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金閣寺》中無法解脫的“矛盾”困境

      2022-02-19 08:47:57謝磊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對立金閣寺病理學

      摘 要: 1956年出版的《金閣寺》,作為一代文豪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類哲學的論述,向讀者描述一種獨特的美學觀。主人公溝口無法在“絕對的美”與“相對的生”之間找到平衡點,為了破除金閣寺對自己的阻礙,一把火燒毀金閣寺。小說第四章中,溝口望著翻滾的海水,心里卻突然想到必須燒毀金閣。為什么溝口會在此時對金閣寺動了“殺心”?這正是小說“矛盾”主題的體現,升騰的火焰來自于冰冷、黑暗的海水,“金閣之死”始于舞鶴海邊。此外,“性倒錯”這一特殊的精神疾病,反映了彼時日本社會的畸形,失去主權國家資格的日本無法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國家。

      關鍵詞:《金閣寺》 矛盾 對立 病理學

      一、引言

      日本戰(zhàn)后作家三島由紀夫在1956年出版的小說《金閣寺》被譽為是他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該作品一出世便得到多位文學評論家的贊賞,也于出版同年獲得讀賣文學獎。小說中對于“美”與“丑”的矛盾對立沖突這一主題進行了精彩的論述,借助主人公溝口之口,表達了作者三島由紀夫自身獨特、奇異的美學。其中“一只手觸摸永遠,一只手觸摸人生,這是不可能的”a,這種二律背反的論述更是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考。

      1950年7月2日,夏夜,鹿苑寺(金閣寺別稱)見習僧侶林承賢(本名林養(yǎng)賢)放火燒毀金閣寺。在后續(xù)《朝日新聞》(1950年7月4日)的采訪中,林承賢認為放火燒毀金閣這件事并非壞事。起先他同樣非常仰慕金閣之美,但是看到每天蜂擁來參拜金閣的人群,逐漸對金閣產生反感,無法抑制自己對金閣這種“相對的美”產生的嫉妒之心。林承賢一面苦惱于自己卑鄙的想法,一面嫉妒金閣,最終在矛盾與苦惱之中,選擇將金閣付之一炬。此外,對于火燒金閣這件事,林承賢還認為,這樣的做法有利于社會變革。受此啟發(fā),三島由紀夫在查看了檢察廳的大量卷宗、法院的判決書,以及實地調查了大量林養(yǎng)賢的資料后(貞森美佐子,1976),于火燒金閣六年后,寫成小說《金閣寺》。

      二、前人研究

      國內外關于《金閣寺》一書的研究多如牛毛,其中以日本方面為最。中村光夫(1974)認為《金閣寺》是一部觀念小說,作者在小說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思考,也因此造成小說過分藝術化,不但小說主人公溝口被外部世界隔離,甚至連讀者也被隔離。在小說的最后,溝口將金閣寺一把火燒毀是在暗示生命元初的形式就是從不斷地憧憬到最后破壞一切。而三好行雄(1976)則認為《金閣寺》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三島由紀夫本人對美的極致追求,是三島由紀夫向傳統美學觀的挑戰(zhàn)。有元伸子(1987)則從小說結構分析,認為整篇小說敘述的是青春期少年在“性問題”上的苦惱。只有成功地和異性發(fā)生性關系,才能獲取完整的人生。

      與日本方面相比,國內對于三島由紀夫文學作品的研究則要晚了許多,這與三島由紀夫的軍國主義分子標簽不無關系。唐月梅(1994)在《鬼才三島由紀夫的文學世界》一文中指出:“作者通過突發(fā)的、破壞的沖動中求其美與丑的調和與平衡,以保持美的永恒存在?!眀而李德純(1987)則認為《金閣寺》書寫的是主人公溝口無法忍受戰(zhàn)后日本的迅疾變化,尋求靈魂慰藉的這一過程。此外還有郭勇(2007)從三島由紀夫的民族主義立場分析《金閣寺》,張文舉(2003)則將《金閣寺》中的溝口與《人性的枷鎖》中的菲利普作對比,從成長小說的角度詮釋小說。

