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學依然神圣
      ——《白鹿原》編者和讀者的故事

      2022-02-24 01:16:02何啟治
      延安文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趙凱白嘉軒陳忠實

      趙 凱 何啟治

      趙凱:《白鹿原》改變了我的命運

      趙凱:何老師好!您第一次來到我家鄉(xiāng),學生非常高興,這是我期盼已久的事,像做夢一樣,感覺真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了一樁奇跡。老師,您能記起我們師生第一次通信,是在哪一年,還有印象嗎?

      何啟治:我覺得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大約是九三年吧,就是《白鹿原》出版之后,我在《當代》雜志社工作。

      趙凱:對,《當代》1992年第6 期發(fā)表了《白鹿原》,單行本在1993年春夏之間出版發(fā)行。我在中央人民廣播小說連播中,聽到了李野墨播講的《白鹿原》。

      何啟治:是我聯(lián)系小說連播的編輯葉詠梅,播出這部書,然后你聽到廣播,就買了這本書。

      趙凱:是的,當時,我已經癱瘓在火炕上五年啦,非常喜歡《白鹿原》,聽過之后,感覺不過癮,想再看看書,但是村莊里沒有書店,我就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寫信,郵購了《白鹿原》??戳藭?,還覺得有話要和別人說,于是——

      何啟治:(笑)你就和我聯(lián)系了。

      趙凱:是這樣。我給您寫信,也是因為我之前讀過您記述在美國生活經歷的文章,看過您編創(chuàng)的《中華文學選刊》。我買書大約在七、八月間,給您寄信應該是在國慶節(jié)后,接到您的回信就是年末了。

      何啟治:那就是《白鹿原》問世的當年,我們就建立了聯(lián)系。

      趙凱:很可惜的是,1995年夏天,我家鄉(xiāng)的渾河發(fā)生了一次大洪水,我家的房子都沖倒了。在那些損失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您寫給我的三封信。我一直在想,老師,當年有那么多的讀者來信,您肯定不會每一封都回復的,但卻給我這個偏遠鄉(xiāng)村的殘疾讀者回信,而且是每一封信都回復,讓我非常感動。老師,當年您作為負責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文學的領導,肯定非常忙碌,您是如何選擇給我回信的呢?

      何啟治:這個很簡單。社會上有正常的人,甚至有很強大的人,但你是弱勢群體里的一個啊。我們搞文學的人,都強調文學的人性化,要特別關注弱者,能幫的盡量要幫助,所以我給你回信,同時寄點書刊。

      趙凱:老師,您特別關注弱者,在幫助我之前,您還幫助了陜西的殘疾作者賀緒林,那是八十年代初,您下火車,換客車,又步行十幾里,輾轉奔波,才到了他家里。

      何啟治:賀緒林也是一個不幸的人。你是因為疾病,他是從高處跌下來摔傷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中,殘疾人的生存太受局限,所以,只有通過文學獲得慰藉,才能得到心靈的溫暖。賀緒林當時以自己的經歷寫了一篇稿子,我去看望他,指導他修改,幫助他發(fā)表出來,他從而走上了文學道路,生活也有了改善。你和他一樣,都是因為追求文學而改變了命運。

      趙凱:我們這些熱愛文學的殘疾人,把文學當作了救命稻草和靈丹妙藥。從賀緒林到我,老師,您對咱們底層的弱者的關心是一貫的,可見您的大愛情懷。

      何啟治:關鍵還是你們本人有這份努力,有夢想追求。

      趙凱:回想起來仍然感慨,在我們師生持續(xù)通信十年后的2004年冬天,我父親病故了,我失去了生活依靠。2005年正月,我又給您寄信,談了我的困境。這時候,您已經退休了,因為鞭長莫及,就給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劉兆林老師寫信,請他就近關照我。如果不是您和劉兆林老師的關愛扶持提攜,我現(xiàn)在可能還躺在農村火炕上讀書呢。

      何啟治:這你要感謝劉兆林,主要是他幫助你重新站了起來。劉兆林原本是軍旅作家,很有情懷。我本來是想請他指導你寫作,爭取發(fā)表。沒有想到,他會聯(lián)絡沈陽市黨委、政府,特批給你治療。

      趙凱:是的,劉兆林指導我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推薦我的作品發(fā)表,幫助我治療,免費置換人工關節(jié),我在癱瘓十八年后,重新站起來,重新學會走路,而且走得非常遠,走出村莊,走進城市,走到北京,登上了長城和泰山。

      何啟治:很好,很好!

      趙凱:劉兆林老師還把我推薦給《中國作家》主編艾克拜爾?米吉提老師,我這個最底層作者的長篇小說《馬說》發(fā)表在最高端的國家級大刊上。我還記得,我打電話告訴您在《中國作家》發(fā)表長篇小說的時候,您高興地大聲說:太好啦!

      何啟治:身體康復,創(chuàng)作成功,你創(chuàng)造了奇跡。

      趙凱:這奇跡是您和劉兆林老師、艾克拜爾老師共同給予我的,尤其是在您這里開始,是大愛的起點。我們能成為特殊的師生,緣起是因為《白鹿原》,所以我說自己是最幸運的讀者。在陳忠實先生仙逝的時候,我寫了悼念文章《感恩〈白鹿原〉,感念陳忠實》,有的朋友就說,你這題目弄錯了吧?應該感恩陳忠實,怎么會感恩一本書呢?

      何啟治:他們不了解你的心意,一個讀者感恩一本書,這更有意義。

      趙凱:2016年,《當代》雜志第4 期推出了紀念陳忠實專輯,中央廣播電視臺小說連播編輯葉詠梅老師撰寫的悼念文章中,提到了我因為收聽、閱讀《白鹿原》而得到您的關照從而改變命運的事。

      陳忠實:我終于可以給何啟治寫信了

      趙凱:老師,現(xiàn)在我們就說說《白鹿原》吧,我把自己閱讀《白鹿原》的心得體會向老師匯報一下。

      何啟治:好。你個人改變命運的故事很傳奇,《白鹿原》的誕生同樣傳奇。

      趙凱:《白鹿原》是1992年問世,到今年恰好是30年。我們大都知道了您于1973年冬天在西安街頭,攔住下班路上的陳忠實,向他約長篇小說稿。整整二十年過去,1992年春天,陳忠實把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稿交給您了,就是《白鹿原》。其實在《白鹿原》之前,您還幫助陳忠實編發(fā)過一個十二萬字的中篇小說《初夏》。

