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音
一次,我執(zhí)教大班科學探索活動“相親相愛的小球”?;顒娱_始,我提出了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每個人用一根吸管對著兩個小球的中間從上方往下吹氣,看看兩個小球會有什么現(xiàn)象?”隨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玩了起來。
萱萱拿著吸管慢慢對準了兩個小球的中間的位置,用力吹了一口氣,驚訝地說:“老師,你看,小球吸在一起啦,怎么回事?”一旁的彥彥也大聲地說:“我的也吸在一起啦,太有趣了!”“是嗎?你們再試試看,小球是不是真的會抱在一起?”我在一旁淡定地說道。
萱萱把小球放回原來的位置,又試了一次,發(fā)現(xiàn)結(jié)果和第一次實驗的結(jié)果一樣,兩個小球相親相愛地抱在一起了。不一會兒,教室里的驚訝聲此起彼伏,“瞧,我的兩個小球也碰在一起了”“為什么我的兩個小球會靠在一起呢?”……萱萱率先向我發(fā)問:“老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沒有馬上回答,只是請萱萱把她的發(fā)現(xiàn)跟大家完整地講述了一遍,接著問道:“大家還想不想繼續(xù)玩呀?”“要玩?!焙⒆觽儺惪谕暤鼗卮鸬馈?/p>
第二次實驗開始了,孩子們根據(jù)實驗要求,把小球分次放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并向小球中間吹氣。動作最快的洋洋說:“小球靠得近時,還是抱在一起的,但兩個小球離得比較遠時,位置沒有變化?!蔽夜膭钏骸翱梢栽僭囋嚳?,檢驗一下你剛才的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要嘗試多次才能找到真正的結(jié)果哦。”于是,洋洋再一次投入實驗。小天說道:“老師,我跟洋洋的實驗結(jié)果一樣?!彪S著做完實驗的孩子越來越多,教室里充滿了討論實驗結(jié)果的聲音。
這時,萱萱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并問道:“老師,兩個球不是應(yīng)該被氣吹開嗎?怎么會抱在一起?”面對孩子們渴望的神情,我放了一段“飛機起飛”的視頻,和孩子們解釋說,這個現(xiàn)象與氣流和壓強的作用相關(guān)。聽完我的解釋后,孩子們的眼神里“寫滿”了迷惑。面對孩子們茫然的神情,我既尷尬,又不知道該怎么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解釋。于是,我只能草草結(jié)束了整個活動。
基于近階段孩子們對“彈力球”實驗非常感興趣,我們開展了“相親相愛的小球”活動。活動過程中,孩子展現(xiàn)了較強的探究意識和操作能力,實驗結(jié)果是明顯可見的。操作過程結(jié)束,我通過播放“飛機起飛”視頻的方式,向孩子們解釋伯努利原理,努力回答孩子們的“為什么”。孩子們的探究熱情反而逐漸消退,顯得很迷茫。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該如何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解釋氣流和壓強等概念,使孩子了解活動原理的同時保持高漲的探究熱情?為方便孩子理解原理,科學探究活動通常選擇源于生活的材料,該活動是否需要改變選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