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尤袤集考略*

      2022-07-07 12:58:36朱光立
      山東圖書館學(xué)刊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遺稿

      朱光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xué)政治學(xué)院,上海 201602)

      “誰把尤楊語同日? 不教李杜獨齊名”[1]。 當時文壇,尤袤原與楊萬里并駕齊驅(qū);后世傳播,尤袤集卻湮沒不存。 今本一百三十三卷之《誠齋集》,先由楊萬里長子楊長孺于嘉定元年(1208)二月編定,后經(jīng)楊萬里門人羅茂良于端平元年(1234)???次年六月刊行。 相對地,尤袤集刻印之時間、散佚之始末、輯佚之詳略卻史無成文;而其作品之編纂和流傳,又與其詩詞之特色和評價息息相關(guān),且直接關(guān)乎其后世之聲名、影響以及在文學(xué)史上之地位。 如唐圭璋先生《全宋詞·尤袤小傳》里的論述——“袤以詩名,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尤楊范陸。 又以藏書名,有《遂初堂書目》傳世”[2],足以代表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尤袤其人的評價。 本文即就此問題發(fā)表一點粗淺的個人看法。

      1 宋代刻本

      宋孝宗淳熙末年,尤袤官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之時①根據(jù)宋人何異《中興東宮官寮題名》的記載,尤袤是除最早在淳熙十二年(1185)八月。,趙蕃即于“季秋過廬陵,客有示新錄。 尤楊兩詩翁,間以嚴州陸”②《淳熙稿》卷一《贈尤檢正四首·其四》,該詩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今據(jù)“尤檢正”之提法,系于淳熙十二年(1185)八月以后。[3]。 由此可知,尤袤生前,其詩篇已然與楊萬里、陸游等人的作品一道,為時所重且有鈔本流傳,即如趙氏所見之江西鈔本。 在他突然辭世之際,詩作已達千首,詩名稱于當世,此從友人樓鑰之挽詩“風(fēng)月吟千首,雷霆寄一名”亦可見一斑[4]。 身后十余年,已有“詩集傳世”③《誠齋集》卷一一四《誠齋詩話》,該詩話乃楊氏退休后所作,完成于宋寧宗嘉泰年間(1201-1204)。[5]。 然而到了寶慶初年(1225),遂初堂大火,尤袤所藏、所著皆付之一炬,故全部之“家集”難以問世④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三《答客山張監(jiān)茶伯酉書》,該函書寫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今據(jù)魏氏生卒(1178-1237),系于宋理宗朝前期(即公元1237 年前)。[6],后經(jīng)“尤氏子孫”的不懈努力方終有所成:先出《梁溪集》五十卷行于世,理宗朝后期(1262 前)陳振孫曾經(jīng)收藏⑤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別集類,據(jù)《直齋書錄解題》“別集類”“詩集類”之區(qū)分,是書乃合編詩文之別集。[7];后有《遂初小集》六十卷、《內(nèi)外制》三十卷藏于家,咸淳四年(1268)史能之當寓目[8]。 又據(jù)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書詩》所述,“尤、楊、范、陸,特擅名天下,三家全集板行,遂初先生尚書文簡公厥后□□□,獨未暇及此”[9],則上述各集當均為鈔本而未及刊刻。 但是由于原稿已燼于火,因此所集闕漏、訛誤不在少數(shù)。 咸淳九年(1273),尤袤曾孫尤藻通判徽州,恰逢因監(jiān)華州西岳廟而奉祠歸鄉(xiāng)的方回拜見,遂延請方氏襄助是正,以便印行。 根據(jù)方回的表述,明年即“先以公詩二十卷鋟諸梓”[10]。 至于其全集是否隨后板行,史籍記載闕如;清人朱彝尊《〈梁溪遺稿〉序》言之鑿鑿,“尤公《梁溪集》五十卷,公之孫藻鋟木新安”[11],恐出臆測!