      何啟治:是的,那是發(fā)表在1984年《當代》雜志第4 期頭條,是陳忠實文學生涯中比較重要的一部作品。雖然從發(fā)表時間上看,在《初夏》之前,陳忠實也發(fā)表了中篇小說,但在創(chuàng)作時間上,《初夏》是陳忠實第一次動筆寫中篇小說。他在文章中說過:“我試寫了第一部中篇小說《初夏》,投寄給《當代》的已可稱朋友的編輯老何,他肯定了小說的優(yōu)長,也直言其中的虧缺,希望再修改”,“重寫《初夏》,從原先的六萬字寫到八萬字,再得老何的審視和指點,又寫到了十二萬多字,才得他的首肯”。

      趙凱:恰好,我讀過《初夏》。那是2003年春天,我的侄兒在城里打工,從舊書攤上幫我買到了那一期《當代》雜志。《初夏》給我的閱讀感覺是中規(guī)中矩非常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梢哉f何老師您見證了陳忠實的文學成長歷程,以您對他當時創(chuàng)作水平的了解,當他寫信告訴您《白鹿原》成稿的時候,您心里對這部作品抱有多大的期待和希望呢?

      何啟治:我最初向陳忠實約稿,是基于他剛完成的短篇小說《接班以后》。他當時根本沒有寫長篇小說的打算,就一臉茫然啊。他自己后來說,覺得就像老虎吃天一樣。我和他說,你當做一種目標來努力吧。對于我向他的約稿,他感受到了一種真誠的態(tài)度,還是記在心里的,在以后一直促使他往這個方向努力。后來他到長安、藍田、咸寧(原陜西咸寧縣)搞調查,目標就盯著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我覺得也有時代推動的原因,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文學的發(fā)展,令他的藝術追求也相應提高。

      趙凱:我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到,您當初向陳忠實的約稿,給了他一個期望,讓他有了前行的動力,這是莫大的鼓舞和促進,對他的文學追求有了強勁的推動。

      何啟治:說起《初夏》,那時候他創(chuàng)作得實在是艱苦。促使他修改這篇小說的人,也不僅僅是我。當時的《當代》主編秦兆陽同志說,既然陳忠實熟悉農村生活,那就讓他好好改,能改得更好。從初稿到發(fā)表,三年多,四次修改。這對他的耐心、堅持和努力都是一個極大考驗。

      趙凱:但也是巨大的提高。

      何啟治:對,《初夏》在《當代》頭條的發(fā)表,可以說是陳忠實此后開始向長篇小說努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他對小說的結構、人物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都超出了短篇小說的規(guī)模,這是陳忠實筆下篇幅最長的中篇小說,從此他從中篇向長篇進軍,然后有了《白鹿原》的一鳴驚人。

      趙凱:為了更好地理解《白鹿原》,我也讀了陳忠實的中篇小說《藍袍先生》。忠實先生說過,是《藍袍先生》誘發(fā)了《白鹿原》的創(chuàng)作。在《藍袍先生》之前,他一直在寫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沿續(xù)的還是柳青的文學模式,而《藍袍先生》讓他轉身回望過去,走上了成就自我的文學之旅?!端{袍先生》講述了一對鄉(xiāng)村知識分子父子,從新中國成立前到改革開放之初的命運故事,由四書五經培養(yǎng)的私塾先生和不識字的農民都講仁義誠信,講禮要面子,小說有了對民族文化心理的考量。有位作家朋友說《藍袍先生》是小《白鹿原》,我也說過《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加長版,是一個高加林化身了孫少平、孫少安兄弟,一個走進城市,一個留在鄉(xiāng)村?!端{袍先生》的人物設置和《白鹿原》的人物形象有對應,比如徐慎行的父親像白嘉軒和朱先生的合體,女主人公田芳像白靈,徐慎行的妻子淑娥像田小娥,班長劉建國像白孝文,楊龜年家的二兒媳婦像送孫兒到鹿子霖門上的兆海媳婦??傊端{袍先生》可算是《白鹿原》序篇,校準了陳忠實攀登文學巔峰的正確路徑。

      何啟治:陳忠實創(chuàng)作完《藍袍先生》,就開始了《白鹿原》的創(chuàng)作準備。1988年4月,陳忠實開始動筆寫《白鹿原》,第一稿是寫在筆記本上,第二稿才寫在稿紙上。在寫作過程中也有各種事物干擾,到1992年3月25日,《白鹿原》終于畫上句號。他后來告訴記者,說“我終于可以給何啟治寫信了,告訴他,他二十年前向我約的稿,現(xiàn)在交稿了”。他在信中征求我的意見,是他從西安跑到北京來送稿,還是我們派人去取,我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決定派人去。

      趙凱:而且,您還叮囑去西安取稿的洪清波和高賢均,一定要把稿子帶回來。

      何啟治:因為之前有我們一個年輕的編輯,把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草率退稿了,所以我雖然對《白鹿原》還沒有判斷的根據(jù),但是對一位已經成熟的作家以他畢生的精力和所有積累來創(chuàng)作的長篇稿子,還是寄予希望。我對洪清波說,不管《白鹿原》的水平高低,符不符合出版要求,都不要簡單退稿,先帶回來,慎重處理。

      趙凱:這也是對作者的尊重!對《白鹿原》這部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能夠成功誕生,從約稿到叮囑把稿子帶回來,老師您功不可沒。我想起一首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總覺得您就像《白鹿原》的“保姆”一樣。后來在中央電視臺的讀書節(jié)目中,您說過一句話:與作者共榮辱,同進退。

      何啟治:這不能籠統(tǒng)地講,是要有具體所指,是編輯與自己認準了的優(yōu)秀作品共榮辱,榮是主要作者和作品的,編輯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其作者同進退。

      《白鹿原》在《當代》的發(fā)表,由我們三人擔任編輯:一審是洪清波,復審是常振家,終審是我,之后主持《當代》雜志日常工作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朱盛昌還要過目一下。我們對《白鹿原》都持肯定的態(tài)度,但是評價的高低有區(qū)別,也提出了一些問題,確實要慎重對待,包括后來茅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爭議的內容,比方田小娥這個角色,我認為她是一個復雜的女性形象,也是全書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人物,絕對不要以簡單化眼光把她當作壞女人形象來看待。我還舉例說,比如世界文學名著《靜靜的頓河》,如果把阿克西妮婭這個人物拿掉,那還是《靜靜的頓河》嗎?