      三、金閣寺中暗藏危機

      通篇讀完《金閣寺》,給人的第一印象莫過于“處處隱藏矛盾,時時發(fā)生沖突”。無論是小說的主題思想還是具體到小說中的人物描寫,我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發(fā)現矛盾對立的存在。主人公溝口在“至美”與“至丑”之中的徘徊(李莉、毛頔,2017),在“觀念”與“現實”中橫跳;溝口身陷殘疾,口吃讓他斷絕了與現實世界交流的可能,他無法及時、順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因而逐漸自閉。在溝口身上,一方面他幻想自己是暴君,只需一個無聲的眼神,就可以決定他人生死;一方面他又幻想自己或許是一個大藝術家,但又坦白承認自己甚至沒有寫出過任何像樣的東西。

      在小說的最后:

      別のポケットの煙草「たばこ」が手に觸れた。私は煙草を喫「の」んだ。一ト仕事を終えて一服している人がよくそう思うように、生きようと私は思った。c

      從另一個口袋摸到香煙,我抽了一支。就像一個人完成一件工作,該歇息一下了。我想,我要活下去。d

      溝口在火燒金閣寺,逃到后山后,此時卻萌生了活下去的想法。至此,整篇小說首位相連接,溝口活了下來,寫下《金閣寺》這篇“手記”。此時,讀者的思緒不免又被拖回小說開端的那段溝口的自述(有元伸子,1987)。如此,從結果上來看,溝口寫出了《金閣寺》,成為“大藝術家”,但過程是采取暴君的手段,縱火金閣。同時,還是從結果上來看,成為“大藝術家”的溝口是靠著《金閣寺》這篇巨著中的思想,也即對“美”的認識,影響著世人,但寫成《金閣寺》的契機又是“縱火金閣”的行為。因此,到底是“認識”還是“行動”改變世界,最終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矛盾從書中突破到書外。

      書中的其他人物同樣陷入矛盾陷阱。代表著世間最純潔無瑕之美的有為子卻在月夜下拋棄情人間的誓言,背叛在金剛寺躲藏的士兵;在溝口看來,他是被現實世界隔離的失敗者,而有為子卻是主動將現實世界隔離在外的世間“至純至美”的存在。溝口對有為子懷著世間最大的憧憬,卻在凌晨夜下的惡作劇之中逐漸轉變?yōu)槌鸷?、詛咒與不屑。當溝口親眼看到有為子為了保全性命,向憲兵報告逃兵情人的藏身之所,并死在情人的槍口下時,溝口仿佛感覺到從前那個純潔的有為子重新降臨于現實世界。這也暗示之后金閣寺的命運:只有毀滅才能保存純潔,保持絕對的美。

      疼愛兒子的母親,卻在黑夜里當著父子的面與情人媾合;母親一方面疼愛溝口,希望他能夠留在金閣寺,繼承住持之位,不要重蹈覆轍,像溝口父親一般在偏遠的寺廟窮苦一生。但如之前所述,母親又沒能履行夫妻承諾,背叛羸弱且病情逐漸加重的父親,與他人私通。在溝口的原生家庭中,一方面是破舊的寺廟,窮困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父母關系出現間隙,雙方不和。因此,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情感上,溝口都難以獲得滿足。更罔論,溝口自身在生理上存在的缺陷已然成為其人生正常展開的阻礙。

      柏木或許稱得上是書中最重要的線索人物,不斷推動著劇情發(fā)展。從人物設定上來看,柏木幾乎是“強化版”的溝口。同樣是寺院家的孩子,同樣患有殘疾,但柏木所患殘疾是更容易顯露在他人眼前的“內翻足”。溝口體驗到的“疏遠”是在開口說話時,而柏木不同,柏木存在的本身就被現實世界所“疏遠”。在心理層面,當溝口還在為“雪地腳踩妓女”所自責時,柏木已經明白如何在“疏遠主體”和“被疏遠者”之間轉換。當溝口疑問作惡是否可行時,柏木向他展示放棄俗世道德所獲得的快樂。柏木有一套自己獨特的哲學作為他的防御武器,而溝口也在柏木這套奇異哲學下逐漸展開了自己的思考。

      小說中的其他人物,如鹿苑寺住持,人前德高望重,私下里卻游走于花街柳巷,盡享男女之事;善良,像泉水一樣透明清澈的鶴川卻因為戀愛小事自殺;等等。正是這一系列的矛盾沖突讓小說的主題越發(fā)明晰——現實世界是矛盾的,每個人既能在道德上站住腳跟,又可以在道德的滑坡上竊竊自喜。而在主人公溝口或者說是三島由紀夫由紀夫本人看來,世界應該是至美的,是不容許有道德裂縫(丑惡)的完美存在。因而,溝口就在“絕對的美”與“相對的生”之間徘徊惆悵。在這一系列的掙扎過程中,小說達到了最后的高潮——火燒金閣寺。但從結局來看,似乎很難得出燒毀金閣,溝口就能得以解脫的結論。這也是后世讀者的爭論點之一。

