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
要論會玩,古人可一點也不輸給我們。在沒有手機(jī)、電腦和WiFi的年代里,我們的老祖宗發(fā)明了不少有趣的游戲,文可吟詩作對下棋,武可騎馬射箭蹴鞠,就連在天寒地凍的冬日,也有形式豐富的冰上游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那都是最初級的冬季娛樂活動,他們還琢磨出不少更“高級”的冰上運動,什剎海上的冰蹴球就是其中之一。
冬季特供的老北京娛樂項目
冰蹴球又叫“踢冰核兒”,是北京的一項傳統(tǒng)娛樂項目,至今已經(jīng)有三百余年的歷史了。傳說這個項目起源于乾隆年間的一個宮廷游戲,叫“踢蓋火”。這“蓋火”是一種過去用來蓋在爐子口壓火的工具,像一個倒扣的小鐵鍋,中間凸起,頂端還有小孔。這個游戲的起源還有一個小故事,是關(guān)于乾隆皇帝第四個女兒——和碩和嘉公主的。
和碩和嘉公主的名號可能沒幾個人聽過,但是提起《還珠格格》里的紫薇格格,可能大家就很熟了,這位和碩和嘉公主就是紫薇格格的原型。小公主聰明伶俐,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可惜她的手天生有些不尋常,手指間有蹼相連,像佛手一樣,因此又被稱作“佛手公主”。因為“佛手”的不靈活,小公主無法參與一些需要用到手的游戲,看到姐姐們玩很是悶悶不樂。乾隆皇帝寵愛小公主,就命內(nèi)務(wù)府的大臣們找一個小公主也能參與其中的游戲,于是大臣們就找到了這個不需要用手、只用腳的“踢蓋火”游戲,讓小公主也能愉快玩耍。
后來這一游戲傳到民間,成為大眾喜愛的冬季娛樂活動。清朝的李振聲在他的《百戲竹枝詞·蹋蹴》中記錄道:“蹋鞠場上浪蕩爭,一時捷足趁堅冰。鐵球多似皮球踢,何不金丸逐九陵?!?/p>
老項目新玩法,冰蹴球重?zé)ㄐ律?/p>
冰蹴球的傳統(tǒng)玩法是怎樣的呢?
《百戲竹枝詞》里有記載:“置二鐵丸,更相踏蹴,以能互擊為勝,無賴戲也,恒于冬月冰上逐之?!焙唵蝸碚f,規(guī)則就是兩個人各準(zhǔn)備一個“球”,輪流踢“球”,讓自己的球撞到對方的球,就能得分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傳統(tǒng)項目都逐漸消失,冰蹴球也一樣。從前冬天一到,什剎海結(jié)了冰,大人們便前往鑿冰,運回冰窖貯存,來年夏天取出來用,小孩兒便在什剎海上踢冰蹴球。后來冰窖棄用,人們不再需要去鑿冰取冰,什剎海上冰蹴球這項活動也隨之消失了近六十年。
所幸后來經(jīng)過北京西城區(qū)體育局、什剎海民俗協(xié)會和什剎海體校的多年研究、挖掘和整理,制定了更完善且通俗易懂的比賽規(guī)則,還規(guī)范了形似蓋火的標(biāo)準(zhǔn)比賽用球,才使這個古老的游戲重新煥發(fā)生機(jī)與活力。
現(xiàn)在冰蹴球的規(guī)則有了新的變化:冰蹴球場地為長方形冰面,兩邊是發(fā)球區(qū),中間有一圓圈,設(shè)為得分區(qū),代表了“天圓地方”的理念。比賽時分成兩隊,每隊兩人,大家輪流擊球,用腳把球推向中間的圓圈,還可以通過踢自己的球去撞擊對方的球,使它們出界,來讓己方的球占領(lǐng)圓心得分。每隊發(fā)出五個球后,距離圓心近的一方獲得分?jǐn)?shù),另一方不得分。每場共十局比賽,最后累計得分高的隊伍獲勝。
有趣,兼有養(yǎng)生功效
在寒冷的冬天,冰蹴球比賽能讓我們活動筋骨,享受運動的樂趣。除此之外,還有養(yǎng)生的功效。
如果說到冬天最痛苦的事情,起床排第一,那么長凍瘡應(yīng)該能排第二了。尤其是腳上的凍瘡,又疼又癢,抓心撓肝地難受。今年冬天,除了換上雪地靴、參與“捏腳”“泡腳”等養(yǎng)生活動外,還可以試試踢冰蹴球。
踢冰蹴球這一運動,需要我們靈活地使用自己的“腳”:用腳掌抵住球往外推、用腳尖腳背踢球,相當(dāng)于間接起到了“腳部按摩”的作用,能夠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防止長凍瘡。這么看來,玩冰蹴球不僅是一項娛樂運動,還能健身,甚至兼顧“養(yǎng)生”功效,一舉多得,玩到就是賺到。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臨近,人們對冰上運動項目熱情高漲,冰蹴球項目也更加如火如荼了。如果你身處北方,今年冬天也不妨約上三五好友,來一場冰蹴球比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