      《白鹿原》有缺點,不是絕對完美,如果全面肯定,也未必合適,有意見可以提出來。朱盛昌說總體上就按何啟治的意見處理,然后他還是提出性描寫的問題,要慎重,要考慮國情啊,如果有的地方寫得太過,要做適當刪節(jié)。其實,《當代》沒有對《白鹿原》大改動,后來參評茅盾文學獎的時候,改動得多了一點。

      趙凱:這也正是我想要向您請教的一個問題,洪清波和常振家這兩位初審、二審向您匯報《白鹿原》的審稿意見時,您有沒有受他們的觀點的影響?現(xiàn)在看來,您是既接受了,又對書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以《當代》編發(fā)的時候,沒有傷筋動骨地修改。這部大著問世以后,產生了爆炸性的反響,一時間洛陽紙貴,讀者的喜愛把這本書推向了文壇高峰,這也是對作者和編者勞動的巨大肯定。剛才您提到了《靜靜的頓河》,有的評論家喜歡把《白鹿原》和《靜靜的頓河》進行比較,但是我覺得這兩部書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和思想不同,故事結構上和年代跨度上都不太相同,但是我讀過一本書,高爾基的《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我更愿意把《白鹿原》和《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進行比較,這兩部小說都是對舊時代的小說式濃縮。

      何啟治:我沒讀過高爾基的這本書,好像也沒有哪位評論家把這兩部書進行比較。

      趙凱:是的。因為我是《白鹿原》的幸運讀者、受益者,我也愿意去研究。老師,我跟您介紹一下《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這是約20 萬字的長篇小說,描寫俄羅斯農奴制解體以后,資產階級興起,主人公原本是地主的管家,他成為了有錢的資產者,一直到十月革命成功,一家三代是如何從農奴制到資本主義,一直到無產階級革命勝利,這個家族從興起到沒落,時間跨度五十來年?!栋茁乖肥菑那宄┠昊实弁宋磺伴_始,一直到新中國建立。這兩部書,分別寫資產階級在中國和資產階級在俄國,歷史背景特別相似,其中社會發(fā)展變遷,家族和家庭解體等故事結構,互相印證。在陳忠實先生的自述里,從來沒有提到過高爾基這本書,也沒看到哪位評論家提過。在作者、編者和評論者都忽略的情況下,我感覺自己找到了一個理解《白鹿原》的新視角,尤其兩部書的主人公都是舊時代的代表者,在新社會到來時,他們都是被歷史淘汰者。

      何啟治:那只能說是你的獨特視角,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巧合。因為陳忠實跟那么多人談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提到一些改革開放后的各種書,甚至涉及男女情愛的作品,他都看過,我還在書攤上給他買過這一類書,寄給他參考,但是都沒有提到你說的這本書。你說高爾基這部書是寫從農奴制一直到十月革命勝利,《白鹿原》是寫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當然也有人說寫到了“文革”,那只是一點情節(jié)夾敘。

      趙凱:還寫到白鹿書院“破四舊”,朱先生墓中的刻字磚,還有白靈的兒子、作家鹿鳴尋根。

      何啟治:那畢竟不是正面的表現(xiàn)。陳忠實主要還是根據(jù)他自己對中國社會變化的看法來創(chuàng)作。有人就說《白鹿原》是“半部大書”嘛,意思是前半部寫得好,很豐滿,但后半部分明顯弱一些。這也是某個人的看法,多數(shù)人還不這么看。其實“半部”就已經不得了啦,尤其這不是普通的“半部”,是非常有分量的。

      趙凱:我覺得“半部大書”這種提法,反映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很多世界文學名著都是這樣,前半部塑造人物扎實,后半部多是交代故事,急于奔向結尾。我認為《白鹿原》結尾,是非常有力度的,是優(yōu)秀的、出色的,就像古典文藝美學所言——豹尾。

      何啟治:這就涉及到一個什么叫經典的問題,這可以探討一下,《紅樓夢》是大家承認的經典,但也不是一開始就承認,魯迅說,看《紅樓夢》,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看法,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革命家看見排滿,才子看見佳人。評論家馮立三說,經典是文學史繞不過去的,《白鹿原》就繞不過去,但不等于沒有人批評,不可能大家都說好,你可以喜歡它,也可以討厭它,甚至有的經典是被禁止過的。經典不等于沒有缺點,比如世界文學名著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有些內容,我就覺得很概念。應該說,是絕大多數(shù)讀者對《白鹿原》的喜歡,讓不喜歡《白鹿原》的少數(shù)人也無可奈何,有評論家說這是“半部大書”,那也是肯定嘛,能作半部大書就很不容易了。

      列夫?托爾斯泰還說過一句話:作家一生的幸福就是為人類寫出一部書。陳忠實的《白鹿原》就屬于為人類、為中國人寫出的一部書,這是陳忠實的幸福。我作為一個編輯,套用這句話:一位編輯一生的幸福,就是為文學史奉獻一部書。剛才說了,編輯與作者共榮辱,同進退,“榮”是作者的事,但客觀來講,“辱”其實與編輯也分不開?!栋茁乖烦晒α耍亲髡邉?chuàng)造的榮啊。當《白鹿原》受到壓制、受到粗暴的批評的時候,我就要站出來,為它說話。所以《白鹿原》誕生三十年了,我為它寫了十幾篇文章,編成一本小冊子《永遠的〈白鹿原〉》,沒有一篇是領導指示寫的,全是自發(fā)的,自覺地來為它宣傳,為它吶喊。所以說同進退,是有具體內容的,而不只是一句虛話,不與作者共榮,但需要共辱時也不能躲開,因為編輯和作者、作品有共生的關系。

      趙凱:您與陳忠實先生是互相成就,他發(fā)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您就看好了,向他約稿。您的眼光是很準的。后來,《接班以后》被改編拍攝成電影《渭水新歌》,說明這篇小說的故事性是很強的。陳忠實先生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和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都是經您的手編發(fā),可以說您是見證了陳忠實先生的文學道路,并且扶持、提攜、促進了他的成長,才有《白鹿原》“砥柱人間是此峰”。老師,您的情懷,讓我們仰望。

