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甜 李贊萍
摘 ?要:大學英語作為我國高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研究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以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大學英語課堂學習情況作為基本的調查內容,通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分析了影響大學英語有效教學的主、客觀影響因素,以學生的學習投入為切入點,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情況進行總體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議。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對大學英語課堂有效性的主觀評價比較低,學生認為在英語課堂上的收獲不如預期;與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因素相比,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總體有效性與學生的學習投入度之間呈現(xiàn)出較強相關性,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投入度越高,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就越高。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學習投入
中圖分類號:G42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02-0177-04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社會對英語高質量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高。大學英語課程被認為是培養(yǎng)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重要途徑,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然而,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課程卻被認為是最費時間,教學效果卻最差的。如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最大化,真正實現(xiàn)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從學生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投入狀況,考察學生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有效教學”與“學習投入”的定義
(一)有效教學
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有效教學的特征和內涵。王繼楠從三個角度定義有效教學:結果導向教學、教學改革和效率與公平。于文森認為有效教學就是有效、高效的教學[1]。姚利民認為有效的教學可以成功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以最少的投入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2]。對教師來說,有效教學觀念的產生、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的制訂、有效教學策略的產生,都具有指導意義。有效教學應促進學生全面、立體目標協(xié)調的發(fā)展,有效教學是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過程。張璐介紹了國外的一項研究,提出了有效教學而的標準,包括師生共同參與、學習背景化、語言發(fā)展、教學對話等[3]。肖剛以西方的有效教學的研究為基礎,概括了有效教的理論性,總結了有效教學的實踐[4]。崔允灝概述了有效教學的概念,從教學過程的角度探討了有效教學的準備策略、實施策略和評價策略[5]。
(二)學習投入
關于學習投入的概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表述。庫恩提出“學習投入度”這一概念,他認為學習投入度是界定學生投入到有效教學活動中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他提出“教育質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學生的學習投入度”[6]。我國的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初步階段。我國也有部分學者在研究學習投入時,根據研究目的對其進行定義。喬曉熔在研究中學生數(shù)學學習自我決定及其與數(shù)學學習投入的關系時將學習投入定義為“學生在開始和執(zhí)行學習活動時行為上卷入的強度和情感上體驗的質量”[7]。孫蔚文在調查高中生日常性學業(yè)復原力、學業(yè)投入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時指出,“學業(yè)投入是指學生在執(zhí)行學習活動時行為上卷入的程度、情感體驗的質量以及認知策略運用的水平,即包括了行為投入、情感投入以及認知投入三個維度,標志學生對學業(yè)的一種認真的心理投資”[8]。張娜在綜述國內外學習投入研究后提出學習投入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各項學習活動,深入地進行思考,充滿活力地應對挑戰(zhàn)和挫折,并伴有積極的情感體驗[9]。
二、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和評價
在影響高校課堂有效教學的眾多因素中,張璐認為教師的課程設計、教師上課的激勵手段、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利用是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曹霞、姚利民、黃淑珍將影響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因素分為3類12項,包括教師因素(5項)、學校因素(4項)、學生因素(3項), 認為學生因素對高校教學最有效。這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合作、支持、參與來實現(xiàn)的,在影響有效教學的學生因素中,學生的學習投入對有效教學有很大影響。對于有效教學的評價,國內一些學者也給出了不同的觀點[10]。勾訓認為,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11]。白銀菊指出,盡管有效教學評價標準可以從學生和老師兩個方面考慮,但中心必須始終指向學生[12]。課堂上教師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最大化地提高課堂有效性。總之,有效教學意義的研究正不斷取得新進展。近年來,學者們對有效教學研究的關注點有了很大的轉變,從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模式,逐步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學習投入為目標的新教學模式。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學生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其在課堂內外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數(shù)據分析與研究發(fā)現(xiàn)
筆者選取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50名非英語專業(yè)的大二學生作為受訪者。共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8份,有效率為98%。本次調查采用在線調查。在線調查平臺是專業(yè)的在線調查系統(tǒng)“問卷星”。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綜合評價
問卷的最后一項是關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總體現(xiàn)狀的問題。18.4%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非常有效,這說明他們對目前的狀況非常滿意;40.5%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比較有效,表明近一半的學生對目前的情況比較滿意。高校最好采取一些措施來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改變現(xiàn)狀。31.8%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是有效的,他們對當前的大學英語課堂持積極態(tài)度;2.1%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這說明這些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對他們毫無用處。本問卷為李克特的正面5分計分法。1—5級的描述不同。在計算中,評分基于所選值。因此,理論平均值應為3.0。但整體現(xiàn)況3.87,略高于均值。這說明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xiàn)狀有待提高。
(二)從教師角度評價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從教學內容來看,教師對所教授課程的內容目標非常明確,能夠在課堂上強調重要的語言點和難點。教師速度適中,難度適中。學生希望老師在課堂上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知識,這將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興趣和熱情,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從教學態(tài)度上看,教師對教學負責,學生對教師責任的認同度較高。在課堂上,教師也對學生充滿了愛和信任。教師基本上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提問。從教學環(huán)境來看,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的氛圍非常滿意,認為課堂氣氛熱烈,課堂秩序良好。學習環(huán)境支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然而,教師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大學英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并不是很理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英語的主要教學模式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輔助手段。課堂上教師會根據課程需求給學生分配教學任務,如幾人合作進行課堂討論。教師也會輔以互動教學、啟發(fā)式教學調動學生參與度,提高上課的積極性,但是這種方法在上課的時候被教師使用的頻率比較低。因此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形式還是比較單一的,應該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投入度,進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有效性。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觀評價偏低,學生的學習收獲不滿意,大學英語教學并沒有顯著提高其英語綜合能力。
