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明 王斌
摘 ?要: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者普遍關注的話題,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認知性和積極性,是文化接受和立德樹人的關鍵。5P教學法以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維特羅克的生成性學習理論為指導,在教學設計中引入五個步驟,即準備、呈現(xiàn)、實踐、輸出和升華,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活躍性和游戲化?;谶@一理論,文章分析了5P教學法的實施,闡述了其有效性,旨在探索一種充滿活力的教學方法。教學實施表明,多元化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充當“引導者”,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意識,逐漸克服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的信心,使其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拥膮⑴c,達到輸出的目的。教學步驟的實施對推廣“文化滲透語言”的教學理念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5P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02-0173-04
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要求》,結合體育院校特色,考慮到學生現(xiàn)有水平,加強改革基礎英語教學體系勢在必行。本研究在教學設想上采用線上教學為主體、增設線下訓練、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構建了“5P+2E”教學法: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progress,Evaluation,Encouragement。一單元8學時,采用“2+2+2+2”模塊:詞匯2課時、課文2課時、閱讀2課時,聽力、口語2課時。豐富多彩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70分鐘課堂中有所收獲[1]。
一、5P+2E教學法概述
5P教學法,是指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progress,也稱為“五位一體式”教學法,以生成學習理論為基礎,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維特羅克(Witlock,1986)認為,學習應是主動過程,而非被動接受,其核心是把知識、技能、能力、素養(yǎng)充分融合起來,促進新舊知識整合,把記憶和材料生成相互關聯(lián),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學習,從而產出所學知識。五步教學法的基本步驟:復習——溫故、引新,針對性的話題,激活背景知識,啟發(fā)想象;呈現(xiàn)——輸入、理解,準確呈現(xiàn)新的信息材料,建立語言印象;操練——內化、熟練,實踐性練習,厚實基礎;練習——輸出、檢測實效性;升華——歸納、深化,用所學的知識,形成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2E”主要是在5P教學法過程中進行延伸,其目的是鼓勵和評價。通過循序漸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積極參與教與學活動中[2]。
二、5P教學在語言知識與技能之間的相互關系
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基礎在于語言知識和技能,語言技能的運用受制于文化意識,反之亦然。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習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樣,正確的學習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自主性。語言知識、文化思維、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見圖1、圖2。
三、5P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與分析
(一)加強基礎知識
基礎教學關系到學生英語水平的整體提升,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來自不同的地方,由于地域和城鄉(xiāng)教學的差異,學生英語水平整體差距較大。因此,教師應進行擴展式的詞匯教學,提高其詞匯量。首先,學習生詞時,教師應盡量擴充每個詞的各種含義,從形、音、義,詞性、同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擴充講解,使學生的詞匯量得以提升,在教學中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完成基礎詞匯的積累。通過擴展式詞匯教學,學生的詞匯量可以迅速增加。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從快速閱讀中提高詞匯量。
除了在詞匯和注釋中解釋詞的意思外,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加入與詞相關的各種信息。擴展教學方法包括:1. 從詞義上補充,即多義;2. 從詞類展開;3. 構成詞組;4. 擴展為同義詞;5. 擴展為反義詞。通過積極參與到詞匯教學中,學生的詞匯量可以迅速增加[3]。
(二)加強課堂展示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圖片和視頻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領悟、比較,用簡單的詞匯和句子進行概括、運用,即在課堂內外的聽力和閱讀語言練習中仔細觀察語言現(xiàn)象,習得并積累隱性知識,提高語言意識;在聽力課中加入“中國故事”教學影片,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比較語言和文化現(xiàn)象。教師還可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英語語言知識融合起來,對比介紹有關國家的文化習俗,感受各國文化的底蘊,培養(yǎng)學生用思辨的能力對待不同文化、習俗,接受和靈活運用不同的交談方式,并在適當?shù)恼n堂環(huán)境中進行小組或班級展示,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及運用能力。
