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廣州歷史上的新南城及其形成原因探析

      2022-02-23 10:08:22林聲淵吳宏岐
      城市學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南城城南城墻

      林聲淵,吳宏岐

      (暨南大學 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廣州 510632)

      新南城①問題是廣州城市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問題。廣州建城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數(shù)易其址,直至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步騭重修番禺城,廣州城址才最終確定下來,并一直沿用至今。[1]從建安二十二年步騭建城至民國七年(1918年)拆毀廣州城墻的一千七百多年里,廣州城不斷擴建,特別是唐末五代以來,廣州城的擴建速度遠遠超過前代。其中向南修筑新南城有兩次:第一次為唐昭宗天祐三年(906年),由時任清海軍節(jié)度使劉隱所筑;第二次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時任廣州提督吳桂芳增筑。

      目前,學界對于古代廣州城的研究成果較豐富,如徐俊鳴《嶺南歷史地理論集》一書對廣州城的興起、建置情況、水陸變遷、商業(yè)貿(mào)易及城市人口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對廣州宋三城的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性,對進一步研究南漢新南城及明代新南城具有一定借鑒作用。[2]曾昭璇的《廣州歷史地理》,詳細介紹了廣州附近的地形地貌、廣州古今氣候、水文地理以及民國之前廣州城的歷史地理,雖資料非常完備,但對南漢新南城及明代新南城的研究還不夠深入。[3]此外,像陳代光的《廣州城市發(fā)展史》、周霞的《廣州城市形態(tài)演進》、陳澤泓的《廣州古代史叢考》等論著在論述廣州城市發(fā)展史時,對修筑南漢新南城、明代新南城的史實只進行了簡要的敘述,并未進一步展開討論。[4-6]總的來說,前人對古代廣州城已進行了多方面探討,但在系統(tǒng)利用歷代文獻資料考察廣州兩座新南城的城市形態(tài)、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等方面尚缺乏專門性探討,故本文擬結合歷代文獻資料,對南漢新南城和明代新南城的城市形態(tài)、形成過程進行考察,并重點分析影響兩座新南城形成的因素,以期對相關問題研究有所推進。

      一、南漢時期的廣州新南城

      (一)南漢時期廣州新南城的修建

      后梁貞明三年,即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清海軍節(jié)度使劉巖乘中原之亂,自立為帝,定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為漢,史稱南漢。廣州城改稱興王府城。

      南漢新南城即興王府城的外郭城,大致是由唐末時任清海節(jié)度的劉隱所開辟?!蹲x史方輿紀要》載“廣州城,今府城也?!ò捕辏津s遷州時筑,規(guī)制尚隘。唐廣明間,為黃巢所焚。天祐間,清海節(jié)度劉隱更筑,鑿平禺山以益之,史稱壯麗?!盵7]《南漢春秋》稱:“天祐末,清海軍節(jié)度使劉隱以南城尚隘,鑿平禺山以益之,名新南城?!盵8]道光《廣東通志》亦載:“后漢建安十五年,步騭為交州刺史,廓番山之北為番禺城,后又遷州治于此,自是不改……唐廣明間為黃巢所焚,天祐間清海節(jié)度劉隱更筑,鑿平禺山以益之。”[9]梁廷枏《南漢書》更是記載了劉隱鑿禺山的具體年代,曰:“三年,以廣州城隘,鑿禺山益之,名新南城,建雙闕?!盵10]不過,也有文獻記載說新南城開辟于劉巖開鑿番山、禺山?!赌虾0僭仭份d:“兩山舊相聯(lián)屬,劉巖鑿平之”。[11]《大明一統(tǒng)志》:“番山、禺山:在府城內(nèi)東南,番山在南,禺山在北,相聯(lián)屬如長城,南漢劉巖鑿平之,就番山積石為朝元洞”。[12]劉隱任清海軍節(jié)度使時,劉巖為節(jié)度副使,新南城的修建工作當有所參與,甚至不排除是筑城工程主要負責人的可能性。這樣一來各類史書記載南漢新南城為劉隱或者劉巖所筑就沒有多大矛盾。[13]另外,鑿平番禺二山在當時屬于大型工程,亦不排除跨年份進行的可能。因此,新南城可能始筑于劉隱為節(jié)度使時期,成于劉巖繼任節(jié)度使之時,這樣史書所載南漢新南城由二人所筑亦說得通。