      2 元代刊本

      尤袤詩作刻印兩年后臨安陷落,又三年南宋滅亡。 理宗朝的大火吞噬了尤袤著作之原本,而宋末元初的兵燹又焚毀了尤藻付梓的尤袤詩集。 萬幸的是,方回尚存有??睍r得自“其家所鈔副本”[12],雖“頗有訛缺”,但是尤袤的詩作卻因之而傳。 至元二十年(1283),方氏撰成《瀛奎律髓》一書,其中收錄尤袤作品達二十四題四十七首,實際著錄文本三十一首①其中《梅》《次韻渭叟〈蠟梅〉》均為二首取一,《甲午春前得雪》十五首取三,《送提舉楊大監(jiān)解組西歸》三首取一。,占清初《梁溪遺稿》“詩鈔”部分的近三分之二,也超過了筆者新輯詩篇的四分之一。 盡管方回聲稱其“未有別本”,但是不能因之而臆斷尤袤集此時已成孤本。 事實上,散見于史籍、方志的諸多作品,正可以說明其流傳尚有一定的廣度。 又過了數(shù)載,到了大德年間,五十卷本《梁溪集》 終于刊印——根據(jù)清人陳征芝《帶經(jīng)堂書目》卷四“集部·別集類”的記載,該書前有曾幾序及“杭州聚德堂鋟梓”一條②曾幾(1085-1166),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人,徙居河南府。 事跡具《宋史》卷三八二本傳。 其為尤袤前輩,則該序可疑:或出后人偽撰,或為誤題作者。,遞為明人楊榮、吳岫等收藏③楊榮(1371-1440),字勉仁,建安人。 建文二年(1400)進士,歷官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xué)士。 卒謚文敏。事跡具《明史》本傳。 吳岫,字方山,號濠南居士,吳縣人。嘉靖諸生。 家多貯書,前后收書逾萬卷,有藏書樓曰“塵外軒”。,或即大德十一年(1307)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著錄者④光立案:因《文獻通考》為輯錄體目錄,故不排除其直接沿襲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相關(guān)條目的可能。。 又據(jù)吳師道《吳禮部詩話》所述,尤袤、楊萬里、樓鑰等三人曾題詩于李伯時《飛騎習(xí)射圖》之上,因為當時“尤、楊、樓有集”,遂不錄三人詩作之原文。 由此可知,尤袤集在至正年間(1344 前)尚有傳本。⑤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 至治三年(1323)進士,官至禮部郎中。 其詩話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今據(jù)其生平姑系于此時。而成書于至正五年(1345)的《宋史》則在《尤袤傳》中記載了“《遂初小稿》六十卷、《內(nèi)外制》三十卷”,但是所謂的“《遂初小稿》”或為因襲《咸淳毗陵志》中“《遂初小集》”的提法⑥此從《宋史·藝文志》“別集類”并未著錄尤袤作品亦可見一斑。;而舊本題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的《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二三著錄的“《遂初小稿》”,吳洪澤先生在《尤袤詩名及其生卒年解析》一文中已詳加辨?zhèn)蝃13]。 今筆者再獻可疑之處——《聽鶯閣》一詩,又見明人唐順之《荊川集》卷三,其自注為“系后家居時作”。 則《遂初小稿》一書,或曾經(jīng)流布,但今世傳本頗多可疑之處!

      3 明代傳本

      據(jù)清人沈佳《明儒言行錄》卷一之記載,尤袤十世從孫尤文,弱冠曾讀“《遂初先生集》”,永樂中(1403-1424)征聘不就。 則該書當成于元末明初。永樂六年(1408),《永樂大典》成書,尤袤詩文于其中“各韻,時時遇之”[14];僅以今存《永樂大典》殘本證之,亦可見此言不虛——“《大暑留召伯埭》”一詩,或因原次于汪藻《泊召伯埭》詩之后,故被四庫館臣誤輯入今本《浮溪集》中;“《二賢堂記》”一文,見于《永樂大典》卷七二三六。 則當時編纂《永樂大典》所依據(jù)者,或即尤文所讀之本歟。 此后尤袤集罕傳,與《永樂大典》同時而稍晚出的《詩淵》已只字未提,正統(tǒng)六年(1441)編成的《文淵閣書目》亦未見登載,而萬歷十四年(1586)王圻《續(xù)文獻通考》所著錄的“《尤學(xué)士內(nèi)外制》三十卷”,或僅因襲《咸淳毗陵志》之說;至于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卷五所載的“《梁溪集》五十卷”,或亦為鈔錄舊目,或指由楊榮、吳岫遞藏之元刊孤本!

