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 濟
漢高祖劉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按照某些人的說法,是一個流氓。
一個流氓居然能在秦朝末年的戰(zhàn)亂中,擊敗諸多強敵,一統(tǒng)天下,當上皇帝,創(chuàng)立一個延續(xù)兩百余年的強盛兩漢王朝,這,可能嗎?
當然不可能。
那么,劉邦是被抹黑了?
史上抹黑劉邦第一人,不是寫《史記》的司馬遷,而是三國時期的阮籍。這位阮先生曾在某一天考察了當年劉邦與項羽對戰(zhàn)過的古戰(zhàn)場,然后發(fā)表了一番個人意見:“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贝笠鉃榍爻┠辏煜聸]有出現(xiàn)真英雄,所以劉邦這樣的家伙才得以成功。
阮籍之后,元朝一位坊間藝術人士睢景臣,堪稱劉邦抹黑史上一位里程碑般的人物,他寫了一部名為《哨遍·高祖還鄉(xiāng)》的元曲,將劉邦當上皇帝后回到故鄉(xiāng)的所作所為描述了一番,當然,全是丑行,同時還借由曲中百姓之口,將劉邦微末之時的諸多劣跡一一道出,比如偷鄉(xiāng)鄰東西、賴賬不還、詐騙勒索……
睢景臣之后,比較有名的抹黑者當屬民國時期的李宗吾,“厚黑學”的發(fā)明者,在其看來,劉邦此人可謂是臉皮夠厚、心性夠黑的“天縱之才”,而且還得了張良的幾分功力。
再之后比較有名的接力者,當推活躍于20 世紀中后期的柏楊先生,只不過他的抹黑,要“軟”得多,因為他同時也在肯定劉邦的過人之處。
然后就到了21 世紀,一個信息泛濫、假貨甚多的年代。抹黑劉邦之事,依然在繼續(xù),只不過抹黑的技術越發(fā)低下,相比于這一行的幾位前輩,在水平上是大大不如了。
后世對于劉邦之認識,最原始的材料,來自于司馬遷所著《史記》。所以,在劉邦是不是流氓這個問題上,最有發(fā)言權的人,是司馬遷。
司馬遷是怎么說的呢?
司馬遷對起于鄉(xiāng)野之間的劉邦,推翻秦朝統(tǒng)治,創(chuàng)立漢朝,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贊揚,稱劉邦為“大圣”——各方面都極為杰出的偉大帝王。
那為什么后來那些人要罵劉邦為流氓?
大約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劉邦發(fā)跡前,“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不參加生產(chǎn)勞動。劉邦出生于農(nóng)戶之家,又是男丁,按理說當早早下地干活,但他對此毫無興趣,后來他當上皇帝,也曾拿此事和父親開玩笑:“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以前父親總埋怨我不種地干活,養(yǎng)家糊口,比不得大哥,現(xiàn)在我當皇帝了,父親覺得是大哥的家產(chǎn)多,還是我的“家產(chǎn)”多?
第二,劉邦有好酒和好色的一面,用司馬遷的話說,就是“好酒及色”,這方面的事例可不少,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第三,劉邦不尊重知識分子,他不僅經(jīng)常辱罵儒生,還有向儒生帽子里撒尿的行為。
第四,劉邦不講親情,他曾為了逃命,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推下車,父親被項羽俘虜后,面臨被人家煮了吃的危險,他還在大言:“分我一杯羹!”
第五,劉邦大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等,后來都被他殺了。
第六,劉邦沒有文化,是文盲,有反智傾向。
先來看第一點。
不參加生產(chǎn)勞動,這種人在當時被稱為“無賴”,劉邦被戴上流氓的帽子,這個“無賴”可謂頭號功臣。
無賴與流氓,在今天是近義詞,但在兩千多年前,兩者區(qū)別還是比較大。當時“無賴”,主要是指不干活,不能給家里帶來收入,成為家庭經(jīng)濟支柱。今天的“無賴”,則是蠻橫無理的地痞流氓之意。
顯然,劉邦距離地痞流氓的“境界”還差得遠。
第二點,好酒好色,這是毛病,但不是大毛病,何況劉邦在關鍵時刻,總能以高度的自制力,壓抑住這個毛病,不至于耽誤了正事。
第三點,不尊重知識分子,這是表面現(xiàn)象,他不尊重的是那種只會空談的“腐儒”,對于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則是極為推崇信賴的。
第四點,不講親情。劉邦推孩子下車,與“分我一杯羹”,這兩件事,看上去是畜生所為,但實際上則是情非得已,理性使然。
第五點,大殺功臣,這條最經(jīng)不起推敲,劉邦前后分封功臣35 批,王侯總計有161 位,其中“謀反被誅”者,有幾位呢?
5 位。
臧荼、韓信、陳豨、彭越、英布。
再加上兩個被逼叛逃出境的——盧綰與韓王信。
一共7 位。
封了161 位功臣,迫害了其中7 位,占比不到5%。
第六點,劉邦是文盲,且反智。這是看書不認真或者根本就不看書犯的錯誤,司馬遷明明在《史記》中寫了劉邦曾在幼年學習文化的事情,只不過沒寫在《高祖本紀》中,而是在《韓信盧綰列傳》中。劉邦留給太子的遺訓,其主要內(nèi)容也是鞭策太子好學,并對自己早年不精于學問十分后悔,那表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只是不太高而已。至于他反智,更是胡說八道,他不僅不反智,還以善于駕馭他人,借其智謀為己所用而著稱。
司馬遷沒有說劉邦是流氓,他認為劉邦是“大圣”。
那么為何后來有如此多的人,要將劉邦往流氓這個角色上靠呢?
首要的原因,在于劉邦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帝王,他的形象與世俗價值標準中的“明君”相去太遠,導致一些人很難接受。
更多的,則是別有用心。
如那位極盡丑化劉邦之能事的元朝藝術家睢景臣,他的本意,是要借罵漢高祖,來諷刺批判當權的元朝統(tǒng)治者。
又如民國的李宗吾,他所發(fā)明的厚黑學,本身就是一種對國人“厚黑”的諷刺,其中所引劉邦等人的例子,也是他為了諷刺所需而故意歪解。
凡事分陰陽,既然有抹黑者,自然也有崇拜者,有罵劉邦為流氓的人,也有推崇劉邦的人。
司馬遷自不必說,在他之后,有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漢書》中,對劉邦推崇備至。
班固之后,東漢末年,有一位荀悅,乃曹魏名臣荀彧之族兄,他在其所著史書中,將劉邦贊為“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的雄俊之才。
荀悅之后,有一位石勒,在他看來,劉邦雄才偉略,無人能及,他如果遇到劉邦,那么只有俯首稱臣,遇到劉秀的話,那還可以爭一爭天下,曹操、司馬懿之流則是只能靠搞陰謀詭計,令人鄙夷。
唐太宗李世民,一位重量級的帝王,他對劉邦也是極為推崇。
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也是劉邦的“粉絲”,他為自己取漢名為劉億,以示仰慕劉邦之意,又賜姓外戚“蕭”姓,以示蕭何輔佐劉邦之意。
北宋文豪蘇軾與他的兄弟蘇轍,都對劉邦有頗高的評價,蘇軾稱劉邦為仁德之明君,蘇轍則認為:“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p>
最最崇拜劉邦的人,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最后我們來看一位國際友人對劉邦的評價:
“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chuàng)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chuàng)建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p>
此人名為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是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