      (二)南漢時期廣州新南城的四至、形態(tài)及規(guī)模

      南漢新南城的四至可以從其城門以及宋子城城墻位置大致推斷出來,從當前所見的文獻來看,南漢時期的城門僅魚藻門有所記載。《南漢春秋》:“會城南有安瀾門,南漢時名魚藻門?!盵14]《南漢書》亦載:“大寶末(966—971年),有稻田自海上浮至,上魚藻門外,眾方聚觀?!盵15]這稻田即葑田??梢?,魚藻門當時就在江邊不遠處,故魚藻門當是南漢興王府城新南城的正南門。關于魚藻門的位置,曾昭璇考證認為:“建于江邊,在今大南路、文明路一線”。[3]259

      此外劉巖曾在興王府城舊城的南城墻(南漢新南城的北城墻)建雙闕。入宋以后雙闕又被改成雙門。《大德南海志》載:“雙門,榜清海軍。元符間,柯經(jīng)略述建,規(guī)模視廣右尤壯?!盵16]屈大均《廣東新語》也稱:“廣州有崇樓四:在南者曰拱北,故唐之清海樓也。其地本番、禺二山之交,劉巖鑿平之,疊石建雙闕其上。宋經(jīng)略某(指柯述)改雙闕為雙門,民居其下,今號曰雙門底云”。[17]這里雙門底的位置應是舊城的南城門(即新南城北門)所在?,F(xiàn)今仍有雙門底地名,在今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樓遺址,當為南漢雙闕所在位置。

      以上為南漢新南城南、北城門位置。由于南漢新南城規(guī)制尚隘,南北寬度不足一里,并無東西城門設置之需,且歷代史料也未見有關南漢新南城東西城門的記載,因而無法利用城門來推測其東西城垣位置。但南漢興王府城在北宋擴建宋三城時被改為子城,宋代在建子城時利用了南漢時期的城墻,大致可以根據(jù)宋代子城的城墻位置來推測南漢興王府城的東西城垣情況。而宋子城東西城墻位置,又可以根據(jù)其東西城門位置大體推測出來,陳大震《大德南海志》載:“行春門,子城之東門。”[16]據(jù)曾昭璇考證,此門“位于今長塘街北口,即清明月橋(宋致喜橋處)。文溪一水阻隔東西交通,故建橋當為在通途之上。今中山四路當為入城大路所在,故紀念古人牌坊特多?;輴劢种倍^寬,也是廣州主要大街之一。這段濠池如按由海到行春門計算也正好和今天測得由江岸到文溪橋長度一致。說明行春門應在今中山四路上?!盵3]280其說理有據(jù),可從。故南漢新南城東城墻應位于今中山四路以南,長塘街一線。宋子城之西門,舊名朝天。[16]引曾昭璇所述:“解放后有朝天門石額在中山五路掘出。正好說明在中山五路處是西門所在。這門和行春門正好成一直線。亦為清代清風橋所在,即為入城大道所必經(jīng)。街南即為西湖亦一證明。按《永樂大典》廣州府境之圖中,亦可見惠愛街為一直街,位置也正好在城的中部?!盵3]280此說亦可從。故其西城墻應位于今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藥洲遺址以東大、小馬站路一線。

      綜上,南漢新南城的四至為:南至大南路、文明路一線,北至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樓遺址,東至長塘街,西至大、小馬站路一線。南漢新南城規(guī)模較小,大致呈不規(guī)則梯形(參見圖 1),面積約0.28平方千米。