      四、舞鶴海邊萌生殺意

      小說第七章結尾處描寫溝口面對洶涌的日本海,內心突然產生了“燒毀金閣”的念頭:

      ふと私は、柏木がはじめて會った日に、私に言った言葉を思い出した。われわれが突如として殘虐になるのは、うららかな春の午後、よく刈り込まれた芝生の上に、木洩れ陽の戯れているのをぼんやり眺めているような、そういう瞬間だと言ったあの言葉を。

      今、私は波にむかい、荒い北風にむかっていた。うららかな春の午後も、よく刈り込まれた芝生もここにはなかった。しかしこの荒涼とした自然は、春の午さがりの芝生よりも、もっと私の心に媚び、私の存在に親密なものであった。ここで私は自足していた。私は何ものにも脅やかされていなかった。

      突然私にうかんで來た想念は、柏木が言うように、殘虐な想念だったと云おうか? とまれこの想念は、突如として私の裡に生れ、先程からひらめいていた意味を啓示し、あかあかと私の內部を照らし出した。まだ私はそれを深く考えてもみず、光りに搏たれたように、その想念に搏たれているにすぎなかった。しかし今までついぞ思いもしなかったこの考えは、生れると同時に、忽ち力を増し、巨きさを増した。むしろ私がそれに包まれた。その想念とは、こうであった。

      『金閣を焼かなければならぬ』e

      我驀然想起初見柏木那天他對我說的話:我們突然變得殘虐起來,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后,坐在精心修剪的草坪上,呆呆望著樹蔭下漏泄的陽光相嬉戲的一瞬間。

      如今,我面對波濤,面對狂暴的北風。這里沒有春光明媚的午后,也沒有精心修剪的草坪。但是,這荒寒的自然比起春日午后的草地,更能投我所愛,與我的存在親密無間。因而,我很滿足。我再不受任何人的威脅。

      我心頭突然涌起的思緒,果真像柏木所說,是殘虐的思緒嗎?總之,這種思緒在我心里產生了,而且啟示著先前倏忽一閃的意念,鮮明地照亮了我的內心。對此,我還沒有深入地考慮,只不過被此種意念襲擊了一下,就像被陽光驀地一照似的。但是,從前一直沒有想到的思考產生了,同時忽地增添了力量,增大了幅度,甚至我被包裹在其中了。這種所謂思緒,就是:

      “必須燒掉金閣。”f

      為何溝口望著波濤洶涌的日本海,想到的卻是燒毀金閣呢?可以想象,每一位讀過《金閣寺》的讀者都或多或少對這件事抱有些許疑問吧。此外,為何溝口會在此時想起初次見到柏木,對方所說的:

      われわれが突如として殘虐になるのは、うららかな春の午後、よく刈り込まれた芝生の上に、木洩れ陽の戯れているのをぼんやり眺めているような、そういう瞬間だ?!眊

      我們突然變得殘虐起來,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后,坐在精心修剪的草坪上,呆呆望著樹蔭下漏泄的陽光相嬉戲的一瞬間。h

      筆者試圖從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小說主題及情節(jié)兩個方面分析原因。

      首先,如前所述,在創(chuàng)作《金閣寺》時,三島由紀夫對于林承賢的個人資料進行了大量調查甚至親自去林承賢的故鄉(xiāng)京都府舞鶴市進行實地走訪?!霸谀抢矬w驗北海岸邊的荒涼景象,感知縱火者早年間的心象”i。據此,筆者認為,從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看,三島由紀夫由紀夫選擇讓溝口在舞鶴的海岸邊下決心燒毀金閣,此舉是有意為之。借此讓讀者聯系現實中的縱火犯——林承賢,加深小說與現實的聯系,讓小說在觀念與現實中交叉前行。讀者在讀到舞鶴海邊決心火燒金閣這一段時,不免會聯想到,現實中林承賢或許也曾面對著同樣的波濤。在這洶涌的海水下,或許隱藏著巨大的欲念,而林承賢正是從此處得到答案。這是現實與觀念的交叉結合,并且,聯系到前面所提到的“六年時間與大量走訪調查”更可以確定,三島由紀夫對于此段落的描寫絕非偶然。

