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李 哲
新冠疫情并未打算“悄悄離去”, 自2020年新年伊始至今,持續(xù)不斷的疫情是一次重大的考驗,各部門一直在積極應對,常態(tài)化的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敏銳把握疫情中的思政教育鮮活元素,將疫情防控融入學生價值導向、學生心理健康、學生日常管理中去,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的精神力量來構筑疫情防控的思政城墻,切實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冠疫情對全球的沖擊使得整個世界面臨著不確定性的挑戰(zhàn),不確定性并非疫情或是后疫情時代才出現的問題,自古代瘟疫事件初始就一直成為籠罩在全人類上空的一朵烏云,疫情暴發(fā)的不確定性宏觀上改變著國家間的經濟落差,微觀上改變著我們所熟悉的日常,但是事物總是在對立統(tǒng)一中發(fā)展前進的,不確定性也將成為絕望和希望的來源。透過疫情,我們發(fā)現病毒也是不斷發(fā)展進化的,在此過程中人類也會研制出攻克病毒的疫苗技術,從而共生共進。作為高校的輔導員,我們承擔著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不確定學生會出現什么突發(fā)事件,會面臨何種程度的危機,但是我們要在化解學生各類困難中成長,在處理學生多類實際問題中得以進步。
思政課堂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如思政課程教學已然不能滿足日益適用現代教學方式的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這就亟須輔導員尋辟一條新的路徑來滿足思政教育網絡化的趨勢,為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可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新穎有趣的方式來開展學生樂于接受的思政教育,疫情的到來促使我們從線下課程轉變?yōu)榫€上課程,輔導員也應敏銳把握開展思政教育的時機,把握住思政教育的多元化趨勢,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來適時開展學生工作。
輔導員工作是高校連接學生與學校之間重要的一環(huán),作為高校從事學生輔導工作的專職教師,工作事務涵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黨團建設、學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資助管理、就業(yè)指導等多方面,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學生日常管理問題更加尖銳突出,為輔導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輔導員應及時、準確掌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利用疫情等時代信息元素為思政教育注入鮮活生命,把握疫情防控特點,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結合疫情防控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來開展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疫情防控主題班會、心理疏導。
輔導員可以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展開學習討論,圍繞疫情下的中國開展思政教育,突出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以抗疫先鋒、抗疫事跡、抗疫精神為主題使其發(fā)揮榜樣作用,弘揚社會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學生樹立愛國意識和責任意識與國家同呼吸、與黨共命運,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堅持“以學生為本” 的管理理念,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管理工作要從嚴出發(fā),抓好學風建設,不斷完善學生工作管理機制,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新冠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從根本上杜絕麻痹大意,加強疫情防控意識,牢牢守住校園安全防線。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支持。疫情常態(tài)化下的學生心理關愛與管理更加急迫、重要,準確排查、掌握學生疫情常態(tài)化下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提高應對疫情帶來的種種心理波動,幫助學生增強心理素質、增強抗壓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學生輔導員應積極協同學校、上級相關部門進行疫情心理危機疏導,建立重點關注對象資料檔案,全程跟蹤關注學生,隨時掌握動態(tài)并做好積極應對,做到每日一匯報,每周一匯總,勤學善用心理學知識更好地疏導日常疫情常態(tài)化帶來的心理變化,在疫情防控要求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扎實做好疫情常態(tài)化下的學生心理疏導和調適工作,保證學生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為立德樹人的最前沿工作者,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思想教育工作,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高校輔導員需要政治意識進一步強化,思想站位進一步提高,主動向實踐學習,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工作,持續(xù)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加強黨中央關于疫情重要指示精神的學習,應做好黨和國家防疫理論政策的宣講者、傳播者,常態(tài)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疫情防控政策,積極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守初心,擔使命”,把疫情常態(tài)化下的學生現實訴求、實際問題及最糾結的思想困惑及時疏導解決,以個性化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訴求和期待,成為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新時代高校輔導員。
第一,體悟抗疫精神,強化價值引領。疫情防控期間,沖往抗疫前線的醫(yī)護人員,默默無聞的志愿者,他們用奉獻、斗爭精神書寫抗疫詩篇。作為高校的輔導員,要敏銳把握開展思政教育的時機,利用抗疫英雄的事跡來激發(fā)同學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過疫情的點滴小事來培養(yǎng)學生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岸抗疫斗爭精神,可通過召開線上線下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的形式來宣傳抗疫精神,適時開展思政教育,強化正確價值引領。