如,展示語言技能訓練。
方法一:微技能
(1)Communicative Function——幫助學生獲取部分交際功能。
(2)Listening Strategy——通過問題設計練習,掌握聽說技能。
方法二:話題訓練
Pre-listeningTask——圍繞話題做熱身訓練,學生積極參與。
這個過程中主要接受詞匯、簡單的句子以及文化習俗的訓練,學生接受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邊聽邊記筆記;閱讀材料并整理。前者目的性強,有的放矢;后者強調整體性輸入。兩種方式各有千秋,基本上可以給予肯定。
(三)語言輸入輸出
聽、說、讀、寫是語言四要素,朗讀是基礎。朗讀獲取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可聚心、聚神、明智、散發(fā)思維,也是提高語言文化意識的主要途徑。學習一種語言,首先要進行信息的輸入,即“聽”和“讀”,然后,檢測語言輸出的結果,即“說”和“寫”。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只有同時運用口頭和書面技能,每一項技能才能相互促進,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可根據(jù)課本內容,設計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話題,以話題為中心,能起到調動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以聽寫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對學習過的每個單元的部分內容要求進行背誦,并將其作為平時成績進行嚴格記錄,以此督促學生的課后學習[4]。
方法一:輸入訓練
Listening Tasks——輸入整體理解信息,正確領會思想感情。
方法二:小組訓練
Additional Listening——相關主題的圖片,對話,復述。
方法三:課后訓練
Home Listening——線下內容,可作為家庭作業(yè)。
(四)積極參與合作
為了達到每位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的目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提出不同要求,通過設計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方式使學生消除對英語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加強小組合作與討論。對學生的作業(yè)要采取“三不同”:不同學生不同要求,不同題目不同要求,不同學生相同作法[5]。教師還可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加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使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得益”。學生在自我出題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分享答案,積極訓練語言思維邏輯,在參與過程中培養(yǎng)思辨能力與品質,在體驗語言過程中生成理解能力。
教師還應在聽說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讀寫的訓練。例如,可只要求學生掌握大意,并就大意進行簡短復述。教師對課文的講解力求做到不肢解文字,保持故事有趣,科普文章科學性,不打亂傳記作品的順序性,讓學生反復閱讀、逐段逐層理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形成正確的思路和理解。這一步亦是5P中的精髓[6]。
(五)歸納升華
此階段為拓展閱讀,主要包括主題寫作、思維導圖。1. 讓學生選定主題,說出自己的觀點,盡量使用所學的詞匯、短語、句子等材料;2. 拓展線下閱讀,以小組形式討論所選單元話題(主要以課文B為主)的文化背景,學會品讀、欣賞;3. 主題段落寫作,以課文單元為基礎,用原有的語言知識進行模仿性寫作[7]。通過三方面的歸納總結,學生在生成學習中,建立語言的實用聯(lián)系,尤其是通過對文化知識的品讀,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認知自己未來的方向,使之和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緊密相連,并將其落實到寫作實踐中。
(六)鼓勵與評價
快樂、自信學習更多的是贊揚和鼓勵,老師的鼓勵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減少心理壓力。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升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興趣,尤其是對那些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表揚和肯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充滿真情實感的語言,肯定學生的成績,接受他們的思想和意見,以包容心接受他們的情緒,逐步引導他們向良好、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如,教學評價。期末考試總評成績由期末成績(60%)和平時讀寫成績(40%)構成。
平時讀寫成讀分為兩個方面:平時成績占15%,計算方法為出勤率加口試評分;平時讀寫成績占25%。
第二課堂教學:積極開創(chuàng)各種線上英語學習環(huán)境,如通過騰訊會議、叮叮等學習軟件,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見講座和各種英語比賽(如演講、電影模仿、詞匯、歌曲等)[8]。
四、實踐“5P+2E教學法”的反思
(一)改進教學方法
英語5P教學法充分融合各種技能,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外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復雜的過程,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課堂實踐中,學生是課堂舞臺的“演員”,負責提問、討論,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充當課堂幕后“引導者”。在教學中,學生以雙人或小組形式進行對話、討論、辯論等活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表演意識,積極開口表達自己觀點,鍛煉語言運用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克服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語言交際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提升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訁⑴c,語言思維和交際能力得到歸納和升華,寫作能力也隨之逐步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效果得以確保[9]。
