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縣區(qū)扶外小學 李雪蘭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庇纱丝梢姡處熍c學生的溝通是一門藝術,作為教師都應掌握好這門藝術。那么,怎樣才能進行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呢?多年的教育工作經(jīng)歷,我認為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記得我初當人師時,對如何教育引導后進生一直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于是請教在這方面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他說,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及思想狀況,主動地“蹲下身子”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就一定能夠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就一定能有效轉化后進生。聽了老教師這一席話,我恍然大悟。是的,教師的愛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愛就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如有一次上課時,我發(fā)現(xiàn)一位平常在上課時比較“活躍”的學生,趴在課桌上有氣無力的。于是,下課后我就問他怎么了。開始他還不肯告訴我,經(jīng)我再三詢問后他才吱吱唔唔說,他昨天喝飲料太多了導致今天腸胃不好,肚子有點疼。我問他為什么不請假在家休息或去看醫(yī)生。他說覺得這件事不好意思跟別人說。于是,我趕緊把他帶到校醫(yī)室,讓校醫(yī)給他開了點止疼藥,然后致電他的家長并說明情況后讓他回家休息。經(jīng)過這件事后,我發(fā)現(xiàn)他對我尊敬多了,上課認真起來了,成績也逐漸跟了上來。他在周記里還表達了對我的感激之情。所以說,教師如果熱愛學生,就要讓學生不時地感受到“愛的力量”,這樣,學生就能順利地實施教育了。
尊重是人人都需要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尊重是任何一個人內在的心理需要,所以小學生也不例外。小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他們越來越強烈地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只有做到理解和尊重學生,才能保證師生關系的良性發(fā)展。那么,教師應怎樣尊重學生、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呢?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因為對于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往往會因為老師說的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或做了一個無意識的動作而令他們“顏面掃地”,從而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為此,教師要講究教育方法和藝術。如面對一位平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經(jīng)過其的加倍努力后在某次測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另一位平時成績很好的學生這次測試卻沒有考好,老師在班上表揚了考得好的學生后,轉頭批評那個這次測試有失水準的學生,說:“你驕傲自滿了吧?連某某這次都取得了這么高的分數(shù),你卻考成這樣,怎么搞的?”這樣短短的幾句話,結果讓這兩位學生的自尊心都受到了傷害。可見,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時,必須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免對學生造成傷害。其次,教師應承認并尊重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情況。教師在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時要做到不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在各方面能夠平衡發(fā)展,把學生塑造成為同一模式的人,而是要根據(jù)各位學生的特長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都能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能夠充分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進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長大后都有一技之長和高雅情趣,這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
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以謙虛的態(tài)度、充滿柔情的愛心,滿懷真誠和期待地傾聽學生成長的心聲。同時,教師要主動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地面對,這便于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我曾有一位學生,她是從珠三角地區(qū)轉學來的,不太會說客家話,跟同學之間溝通交流不是很順暢,因此很苦惱,于是經(jīng)常放學后來找我傾訴。每次我都耐心地聽她說話,幫她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并找出解決辦法,并要求她平時多主動與同學交流,還可以利用自己作文比較好的特點,多多幫助班里其他作文比較差的同學。一段時間后,一次偶爾我經(jīng)過班里時,發(fā)現(xiàn)她和同學們有說有笑了,此時,我內心感到非常高興,也為她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