第二,鼓勵大學生投身于抗“疫”志愿服務活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是一個特殊的課堂,可以讓大學生親身體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和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在經受疫情考驗的同時增強社會主義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能夠借助這樣的“鮮活課堂”錘煉大學生的道德品質,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無私奉獻精神。高校輔導員作為接觸學生最緊密的一類教師群體,應做好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引領工作。
1.準確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信息
做好學生的數據統(tǒng)計工作有助于更進一步了解學生,數據是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的有力助手。疫情防控期間僅僅掌握學生的靜態(tài)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等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動態(tài)出行信息的掌握,及時了解學生所處地理位置,做好學生出行的日統(tǒng)計上報工作,掌握學生是否處于中高風險地區(qū),精準到學生所處的小區(qū)是否處于封閉或隔離狀態(tài),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每日上報體溫的工作。
2.科學引導學生的學業(yè)生活
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即使大學生也要以學習專業(yè)基礎知識為主。疫情打破了集聚式形態(tài)的校園生活圈,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課程考驗著學生的自律性,線上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不僅需要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配合,還需要輔導員發(fā)揮協調樞紐的作用。疫情常態(tài)化的趨勢下,輔導員需要幫助學生規(guī)劃好學業(yè)與生活,甚至規(guī)劃未來的職業(yè)生涯;需要科學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3.精準幫扶困難學生群體
輔導員會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更多的是要關注一些特殊群體,做好學生的安撫工作,盡最大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尤其要重點關注因疫情導致貧困的學生,及時了解并傳達給學生國家針對“因疫致困”的相關政策,保證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并享受到政策上的幫扶。
疫情發(fā)生后,給各行各業(yè)帶來不同程度上的沖擊,對于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而言,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一些心理困擾,輔導員要利用相關的心理知識幫助他們疏導情緒,緩解壓力,并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為學生提供一些就業(yè)信息,進一步切實加強對畢業(yè)生的實際指導與關懷。
1.普及科學防疫知識,增強理性認知
針對可能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應對的舉措,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預先進行分類,做好心理危機應對預案和心理問題學生備案的“雙案”工作。重點關注平日里的潛在學生心理問題名單,充分發(fā)揮班級心理委員的作用,及時關注班級每位同學的動向和心理狀態(tài),評估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危機的風險,將可能出現的問題遏制在萌芽之中,把各項工作做在出現問題的前頭。
2.加強心理疏導,及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大學生來講,是一次身體和心理上的挑戰(zhàn),打破了原來的大學生活規(guī)劃,疫情中高風險地區(qū)的學生也面臨著恐慌和焦慮,輔導員需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通過微信和電話溝通的方式來緩解學生的焦慮,安撫學生的情緒,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共同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抗壓能力,引導學生對疫情相關虛假信息進行合理的辨別,防止其參與到不當網絡輿論中去。
1.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
大學校園是一方“凈土”,輔導員要發(fā)揮保護學生在校正常學習與安全的職責。輔導員作為接觸學生最緊密的一類群體,要具備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及時處理解決相關突發(fā)事件。疫情暴發(fā)得突然,也是在考驗輔導員疫情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力,輔導員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在疫情事件中確保學生的安全,關愛學生的心理,發(fā)揮輔導員的協調管理作用,組織好班委,開展好相關工作,保證“化危為安”,確保危機事件處理機制正常運轉,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及時地做好總結與反思,積累相關危機事件的工作經驗,搭建起輔導員校園危機應對與處理的長效機制。
2.提升輔導員網絡思政的能力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我們在疫情防控期間可以享受線上學習的紅利,網絡逐漸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提升輔導員運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輔導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多元化地完成工作。第一,做好網絡疫情相關工作。輔導員可以利用網絡視頻會議召開班委會、班會,督促學生每日完成校園健康打卡,通過網絡各類APP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與位置動態(tài)等信息,做到對每一位學生心中有數。第二,開展內容豐富的線上活動。輔導員指導各班級開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如開展線上主題團日活動、線上學習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展網絡文化節(jié),評選出主題豐富與形式多樣的紀錄片、動漫作品、攝影作品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線上活動的積極性。讓疫情防控期間的單一生活也變得多彩豐富。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高校輔導員,要切實做好黨的青年大學生培養(yǎng)工作,常態(tài)化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水平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疫情常態(tài)化形式下,數據統(tǒng)計工作如何高效有序,疫情防控政策如何落地落實,輿情引導如何準確無誤,心理疏導如何個性細致,對疫情常態(tài)化下的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