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彬
高中語文小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傳統(tǒng)高中語文小說教學少、慢、差、費,課堂效率低,學生自主性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嘗試運用群文的手段。相較傳統(tǒng)的群文閱讀教學,我們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生成,也就是將學生的成長放在首位。而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的關鍵又在議題的選擇,為了實現學生更好的成長,我們把議題的價值指向放在的特別重要的位置,從教學內容、自主構建、思維發(fā)展、生命成長和文化浸潤等進行議題擬定。
群文閱讀有三難,一是議題選擇難;二是群文組合難;三是議題深入難。而在這其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議題的選擇。在經過對高中語文群文課進行多次觀摩和學習后,選定了高中語文小說生成性群文閱讀作為努力方向,并進行大膽嘗試,對議題的選擇有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議題的選擇要聚焦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小說群文閱讀的生成基礎,群文閱讀只是小說閱讀教學的一種方式,它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小說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小說閱讀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服務的,不能為群文而群文。比如必修三重點關注小說人物,那么我們在議題選擇時我們就可以考慮從“小說人物命運與主題”“《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等角度出發(fā)。比如在講小說《祝?!窌r,我們就結合單元要求,設計了“舊社會女性悲劇命運與時代主題”這樣的議題,引導學生探討在封建社會女性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引導學生思考人物命運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深刻領悟小說主題,生成解讀小說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聚焦教學內容不等于“應試閱讀”,有些老師在議題的選擇上簡單粗暴的把同一考點的幾個材料機械的組合在一起,組合的結果就成了專題訓練,這種群文不能稱為真正的群文閱讀。
二、議題的選擇要直擊學生學習盲點
高中小說教學的難點在于,它沒有語言文字障礙,學生都能讀,但學生讀不懂,讀不透。比如學習必修五《裝在套子里的人》,學生都能讀懂這篇文章,都知道是諷刺專制制度,都覺得文章即諷刺又幽默,但要叫學生說清楚怎么幽默諷刺的,學生又鬧不明白,于是我設計了一個議題“小說中的幽默諷刺”,選擇了中國古典小說《嚴監(jiān)生》、現當代小說《圍城》、美國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組成群文,讓學生尋找語言,探討情節(jié),賞析人物,比較古今中外幽默的不同表達,從而從語言的藝術、情節(jié)的夸張、人物的漫畫式設計等,讓學生構建起對小說幽默諷刺的理性認識。
三、議題的選擇要立足學生自我構建
我們傳統(tǒng)小說教學目標往往教學生弄明白文章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終極目標在讀懂,但這個“讀懂”只是簡單的“復制”,學生沒有真正生成和成長,結果就是,換一篇文章,學生就“讀不懂”了。所以在小說生成性群文閱讀的議題選擇上,我們要關注的點在于學生生成和自我構建成,讓學生在我們這組文章閱讀完成后,學生能真正成長和收獲。所以,在議題的選擇上要有足夠的話題性、開放性、生成點。
一是議題選擇要有系統(tǒng)性,構建學生小說閱讀的理解體系。在高中小說教材的編訂中,它每一本書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在小說的教學中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小說教學的側重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高中小說群文閱讀教學中議題的選擇也要成系統(tǒng)。比如我們高一下期側重以內容主題為議題,主要讓學生讀懂,比如在學生高一寒假讀完名著導讀必讀篇目《家》《巴黎圣母院》,以及推薦篇目《羊脂球》《少年維特之煩惱》等之后,我們設置了小說生成性群文閱讀議題“美麗的靈魂”“破譯少年煩惱”等,搭建平臺讓學生深入思考,讀懂小說。高二年級,我們以鑒賞小說技巧為中心來設計議題,主要提升學生鑒賞能力。比如“小說中的幽默諷刺”,重點鑒賞小說語言;“文如觀山不喜平”,賞析小說的情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賞析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等。通過系統(tǒng)的議題設計,讓學生構建起小說閱讀的認知體系,真正提升閱讀素養(yǎng)和鑒賞水平。
二是議題選擇要有生成點,生成學生小說閱讀的思維能力。建構說認為,“閱讀理解是讀者對文章主動的理解、解釋與構建的過程,是讀者在自己原有生活經驗和知識沉淀的基礎上,依據自己閱讀目的和閱讀情境對文本提供的信息、知識、觀點進行主動加工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傳統(tǒng)的小說教學追求客觀一致的答案,抹殺了學生的自主思考。所以,在小說生成性群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提升其思維品質,我們在議題的選擇要關注議題的開放度,學習的興趣點和參與性。比如,我們我們在探討封建社會女性命運時,我們設計議題“拿什么拯救你——女人”,就比議題“封建女性的悲劇命運”要開放,學生不僅會思考悲劇原因,更會在探討拯救途徑中發(fā)現封建女性悲劇的必然,而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探究生成了對封建社會女性地位、命運的新的認識,以及通過古今對比,生成對當今女性地位的新思考。
三是議題的選擇關注文化浸潤和生命成長。我們在平時小說的教學過程中,常常受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支配,我們在很多群文小說議題的選擇時往往以高考為指揮棒,以考點為中心。這樣選擇的結果就是,一堂群文課下來,學生更像是作了一個專題綜合練習,缺乏對生活的思考、生命的成長和對文化的體會。所以我們在小說生成性群文閱讀的議題選擇上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學生文化浸潤和生命成長。
比如在必修三小說單元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學習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后,學生對桑迪亞哥身上體現出來的勇敢、倔強、不屈不撓的精神特質所打動,同時,針對現實生活中,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遇到困難、挫折的生命體驗,我們就選擇了“英雄”這樣一個議題。我們選取《老人與?!贰镀椒驳氖澜纭贰讹h》《荷花淀》中的四個小說片段,組合成了一組群文。通過學生討論英雄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明白“英雄”不等同于“硬漢”,每一個“看透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生活”的平凡人,每一個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獻血”的普通者,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自己的英雄。
總之,議題是小說生成性群文閱讀的靈魂,只有把議題擬定好了,后面才能順勢而上。反之,如果議題擬定不合適,那么怎個教學就成為流于形式的過場,看似熱鬧,實際卻是既費馬達又費電,結果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