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慧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幫助青少年培養(yǎng)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青少年在班級中積極向上的有效思想武器。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同樣也要借助管理之機,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法治觀念教學。本文主要從初中班級管理的角度闡述如何提升學生的道德法治觀念。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青少年;班級管理;思想道德水平
引言:
班級管理是一項對班級發(fā)展方向進行總體規(guī)劃與把握的工作,班級管理中的思想與原則,在學生心目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對學生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tài)有著深刻的影響。為了把班級管好,為了讓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
一、依法治班,以德治班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通過法律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法律是行為的原則與底線,通過道德來形成自我約束,道德代表的是文明的進步與素質的提高。法律與道德,一個決定國家管理的下限,一個決定國家管理的上限,二者共同配合,才能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在班級管理中同樣如此,要以依法治班為班級管理的下限,以德治班為班級管理的上限。二者都是通過班級管理制度與評價來實現(xiàn),但二者側重點不同,下限為底線和基本原則,行為超越底線就要被懲罰,上限為進步空間,只要達到標準就要有所獎勵。比如班級管理中,規(guī)定打架斗毆需要受到懲罰,盜竊同學物品要懲罰,損害校園公共財物要懲罰……幫助他人要獎勵,主動維護校園環(huán)境要獎勵,維護班級榮譽要獎勵……懲罰制度中除了平時懲罰,還要計入個人評價中,每次根據懲罰情節(jié)嚴重程度進行扣分。獎勵制度中則除了平時獎勵,還要在個人評價中進行對應加分。每個月或每學年,教師再根據綜合評分對學生進行一次大的獎勵,以此對學生形成有效激勵。
二、班會說法,活動顯德
借助班會活動進行道德與法治宣傳,比如開展以“法律道德講堂”為核心的班會活動,在班會中強調法律與道德的重要性,對于學生在校園有可能接觸到的法律知識進行科普。比如校園霸凌事件中,對事件性質進行分析,從霸凌的施害者、受害者、旁觀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借助宣講機會告訴學生,霸凌行為是違法的,霸凌者不僅要受到學校懲罰,還會受到國家相關機關的懲罰,會給人生留下污點,在社會上也會被唾棄。告訴學生,被人欺負時不要忍氣吞聲,要大膽說出自己的委屈,為自己維權。告訴學生,作為旁觀者,看到有人被欺負別人時首先保護好自己,然后想辦法解救他人和保留證據。同時,向學生宣講,校園霸凌事件整體性質是惡劣的,不僅對事件參與者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也會對校園整體風氣以及社會環(huán)境帶來不良影響,今天你欺負了別人,改天其他人都學你,你也可能變成受害者。班會活動對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宣傳,不必像道德與法治教師一樣對二者分別講述,只需要傳遞出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讓學生理解即可。
三、文化渲染,言行表率
教師還可以通過文化環(huán)境與言行去影響學生。比如在班級中樹立文化墻,借助文化墻弘揚正能量與法治精神,把學生日常良好行為進行展示。例如學生A平時課堂上比較調皮,后來改正了,學習很認真,并且主動為他人講解難題。那么教師可以把學生A為他人講題的情景拍攝下來,然后搭配文字“勤學熱心”貼到文化墻上,以供學生課后觀賞。教師也要在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做好言行表率,比如遇到特別難管、沒有禮貌的學生時,教師能控制好脾氣,不講臟話,即便很憤怒,也能努力采取和平方式去解決問題。教師平時只當面指出學生的錯處,但從不在背后說學生的不好,在面對其他班級教師詢問時能客觀評價本班學生。言行的滲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初中生自我意識較強,當教師言行一致時才能征服他們,教師如果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學生也會識破并表現(xiàn)出抗拒。
四、實踐體悟,眼見為實
道德與法治是實踐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借助實踐機會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體悟。實踐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自己參與,一種是旁觀。最常見的實踐形式有社區(qū)義工、交通志愿者、福利院義工等。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交通志愿者活動,就是一次提倡文明的行為,學生在擔任交通志愿者的過程中,會集中精力在短時間內看到很多人的表現(xiàn),有的人和煦斯文卻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顧及他人死活,有的人暴躁卻知道禮讓行人;特殊情況者不便時,有人會主動攙扶,有人卻冷眼旁觀;有人占了小便宜還倒打一耙,有人吃虧了還能保持大度樂觀……學生在作為旁觀者親眼見證他人的具體行為時,心中自然會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他們對于社會規(guī)則的存在意義會有更深刻的了解。過后教師再讓學生記錄經歷與感受,學生在無形之中思想道德水平與法治觀念也會增強。
結語:
道德與法治和班級管理二者是互相融合促進的關系,道德與法治既是班級管理的手段,也是教師實行班級管理的目的。為了讓道德與法治內容在班級管理中更好地滲透,班主任教師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從自身做起,把道德與法治內容融入習慣中。
參考文獻:
[1]于楠.搭建心靈之橋,成就師生精彩——小學班級管理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J].華夏教師,2020(17):86-87.
[2]賀浩博.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塑造學生人格的實踐[J].學周刊,2021(3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