      圖1 南漢廣州城形態(tài)示意

      (三)南漢時期廣州新南城的形成原因

      1.政治因素

      興王府城基本仿造唐長安城修建,“以廣州為興王府,分南海地置咸寧、常康二縣,以擬長安”。[18]劉巖分置咸寧、??刀h,與廣州同治,則其規(guī)模與長安相當,有窺視中原之意。[18]312劉巖自己也常對北方的來客說:“家本咸秦,恥為蠻夷主,其改南海為常康、咸寧者,蓋以擬長安也?!盵19]此外,《新五代史》載:“四年春,置選部,貢舉,放進士、明經(jīng)十余人,如唐故事,歲以為?!薄20]說明其統(tǒng)治制度大部分也是由唐王朝借鑒而來?!疤崎L安確立起來了皇城制度,皇城是給百官辦公的地區(qū),便于劃分城市功能區(qū)域,有效統(tǒng)治,服務于百姓的市場就不能建于這里了。”[21]而劉氏加筑新南城也正是為了將原番禺城改為皇城,用于百官辦公,中央最高的行政機構與事務機關大多設在這里?!皷|市、西市位于長安皇城外南部,在外城的東、西部,唐長安城在總體上呈現(xiàn)坐北朝南布局。”[21]南漢仿唐長安的布局擴建城市,外郭城坊市布列大街左右,稱“左街”和“右街”,如“仿唐上京之制,置左右街使”,[22]蘇章曾“充左右街使”。[23]這也證明了南漢統(tǒng)治者是把興王府城當作帝都來建設。所以首要的就是向南擴展城池,形成坐北朝南的格局,以此充分體現(xiàn)興王府城的帝都性質。

      2.經(jīng)濟因素

      新南城的修筑除了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秦漢以降,廣州就是南方商業(yè)、手工業(yè)發(fā)達的大都會,“番禺,亦一都會也,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24]隋唐時,“南海、交趾,各一都會也,并所處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璣,奇異珍瑋,故商賈至者,多取富焉”。[25]南漢時期,由于嶺南遠離中原,政局穩(wěn)定,商業(yè)繁榮更是超過了前代,“廣聚南海珠璣,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窮奢極侈,娛僭一方”。[26]高祖時,“犀、象、珠、玉、翠、玳、果、布之富,甲于天下”。[27]劉巖稱帝后,也常接見內(nèi)地商客以示其富,“嶺北商賈至南海者,多召之,使升宮殿,示以珠玉之富”。[20]后來,宋神宗在評論廣州的財政收入對于國家財政的重要性時,也指出“東南利國之大”,而南漢由于“籠海商得術”,故“內(nèi)足自富,外足抗中國”。[28]

      在新南城沒有修筑之前,原廣州城南門外一帶已經(jīng)形成繁盛的碼頭商業(yè)區(qū)。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曰:“番禺親賢領,籌運神功操。大夫出盧宋,寶貝休脂膏。洞主降接武,海胡舶千艘。”[29]“舶千艘”說明當時廣州碼頭船舶之盛況?!缎绿茣び皴妭鳌芬惭裕骸爸T蕃舶至……日十余艘,載皆犀、象、珠璣,與商賈雜出于境?!盵30]故年入廣州貿(mào)易者當有數(shù)千艘,此江邊碼頭貿(mào)易繁盛之另一證明。而市舶司的設立與廣陽館的建立,當與碼頭商業(yè)之繁盛息息相關。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又會吸引大量人口在城門外積聚,大寶年間,“有稻田自海中浮來,泊魚藻門外,民聚觀之”。[31]方信孺《南海百詠》載:“越樓:樓在阛阓中,輪囷為一郡之壯觀,昔名共樂樓。程師孟有詩:真珠市擁碧扶闌,十萬人家著眼看,獨恨登臨最高處,舉頭猶不見長安”。[11]5真珠市雖是北宋時的市場,但從程師孟的詩來看,估計南漢時已略具規(guī)模,且已有相當多的人居住在城南。因此,南漢筑新南城后,“仿唐上京之制,置左右街使”,[22]想必也是為了適應南城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人口增長需求。

      3.自然地理環(huán)境因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城市形成與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因此古代許多城市的興修及擴建往往會受到當?shù)刈匀坏乩憝h(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廣州城自古以來就是因水而成、有水而興、以水繁榮的城市,南漢時期廣州新南城的修筑也是以珠江北岸的不斷南移為前提,體現(xiàn)了廣州城依水而建的特點。