      4 清代輯本

      元刊五十卷本《梁溪集》入清以后,曾于康熙、雍正年間為吳焯所見⑦吳焯(1676-1733),字尺鳧,號繡谷,錢塘(一說安徽歙縣)人。 史稱焯喜聚書,有藏書樓名“瓶花齋”,收藏有許多珍本秘籍,尤其是不少宋元刊本更為寶貴。,其有七絕一首,“我曾把讀《梁溪集》,五世三公喬木材。 此日君臣詠魚藻,湖園親駕翠龍來”,自注“《梁溪集》,尤袤延之著,凡五十卷”[15]。 則此孤本當時或為其所藏。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又歸福建人陳征芝所有⑧陳征芝,嘉慶七年(1802)進士,曾知紹興縣。 喜藏書,所得八萬余卷,命其樓為“帶經(jīng)堂”。,其《帶經(jīng)堂書目》卷四詳細描述了該書。 其后朱學(xué)勤語焉不詳,既稱“尚存”,又說“已不可得見”[16];莫伯驥[17]、劉聲木[18]等人雖引述而均未能親見矣!

      傳世之《梁溪遺稿》二卷,乃康熙三十九年(1700)自稱尤袤十八世孫的尤侗據(jù)朱彝尊所輯鈔本刻印。 國家圖書館藏本一冊(索書號04336),書名頁后,依次為《宋史本傳》《家譜本傳》及朱彝尊《序》,無目錄。 凡《詩鈔》一卷⑨今上海圖書館藏勞格批《詩鈔》一卷零本,或即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所謂“輯刪本二卷”之一。、《文鈔》一卷,末有吳梅跋語。 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左右雙邊。 尤侗《跋》稱:“古今詩四十三首,雜文二十五首,匯成二卷,手鈔示予。”[19]今筆者依次檢之(詳見下表之分析),凡詩三十六題四十三 首①原本五十九首,其中《梅》《次韻渭叟〈蠟梅〉》均為二首取一,《甲午春前得雪》十五首取三,《送提舉楊大監(jiān)解組西歸》三首取一。 又《拄杖》一首,實非尤袤所作;《瀛奎律髓》引此詩于尤袤《海棠盛開》《玉簪花一名鷺鷥》兩詩之后,署名“滕甫”(《宋詩紀事》《全宋詩》均作“滕岑”,《御定分類字錦》則稱其字“滕元秀”),《梁溪遺稿》或因位置接近而誤輯。,文十五題二十五篇。

      《詩鈔》篇目統(tǒng)計

      《文鈔》篇目統(tǒng)計

      乾隆十一年(1746),厲鶚撰《宋詩紀事》,其中的卷四七收錄了尤袤詩作,凡九題十首,又殘句三聯(lián),詳見下表。

      ?

      厲氏別摭數(shù)書,進行增補;然《庚子歲除前一日游茅山》《游張公洞》兩首已見于康熙刻本。 較之《梁溪遺稿》,實際新增三題四首又殘句兩聯(lián),豈其所據(jù)《梁溪遺稿》之版本有所闕漏歟?