      陳忠實:倒著走便倒著走,獨開水道也風流

      趙凱:我覺得是陳忠實先生是很有智慧的人,他為了創(chuàng)作去翻閱三個縣的縣志。受他影響啟發(fā),我也閱讀了家鄉(xiāng)的《遼中縣志》,而且我在其中看到了《白鹿原》上的人物故事的影子,大體吻合,都是華夏子孫,中國民生,思想性格、情感道德,都是相似的。我甚至想:縣志是中華文化最濃縮的地方文本,大多數(shù)的縣志在體例上和內容上,比如歷史大事記和地方上的鄉(xiāng)紳名流,都有共性。莫說三個縣志,就是一部縣志,就可以提煉出《白鹿原》的人物情節(jié)主體。為什么《白鹿原》在新時期長篇小說中分量最重呢?因為它是建立在地方文化上的,而且陜西這個地方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域,文化傳統(tǒng)極其豐厚,它呈現(xiàn)的是從民間到官方共同認可的內容,能夠引起華文讀者群體廣泛的共鳴。大多數(shù)長篇小說都建筑在個人生活體驗的虛構上,根基不扎實,而《白鹿原》卻是建筑在縣志這種地域歷史民生的巨大真實上,根脈太深,根系龐大??梢哉f,每一部縣志里都藏著一部《白鹿原》。但是,別人再這樣做,就是狗尾續(xù)貂。陳忠實先生是第一個回頭看的明白人、清醒者,是集大成者。

      很多文學作品是書法描紅式寫作的,是作者參照其它小說寫自己的小說,而《白鹿原》是參照縣志來寫小說,就像縣志中人物和故事的小說版,或者說是小說版的“縣志”?!栋茁乖穮⒄湛h志,《百年孤獨》參照《圣經》,余華的《活著》參照美國歌曲《老黑奴》,小說寫作如果能跳出前人小說的范式,會獲得更大的視野和創(chuàng)造性的成功。

      何啟治:有一定的道理。拿《白鹿原》來說,要了解中國的人,特別要了解中國的農村,具體說是二十世紀前半葉,從晚清到民國,一直到抗日,新中國成立,這五十年是中國整個社會大變動、大變革,充滿血淚也充滿希望的五十年。要了解這一段風云激蕩的歷史,《白鹿原》真可以當作文學版的教科書。

      趙凱:有讀者惋惜陳忠實先生不寫《白鹿原》的續(xù)集,其實這恰恰是陳忠實先生的明智。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上大多是續(xù)集不如第一部寫得好,更具體說是陳忠實吸取柳青寫《創(chuàng)業(yè)史》的前車之鑒,把新中國新社會和改革大潮的歷史留給別人寫。這就像《靜靜的頓河》,只寫到蘇維埃政權在頓河流域的確立,不寫頓河地區(qū)的社會主義建設。文藝對政治的截取有自己的原則,文學名著大多是寫歷史題材,因為人們對歷史內容的看法基本統(tǒng)一了認知,所以文藝作品描寫產生了恒定共識的社會階段,不易出現(xiàn)思想主題錯誤。

      后來參評茅盾文學獎的時候,陳忠實先生同意修訂,更是一次非常智慧的妥協(xié),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處世哲學?,F(xiàn)在看,如果當年茅盾文學獎缺了《白鹿原》,那應該是該獎的損失。但是,經過一點點委曲獲得的獎項,畢竟也是對《白鹿原》的肯定,也是一次巨大的推廣。就像后來電影《白鹿原》上映,我來到沈陽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白鹿原》,看過之后,我給您打電話,說雖然有很多批評這部電影的聲音,但是也有正面的意義,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嘛?!栋茁乖愤@部電影讓很多原本不讀《白鹿原》、不知道《白鹿原》的人,知道了有一部小說叫《白鹿原》,這是極大的廣告效應,在讀者群體之外的民眾中進行了普及宣傳。所以,《白鹿原》這部書,后來能夠形成文化產業(yè)鏈,擁有這么大的社會價值,既是陳忠實先生的創(chuàng)作之功,也有您編者的功勞,都會記載在文學史上。

      何啟治:還是剛才的話,光榮是屬于作者的。

      趙凱:我能成為老師的學生,真是我的幸運。我是《白鹿原》的幸運讀者,也是《白鹿原》的底層研究者。白嘉軒是《白鹿原》的第一主人公,長篇小說的思想性主要就是在主人公形象上來體現(xiàn)。在此前的革命現(xiàn)實主義文藝中,我們看到了黃世仁、南霸天這樣的反面形象,是壞人。而白嘉軒雖然是地主,但卻不一樣,是好人。他和長工鹿三的關系,像兄弟。當鹿三病故時,白嘉軒撲到鹿三身上,痛哭:“白鹿原上最好的一個長工去世了!”這句話襯托出白嘉軒是一個好地主,驚詫了我們成長中所獲得的習慣認知。白嘉軒和鹿三,以習慣的眼光看,是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但是鹿三卻幫助白嘉軒維護傳統(tǒng)道德,所以他親手殺死了兒媳小娥。

      當然,如果簡單定位白嘉軒為“好地主”,就是片面膚淺了?!栋茁乖凡]有刻意地彰顯主人公的地主身份,而是高度強調主人公的族長身份,是“最后一位族長”。地主的本質是占有多少田地,本性是貪婪的;而族長的本質是宗法制的代表,面對的是家族成員,主要體現(xiàn)權威榜樣和德行公正。

      族長白嘉軒首先是個好人,以“鄉(xiāng)規(guī)民約”治理家族和白鹿村,他代表了傳統(tǒng)人格的正面,就是仁義禮智信。像朱先生那樣的學究畢竟是少數(shù),粗通文墨的白嘉軒卻是維護封建禮儀的大多數(shù)。白嘉軒是一個中國人的大眾典范,他所秉承的道德觀念、處世原則,我們當代讀者都能夠理解、都樂于接受,因為這就是我們炎黃子孫血肉靈魂中一代代遺傳的文化基因。如果說白嘉軒做人上有污點,那就是巧取風水地。

      何啟治:白嘉軒是貫穿全書的主人公,我不贊成用階級分析來看待這個人物形象,他不是一般的地主,族長在當年是社會基層領導人,書中寫他竭盡所能做好事,但也寫了有時候他有點不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很真實、很鮮活。好人不盡是好事,壞人也不盡是壞事,人物形象豐滿復雜,作品意蘊就豐盈深厚。