      南漢廣州城是在唐廣州城的基礎上擴建而來的,而唐廣州城延用的是東漢末年步騭重建的番禺城。步騭建城時,東西北三面為文溪所繞,南城墻再往南百余米約今樂善里一線,即為當時的珠江北岸,四面環(huán)水,交通便利。但到了唐朝末年,州城南面的珠江北岸已經(jīng)淤到約今仰忠街一線,自南城墻至江岸約有五百米長的沖積灘地。[32]州城遠離珠江,使得水城廣州的水路優(yōu)勢難以發(fā)揮,既不利于商業(yè)貿(mào)易,也不利于都城的發(fā)展。同時,在州城南面留下較大的滯留空間,州城防御難度也會大大增加。因此新南城的修筑除了受到政治和經(jīng)濟因素的影響,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也是影響州城拓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明代的廣州新南城

      (一)明代廣州新南城的修筑

      明代廣州新南城是相對于明代廣州舊城而言的新城。明初將宋三城合為一城,同時向東、北兩向擴展城區(qū),而南面城墻依然沿用原舊城城墻(今大德路至文明路一線)。南城墻以南地域,在宋代已經(jīng)形成繁華的城南商業(yè)區(qū),并建有東西雁翅城和羊馬墻保護。入明之后,城南商業(yè)區(qū)較之前代則更加繁榮,“且城以外,民廛稠聚,海舶鱗奏,富商異貨,咸萃于斯?!盵33]嘉靖年間吳桂芳在《議筑廣東省會外城疏》中說得更為詳細:“廣東省城正南、歸德等門外,壕畔、高第、賣麻等街,商民綢繆,財貨積聚,乃兩廣所恃以為利府,奸究垂涎以為奇貨之地……廣東省城,為十郡根本之地,而城南郭外,正諸商貿(mào)易之區(qū),生民之湊集如云,財貨之積聚滿市,真一省豐阜之最,兩廣通利之源也?!盵34]城南商業(yè)區(qū)繁華至此,只有東西雁翅城和羊馬墻保護顯然是不夠的,加之明代倭寇之禍橫行,屢犯廣東沿海。正統(tǒng)年間又有黃蕭養(yǎng)起義沖擊了明朝統(tǒng)治階級政權,故有建新城之議。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的拓林兵變更是讓城南商業(yè)區(qū)居民大受其害,“今拓林叛兵,操戈乘艦,深入我境,攻剽劫掠無寧日。虐焰熏天,僵尸蔽海,貞魂烈魄,沖激風霆?!盵35]此事件之后,明朝統(tǒng)治者更是明白了必須在城南筑城郭以衛(wèi)居民。因此,于“嘉靖乙丑(1565年)二月初吉”展筑新南城,并于“丙寅(1566年)正月既望而訖”,[35]422前后足足修筑一年時間。新城筑成,廣州城乃演化為北倚越秀山,南抵珠江邊,東至正東門,西達正西門的內(nèi)城外郭、北高南低的古城形制,廣州古代城市格局和規(guī)模至此也基本定型。