(二)樹立“文化滲透語言”的教學理念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外語教學中,教師應把語言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滲透在聽、說、讀、寫、譯能力訓練中,使之融為一體。學習英語文化的最終目的是交流。教師應運用5P教學法,通過觀看影片,使學生了解各國的不同文化與風俗,建立“英語活動第二課堂”,鼓勵學生課下自主合作編題完成作業(yè)。課外的語言實踐活動是對課堂上有限的教學的補充。自然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下,學生能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語言,所講、所思,都會用所學語言進行親身實踐,這種模式有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強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宗旨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宗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使語言文化和語言技能在學習中不斷輸入輸出,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達到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學生通過自己出題、小組合作,學會了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學習方式。在學期末,組織學生進行匯報總結,一般仍以小組為單位,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小到大,從分散到綜合。學生完成的情況讓人驚喜,從不會到會,從不熟悉到熟悉,從單一的題型到靈活多樣、應有盡有。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從中可以看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一個內化的、穩(wěn)定的語言系統(tǒng),掌握一些語言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學生便可以學會獨立自主地學習語言并運用語言,明確未來的學習方向。對體育專業(yè)學生來說,英語只是了解、拓展、強化其專業(yè)知識的工具。它作為橋梁的作用更加突出,需要連續(xù)性學習。因此,自主學習是最長遠、最高效的語言學習模式。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中,學生應鞏固自己的學習策略,細化學習步驟,增強分析問題的敏銳性。
(四)實踐評價測試系統(tǒng)
教師應按合理的評價標準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背誦是學生進行語言輸入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檢測任務完成質量的有效手段。教師可在每單元進行檢測,建立學習檔案,督促學生提升課下學習的延續(xù)性。作業(yè)評價以學生的互評、互議為基礎,教師應把握關鍵點、重要點。期末成績以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為主,其中過程性評價兼顧動態(tài)和靜態(tài)評價,旨在保證其客觀性。
(五)5P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 迷茫與困惑
這種教學模式嘗試一年后仍有個別學生表現(xiàn)出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樣出題,不知道如何寫題目要求,主要原因是學生基礎差、懶惰、怕吃苦、缺乏學習積極性。
2. 責任與態(tài)度
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背誦和出題敷衍了事,缺乏相互交流反饋[10]。
五、結語
在實際教學中,每一個單元從設計到完成都會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對學生的語言水平預測也有不準確之處,導致教學和評價中有差異性。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在不斷探索中檢驗、嘗試。在教學中,教師應堅守學生背誦、學生出題的教學理念,強化并實踐合作與自學的有機統(tǒng)一原則,持續(xù)進行對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倪凌. 5P合作教學與大學英語學習成效的實證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1):81-82.
[3] 田文明. 如何提高中專英語口語教學水平[J]. 考試周刊,2009(27):115.
[4] 崔淑麗. 合作教學模式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作用[J]. 信陽農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4):79-81.
[5] 葉瑩石. “5P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實踐與反思[J]. 吉林教育,2019(06):57-58.
[6] 武英杰,張玉雙. 基于生成學習理論的大學英語5P教學法實踐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03):166-168.
[7] 劉正光,劉潤清. 語言非范疇化理論的意義[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1):29-36.
[8] 王佑鎂,祝智庭. 從聯(lián)結主義到聯(lián)通主義:學習理論的新取向[J]. 中國電化教育,2006(03):5-9.
[9] 陳友良,劉明東. 英語詞匯學[M].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10] 李志榮. “5P教學法”的特征研究——“服務帶動式”教學方法探索[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9):166-167.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