      趙凱:老師說得好,白嘉軒是貫穿《白鹿原》全書的主人公,開卷第一句:“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大家都曉得,這個句式源自《百年孤獨》,《白鹿原》中流露出的一些魔幻筆法,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原產地形態(tài),但也是借鑒了《百年孤獨》。這里想多說一句,我讀《百年孤獨》,就遺憾這部文學神話里缺少一位貫穿首尾的主人公。主人公奧雷良諾上校在第十三章死掉了,他的老母親烏蘇拉在第十六章也活不下去了。我喜歡的外國文學名著是《浮士德》,因為當初我癱瘓十八年,對浮士德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有了共鳴。所以,我總希望《百年孤獨》應該像《浮士德》那樣有一個主線人物。雖然說家族繁衍也是主線,但我偏執(zhí)地覺得《百年孤獨》最后幾章有一些斷裂感,而且我設想了彌補的辦法,這是魔幻小說,那就讓主人公奧雷良諾上校的靈魂游蕩在馬孔多,看著家宅里一代代人消亡,偶爾以上校的靈魂角色來說幾句話,就妥了。

      何啟治:你讀書能有這么多聯(lián)想,很好。雖然這只是你個人的看法,不屬于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但屬于文藝美學范疇。

      趙凱:老師,我們還是回到《白鹿原》上,再看田小娥這個形象,她在書中的角色地位比白靈還要突出,和三個重要男性角色發(fā)生了關系:黑娃,鹿子霖,白孝文。尤其結尾時,白孝文取得了投機革命的人生勝利。陳忠實先生說,在縣志上看到長長的貞節(jié)烈女名單,他很反對這種所謂的貞節(jié)牌坊,于是想把田小娥當做反封建的形象來塑造,但是從閱讀本質上,恰恰是因為她睡了很多男人,以性愛情節(jié)內容吸引讀者對她的關注。比如《水滸傳》,有人說看了很多英雄的故事,最后記憶深刻的還是潘金蓮那一段。我在早期曾寫過一篇淺顯的讀書隨筆《〈白鹿原〉上的潘金蓮》。真正的女性反抗者、革命者,也常常掩蓋不了性別欣賞的元素,所以女性形象的社會性別反映在藝術里,還是更多地體現(xiàn)著性和愛的生命原始意義,包括當今的女權主義宗旨,承擔的社會思想仍然是追求自由。

      我們回顧一下,從1916年《新青年》雜志發(fā)表胡適和魯迅的白話文作品,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就是反封建,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們的文藝主題一直是反封建。比如八十年代初的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還是反封建。反封建主題基本就等于文藝正確?!栋茁乖肥窃?992年底發(fā)表,1993年出書。從世紀初反封建,到世紀末,《白鹿原》出現(xiàn)了,這是在文學上對封建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次回頭看,就像陳忠實先生在填詞《青玉案?滋水》中所言:“倒著走便倒著走,獨開水道也風流?!蔽矣X得這句話是他對《白鹿原》最準確的自我概括,他就是以白嘉軒這個形象完成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正視和確認。后來社會上出現(xiàn)了國學熱,當然不能說是《白鹿原》引領了國學熱,是《白鹿原》作為先行者走在了國學熱的前面。國學自然包括現(xiàn)在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提倡的誠信、友善、道德、公正,這都是我們傳統(tǒng)封建文化中的主體內容,是真正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我們常常自豪地說,歷史悠久,文明燦爛,但傳統(tǒng)文化的高峰也是產生在封建時代。反封建,不能潑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陳忠實先生是個第一個清醒的明白人,創(chuàng)作了《白鹿原》中白嘉軒這位仁義白鹿村的族長形象,從極端的革除封建回歸到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追認。所以我認為:社會革命從孫中山開始,文學革命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社會改革從1978年三中全會開始,文學改革從《白鹿原》開始。可以說,我對《白鹿原》研究的核心就在于此。老師,您能贊成我這個觀點嗎?

      何啟治:我不簡單化地贊成你這個觀點。文學作品畢竟不是社會學作品。陳忠實寫《白鹿原》之前,在看歷史資料的時候,看到縣志上一長串的婦女名字,開始還有名字,有一兩句內容交代,后來連名字都沒有了,就是張王氏、李劉氏之類。他很反感,覺得為什么婦女要為封建道德守寡,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創(chuàng)造了田小娥這樣的形象。當然他也看到了白嘉軒和鹿子霖這樣的鄉(xiāng)紳,還有朱先生這樣的傳統(tǒng)飽學之士,在《白鹿原》中,反封建這個主題還是有所體現(xiàn)的,這是肯定的。

      趙凱:對,在田小娥這個配角形象上是反封建,但在白嘉軒這個主人公形象上是反思封建。這兩個人物形象恰恰是正反兩面,象征了那個大時代的思想交鋒,也體現(xiàn)了社會的文明道德和原始生命本性的永恒沖突。

      何啟治:社會發(fā)展就是對人的本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約束才有了文明。我們幾千年的封建文明,不能都反掉,要辯證地繼承優(yōu)秀的,完全割裂是不對的。

      趙凱:是呀,我們日常生活為人處世準則、待人接物的禮節(jié),還是在沿續(xù)著傳統(tǒng)的文化基因。所以,《白鹿原》的偉大意義,也在于您剛才說的一方面,它對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割裂”進行了重新彌補。

      何啟治:永遠的《白鹿原》

      趙凱:老師,我在《白鹿原》的閱讀中,曾在腦子里盤旋一個問題:如果這部小說以鹿兆鵬為第一主人公,那么這就是一部標準的革命現(xiàn)實主義作品,青年一代革命者的成長、奉獻與犧牲,這樣的作品就不夠新穎;如果以鹿子霖為第一主人公,那可能就是一部現(xiàn)代版的《金瓶梅》,是“子霖大官人”的發(fā)跡衰落人生史,這樣的作品是格調不正;如果以朱先生為第一主人公,那就是沿續(xù)新文化運動的主旨,呈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在社會革命沖擊下沒落的過程;如果以黑娃為第一主人公,就是《紅旗譜》似的小說,貧苦農民自發(fā)反抗壓迫,遇到了革命隊伍引領,才走上正確的勝利道路;如果以白孝文為第一主人公,那可能是最有意思的故事,一個封建族長的接班人,墮落成為浪蕩子、乞討叫花子,然后成為地方上的反動軍政頭面人物,最后成為摘取勝利果實的革命干部,這又是一部什么樣意義上的小說呢?如果田小娥為第一主人公,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反封建主題小說;如果以白靈為第一主人公,這就是一部新的《青春之歌》。