      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四庫館臣據(jù)兩淮馬裕家藏本《梁溪遺稿》鈔入《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的責(zé)任館臣分別為總校官編修王燕緒、校對官中書王天祿、謄錄監(jiān)生徐豫吉。 是鈔正文同康熙本,惟前無《宋史本傳》《家譜本傳》兩篇,后無尤侗跋語。 今南京圖書館藏有一藍格鈔本③據(jù)首頁鈐“四庫著錄”“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八千卷樓藏書之記”三印可知,該本源自丁丙舊藏。,卷首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相關(guān)文字,無目錄。 所鈔詩文數(shù)目與文淵閣本同,然順序為先文后詩。 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魚尾。

      道光元年(1821),尤袤二十三世孫尤興詩延月舫重刊本④尤興詩(1760-?),字肄三,號春樊,一號月舫,長洲人。 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官至內(nèi)閣侍讀。 事跡具《皇清書史》卷二〇。。 該刻本雖然聲稱根據(jù)康熙本“重授梨棗”,實際上已經(jīng)“改頭換面”——題作《梁溪遺稿詩鈔文鈔》⑤此據(jù)上海圖書館藏本著錄:是本前無封面,后有兩印,其一為“吳興伯子”,則曾為錢東垣所藏。 另外,中國國家圖書館(索書號101067)、中國科學(xué)院、蘇州大學(xué)與日本京都大學(xué)等處亦有收藏(詳見《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的相關(guān)論述)。,依次為朱彝尊《序》與《宋史本傳》,無目錄。 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雙邊。 版心上題書名,下標頁數(shù)。 后為《家譜本傳》及尤侗、尤興詩二跋。 詩文順序一如康熙本,惟《詩鈔》后增“《米敷文〈瀟湘圖〉》二首”“《重登斗野亭詩》二首”等二題四首⑥其稱并據(jù)“《揚州府志》”,然《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一題二首實出自明趙琦美《趙氏鐵網(wǎng)珊瑚》。,《文鈔》后補《米敷文瀟湘跋》一題一篇;較之厲鶚,尤興詩補齊了《重登斗野亭詩》。 但其并未于跋語中具體說明這一變動,而僅曰“重鐫”,并將尤侗《跋》改作“得古今詩四十七首,雜文二十六首”,以符合其實際著錄的詩文數(shù)目。 此舉致使盛宣懷、尤桐以及后世大多數(shù)研究者均誤將其視作康熙原本的收錄總數(shù)!⑦如《宋集珍本叢刊書目提要》(中)第四十六冊《梁溪遺稿》敘錄。

      道光十年(1830),尤袤二十二世孫尤堃刻本。是本刊于惠山祠堂;較之前人,其又新增《〈呂氏家塾讀詩記〉序》《五賢祠記》《定業(yè)院新鑄銅鐘記》《祭李白文》《輪藏記》等五題五篇文章⑧《祭李白文》乃尤袤出守當涂時,拜謁青山李白墓所寫的一首歌行雜體詩。 故筆者新輯本改入詩集內(nèi)。,《浮遠堂》《送趙成都》等二題四首詩歌。 然而所謂《送趙成都二首》的實際作者乃趙蕃,原題共五首,此二首為其一、其二;《瀛奎律髓》引之,置于尤袤《別李德翁》詩作之后,《遂初小稿》因位置接近而誤輯,該本亦沿其誤矣!