      其次,從小說的內在邏輯來看,前面提到,小說里“處處隱藏矛盾,時時產生沖突”,無論是在主題思想上還是人物形象上,始終都處于矛盾沖突之中。主人公溝口始終無法在“絕對的美”與“相對的生”也即“觀念的完美世界”與“現實的調和世界”做出抉擇。最后究竟是選擇“觸摸永遠”還是“觸摸人生”,作者也并未給出明確的答案。

      此外,小說中積極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以慘淡的結局收場。父親善良,疼愛孩子,謙遜,卻遭到妻子背叛,在肺結核的折磨下早早去世;鶴川,擁有世上最大的善意,卻為情所困,不敢悖逆家庭,成為封建家族的犧牲品,選擇自殺;向道德靠攏的救贖之路反而阻礙了現實人生的展開。反而像住持、母親這類人,要么無視道德的束縛,肆意妄為,要么道貌岸然,在道德的掩飾下進行著媚俗的勾當。在道德與非道德之間反復橫跳的他們卻能夠得以存活,甚至為人所敬仰,得到超越常人的地位。甚至說,溝口身邊,壞人從不缺席,他們逐一列位,不停地向著“美”這一概念挑戰(zhàn)。

      在小說的第四章,柏木又提出一套專屬于他的奇異哲學:

      人の苦悶と血と斷末魔の呻きを見ることは、人間を謙虛にし、人の心を繊細に、明るく、和やかにするんだのに。俺たちが殘虐になったり、殺伐になったりするのは、決してそんなときではない。俺たちが突如として殘虐になるのは、たとえばこんなうららかな春の午後、よく刈り込まれた芝生の上に、木洩れ陽の戯れているのをぼんやり眺めているときのような、そういう瞬間だと思わないかね。j

      人的痛苦、流血和臨死前的慘叫,會使人變得謙虛,細心、明朗和親切。我們變得殘虐,變得殺伐無度,絕不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突然變得殘暴是在一瞬之間,就像春日和煦的午后,坐在悉心修剪的草地上,朦朧眺望由樹葉間漏泄下來的陽光,那種一眨眼的工夫。你說是嗎?k

      “人們變得殘忍是在午后的安逸時光,望著陽光爬上樹梢的時候”。這也是小說矛盾主題的體現,一種違背常識的論斷。然而,到小說第八章描寫舞鶴海岸風景時,卻又在小說的內部邏輯上得以自洽。柏木望著奔騰的海水,內心卻向午后陽光下在草地上休憩時一般平靜。這看似不合情理的描寫,其實在小說第五章就已經有所端倪。借助柏木的方法,溝口也能通過認識的改變,將龜山公園內的美麗景致看作是地獄的場景。到此時,溝口已經開始逐漸接受柏木所謂的“認識改變世界”的方法論。而舞鶴海邊的溝口,此時正處于消化這一怪異的方法論的過程中。因此,將洶涌的大海看作春日午后的安逸正是溝口思想轉變的體現。望著翻滾的海水聯想到浴火的金閣契合“矛盾”這一主題。

      洶涌的海水與升騰的火焰,水火不相容;作為有機物生命開端的海洋與即將毀滅消亡的無機物的金閣寺,誕生與毀滅的沖突;由此來看,從小說的內部邏輯來看,產生想要毀滅金閣寺的想法,沒有比洶涌波濤的海邊更合適的地方了。正是望著翻滾的海水讓溝口聯想到靜止的金閣;正是冰冷的海水讓溝口聯想到在高溫炙烤下的金閣;正是蘊含著有機無生命的海洋讓溝口聯想到毀滅消亡的無機物的金閣。最后,金閣燃起熊熊大火,從一座靜止的無機物的堆砌變成動態(tài)的有機物的鳳凰。

      五、金閣與歷史

      出生于大正末年(1925)的三島由紀夫在20歲時遭遇日本戰(zhàn)敗,并且親眼看到戰(zhàn)后日本丟失主權,淪為美國附庸的慘痛現實。對于三島由紀夫來說,作為日本文化象征的天皇,在戰(zhàn)后遭到破壞,這意味著作為抵抗歐美文化,保衛(wèi)日本文化的最后一塊盾牌遭到毀滅,日本喪失了文化上的獨立(郭勇,2007:70)。這種極具民族主義色彩的言論從1961年的《憂國》開始,成為三島由紀夫文學生涯后半程的支柱。小說《金閣寺》雖寫成于1956年,但也不免飽受爭議。書中的金閣究竟象征著何物?為何溝口要將這一世間美麗之物付之一炬?有人將《金閣寺》解讀為:三島由紀夫設想的“民族國家自救行為”l。