      陳忠實先生選擇了白嘉軒為第一主人公,非常精準大器,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部端正的、代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主流的《白鹿原》,而且?guī)Ыo了當代讀者以新創(chuàng)性,就像女子國服旗袍重新回到了大眾審美視野。白鹿原這塊土地在陜西,黃帝陵就在陜西,這里還有華胥故里,藍田祖居,從咸陽秦宮,到漢唐長安,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正根。生活在這里的最后一代族長,其形象輻射的就是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代表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樣板典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禮,《周禮》是儒家經典,孔子向老子問禮。白嘉軒這個人物太有代表性了,這就是《白鹿原》成為大作品的“大”之所在。所以,我領悟到:小說的初級成敗,是能不能發(fā)表;而一部小說成就的高或低,在構思的起點上,在確立誰是第一主人公的時候就決定了作品的思想性。忠實先生寫過一篇《白鹿原》創(chuàng)作談《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對于一位小說家來說,更重要的是尋找屬于自己的主人公,當找到了屬于文學國度獨有的小說主人公,就踏上了成功的捷徑。

      何啟治:你領悟得很對,很有道理。還是說《靜靜的頓河》,主人公葛利高里這個人物,與《白鹿原》中的黑娃形象有相似之處,一會兒在這個陣營,一會兒在那個陣營,葛利高里這個主人公就確立了《靜靜的頓河》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革命現(xiàn)實主義文學體系中的特立獨行。

      趙凱:陳忠實先生也許是受到了《靜靜的頓河》的啟發(fā),選擇白嘉軒作主人公,是選取了中間路線、中間人物,但從文化角度看白嘉軒,恰好是主干,而非旁枝。

      我還覺得,《白鹿原》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現(xiàn)的尋根文學的完美收官之作。很多尋根文學作品是表現(xiàn)生命力的原始野性,而陳忠實先生受到尋根文學思潮的啟發(fā),在《藍袍先生》中尋到了國民的精神品格,在《白鹿原》上尋到了中華文化的正根:中國“人”!仁義禮智信,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立身之本,白嘉軒就是我們的父祖輩形象。

      何啟治:曾經有個別評論家這樣提過,你也有這種認識,很好。

      趙凱:尋根文學興起時,我正是少年學習階段。尋根文學很短暫,其后是先鋒文學?!栋茁乖芬彩艿搅讼蠕h文學的一些影響,是集大成者?!栋茁乖窓M空出世,尋根文學完成使命。

      何啟治:《白鹿原》與尋根文學概念有本質的不同,但你的見解邏輯也成立。

      趙凱:我還設身處地想過,我生在遼沈,因為歷史原因,這方土地上的人們基本是闖關東的后代,家族文化在東北是短暫的,和山東老家的族源大多是斷裂的。如果東北作家寫一位黑土地上的族長,無法寫出陜西黃土地上白嘉軒那種純正族長的味道。所以,從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思考,也體會出了作品與環(huán)境同樣有關系。

      何啟治: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語言,不同的水土生產不同的作品。陳忠實在構思《白鹿原》時,是先寫作了中篇小說《藍袍先生》,他是有意識地思考到了中華文化應該向何處去,中國社會是怎樣在痛苦艱難中走向文明、走向現(xiàn)代化的國家,大多數(shù)作品達不到這樣的主題高度。陳忠實的理念是通過活生生的人物故事體現(xiàn)出來,這是《白鹿原》的成功之處。

      趙凱:再說《白鹿原》的影響與價值,它的問世帶動了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浪潮,至今不衰?!栋茁乖纷尯髞碚郀幭嘧冯S效仿,以為寫了家族故事就會像《白鹿原》那樣成功了。其實社會只承認先行者,《白鹿原》所具有的引領社會反思的弄潮頭意義,誰也仿不了,文學歸根結蒂拼的是藝術層面之上的思想高度。丁玲先生提倡“一本書主義”,陳忠實先生以《白鹿原》實踐了。

      何啟治:是,丁玲提出“一本書主義”,當年還受到了批判。像陳忠實這樣,傾其生活儲備的全部和藝術能力的全部,來寫這么一部長篇小說,這樣的一本書主義,我是贊成的,不要貶低。比如說有人一生寫了多部長篇小說,陳忠實就這么一部,但是這一部《白鹿原》是非常有力度、有高度的。其實,陳忠實也曾經想寫第二部長篇小說,他想把中篇小說《藍袍先生》擴展成長篇小說,也做了一些準備,但是最終沒有寫,一定是有他的難度,有不方便的因素,不要太強求作者,如果對作者太求全了,并不符合他的實際,即便他勉強寫出來,質量上肯定也是難于保證的。

      趙凱:是的,有的高產作家,作品一部接著一部,大多時候仿佛是自我重復,甚至作家把自我都掏空了,卻還要硬寫,只是滿足了自己想不斷表達的欲望,不再具有新的創(chuàng)造性,讓讀者感受到的只是這位作家很勤奮。

      陳忠實的《白鹿原》已經超出了書本范疇,不僅僅改編為連環(huán)畫、陶塑、評劇、話劇、電影、電視劇,文字中的白鹿書院已經在關中大地上落成,西安思源學院設立了陳忠實文學館,藍田縣建筑了白鹿原影視城。從一本書出發(fā),走出了長長的文化產業(yè)鏈,利益眾人,這是一本“大”書主義了。

      何啟治:呵,大書主義,這應該成為有志作家的奮斗目標,但愿這樣的大書能多出現(xiàn)。文學作品被改編很常見,也有過為作家設立文學館,但是為一部小說里虛構的書院而建立一座實體書院,這令人贊嘆。之前,倒是有過把《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建造的前例。

      趙凱:《白鹿原》創(chuàng)造了當代小說的奇跡,創(chuàng)造了大多數(shù)純文學作品難以企及的紀錄。我現(xiàn)在和讀者分享《白鹿原》,有二十來場了,我的講座題目是《〈白鹿原〉上吼國風》。為什么起這樣標題?《詩經》有“國風”。我覺得《白鹿原》上白嘉軒形象所彰顯的仁義禮智信,就是中國風格、中國風度。陜西有秦腔,陳忠實先生也喜歡秦腔,表達這種藝術最有力度演唱方式是“吼”。所以,我想說:《白鹿原》上的“國風”,是陳忠實先生用心血“吼”出來的。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讀者原來聽說過《白鹿原》,但沒有讀過,聽我講座之后,他們愿意捧起這本書來讀。所以,傳播《白鹿原》是我以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是因為受益于《白鹿原》,才有人生命運的改變,我和讀者朋友們說過一句很深情的話,我說我重新站起來以后,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和白鹿原上的人們生活在一起。