      (二)明代廣州新南城的四至、形態(tài)及規(guī)模

      關于明代新南城的四至,我們也可以從其城門位置試做一推測。初建成的新城城門在《廣東新筑子城記》有載:“署門三,南、東以(疑為“與”字誤寫)西各一門,上樓櫓咸具,又署小門五?!盵35]422可知新城共有城門八座,東、南、西三面各有正門一座,另外還有偏門五座。康熙《南??h志》對明新南城城門的記載則更為清楚:“為門八,曰永安,曰小南,曰永清(南門),曰五仙(五羊門),曰靖海,曰油欄,曰竹欄,曰太平,是為新城。”[36]其中太平門和永安門分別位于新南城東西兩側城墻,其余六門皆位于新南城的南城墻?!皷|門:又稱小東門,有永安橋跨東濠而過,故亦名永安門。在今越秀南路與麗水坊、清水濠交界處。西門:曰太平門,門外有太平橋跨濠(約在今人民南路,東為狀元坊)。南門:為通直街入城大道,清改名永清門,地(點)當(在)今北京路與泰康路、萬福路交界處。五羊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五仙門。在五羊驛街(今驛前街北),驛臨珠江,附近有水母灣、木排頭、沙洲巷等地名,為沿江碼頭區(qū)。永興門:俗稱“小南門”“便門”,在南門東。靖海門:門外臨江,為水運中心,在今靖海路北端。油欄門:清代易名牛欄門,在今海珠南路與一德路交匯處,明時曾是商業(yè)區(qū),區(qū)內(nèi)油料成行成市,因以名門。竹欄門:在今天成路南口,門外為安瀾街,清代又名安瀾門?!盵4]115另據(jù)曾昭璇考證:“新城一段,只于永清門外有漲沙,即今太平沙一帶。計由永清門到永興門一帶,為1563年后新漲之地,才使建新城時不包括太平沙在內(nèi)?!盵3]57

      綜上,明代新南城的四至為:東至越秀南路,西至人民南路,北至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一線,南至一德路、泰康路、萬福路一線。其形態(tài)大致呈左寬右窄的不規(guī)則保齡球瓶形(圖 2),其面積數(shù)倍于南漢新南城,約為0.95平方千米。

      圖2 明代廣州城形態(tài)示意

      (三)明代廣州新南城的形成原因

      1.軍事因素

      宋代時,廣州南城墻以南區(qū)域已經(jīng)形成商業(yè)街市,故在東西兩面筑有雁翅城保護。“雁翅城:嘉定三年(1210年),經(jīng)略陳中書峴以州城之南為一阛阓,無所捍蔽,創(chuàng)筑。東城長九十丈,為門一;西城長五十丈,敵樓共三十三間。”[16]52隨著珠江北岸不斷南移,明代廣州城南地域較之宋代又有所擴大,也更加繁榮,但這個繁華的城南商業(yè)街區(qū)在明嘉靖之前一直都只有東西雁翅城保護、沿江江岸處于無城墻保護的狀態(tài),而明代也并非天下太平。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黃蕭養(yǎng)起義,“廣賊黃蕭養(yǎng)劫鄉(xiāng)民叛眾十余萬圍攻廣州”,[37]對城南地域造成極大的破壞。當時的狀元坊“牌坊祠宇,前明具在,后因黃蕭養(yǎng)之亂,焚毀無存?!盵38]故有筑城之議,“且城以外,民廛稠聚,海舶鱗奏,富商異貨,咸萃于斯,群賊每窺伺垂涎?!呵闆皼?,內(nèi)外戒嚴,外城不可不筑,斯其明驗也”。[33]嘉靖年間,倭寇猖獗,屢犯廣東沿海,“矧連年倭奴入犯惠潮”,[34]甚至進擾廣州,“明嘉靖中,倭寇廣州”。[39]隨后發(fā)生的拓林兵變更是嚴重破壞了城南商業(yè)區(qū),“居民盡走入城,壅塞小市街,踐死無算。”[38]506柘林兵變之后,時任廣東提督吳桂芳曾登上鎮(zhèn)海樓,望向被嚴重破壞的城南商業(yè)區(qū),感嘆道:“瀕海一帶,無垣壁可恃。思患預防,城守為重,外城不可不筑”。[33]因此,在內(nèi)憂外患之下,官府終于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筑新城,以固守御。新南城筑成后,的確也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郭青螺在《播平善后事宜疏》稱:“臣游淮揚,官吳越、淮安、揚州、廣州、余姚。俱隱倭亂之后,增筑外城,倭無所掠,遂不敢近。”[40]北抵越秀、南臨珠江的二重城也使得廣州城更加堅固。

