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澤
(隴西縣宏偉鄉(xiāng)金山小學 甘肅 隴西 748100)
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的不斷推進,綜合素質全方位培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的核心導向。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其個性化發(fā)展特點的影響,其自我約束意識與學習意識還未完全形成,再加之語文知識本身對學生的理解思維能力與記憶要求相對較高,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排斥心理,影響學生的學習質效。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以往的語文教學思路,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提升語文教學質效。
應試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幾十年的核心導向,在大部分教師的潛意識中已經更深固結,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的不斷推進,教師對現有的語文教學活動形式亦在不斷嘗試進行革新。因此,據當前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看,無論是在教學形式上,還是教學效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仍然無法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雖然教學形式發(fā)生轉變,但是依舊是以教師作為課堂主導采用大篇幅說教教學為核心,同時為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只能通過大量的機械式反復書寫來實現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固化,并以此來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質效的有效提升。該種教學形式過于枯燥,學生很難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進而影響學生語文學習質效。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受其個性化發(fā)展特點的影響,其學習思維意識與自我約束意識還未完全形成,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很難一直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參與學習,教師為了保障其學習質效,需要消耗一定的課堂時間來保障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有效參與,進而保障其對知識的高效學習,該種教學形式不僅會嚴重增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束縛感,同時為教師原本緊張的課時帶來一定的壓力,進而影響其語文教學質效。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剛剛步入校園開展正規(guī)系統(tǒng)化知識學習,受其個性化發(fā)展特點的影響,其理解思維與學習意識還未完全形成,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本身對學生的理解思維與記憶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進而對于處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其學習難度相對較高。在此背景下,為了充分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質效,教師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積極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將語文知識點轉化成聲像等多種情境模式,讓學生能夠從多個感官角度加強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在簡化學生理解難度的同時,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語文知識探索興趣的培養(yǎng),提升其學習質效。
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帶刺的朋友》為例。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透過文章從作者描寫刺猬偷棗過程,體會語言的生動性與藝術形式,并能夠從中感受來自小刺猬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的思想情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視頻課件《動物的智慧》,讓學生進行觀看欣賞,欣賞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同學們,通過這個視頻,你有哪些感觸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自由回答問題。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和小動物的智慧有關,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猜一個謎語,請專心看大屏幕,看富有智慧的同學們誰猜得又快又準?!苯處熃柚嗝襟w技術展示一個謎語:“身體雖不大,鋼針滿身插,遇到危險蜷一團,老虎拿它沒辦法。---猜一動物。”學生搶答:“刺猬?!苯處?“同學們真棒,一下就猜到了是刺猬。大家都知道,小動物也是很聰明的,誰能說一說除了剛才視頻上介紹的小動物之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體現了小動物的智慧呢?”學生答:“小猴子可以自己打開瓶蓋喝水?!薄靶」窌殉圆煌甑氖澄锊仄饋??!钡取=處?“很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小刺猬的智慧吧?!比缓笞寣W生進行自由閱讀課文,并在興趣小組中開展討論,將課文分成小節(jié),并總結出小節(jié)大意。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說一說該組的討論意見。然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演示“小刺猬偷棗”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逐字逐段地研讀,借助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課文中的動詞,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字語言的魅力。最后教師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嘗試描寫生活中某一小動物,并注重對動詞的使用。
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讓學生能夠從多個感官角度加強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不僅能夠有效增添語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字語言的藝術性,在開發(fā)學生對知識探索興趣的同時,提升其語文學習質效。
想要切實提升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高效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積極轉變以往以教師為教學活動核心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教學活動核心的積極作用,結合教學知識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性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來實現對知識的汲取,并在其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摸索高效的語文學習方式,以此逐漸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知識探索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學會語文”,同時還掌握“會學語文”的高效方式,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效,為學生日后對語文知識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石。
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豌豆的圖片,然后進行課前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中是什么植物嗎?”學生答:“豌豆?!苯處?“對,它是豌豆,我們知道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植物,但是有一個人卻給小小的豌豆賦予了靈魂與思想,這個人就是童話大王安徒生,大家想知道有了靈魂和思想的小豌豆都會有怎樣的奇特經歷嗎?”學生答:“想?!苯處?“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這個小小的豌豆莢所發(fā)揮著巨大的能量吧?!比缓笳故窘裉斓膶W習主題《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師:“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都會想到哪些問題呢?”學生答:“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之間有什么不同嗎?”等等。然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各自的問題進行自由閱讀課文,并在興趣小組找開展討論,自主借助字典等工具解決文中生字問題,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將該組討論的問題以及答案進行復述,其他小組可以對不同的問題與答案進行補充。提問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對學生的生字自學效果進行檢查,然后在進行深度引導:“通過同學們對課文的初步了解,之前我們提出的問題已經得到相應的解決,下面請同學們仔細看大屏幕中的問題?!苯柚嗝襟w技術展示問題情境:“1、五粒豆子的命運各自是什么?2、你最喜歡那一粒豆子,說一說為什么?3、這個童話故事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發(fā)?”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屏幕中的問題,再次閱讀課文,并根據課文結構將其分成小節(jié),總結小節(jié)大意,并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其畫出來。”然后讓學生再次進行深度閱讀課文,并結合問題在興趣小組中開展討論,完成精讀任務。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然后將學生的意見進行整合,并結合學生的意見在黑板上畫出思維導圖,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仔細地研讀,重點將學生遺落的知識點進行提煉并重點講解,幫助學生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形成完整的知識鏈。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開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欲望,吸引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文學習當中,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并嘗試運用思維導圖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質效,然后教師以此作為導向,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詳細剖析,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不僅能夠有效實現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的深度學習,同時能夠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效。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其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利用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獵奇心理,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拓展活動,不斷開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深度探索的原動力,進而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當中,提升其語文學習質效。與此同時,通過多元化拓展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增添語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語文知識的藝術魅力,提升其語文知識探索熱情,進而實現對語文知識的高效學習。
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海的女兒》為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海的女兒》動畫視頻課件,吸引學生對童話故事的閱讀興趣,同時將學生的思緒帶入教學活動中。然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由閱讀課文,總結故事大意,并試著說一說課文中的神話故事中蘊含的道理。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逐句逐段地賞析,重點引導學生深切感受“小人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熱愛之情,并能夠感知“小人魚”純潔的心靈。課程結束之后,為了固化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理解,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他的童話作品進行閱讀,并在下一課時讓學生走向講臺,與學生分享自己所閱讀的童話故事。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形式,學生通過互相交流分享,不僅能夠不斷充盈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同時可有效豐富小學語文課堂活動形式,開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進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質效,為學生未來的語文知識深度探索做好鋪墊。
結束語:總而言之,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想要切實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質效,教師應當積極學習現代化教育技術,對現有的教學形式進行不斷的革新與優(yōu)化,為學生構建豐富的語文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語文知識探索的趣味性,進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