      何啟治:這個我倒很欣賞,趙凱啊,你現(xiàn)在有兩個努力的方向,一是寫出好的作品,第二你作為熱愛《白鹿原》的忠誠的讀者,宣傳它,擴大它的影響。

      趙凱:對,傳播書香,推廣閱讀。我是遼寧省圖書館的志愿者。

      何啟治:當然要根據(jù)你的身體情況,力所能及地去努力,達成最好的結果。我覺得有些問題,你自己確實是這么感覺的,是這樣認為的,你可以這么去說。沒關系,一家之言嘛。

      趙凱:好,好。

      何啟治:記住,經典著作是不會只有一種看法的。包括批判《白鹿原》的意見,你可以不贊成,但不要反感,要承認是可以批評的。

      趙凱:要包容。

      何啟治:對。你作為熱愛《白鹿原》和陳忠實的讀者,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傳《白鹿原》。《紅樓夢》是公認的經典,但是不喜歡《紅樓夢》的人就沒有嗎?不能說絕對沒有啊。

      趙凱:是呀,不僅僅是普通讀者,我認識的作家,都有不讀《紅樓夢》,讀不進去《紅樓夢》的。

      何啟治:社會是復雜的。

      趙凱:我還有個看法,明朝的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后來,清代出現(xiàn)了《紅樓夢》,重新確立了四大名著。我覺得,在四大名著之后,就是《阿Q 正傳》和《白鹿原》,各代表一個時代。隨著時間推移,《白鹿原》的影響越來越大,對它的推崇認可越來越穩(wěn)定。記得聽一位著名評論家老師的課,他就講,新時期文學長篇小說排座次,基本公認第一把交椅是《白鹿原》,第二是《塵埃落定》?!栋茁乖返挠绊憦V博且長盛不衰。陳忠實先生過世后,評論家雷達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悼念文章說:我們一直在呼喚大作品,可是篩來選去,拿得出手的還就是《白鹿原》。我認可這個說法。

      何啟治:我認為,說《白鹿原》是新時期以來或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比較穩(wěn)妥,也有人更往前推,說《白鹿原》是新文化運動以來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之一。這個命題,還是交由歷史和讀者們評判吧。

      在中央電視臺的《讀書時間》欄目中,我曾經說過,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文學,我最看重《白鹿原》,理由就是驚人的真實感,厚重的歷史感和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以及典型的人物塑造,比如白嘉軒,一開篇,主人公就很突出,接連娶了七房女人,這情節(jié)故事能引起普通讀者的閱讀興趣,也讓研究者可以接受。關于這方面,我沒有和陳忠實探討過,長篇小說怎么開頭,他一定下了功夫,很有講究。比如長篇小說《子夜》的開頭就非常好,先寫吳老太爺之死,通過一個葬禮,讓主要人物都出場了。

      趙凱:老師啊,在這個問題上,我有自己的想法:《子夜》開篇的確很好,但是讀者剛捧起小說,人物介紹多了,像走馬燈一樣,印象模糊,記不住?!栋茁乖返拈_篇,六娶六喪的女子們是走過場的,而白嘉軒這個人物突出了,被讀者牢牢記住了。第二章突出了朱先生,第三章是鹿子霖出場了。這樣,三個重要角色,都被讀者記住了,因為敘述人物不分散,這仿佛是以中短篇小說的起筆方式開了長篇小說的頭。

      還有,男女婚配,古代稱之為“周公之禮”。老話還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白嘉軒六娶六喪的理由就是結婚生兒子。白嘉軒這位族長代表宗法制,鹿子霖這位鄉(xiāng)約代表政治。其實,在民國時期的白鹿原上,鹿子霖才是真正的“土皇上”,所以,他能夠做到私生子眾多?!栋茁乖芬园准诬庨_篇,以鹿子霖結尾,鹿子霖的生存哲學在新社會不能“活”了。慣常的文本講究首尾呼應,而《白鹿原》不以第一主人公收尾,這體現(xiàn)了陳忠實先生的才華大手筆。

      何啟治:《白鹿原》在問世時,的確有很多突破性的意味,評論界歡呼,新聞界驚嘆,讀者爭相購閱,第一年就再版七次,一時間洛陽紙貴,盜版泛濫。一部長篇小說能夠三十年不斷重印,至今已經印了五百多萬冊,版本之多,絕無僅有。

      趙凱:其實細數(shù)來,《白鹿原》中好多故事情節(jié)不是發(fā)生在白鹿原。同樣,白嘉軒的故事在《白鹿原》前四分之一部分比較飽滿,后來,隨著第二代的成長,青年人的故事占了更大的比重,青年人大多走出了白鹿原,到了古都西安,但是還要輻射回白鹿原,就像放出一只只風箏,總會收回來。鹿黑娃學為好人,還是要回到白鹿原上的祖宗祠堂,跪拜族長白嘉軒,悔過歸宗。白靈在陜北遇難,魂靈也要飄蕩回白鹿原,托夢給父親。青年人的故事都是圍繞著白嘉軒這個核心形象展開的。白嘉軒讓《白鹿原》光芒四射!白嘉軒讓《白鹿原》成為與以往不同的獨特小說、偉大小說。

      何啟治:(笑)趙凱啊,你還年輕,記憶力特別好,肯動腦筋,能言人所未言,不人云亦云。你有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深度,你是一流的讀者。我們人民文學出版社青年編輯有這個提法:作者、編者和讀者是三位一體的,一流作者和一流作品,也需要一流的讀者。我認為一流的讀者首先應該是指閱讀體會得深刻,從文學藝術鑒賞中感悟到自己的現(xiàn)實工作生活應該怎么走。二是介入作品的宣傳,擴大作品的影響。