      2.經(jīng)濟因素

      影響廣州城市發(fā)展的經(jīng)濟因素包括交通區(qū)位、人口增長和商品經(jīng)濟繁榮等多方面。馬正林在其《中國城市歷史地理》中提到:“城市是一個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城址選擇必須考慮水陸交通條件,即交通方便。城市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涉及一個廣大的面,交通方便就必然成為城市興起、發(fā)展的支柱和杠桿?!盵41]而我國古代的交通方式是“南舟北車”,水路運輸具有運量大、效率高、費用低等特點,因此水運在古代南方城市發(fā)展中起到支柱作用。廣州新南城毗鄰珠江,城內(nèi)玉帶濠與城外東西二濠連通直達于江,水運條件便利,方便了城內(nèi)居民與外界的聯(lián)系和交流。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正是明代廣州新南城人口得以增長、經(jīng)濟得以繁榮的重要因素。

      明代舊城南城墻以南區(qū)域在宋代時已有居民,《龍山鄉(xiāng)志》載明張升《臥云張公彥墓表》稱:“張之先家曲江,唐相九齡之裔。至宋,有子頤者以事遷廣城高第街”。[38]492高第街在玉帶濠南岸,是宋代廣州繁華的城外商業(yè)街區(qū)之一。入明之后,此區(qū)域人口更為繁盛,屈大均《廣東新語》有載:明中葉大儒陳獻章初應聘來廣州,“車由城南至藩臺,觀者數(shù)千萬人,圖其貌者以百數(shù)十計”。[42]“數(shù)千萬人”自然是個虛數(shù),但可以想象當年人山人海的景象。城市人口的增加,為城市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促進商品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城市的發(fā)展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又反過來吸引大量的人口在城門外交通便利的地區(qū)積聚,促進了城外街區(qū)的成長。[43]吳桂芳的《議筑廣東省會外城疏》提到:“廣東省城正南、歸德等門外,壕畔、高第、賣麻等街,商民綢繆,財貨積聚,……城南郭外,正諸商貿(mào)易之區(qū),生民之湊集如云,財貨之積聚滿市,真一省豐阜之最?!盵34]另外,從明末清初屈大均對新南城濠畔街的記載,我們亦能窺見明代濠畔街的商貿(mào)盛況:“廣州濠水,自東、西水關而入,逶迤城南,逕歸德門外。背城舊有平康十里,南臨濠水,朱樓畫榭,連屬不斷,皆優(yōu)伶小唱所居,女旦美者,鱗次而家,其地名西角樓。隔岸有百貨之肆,五都之市,天下商賈聚焉。屋后多有飛橋跨水,可達曲中,宴客者皆以此為奢麗地。有為《濠畔行》者曰:‘花舫朝昏爭一門,朝爭花出暮花入。背城何處不朱樓,渡水幾家無畫楫。五月水嬉乘早潮,龍舟鳳舸飛相及。素馨銀串手中燈,孔雀金鋪頭上笠。風吹一任翠裙開,雨至不愁油壁濕?!堑孛┡辖?,當盛平時,香珠犀象如山,花鳥如海。番夷輻輳,日費數(shù)千萬金。飲食之盛,歌舞之多,過于秦淮數(shù)倍。今皆不可問矣。噫嘻!”[17]475當年廣州城南區(qū)域富庶至此,已經(jīng)遠遠不是宋元時期的雁翅小城所能比擬。因此,在綜合考量之下,時任廣東提督吳桂芳“創(chuàng)筑自西南角樓,以及五羊驛,繞環(huán)至東南角樓新城?!盵44]

      3.自然地理環(huán)境因素

      明代廣州新南城的修筑,與南漢新南城一樣,都與珠江北岸的南淤有很大關系。上文已述,珠江江岸在唐末五代時期已經(jīng)淤積到了仰忠街一線,故劉氏能在唐廣州城南加筑新南城,直抵江邊。入宋以后,珠江北岸繼續(xù)南移,因為玉帶濠是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開鑿的,可推測宋時廣州城南門外已積了不少沙,才有開內(nèi)濠護城的要求。南宋時,珠江北岸又往南推進了數(shù)百米,各個沙洲相連成陸,還形成了繁榮的商業(yè)街區(qū),故需雁翅城以護之,“雁翅城:嘉定三年(1210年),經(jīng)略陳中書峴以州城之南為一阛阓,無所捍蔽,創(chuàng)筑。東城長九十丈,為門一;西城長五十丈,敵樓共三十三間?!盵16]52之后隨著江岸繼續(xù)南淤,開慶元年(1259年)經(jīng)略謝子強又在雁翅城下植水柵直至江邊,“開慶元年,經(jīng)略謝子強大修城壁,城外筑羊馬墻,高六尺,雁翅城下植以水柵,翼而至海。”[33]605元明以后,珠江北岸淤積速度加快,嘉靖末年江岸已淤至十三行路以北一線,[45]故明代新南城得以拓展至此。