      道光二十七年(1847),勞格校補鈔本一卷。 該本書名頁題“《欽定四庫全書梁溪遺稿》(兩淮馬裕家藏本)”,則當源自《四庫全書》本。 每半葉八行,行二十一字。 所鈔詩文數(shù)目與《四庫全書》本同,然順序為先文后詩。 《補遺》部分,首題“道光丁未(1847)九月丁丑朔重九日季言檢校并錄補遺”①勞格(1819-1864),字季言,仁和人。,依次著錄《參云亭》《雙巖堂》《玉霄亭》《清平閣》《霞起堂》《臺州四詩》(四首)《寄林景思》《題米元暉〈瀟湘圖卷〉》(二首)《瑞鷓鴣·海棠》②實即《詩鈔》中“《海棠盛開》”一首?!痘疵裰{》(二首)《大暑留召伯埭》《重登斗野亭》(二首)等十三題十八首詩歌,《贈故太師王公神道碑》《龍圖閣學(xué)士錢周林志銘》《〈說文系傳〉跋》《〈獨醒雜志〉跋》《〈山海經(jīng)〉跋》《〈申鑒〉題辭》《〈文選〉跋》《題米元暉〈瀟湘圖卷〉》《范文正與尹師魯二帖跋》《答楊客亭啟》等十題十篇文章。 末附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書詩》一篇。 另外,書名頁背面有小字數(shù)行:“梁叔子丞相生日,孝宗賜酒物。 是時梁母太夫人在,尤延之代作謝表云:‘小人有母,雖喜君羹之嘗;大烹養(yǎng)賢,每虞公之覆。’《誠齋集》八十六《詩話》?!雹墼撈觥墩\齋集》卷一一四,此作“八十六”,恐誤?;驗椤堆a遺》成卷之后,勞氏又從《誠齋集》中輯出,未及擬題,故未正式編入《補遺》之內(nèi)。 是本后歸丁丙所有④封面鈐“八千卷樓珍藏善本”朱印,并丁氏題識:“尤侗輯一卷,凡文二十四首(光立案:當作二十五),詩四十三首,仁和勞季言從《相山集》《景定建康志》《鐵網(wǎng)珊瑚》《客亭書啟編》《三朝北盟會編》《揚州府志》《赤城志》《天臺續(xù)集》《萬柳溪邊舊話》諸書增輯,較原書幾及半矣。”,現(xiàn)藏于南京圖書館。

      光緒二十三年(1897),盛宣懷《常州先哲遺書》本。 該版稱用尤興詩本“重雕”,實際上改動之處亦在不少——卷首朱彝尊《序》前添《四庫提要》文字一篇,后增“《梁溪遺稿》目錄”三葉,落款為“光緒丙申(1896)武進盛氏思惠齋刊,臨桂況周儀、陽湖吳文郁、江寧馬長儒仝?!?。 每半葉十四行,行二十五字,四周單邊,上下黑口,單魚尾。 版心上題書名簡稱“梁集”,下標頁數(shù)。 詩文二卷后有《補遺》一卷⑤《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誤作“《補編》”,《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宋人別集敘錄》等書均沿其訛。,著錄《淮民謠》《臺州郡圃雜詠》(五首)《臺州四詩》《寄林景思》等四題十一首詩歌,殘句二聯(lián);《〈昭明文選〉跋》一題一篇文章。 其后為《附錄》一卷,收錄《宋史本傳》《家譜本傳》兩篇。 末尾分別為盛宣懷、尤侗、尤興詩三跋。 和《遂初堂書目》一樣,是書亦先有單行朱文印本(今藏南京圖書館):首列朱彝尊《序》,后為《四庫提要》文字;其余款式,則與叢書本(《常州先哲遺書》第一集第二十八冊)同。是本流傳較廣,如民國二十四年(1935)《叢書集成續(xù)編》(第一〇四冊)即據(jù)之排印。

      在上述眾多的《梁溪遺稿》本之外,尚有一《永樂大典》輯本——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庫全書》開館纂修始,四庫館臣即根據(jù)《永樂大典》輯錄前代逸書。 然而,由于馬裕已將朱彝尊輯本進呈,館臣便不再另起爐灶,利用《永樂大典》裒輯尤袤的詩文遺篇。 至嘉慶年間,蒙古族學(xué)者法式善翻檢《永樂大典》,發(fā)現(xiàn)尤袤作品散見各韻,遂摘錄成帙。 是本后歸翰林編修孫爾準⑥孫爾準,字平叔,無錫人。 嘉慶十年(1805)進士,以翰林院編修出守汀州,擢安徽巡撫、浙閩總督,卒謚文靖。,據(jù)法式善的描述,孫氏是因為該書乃其鄉(xiāng)賢之作而意欲付梓;但最終結(jié)果如何,文獻闕載。⑦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索書號09300)法氏存素堂《宋元人詩集》鈔本,有《梁溪遺稿詩鈔》一卷、《文鈔》一卷。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余字不等,白口,四周單邊,版心下鐫“存素堂鈔本”。 或即是本。現(xiàn)存《永樂大典》業(yè)已寥若晨星,據(jù)之補錄,無甚收獲矣——除已輯出之《二賢堂記》一篇外,舊有《永樂大典》殘帙及筆者于英國獲贈之蘇格蘭阿伯丁大學(xué)所藏一卷的掃描件,皆無尤氏文字。

