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蘇洪
(蛟河市第五中學校 吉林吉林 132500)
核心素養(yǎng)作為當下教育工作的重要導向,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思維,以便于學生從物理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解決日常生活當中有關物理的問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在現(xiàn)階段當中,初中物理教學依舊存在不足之處,對物理教師的教學活動有著直接性的影響。為此,如何有效地解決物理教學當中的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全方面發(fā)展,成為物理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現(xiàn)階段當中,大多數(shù)物理教師都能夠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并在規(guī)劃課堂教學活動時融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元素。但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所影響,物理教師在實際開展物理教學活動時,依舊更加側重于提高學生物理專業(yè)知識水平,而造成上述情況的根本原因,便是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學生需要不斷學習、積累大量的物理知識內容,同時受課堂教學時間所限制,物理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沉重,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物理課程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通過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理解物理,并將自身所學知識運用到書面答題當中,以至于物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書面答題的能力水平,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往往易于忽視核心素養(yǎng)在物理課堂教學當中的滲透。
現(xiàn)如今,部分物理教師已經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并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開展素質教育,但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物理教師依舊更加側重于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且僅僅是浮于表面地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物理課堂教學當中,并沒有實質性地發(fā)揮素質教育在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當中的作用,以至于學生難以產生物理情感,不利于物理教師更好地開展物理教學活動。
從實際的調查情況來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課程設計不夠科學、合理的現(xiàn)象,根本原因便是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教育部明確提出,要開展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物理課堂教育必須涵蓋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等多方面的重要內容,并需要物理教師通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能夠全方面發(fā)展。
但部分物理教師在規(guī)劃物理課堂教學活動時,往往只是通過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即通過口述講解物理教科書當中的理論知識,通過板書為學生標注重點知識、繪制例圖,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堂習題等。在此過程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活動都僅僅只是圍繞物理知識、物理實踐經驗、答題技巧等方面內容,并沒有運用豐富的物理課程教學結構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以至于學生被動、單向地學習物理知識,難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能夠對物理教師的教學內容感興趣,才會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并激發(fā)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與動力,自主地參與到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學習物理知識。
一方面,物理作為一門較為復雜的理科科目,不僅需要學生記憶公式,還需要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學生在難以理解知識的情況下,便容易喪失學習物理的動力,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1]。
另一方面,部分物理教師在講解到實用性與應用性較強的例題時,并不具備足夠豐富的實例結合理論,且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也缺乏趣味性,使得學生在模板化的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無法樹立物理情感,無法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因此便會喪失對物理課程的興趣,甚至產生對物理課程的抵觸心理,從而造成學不會、不會學、不想學的惡性循環(huán)。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好奇心強、精力充沛的特點,但同時也普遍缺乏自制力,而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并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需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方面,不同學生的自制力水平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根據(jù)實際調查情況,僅有部分學生有著較強的自制力與自我約束管理能力,并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但更多的學生是在教師的管理下以及家長的要求下進行被動的學習,缺乏足夠的自制力以及自我管理約束能力,且在學習過程當中難以長時間保持對課堂教學的注意力。
在物理教學活動當中,缺乏足夠自制力的學生往往在短時間的聽講后,便難以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即使學生能夠再次跟隨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進行學習,由于缺乏與前一部分教學內容的銜接,便難以理解物理教師講解的教學內容,并直接影響到自身的學習質量。
相對于高中的物理課程知識,初中物理更加偏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結構也相對簡單。然而根據(jù)實際的調查情況來看,雖然物理教科書當中有著豐富的知識內容,但物理教師并沒有將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銜接起來,僅僅是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為學生講解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并不算作是生活化教學,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后,也通常是將其作為完成作業(yè)以及應對考試的依據(jù),無法有效地運用到生活當中,物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之間失去有效銜接[2]。
因此物理教師需要充分挖掘生活化素材,并充分利用物理教科書,積極探究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縮減物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