      趙凱:謝謝老師夸獎?!栋茁乖肥艿骄幷吆妥x者的共同喜愛,值得大家為它鼓與呼。我還覺得,《白鹿原》是紙本純文學在中國的最后一次狂歡。這個說法,有些武斷,可以商榷。1998年,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引起了社會上廣泛關注,網絡文學從此誕生。傳統(tǒng)的純文學和通俗文學,在傳播上都不如網絡文學方便快捷。從遠古的摩崖石刻、甲骨文、金文、竹簡絹帛,到造紙印刷,如今電子網絡出現(xiàn),人們的閱讀方式變革了,文學藝術的形式內容也相應調整,紙本文學形式走向衰退,新的一代代讀者群體被電子網絡吸引,只有中年以上的傳統(tǒng)讀者還對紙本閱讀有留戀,但大多數(shù)時間也被手機閱讀綁架。最關鍵是電子網絡提供的海量信息讓受眾注意力無限分散,很難再出現(xiàn)全國讀者共同閱讀一部純文學作品并為之叫好的形態(tài)了?,F(xiàn)在,是新舊交替時代,就像《白鹿原》中新舊社會思想交織一樣,最終是新社會、新思想一定會勝利,電子網絡文學和閱讀必然成為明天的贏家。2017年,在魯迅文學院學習的時候,有一場關于引導網絡文學的討論,我說過網絡文學的生命力就在于野性生長,而且,我對網絡文學雖然不喜歡,但我看好它的發(fā)展趨勢,相信網絡文學在成熟之后,一定會出現(xiàn)網絡文學的“四大名著”,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我的依據(jù)是:對于明朝的讀者來說,《三國志》是純文學,《三國演義》就是網絡文學。我同樣相信,未來的網絡文學會出現(xiàn)“阿Q 正傳”與“白鹿原”。

      何啟治:你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是對的,但至于未來的發(fā)展,只能交由社會歷史去印證了,而《白鹿原》所產生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取代的,所以我說“永遠的《白鹿原》”。

      趙凱:偉大的《白鹿原》,思想的《白鹿原》和藝術的《白鹿原》!老師,經您的手把《白鹿原》推向社會、推向世界之時,作為文學藝術追求者的陳忠實——完成了!

      我們在此談論《白鹿原》,由衷地想念陳忠實先生,我真是很感謝、感恩這位前輩師長。老師,您還記得嗎?2013年,我牽頭成立沈陽市殘疾人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辦會刊《沈陽殘疾人文學》,我給您打電話,想請陳忠實先生給題寫刊名。您向陳忠實先生轉達我的請求后,忠實先生立馬和我通了電話,他的關中方言,我大多聽不懂。但是,不到一周,一大幅墨寶寄來了,我拿著拍照,從肩頭一直垂到腳面,成了我最珍貴的收藏。2016年,華文出版社為我出版《扛住》一書,陳忠實先生為我寫了充滿大愛的推薦語:“閱讀,成為趙凱改變命運的起點。讀《扛住》,會獲得非同尋常的精神激勵?!边z憾的是,我沒有見過忠實先生,等我有能力走到西安去,先生已經化鹿飛升了。雖然失之交臂,但我心里仍然感覺和忠實先生很親近。

      何啟治:人生中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

      趙凱:欣慰一些的是,2019年,我去漢中,路過西安,我請您把我引薦給陳忠實文學館館長邢小利老師。我去了白鹿書院和陳忠實文學館,送去了我受益于忠實先生和傳播《白鹿原》的資料。接待我的楊愛平老師和陳長鳴老師也很驚喜有我這樣一個特殊讀者。后來,楊愛萍老師給我打電話,說要把我這特殊讀者的資料展覽出來。我覺得讓更多的人知道有一位讀者因為閱讀《白鹿原》而幸運地改變了命運的故事,是我對忠實先生英靈的最好告慰。老師,您是我這底層讀者和大作家之間最好的橋梁紐帶。

      何啟治:祝福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幸運、幸福。

      趙凱:好!老師,就像您關愛我,我獲得了新生,因而我愛老師;同樣,我也愛《白鹿原》,就像我熱愛這火熱的、健康的生活。老師,我把自己關于《白鹿原》的滿腔心里話都向您匯報了,您對學生還有什么囑咐嗎?

      何啟治:還是我剛才對你講的,你兩個努力的方向:一是盡力搞創(chuàng)作,你已經出五本書了,爭取創(chuàng)作出能產生更大反響的作品;二是盡心宣傳《白鹿原》,向讀者們談你閱讀《白鹿原》的體會和對陳忠實的熱愛尊敬,這都是很好的。你身有殘疾,現(xiàn)在有所改善了,可以走遍全國,宣講《白鹿原》,你這太不簡單啦。

      趙凱:宣講分享《白鹿原》,是我對有恩于我的這部大書的回報。老師,去年也就是2020年底,陜西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白鹿原》來到沈陽,我雖有猶豫,還是買高價票去看了,覺得如果不去看,對不起《白鹿原》。之后,遼寧省文化廳藝術研究院邀請我去講座《白鹿原:從小說到戲劇的跨界對話》,這是目前我分享《白鹿原》所到的省內最高專業(yè)機構,我的看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我感覺這是一次新的開始,我對《白鹿原》的傳播和對《白鹿原》的研悟正在路上。

      猜你喜歡
      趙凱白嘉軒陳忠實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isotropic Besov and Triebel-Lizorkin Spaces
      Magnetic probe diagnostics of nonlinear standing waves and bulk ohmic electron power absorption in capacitive discharges
      Calderón-Zygmund Operators and Commutators on Morrey-Herz Spaces with Non-Homogeneous Metric Measure
      Fractional Integral Operators with Variable Kernels Associate to Variable Exponents
      《白鹿原》中白嘉軒人物形象淺析
      文學教育(2017年11期)2017-10-23 00:51:44
      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的彰顯
      從主題學角度比較人物性格命運
      東方教育(2017年7期)2017-07-03 17:11:44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xié)吊唁陳忠實先生4
      延河(2016年6期)2016-08-04 19:43:28
      參考資料
      當代作家(2016年6期)2016-07-02 21:59:58
      陳忠實與我的家事往來
      文學自由談(2016年3期)2016-06-15 13:01:04
      民勤县| 衡南县| 三门峡市| 若尔盖县| 万载县| 庆阳市| 德庆县| 寿阳县| 德惠市| 武冈市| 渑池县| 红原县| 尉犁县| 灵丘县| 马龙县| 定襄县| 黄骅市| 曲阳县| 蓝田县| 乌鲁木齐县| 敦煌市| 万州区| 灵武市| 抚顺市| 洪洞县| 永城市| 额济纳旗| 镇平县| 邢台县| 吉林省| 微山县| 永和县| 岑溪市| 陇川县| 囊谦县| 民丰县| 探索| 手游| 茶陵县| 色达县|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