      5 近世諸本

      民國二十一年(1932),學(xué)者高燮跋其亡友李之鼎所鈔《梁溪遺稿》時稱⑧高燮(1878-1958),字吹萬,別號葩翁,以字行,江蘇金山(今屬上海)人。 李之鼎(1865-1925),字振唐,號宜秋館主人,江西豫章道南城縣人。,是本錄自《四庫全書》而未及刻入李氏所輯《宜秋館匯刻宋人集》中。 該叢刊之整理始于民國三年(1914),歷時十年,最終完成了甲、乙、丙、丁四編;則是鈔當成于民國十三年、十四年間。 卷末有三位責(zé)任館臣結(jié)銜:“總校官編修臣吳裕德、檢討臣徐鑒、校對生員臣劉堅”,又有“道光丁未(1847)九月丁丑朔重九日季言檢校并錄補遺”;則此先文后詩之本,實際乃據(jù)勞格校補本轉(zhuǎn)鈔,而非直接錄自《四庫全書》本。

      民國二十四年(1935),尤桐《錫山尤氏叢刊》本。 是刊以宜秋館所鈔為底本,以《常州先哲遺書》本、尤興詩刻本、尤堃刻本及各種選集為校本⑨然據(jù)其跋語“西堂原跋已言得古今體詩四十七首”可知,其亦未曾親見康熙原刻本。,可謂集舊本之大成。 總成一千部,一半訂入《尤氏宗譜》,在尤氏族群中保存;另一半編入《尤氏叢刊甲集》,送存各處圖書館。 筆者所據(jù)即為南京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錫山尤氏鉛印本,凡《梁溪遺稿》二卷、《補編》二卷。①《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誤作“補遺”,《宋人別集敘錄》誤作“外編”。版心題“《梁溪遺稿》”,小字注明具體類別。 每半葉十二行,行三十四字,小字雙行,行三十五字,黑口,四周雙邊,單魚尾。 卷首依次為《直齋書錄解題》《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等相關(guān)提要文字以及朱彝尊《序》。 正文部分,先文后詩,先目錄后本文②《文鈔目錄》漏《〈山海經(jīng)〉跋》一篇;《詩鈔目錄》衍《霞起堂[記]》之“記”字,漏注《浮遠堂》有“二首”。,先原鈔后補編——《文鈔》十五題二十五篇,《補編》二十一題二十一篇③其中《與曾[侍郎]無玷書》《緩定配享疏》兩篇,乃尤桐新輯。;《詩鈔》三十六題四十三首④如前所述,《拄杖》非尤袤所作。,又殘句四條⑤《目錄》作“三聯(lián)”,乃漏計《淮民謠》內(nèi)一句。,《補編》十三題二十一首⑥如前所述,《送趙成都二首》亦非尤袤所作。。 凡文四十六篇、詩六十首。 卷末分別收錄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書詩》及尤侗、尤興詩、高燮(署名“葩翁”)、盛宣懷、尤桐、尤寅照等人跋語。 較之前輯,是本著錄最豐;然以舊本所有,雖明知誤收之作,亦未加刪削,而代之校語說明。