      三、結論

      廣州歷史上的兩座新南城,從其形成原因來看也不盡相同。南漢新南城的修筑最主要還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擬長安城所建,具有帝都性質。明代新南城的修筑最主要考量的是軍事因素,明中葉以后,內(nèi)憂外患加劇,屢屢波及廣州城南區(qū)域,為了更好地保護城南區(qū)域免遭兵燹之災,官府決定增筑新南城以嚴防御。

      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會促進人口的增加、建筑物的密集,然而城墻內(nèi)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這種人地矛盾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尋求突破口,往往以在城門外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新的商業(yè)居民區(qū)的方式來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這些溢出城外的街區(qū)依附城市而存在,分擔城市的部分經(jīng)濟功能,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3]263南漢新南城與明代新南城原為海邊灘涂之地,后人們不斷遷移至此,逐漸形成了繁華的港口商業(yè)街區(qū),故需加以筑城保護。因此,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是促使南漢新南城與明代新南城修筑的重要因素。

      遠古時期的珠江原為一條大河,后來由于珠江兩岸不斷淤積,逐漸形成今天的廣州地貌。因此,珠江北岸的南移是南漢新南城與明代新南城形成的重要前提。南漢興王府城舊城原為東漢末年的步騭城,步騭修城時,南城墻距江邊不過百來米,而到唐末珠江北岸已經(jīng)距離南城墻四五百米遠,因此劉氏兄弟得以鑿番禺二山以筑新城。明代新南城則是在宋代雁翅城的基礎上加筑而成。宋初廣州城的南城墻臨近江岸,但珠江北岸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南淤之后,南城墻以南區(qū)域已經(jīng)形成一片較大的江灘地,同時形成了小規(guī)模的商業(yè)街市,故南宋時又筑有東西雁翅城以護之。此后,城南江灘地不斷擴大,人口亦不斷積聚于此,明中葉時已經(jīng)形成相當規(guī)模的商業(yè)區(qū),因此需筑城加以保護。這就充分說明,盡管區(qū)域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人口的大量聚集促進了南漢新南城與明代新南城的形成,但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區(qū)的擴展方向,是歷史上廣州兩座不同時期的新南城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

      注釋:

      ① 本文所論述的新南城即后來新修的位于舊城之南,且具有完整形態(tài)的外城。宋代雁翅城及清代雞翼城也是后來新修的位于舊城之南的外城,但由于二者只有東、北、西三面城墻,缺乏完整形態(tài),故不在本文討論之范圍。

      猜你喜歡
      南城城南城墻
      居家抗疫作品東莞市南城中心小學才藝專輯
      再讀《城南舊事》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14
      城南二首(其一)
      城南花已開,人間皆可愛
      南城秋意
      赤水源(2018年6期)2018-12-06 08:38:10
      城南舊事
      女真人修筑的城墻
      殘破的城墻
      650歲的南京城墻申遺進行中
      華人時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04
      怪少女
      飛言情B(2015年1期)2015-05-14 10:34:28
      东海县| 自治县| 宝应县| 静海县| 屏东市| 南陵县| 龙门县| 阳原县| 阿图什市| 虎林市| 大姚县| 洞口县| 潞西市| 井陉县| 克什克腾旗| 嘉鱼县| 武清区| 大同市| 玉环县| 登封市| 沙田区| 扶余县| 望谟县| 昭平县| 嘉鱼县| 山丹县| 巴彦淖尔市| 永仁县| 津市市| 长治县| 太仆寺旗| 荥阳市| 胶南市| 会泽县| 铜鼓县| 谷城县| 娄烦县| 兴业县| 常德市| 赫章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