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西縣中樞鎮(zhèn)初級中學 楊自平 周紅艷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對外界事物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認識,但他們的身心發(fā)展仍然沒有達到成熟階段,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存在一些不遵守秩序、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如何提高初中班級管理水平,是初中學校和班主任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新的發(fā)展階段,學生自主管理已經(jīng)逐漸成為班級管理的新模式,在維護班級秩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過程中,部分班主任常常選擇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提出一定的紀律要求。這一班級管理方法相對單一,并且十分強硬,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讓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同時,在嚴格的紀律要求下,部分學生也會表現(xiàn)出“擺爛”的狀態(tài),不利于他們的未來發(fā)展。
在班級中,班主任一直都處在管理者的位置,這一管理模式雖然能夠讓學生更習慣于完成教師的任務和要求,但也會不可避免地讓學生對班主任產(chǎn)生畏懼心理,難以形成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另外,由于缺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管理辦法時,往往會從自己的過往經(jīng)驗出發(fā),這就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參加班級管理和各項活動,其積極性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干部的作用在于為教師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一定的輔助和支持,能夠發(fā)揮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作用。然而,部分班主任過度依賴學生干部,甚至讓他們完全代替自己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在這一現(xiàn)實情況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很難充分了解他們的想法。另外,部分學生干部處理問題時的手段也不夠成熟,不僅影響班級管理成效,也會影響和諧班級氛圍的營造。
初中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都形成了自己的認知。班主任將學生納入初中班級管理工作,讓他們進行自主管理,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的主動性,引導他們對整個班集體都產(chǎn)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得到訓練,學會處理好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與其他班級、學校間的關系,培養(yǎng)一定的綜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自主管理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可以完全放手,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校都要發(fā)揮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
正如上文所述,很多班主任都秉持著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理念,或是由于堅持認為教師才是班級管理的主體,或是由于不放心學生承擔班級管理的任務,從而不愿意將學生自主管理落實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因此,想要做好學生自主管理,首要任務就是轉變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一方面,學??梢越M織班主任一起了解、學習并探討與學生自主管理相關的知識和案例,讓班主任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認可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作用,愿意采用新型班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學校之間也可以展開合作,鼓勵教師將學生自主管理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享出來,集合每一位教師的智慧共同探索解決辦法,以便于為學生自主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支持。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最常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一直都被動地跟隨其他學生的安排,一直都處在沉默的狀態(tài)下。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一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對自己缺少自信心,認為自己并不具有班級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機會,讓他們逐漸建立起自信心。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建立換任制,以便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夠參與班級管理。另外,在選舉學生干部時,班主任應當堅持民主選舉的基本原則,避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者遵從自己的主觀意愿而省略民主選舉環(huán)節(jié),影響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一般來說,班級文化體系包括制度文化、環(huán)境文化兩方面。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文化體系建構,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形成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一方面,班級制度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影響著集體活動的開展,對于班級管理來說十分重要。以往的班級制度基本都由班主任單獨制定,但在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中,應該鼓勵學生參與班級制度的制定,促進學生更主動地遵守班級制度。另一方面,班級環(huán)境也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顯著影響。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班級環(huán)境,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對教室進行布置,讓學生真正將班級作為自己的家,愿意主動維護班級秩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對于一些沒有班級管理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在首次參與班級管理時必然會出現(xiàn)盲目、緊張甚至手足無措的問題,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部分學生甚至會由于掌握一定的“權力”而出現(xiàn)驕傲自大、我行我素的問題。因此,班主任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優(yōu)化學生自主管理的評價制度,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他們提供一個反思的機會,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在具體評價時,教師應當盡量構建多元、全面的評價制度,將心理狀態(tài)、情緒管理、人際關系、反思情況、學習能力等都納入評價體系。針對每一階段的學生自主管理情況,班主任都要進行客觀的評價,及時做好總結工作,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不斷提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
對于學生教育工作來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家校共育逐漸成為教育的主流趨勢。盡管家長不能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主體,但他們能夠通過與教師進行積極的溝通來引導學生的自主管理工作。雖然學生自主管理能夠為學生提供很強的自主性,但他們畢竟缺少經(jīng)驗,來自教師或家長的監(jiān)督必不可少。對于學生自主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并做出一定的評價和反饋,以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通過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能夠保證學生自主管理一直處在正確的軌道內,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