      在小說中,三島由紀夫將主人公溝口設定為患有“口吃”殘疾并伴有“性倒錯”心理疾病的一名在外界看來再平凡不過的小和尚。在這“口吃”或“性倒錯”似乎并非作者隨意為之,而是有意設定。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劉曉芳(2019)認為:“‘疾病’在文學中已經不單單指疾病本身,作家往往憑借身處失衡的社會關系之中人物的生理或心理疾病來反映社會的病態(tài)?!眒

      跳出小說,從當時的日本時局來看,似乎可以找到與這兩種疾病所對應的現實解釋。一方面,實際上直到1962年,占領軍當局才從日本撤離,日本結束占領軍統治。在戰(zhàn)敗至1952年期間,日本實際上是以麥克阿瑟主導的最高統帥部來統治,決定關乎日本的方方面面的政策。溝口的口吃殘疾正與此對應。面對金發(fā)碧眼的統治者,語言之間的障礙,使得戰(zhàn)后的日本人不正是像患上口吃疾病一般嗎?其次,戰(zhàn)敗后,日本政府為避免國內遭受進一步損失,專門建立一系列“慰安設施”,征募大量日本女性,為盟軍提供性服務。這項制度一直持續(xù)到1946年1月才廢除。然而自1946年12月起,日本內務省又宣布賣淫合法,公開宣布日本女性有做妓女的權利。此后大約有55000名到70000名女性在賣淫合法的區(qū)域充當全職或兼職妓女(約翰·道爾,2015)。

      “傳統的疾病隱喻是一種表達憤怒、焦慮的手段;現代的疾病隱喻則是對政治失序、失衡的指控”(劉曉芳,2019:07)。在小說中,主人公溝口所患的“性倒錯”,致使他每每將要與異性發(fā)生關系前失去了“能力”?!靶杂奔仁侨祟惖幕拘枨?,同時也是雄性的基礎象征。失去了發(fā)生性關系的能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彼時日本女性與美國大兵之間的密切關系。戰(zhàn)敗后的日本男人甚至在交配權利上都低人一等。這既威脅到普通日本人的生存,也是對日本男性的矮化行為。因此,溝口的“性倒錯”疾病是在隱喻戰(zhàn)敗后日本的荒誕與悲劇。這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全面依附美國的時代,作為作家的三島由紀夫對此時日本的時局的諷刺與反思。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中對溝口的病態(tài)的描述,正是在解剖彼時的日本社會,表達自己對戰(zhàn)后日本失去獨立主權,民生凋敝的不滿。

      因此,筆者認為,結合歷史與溝口所患疾病,小說反映的實為喪失話語主導權、不受本國女性青睞的日本男性,面對著主權丟失,國門大開,外人駐境,經濟衰落,社會混亂,人民窮困的現實。在這種困局之下,日本國民也早已無力守護所謂的萬世一系,綿延不絕的天皇以及其所象征的日本傳統文化。

      筆者認為對于彼時的三島由紀夫來說,或許早在《憂國》之前,他已經在試圖通過自己的極端民族主義喚醒戰(zhàn)后的日本民眾保衛(wèi)天皇,保衛(wèi)日本文化。

      六、結語

      回到小說中,矛盾既存在于人物與人物之間,也存在于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還存在于善惡觀與美丑觀之間。溝口與有為子的矛盾是青春期少年初生情愫與花季少女對愛戀的追求之間的矛盾,也是現實中兩種存在——美與丑的對立;溝口與母親之間的矛盾是親情與欲望之間的矛盾,欲望裹挾著親情的紐帶;溝口與住持之間的矛盾是形而上的權力更迭制度與形而下的淫邪私欲的矛盾,看似圣潔的寺廟,實則是在圍繞著欲念而運轉;溝口與柏木之間的矛盾,是拋棄“絕對的美”擁抱“相對的生”與拒絕“相對的生”擁護“絕對的美”之間的矛盾,也是兩種方法論——認識與行動之間的對立,二人是“亦敵亦友”的關系。溝口與金閣寺之間的矛盾是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的矛盾,代表著邪惡、丑陋的有機物存在的溝口卻無比渴望擁有象征著美麗的無機物存在的金閣寺,溝口試圖進入金閣寺內部而金閣寺卻一直將溝口阻攔在外,始終不將自己的內部展示給對方;最后,溝口通過“惡行”——燒毀金閣寺保留了金閣寺永恒、純潔的美,這是善惡與美丑之間的對立。世人以善為美,小說中卻依靠惡來保存美。

