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隨著吉林省市、縣級團委相繼實現“參公”,以及滿足基層換屆需要,大批團干部出現集中轉崗現象,全省團干部配備率一度下降至76%。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團要求,團吉林省委采取七步遞進措施,持續(xù)加力,推動全省團干部配備率止跌企穩(wěn)、穩(wěn)中有升,連續(xù)3年動態(tài)保持在85%以上,最高達到90.5%,1個市級團委和3個縣級團委增加了行政編制,2個縣級團委增加了班子職數,全省歷史性消除“1人團”現象。
開展編制核查。針對“參公”后可能出現的編制、職數變化情況,組織市、縣級團委重新上報“三定方案”,團省委就人員編制和職數設置情況進行逐一核查,堅持每年即時更新變動情況,先后對9個縣級團委行政編制增減情況進行備案調整。以編制核查為契機,全面厘清各地區(qū)領導職數空缺時間,為開展下步工作奠定基礎。
提供政策依據。針對黨委組織部門人員變動快、對以往政策缺乏了解的情況,團省委系統(tǒng)梳理近年省委黨建帶團建文件,發(fā)動各級團委向同級黨委組織部門作專題匯報,推動政策延續(xù)和落地落實。2021年基層集中換屆期間,團省委根據中辦最新規(guī)定,向全部市州黨委組織部門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做好市級團委領導班子協管有關事宜的函》,主動明確協管職責,糾正3個地區(qū)調整團委班子成員未事先征求團省委意見的問題。
抓好轉崗協商。在市、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征求團委班子成員轉崗意見時,上級團委及時通報該地區(qū)團干部配備問題,請黨委組織部門說明接任人選研究情況,并在復函中重申有關政策規(guī)定,努力推動市、縣級黨委將團干部“轉出”與“轉入”同步研究或提前研究。
組織選調招錄。團省委領導班子研究修訂機關干部轉任辦法,放寬限制條件,將基層黨政干部、機關掛職干部擇優(yōu)調入機關工作,3年來累計轉任一般干部9人,占編制數的24%。同時,注意把握公務員考試、遴選考試、選調生招錄的重要契機,團省委領導班子統(tǒng)籌推動市、縣級團委根據崗位空缺情況上報考錄計劃,受空編率和考錄人數限制,3年來市、縣級團委共考錄一般干部98人,占編制數的42%。
建立函商機制。針對團干部主管權限歸同級黨委的工作實際,團省委領導班子直接與市、縣級黨委建立函商機制,以班子成員空缺6個月為節(jié)點,共向8個市級、20個縣級黨委組織部門發(fā)函溝通。對于短期內仍未及時配備的地區(qū),通過《吉林共青團工作信息》予以通報,并視情況抄送黨委分管領導甚至主要領導,形成持續(xù)傳導的工作壓力。
約談黨委領導。針對團干部配備情況較差且通報后仍未配備的地區(qū),團省委班子成員以主題教育督導調研和部分地區(qū)市管班子延伸考核為契機,分別包片約談當地黨委分管領導和組織部門負責同志,抄送省委政策文件、團中央通報和團省委公函,就該地區(qū)團干部配備問題進行深入溝通。
納入黨建考評。省、市級團委積極推動團干部配備等團建工作納入各級黨建績效考評范疇,努力形成長效化、制度化的工作機制。省級層面,團省委積極選派機關干部參加省委基層黨建督導考核和黨建帶群建專項督察,推動團干部配備工作列入省委反饋問題清單。市級層面,已有3個地市將團干部配備工作納入黨委黨建績效考評范疇。團省委堅持將團干部配備情況納入年度市州團委考核評分細則,考核結果以適當形式向市級黨委組織部門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