      綜上所述,《梁溪遺稿》的傳世各本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

      今人整理古籍,尤袤作品分為四卷——詩一卷,見吳鷗先生整理的《全宋詩》卷二三三六;文三卷,見吳洪澤先生整理的《全宋文》卷四九九九至五〇〇一。 《全宋詩》按輯錄所依文獻之成書年代編次,參考前人成果,又有所增刪:如補入《誠齋集》卷二四所附《蒙楊廷秀送〈西歸〉〈朝天〉二集贈以七言》七律一首、清習(xí)全史《順治涇縣志》卷一一《藝文》所收《題秋霜閣后山泉》七絕一首以及《瀛奎律髓》評注所引逸句八聯(lián)等。 因成于眾手,《全宋詩》卷二三九六又別出所謂尤懋《石井泉次沈太守韻》七絕三首,整理者為孟憲忠先生;然而宋代并無“尤懋”其人,當即尤袤之訛。 《全宋文》則以文體編排,新輯校錄遺文數(shù)篇:如《東萊集》所附《祭直閣大著郎中呂公文》,《西山公集》所附《薦蔡元定》等。

      筆者新輯,打破現(xiàn)存各舊本之序次,重加排比,具體工作包括了:編年、系地、校證、箋注、補遺,對已知尤袤文字都進行了分類、分體、分韻。 全集共分為正文、附錄兩個部分:正文凡四卷,卷一為編年詩,凡收詩六十四題,一百零五首,其中包括存目三十四首,殘句十一條;卷二為未編年詩,凡收詩七題⑦如前所述,《送趙成都二首》《拄杖》乃舊輯本所誤輯者,非尤袤所作,今特標出,附于卷末,未列入統(tǒng)計。,十首,其中包括存目一首,殘句一條;卷三為編年文,凡收文一百四十一題,一百四十五篇,其中包括存目五十篇,殘句八條;卷四為未編年文,凡收文十題,十五篇,其中包括存目三篇,殘句五條。 合計收詩七十一題一百一十五首,文一百五十題一百六十篇。 附錄部分,乃與尤袤集相關(guān)的資料匯編,今特按其成書時間順序臚列,凡十一篇。 較之舊本,筆者新增凡詩歌十四題、二十七首,其中包括存目二十五首,殘句二條;文章八十六題、八十八篇,其中包括存目五十三篇,殘句十四條。 尤袤集,原本久佚,今采掇眾書而成者,雖未能頓還舊觀,然已得十之一二;此吉光片羽,猶可見其崖略矣。 故謹以作品年代編次,分輯成卷,以備考證之資焉。 囿于條件,筆者難以窺見數(shù)種“善本”之廬山真面,故而期待進一步深入補輯!

      猜你喜歡
      遺稿
      匡援生平及著述藏書特點考略
      柳亞子佚文《題〈北萊遺詩〉》
      陳獨秀“手編”書稿“抵房費”
      北京紀事(2022年7期)2022-05-30 05:05:31
      劉盼遂先生《世說新語》整理成果的發(fā)表過程及遺稿的下落馬千里
      緬懷格律詩詞蒙師梅章甫先生
      作為音樂史家的阿多諾
      ——論《貝多芬:阿多諾音樂哲學(xué)的遺稿斷章》的未競與超越
      《素文女子遺稿附袁家三妹合稿》辨正
      江漢論壇(2018年3期)2018-03-30 09:33:38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遺稿的內(nèi)容及其價值
      敦煌研究(2018年6期)2018-02-24 05:08:30
      汪懋麟年譜簡編(下)
      遂昌县| 霍林郭勒市| 景洪市| 沁源县| 图木舒克市| 红安县| 衡东县| 满城县| 宁国市| 盱眙县| 乡城县| 威信县| 潮州市| 陆良县| 绥化市| 吉安县| 同德县| 商洛市| 哈巴河县| 固始县| 隆化县| 江门市| 即墨市| 元朗区| 新化县| 宣城市| 五华县| 应用必备| 南充市| 昆山市| 丁青县| 饶河县| 申扎县| 星子县| 陇川县| 正镶白旗| 临洮县| 巴林右旗| 金阳县| 健康|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