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娟
因家境原因,小時候根本買不起書,可自己又太愛看書,往往是靜靜地待在新華書店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悄悄地看書,盡量不刷存在感,免得被營業(yè)員趕出去。那時候只要有書看什么書都看,記憶猶新的是連老皇歷、琴譜、菜譜、木匠工藝大全等一些書籍都看,反正就是逮住一本看一本,角落里是沒有最時興的書籍的,我只能在營業(yè)員視線看不到的位置挨個看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缺點就是看不過癮、看不完。
遇到愛看的書,沒錢買,咋辦?是不敢問父母要錢的。爸爸已經(jīng)訂閱了好多雜志。爸爸是縣上籃球隊的13號,他給自己訂了《新體育》,爸爸還是《昌吉日報》的通訊員,他訂了《人民畫報》《參考消息》。媽媽愛看電影,爸爸給媽媽訂了《大眾電影》。十幾歲的我愛看書,只要是書都愛看,也不能都給我買吧!爸爸選擇再三,給我訂了《讀者》。這已經(jīng)是那個時代一個農(nóng)村家庭最另類的事情了。
每個月一本《讀者》,我一天一夜就看完了,往往是看不完不睡覺,看完后,心滿意足地躺在床上,還要美美地回味半晚。第二天、第三天再挑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一遍一遍細讀,余下的日子,就是再一遍一遍地看,實在沒書看了,再去看去年的雜志,也會有新鮮感,樂此不疲。因為這本雜志包羅萬象,內(nèi)容豐富,有小說、散文、詩歌、奇聞逸事、生活百科等,可以說,她就是一位默不作聲的老師,你擁有了《讀者》,她可以教會你許多東西,她酷似另一所學堂,成為我青少年時代長期光顧的寓所。
那時的我像扔在大海里的一塊海綿,渴望通過那個時代唯一的媒體形式去了解花花世界?!蹲x者》里看到喜歡的文字,被我認真地抄寫在一本本筆記本里,還配上了用鋼筆繪的插圖,至今我還珍藏著。一顆少女心、一個少女夢就這樣在80年代的迪斯科畫外音下沉迷?!蹲x者》里有好多名著簡介、解析、讀后感等,沒錢買書的我通過這里記下了我將來有能力了一定要擁有的一些書: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瑪格麗特的《飄》、司湯達的《紅與黑》、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莫爾的《烏托邦》、小仲馬的《茶花女》等等。
家里的長輩經(jīng)常會津津樂道地這樣回憶我的少年時代,十一二歲的時候夏天大中午不睡午覺,一個人提著個大筐子在農(nóng)貿(mào)市場上撿啤酒瓶、易拉罐、紙板子,因為中午熱,其他人不會去撿,賣了廢品的錢不去買零食,拿著錢就往新華書店跑,全買成書,而且還不給別人借!
《讀者》引導著我年少的人生夢想,也使得我無意識地拿起筆,跟在她的身后,描摹著生活的模樣,一次次地記錄著一個少女的心思,舒展著自己的情感。在《讀者》的影響下,學生時代學校學習園地黑板報上經(jīng)常會看到用粉筆字抄寫的我的作文板塊,學校的廣播里經(jīng)常會聽到播音員朗讀我的作文,大學時代的各類班級板報的制作更是被我一個人承包了。
走上社會,參加工作,成家生女,《讀者》雷打不動地一直陪伴著我,期間也訂閱了其他雜志,《家庭》《知音》《意林》等,我的“夢想之書”也隨著家庭收入漸好,陸陸續(xù)續(xù)地豐富著家里的書架,家里價錢最貴的家具就是書房里的書柜,花費了我近三個月的工資。在我的影響下,女兒也愛看書,一家人晚飯后、假日里都是一人捧一本書,各自安靜地看書,偶爾討論幾句,有時還會就書中一個論點或一個事件的發(fā)展走向發(fā)生激烈爭吵,往往爭得面紅耳赤。女兒四年大學畢業(yè)后,我開車去學校接女兒,看到這樣一幕,同宿舍的女孩打包的都是幾箱衣物,而我的女兒打包好的是十三紙箱書。那一年,根據(jù)家里藏書數(shù)量等條件,我家被木壘縣圖書館評為“書香之家”,并頒發(fā)了匾額。
書本無數(shù)次告誡我,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會成為自卑的仆人,將在懊惱與嫉妒中揮霍自己的青春?!蹲x者》引導我相信自己,小心翼翼走入社會的荊棘叢。當我每一次傷痕累累地走出生活賜予的刺痛時,書本中的心靈雞湯會安撫我的全身,每一個毛孔都會感受到文字給予的溫暖照耀,也能真切地感覺到書籍給予的活下去的力量。2004年,我的紀實散文《電話情思》登在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刊號上,第一次在一本書上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散發(fā)著墨香的鉛字,讓我激動了好久。雖說剛開始的涂鴉,談不上啥寫作,更別提文學這一深邃而高遠的境地了。
和《讀者》淵源已久,多年來收獲著《讀者》對我的激勵,我沒有理由不努力。2020年的春節(jié)突發(fā)新冠疫情,我被分配到了疫情指揮部宣傳報道組,重新拾起了昔日的那份豪情,用笨拙的筆記錄白衣天使的無畏和執(zhí)著,通過一些報刊和“木壘網(wǎng)事”“木壘零距離”向社會展示木壘的最美風貌和基層醫(yī)務人員的先進事跡。這一年,我創(chuàng)作了二十幾篇歌詞、詩歌、散文,獲得了慶七一武夷杯“為黨獻禮、共繪錦繡助力脫貧攻堅”文藝作品展曲藝類三等獎,成為木壘讀書社的會員,木壘作協(xié)的會員、秘書長。
丹尼斯·威特勒曾說過:“成功者的態(tài)度包含眾多的成分。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泵慨斖判倪@盞明燈,我好像在漆黑的夜里找到光明的前途,就如彩虹下那顆心,自信,光明。
《讀者》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不朽的靈魂,在迷茫中指引著我。那些作品,教會我成長;那些人物,教會我愛。我拼命奔跑的文學道路也有了動力,使我明白了文學的源泉來自生活,來自身邊的尋常往事,來自我對文學孜孜不倦的追求。
喜歡文學,喜歡文字,讓我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感謝《讀者》,影響我走上了文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