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廣州市番禺區(qū)傍江東小學 郭碧瑩
小學中年段主要是指三年級、四年級,是低年級與高年級的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培養(yǎng)了閱讀和寫作習慣,并具有讀書識字的能力,為廣泛閱讀提供了基礎條件。因此,探索小學中年段“快樂讀書吧”教學策略,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重要的作用。
“快樂讀書吧”分為“導語”“你讀過嗎”“小貼士”“相信你可以讀更多”四個欄目,每一個欄目所具有的功能各不相同。在正式閱讀前的階段,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可以利用封面、目錄、導語、老師簡要介紹、大致瀏覽等,讓學生對需要閱讀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
以“導語”欄目為例,寥寥幾句便點明了幾篇文章的主題,概括了故事梗概,并指出了主人公的成長等。教師可以先通過導語部分讓學生對所讀的文本產生興趣,然后通過智慧課堂的視頻播放等引入所讀故事。如三年級下冊的“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小故事大道理”,向學生推薦的是寓言故事,包括《中國古代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這些寓言都從小事出發(fā)講述了一個大道理,老師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寓言故事,并通過導語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文本精讀、文本細讀是閱讀文本的重要方法,文本精讀不僅需要在閱讀之后了解文本的大致意思,還需要仔細研究,掌握其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段等,推斷出作者做出如此編排的含義,文本精讀適用于課內教材中已經選用的課文,也可以先精選推薦閱讀的文本,再推薦學生進行文本精讀。
在文本精讀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畫下劃線和做筆記,例如四年級上冊推薦閱讀的《山海經》《希臘神話故事》等,篇幅較長,且學生閱讀外國文學和古代文學時會由于文化不同而產生理解困難,針對不理解的字詞,要求學生對其進行畫線或標注。
文本略讀也是“快樂閱讀吧”經常采用的策略,因為并不是所有書籍的所有篇章都需要進行精讀,一些篇章,只需要閱讀之后掌握其大概含義。對于不太理解的詞句也可以適當跳過,達到可以理解整個文章的情節(jié)即可。但是在文本略讀的策略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確定需要精讀的文本、略讀的文本及正常閱讀文本所需的時間。
在文本略讀的策略上,教師要分析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要求他們制定個人讀書計劃,在規(guī)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個人閱讀計劃。
在“快樂閱讀吧”的閱讀規(guī)劃中,中年段學生雖具備基礎閱讀條件,養(yǎng)成了較好的閱讀習慣,但是還缺乏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對哪些書需要精讀、哪些書需要略讀,教師還需要進行具體的引導。
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設置一些閱讀任務或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和任務進行閱讀,逐步形成更好的閱讀思維,更好地掌握閱讀方法,也有助于促進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同時也是對學生閱讀的一種檢驗,了解學生是否認真讀書。此外,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的整體框架、傳達的道理等,讓他們建立一個思維導圖,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中年段學生正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階段,他們具備了基本閱讀能力,正在向課外閱讀慢慢過渡,并逐步養(yǎng)成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這時候,教師的引導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的地位,改變對課外閱讀的傳統看法,不要只把課外閱讀的方向停留在考試上,要用心地引導學生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并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快樂讀書吧”的過程中體驗讀書的樂趣、拓展課外閱讀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更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