從概念方面來看,物理觀念是學生對物理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后所產生的一種認知,對學生未來學習物理有著關鍵的意義,有著奠定基礎的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初期物理學習的重要階段,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觀念,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物理世界,形成物理思維,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同時物理課程具有理論清晰的顯著特點,其內容也并不具備界限模糊的知識,且十分嚴謹,對學生來說有著一定的學習困難,而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沒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并幫助學生樹立物理觀念,以至于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并不具備良好的物理思維能力,面對物理知識,也僅僅是從生活的角度去看待,并非以物理視角看待物理知識,學生往往只能夠進行機械性記憶的學習,并將自身所學知識運用到物理習題以及考試當中,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因此,物理教師必須重視物理觀念對學生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樹立學生的物理觀念。
物理教科書作為由多名物理教育工作者所共同編訂的教學材料,其中包含內容豐富的物理知識,是物理教師進行物理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依據(jù),因此物理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科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形成物理觀念。
例如:物理教師在開展有關“能量的轉化”一課的教學活動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具體的知識內容,可以為學生講解物理教科書當中的實例,如水電站發(fā)電的過程,從本質上看便是從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并為學生繪制同有關能量轉化關聯(lián)性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學習物理[3]。
物理思維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物理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同時也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物理視角學習物理、認識本質的過程,便是培養(yǎng)物理思維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物理乃至其他科目,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于物理的結構相對復雜,物理教師若是僅僅按照單一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便難以透過物理的現(xiàn)象認識本質,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有著巨大的幫助,且教學情境對于任意科目任意教學內容都有著顯著的效果,其不僅能夠快速地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還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并培養(yǎng)物理思維能力。
例如:物理教師在開展有關“聲音的傳播”一課的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如物理教師組織部分學生站到班級內一角并大聲說話,雖然班級內其他學生所在的位置各不相同,但依舊能夠聽到說話學生的聲音,并進一步認識到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的物理知識,之后物理教師便可以讓站在班級角落的學生邊保持大聲說話的狀態(tài)邊走到班級中央,在此過程當中,班級內的其他學生能夠清晰、直觀地感受到隨著距離的縮減,聲音的音色和音量都有著不同的變化。
物理是一門兼具理論與實踐的課程,其內容十分豐富,學生通過參與物理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將自身所學知識通過實踐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并掌握實踐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不僅僅需要為學生講解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同時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進而使學生切身地體驗物理。
例如:物理教師在開展有關“生活中的透鏡”一課的實踐教學活動時,可以組織學生運用放大鏡進行物理實踐,組織學生利用放大鏡聚焦的特點點燃紙屑,使學生認識到凸透鏡聚光升溫的特質。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將從物理教師與物理教科書當中所學的知識印證到實踐當中,并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水平[4]。
科學態(tài)度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生在系統(tǒng)的物理學習過程當中,通過物理教師的指導所形成的態(tài)度,其不僅包括實事求是的辯證精神,同時還涵蓋學生學習物理所需要遵循的原則與規(guī)律,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幫助。因此,物理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幫助學生正確地學習物理,并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物理學習基礎。
學生學習屋里的過程不僅僅是通過物理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習物理知識,同時還包括自身的復習與鞏固,學生的復習與鞏固分為兩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鞏固自身學習的知識;第二個方面,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物理問題,使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知識積極地提出想法。物理教師可以通過規(guī)劃小組,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協(xié)作交流,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知識并參與到小組合作當中。在此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夠發(fā)散自身的物理思維,還能夠建立互幫互助的優(yōu)良精神。
例如:物理教師在開展有關“二力平衡”一課的教學活動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平衡力以及平衡狀態(tài),并通過實際情境學會判定物體所受的力是否是平衡力,物理教師首先需要詢問學生是否認識平衡力,并結合實例提出兩種平衡狀態(tài),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當中的生活經驗,舉例人站立在地面上時,所受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形成二力平衡,以及起重機在升吊物體時,物體所受重力與鋼絲繩的拉力形成二力平衡等。之后,物理教師便可以通過劃分小組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并給出學生通過小組探究需要完成任務的表格,學生在進行交流探討時,便可以圍繞表格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推論。小組交流時間結束后,物理教師便可以讓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將表格上填寫的內容進行分享。學生在傾聽學生代表發(fā)言時,可以結合自己所在小組的填寫內容進行對比,同時進行查缺補漏,吸收其他學生的優(yōu)點。
綜上所述,物理教師若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便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豐富生活化教學內容,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制力,同時還需要物理教師深度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觀念與物理思維,并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協(xié)作交流活動,進行實踐探究,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有效地完成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