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會教導孩子與他人合作,更會教孩子如何合理拒絕。學會合理拒絕,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會讓他受益一生。
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事事作主,而應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
父母事事包辦只會剝奪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實屬正常。如果能獲得父母的尊重,他就能建立起自我意識與認同感,就能有更大的勇氣去相信自己的選擇和決定,也就能坦然拒絕他人的不合理要求。
讓孩子明白,拒絕與被拒絕都是人之常情 孩子有時候出于種種原因,難以拒絕他人。比如好朋友想借自己喜歡的書籍,但自己還沒有看完,這時孩子就會非常糾結。父母應告訴孩子,不想借可以委婉拒絕。
父母應允許孩子遵從自己的內心,畢竟每個人對自己的物品都有處置權,有權決定其去留。
父母要告訴孩子合理拒絕別人不是無禮之舉,而是正常的行為。別人有請求的權利,自己也有拒絕的權利。
教給孩子拒絕的藝術 被拒絕難免會覺得難堪,所以學會拒絕他人的技巧非常必要。巧妙有禮貌地拒絕比簡單粗暴地拒絕更容易讓人接受,也能減少孩子的心理負擔。
比如,孩子在拒絕分享自己的玩具時,可以真誠友善地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新玩具,我還沒玩夠,我再玩20分鐘后讓你玩好嗎?”這樣的拒絕比直接粗暴地說“不行”更容易讓對方接受,也更容易讓對方認同。
除了有聲語言,也可利用肢體語言來拒絕對方。如同學讓幫忙抄作業(yè),一定要拒絕。這時候孩子可以用手勢或者搖頭來表示拒絕,對方就明白意思了。這樣做不會讓對方難堪,自己也忠于了內心的想法。
(《現代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