(三)從學生投入維度評價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如表1所示,第16項的平均分是3.68,介于3(有時)和4(經常)之間。58%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專注于學習,但仍有42%的學生上課無法持續(xù)集中注意力,這表明學生在課堂上會因為各種原因思想“拋錨”。在訪談和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玩手機。如果在上課的過程中遇到不感興趣的內容,或者上課時老師不注意課堂紀律,有的學生會低頭玩手機;這種現(xiàn)象已經成為大學課堂的普遍現(xiàn)象。第19項的平均得分為3.76,是四項中最高的。64%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大學英語課上,大多數(shù)教師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并根據所教授課程的需要為學生分配任務。一般情況下,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要求,積極討論,完成任務。但在討論過程中,無法確定具體內容是否按教師要求完成。一些學生似乎在積極討論,事實上,他們在談論與主題無關的話題。據采訪,大多數(shù)學生在討論開始時可以討論教師提出的話題,但在討論過程中,他們與學生聊天的過程中,話題逐漸開始轉移。第18項平均分3.23分,在四項中最低。41%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30%的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數(shù)據說明,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大學生整體思維不活躍。第17項的平均分是3.51,19.2%的學生總是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問題,18%的學生在課堂上基本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通過采訪了解到,學生已經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的教學模式,所以顯得不是很主動。
(四)課堂教學過程與課堂教學整體效果評價的相關性
通過表2的相關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與教學相關的五個變量包括 “教學內容,教學態(tài)度,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教學結果”,這五個自變量與大學英語課堂的總體有效性評價呈現(xiàn)出正相關關系,說明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授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方法和結果都是科學有效的。第六個變量“學習投入”與“大學英語課堂的總體有效性評價”呈現(xiàn)出最顯著的相關性關系。因此影響大學英語課堂的整體有效性評價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生的學習投入,其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具有正向的預測作用,可以理解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投入度越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大學英語課堂上越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投入度越高,課堂的總體有效性評價就越高,教學效果越好。
四、結語
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一直以來都是學校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大學英語課程本身發(fā)展的永恒主題,然而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以及過度規(guī)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忽略了課堂上的學生主體性,一直以來都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中心。本文以學生的學習投入為切入點,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情況進行總體分析,并提出改善和提高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學生的學習投入度來看,其總體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學習行為投入度不高,學生在課堂上投入討論的行為也較為被動,課堂上基本很少存在積極主動發(fā)言的行為,都是教師點名才發(fā)言,或者有加分刺激的時候才能站起來主動發(fā)言,目的性較強。從教學內容的維度來看,大學英語難度適中,學生基本可以把握,但是上課的過程中,課堂氛圍比較僵硬,內容的趣味性不高,內容比較枯燥。從教學態(tài)度上來看,教師都基本可以做到認真負責,課件準備充分,教師授課的時候也非常有耐心,但是教師上課時的積極性不高,基本都是按照課件逐頁講授,講授的過程中主要以念PPT為主,不太顧及學生的反應。教師的聲調也是沒有高低起伏,時間長了之后學生就會犯困。主觀來看,是因為有的教師應付差事,客觀來看,是因為學校教師壓力大,有的學校重科研輕教學,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教學。從教學環(huán)境來看,學校提供的硬件設施可以滿足目前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學生和教師都基本滿意。從教學方法來看,大對數(shù)教師都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方法,上課時以講授為主,討論環(huán)節(jié)太少,學生課堂投入的積極性不高,課堂上基本沒有互動,課后也很少有學生向教師提問,每次上課都只有幾個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或者講解有反應,其余的學生基本上都不開口說話。頻繁的師生交流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參與的重要因素,從這一點來看,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性差的缺點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投入度。從總體有效性評價來看,學生對教學效果的總體性評價不高,說明他們認為這門課的學習收獲不高,目前課程的考核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主要針對課本知識點的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投入度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生在認知方面的收獲主要是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認為創(chuàng)造力方面基本沒有什么提高。
(二)反思與建議
第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并且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投入度。第二,學校應適時搭建師生交流平臺,促進學生與教師的課堂情感交流互動,課堂互動太少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投入積極性。第三,高等教育的質量不是體現(xiàn)在學校的資源和聲譽上,而是體現(xiàn)在本科教育的有效實踐上。高校要把質量的重心從學校轉移到學生身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雖然得到了廣大高校領導的認同,但并未成為各高校的自覺行為。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只有在學生相互發(fā)展和互動的過程中,才能作為一種有效的資源。因此,有必要在全校范圍內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 論有效教學的三大理論基礎[J]. 課程·教材·教法,2012(02):15-22.
[2] 姚利民. 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08):23-27.
[3] 張璐. 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37-40.
[4] 肖剛. 有效性教學理論之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5] 崔允灝. 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J]. 人民教育,2001(06):46-4.
[6] Kuh,G.D.. 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J]. Change,2001,33(03).
[7] 喬曉熔. 中學生數(shù)學學習自我決定及其與數(shù)學學習投入的關系[D]. 河南:河南大學,2006.
[8] 孫蔚雯. 高中生日常性學業(yè)復原力、學業(yè)投入對學習成績的影響[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9] 張娜. 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 心理研究,2012(02):83-92.
[10] 曹霞,姚利民,黃書真. 論教師、學生、學校因素對高校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J]. 大學教育科學,2012(02):25-31.
[11] 勾訓. 有效教學評價探析[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146-147.
[12] 白銀菊. 改進評價機制促進高職英語的有效教學[J]. 2017(13):173-175.
(薦稿人:李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