      《金閣寺》無論是從主題思想的獨特性上還是小說結構的完整性上來看,都無可挑剔,代表了巔峰時期的三島由紀夫的文學水平。這篇小說留給后世讀者的最大遺產是對“美”的思考。如小說中提到的禪宗公案《南泉斬貓》:對待美我們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欲望?三島由紀夫于1970年,因鼓動自衛(wèi)隊起義失敗,憤而自殺,四十五載的人生就此戛然而止。此外,筆者認為,從結果來看,三島由紀夫的自殺本身就是其美學觀的踐行?;蛟S也只有自殺,主動地與現實割裂,才能更加貼近所謂的“絕對的美”的世界吧。

      adfhk〔日〕三島由紀夫:《金閣寺》,陳德文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80頁,第123—124頁,第123—124頁,第123—124頁,第66頁。

      b 唐月梅:《鬼才三島由紀夫的文學世界》,《外國文學》1994年第3期。

      cegj〔日〕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新潮社2003年版,第330頁,第242—243頁,第242頁,第134—135頁。

      i 張文舉:《〈金閣寺〉本事、結構及意義闡釋》,《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第3期,第53頁。

      l 郭勇:《美與惡的辯證法:重讀三島由紀夫〈金閣寺〉》,《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第2期,第69—70頁。

      m 劉曉芳:《病理學視域下的日本近現代文學疾病敘事研究》,《日語教育與日本學》2019年第1期,第5頁。

      參考文獻:

      [1]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起源[M].趙京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2] 葉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學簡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 約翰·道爾.擁抱戰(zhàn)?。旱诙问澜绱髴?zhàn)后的日本[M].胡博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

      [4] 澀澤龍彥.三島由紀夫追記[M].鄒雙雙譯.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5] 李德純.“殉教美學”的毀滅[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7(4).

      [6] 李莉.毛頔.從“兩難”到“未知”——試析三島由紀夫小說《金閣寺》[J].浙江外國語院學報,2017(6).

      [7] 劉曉芳.病理學視域下的日本近現代文學疾病敘事研究[J].日語教育與日本學,2019 (1).

      [8] 吉田精一.日本文學鑑賞辭典(近代編)[M].東京:生活·東京堂,1978.

      [9] 中村光夫.『金閣寺』について[C]//白田正芳.三島由紀夫批評と研究.東京:芳賀書店,1974.

      [10] 貞森美佐子.『金閣寺』論[J].比治山女子短期大學國文學會,1976(10).

      [11] 三好行雄.〈文〉のゆくえ一『金閣寺』再説[J].國文學,1976(12).

      [12] 有元伸子.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論—〈私〉の自己実現への過程[J].広島大學國語文學會,1987(6).

      作 者: 謝磊,上海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文化。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對立金閣寺病理學
      惡的辯證法與政治寓言——《金閣寺》的意蘊結構探析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1:36
      暴烈與美
      北方文學(2017年6期)2017-08-04 12:48:45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暴烈與美
      電影《神戰(zhàn):權力之眼》的審美內涵
      電影文學(2016年23期)2017-02-13 14:44:59
      從倫理視角探究當代中國道德與法律的對立與統一
      青年時代(2016年30期)2017-01-20 00:56:32
      對立統一與雙向塑造
      淺析影視與文學的交融和沖突
      金閣寺
      BOSS臻品(2015年4期)2015-09-10 07:22:44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研究進展
      桦南县| 定结县| 乌恰县| 大新县| 修文县| 呼图壁县| 龙门县| 荥经县| 武夷山市| 岳普湖县| 肥城市| 洪泽县| 高密市| 海林市| 泊头市| 册亨县| 祁东县| 郁南县| 揭阳市| 南陵县| 全椒县| 林甸县| 新丰县| 丰镇市| 沅江市| 台南县| 安福县| 卓资县| 任丘市| 怀集县| 遵义县| 阳山县| 宜城市| 那坡县| 高尔夫| 报价| 香港 | 胶南市| 鹤壁市| 内江市|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