療學”[38],國內有研究者提出建立“閱讀療法學”[39],有不少研究者提及“閱讀療法師”術語。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學”有學習、模仿、學問、學科、學校5 個方面的含義[40]。 筆者認為,在表述“學科”時,“學”作為名詞,一般和動詞或專有名詞(如“圖書館”)連在一起使用,“療法”是治療疾病的方法。 在這里,“療法”和“學”不能并列在一起使用,而“閱讀治療學”則符合語言邏輯,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關于閱讀治療的學科。 同理,相關的術語還有“閱讀治療師”“閱讀治療文獻”“閱讀治療書目”等。 這些閱讀治療術語也得到了一些國內研究者的運用。 如,牟曉青、于志濤介紹:“1939 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醫(yī)院分會成立閱讀治療委員會,閱讀治療在圖書館學領域得到正式認可。”他們主張譯介國外優(yōu)秀閱讀治療實踐案例中的書目,“豐富我國的閱讀治療書目資源”“將閱讀治療納入政府政策實施層面”“推進閱讀治療師資格認證工作”[41]。宮梅玲提到:“閱讀治療”的作用將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和重視,“閱讀治療師”會成為一個有美好發(fā)展前景的職業(yè)[42]。 泰山醫(yī)學院從2001 年開設“閱讀治療閱覽室”,成立“閱讀治療研究小組”……圍繞“閱讀治療服務”的方法、效果和閱讀治療書目等系列問題進行了研究[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