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市如城實驗小學(226500)錢小艷
信息技術教學融入創(chuàng)客教育,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啟迪,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做好思維對接,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案,組織多樣的實踐活動,優(yōu)化編程教學任務,創(chuàng)新學科融合,促進師生角色轉換,為學生進行創(chuàng)客學習帶來更多的機會。小學生對創(chuàng)客學習有期待,因此教師應對創(chuàng)客教育進行合理設計和組織,讓學生展開多種創(chuàng)造性探索,在實踐體驗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程序啟動后,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做出相應調度,讓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創(chuàng)客教育的實踐應用,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案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創(chuàng)客任務,并在主動探索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對創(chuàng)造性學習任務有強烈的探索需求,教師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設計,組織學生參與更多富有挑戰(zhàn)的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帶來充沛的學習動力。
例如,教學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初識“WPS文字”》一課時,教師先做學情調查:“我們平時都會打字,對文字處理軟件的功能有一定了解,你們能夠具體介紹一些WPS的功能嗎?”學生大多有輸入漢字的經歷,自然能夠掌握不少的技能。有學生介紹:“WPS文字處理時,可以輸入漢字、英語和其他多種符號,根據窗口命令進行修改、復制、插入、粘貼、排版、打印等操作。”也有學生根據平時的操作實踐做經驗介紹:“文字處理可以選擇不同的輸入方法,處理文檔時也可以借鑒一些方法,創(chuàng)作出個性化文本,包括字體、字號、版面的設計等?!苯處煾鶕W生的介紹情況出示學習任務:“雖然大家對WPS文字處理軟件已經比較熟悉,但大多數同學還未能形成系統性認知。下面自行組建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用WPS軟件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進行比賽?!痹谶@個任務背景下,學生研究WPS這個軟件的應用,新建立WPS文檔,對相關窗口的功能進行梳理,并嘗試進行一些基本操作,如保存文檔、輸入文本、字形字體調整、退出WPS窗口等。課堂濃厚的學習氣氛逐漸形成,教師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對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矯正,并讓學生提出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最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挑選有代表性的問題做重點解析,使學生更加熟練掌握WPS軟件。
上述教學,教師先做學情調查,目的是為后面的任務布置做鋪墊。學生雖然對文字輸入有一些經歷,但大多不能夠系統地掌握相關的要領。教師提出創(chuàng)客任務,讓學生自行組建探索小組,展開創(chuàng)造性學習,使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自然形成學科認知基礎。課堂上,學生都能夠積極響應,說明教師的設計是比較合理的,給學生提供了探索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布置學生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角色轉換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理念。教師雖然是學科教學的主導者,但不能搞“一言堂”,對學生進行“滿堂灌”。唯有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形成創(chuàng)客教育的學習動力。那么,如何做好角色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呢?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很多教師受慣性思維影響,對學生的學習干預太多,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難以激活,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教師需要多反思,并適時與學生進行角色對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確保創(chuàng)客教育目標的落實。
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需要做好教學設計和引導,對學生學習情況做到全面了解與把握,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服務更到位。例如,教學《編輯文檔》一課時,教師出示文檔并提問:“這篇文檔修飾前是這樣的,修飾后是這樣的,請大家進行對比觀察,看看前后有哪些變化。”學生先觀察兩篇文檔,然后展開互動交流,對文檔前后的不同之處進行研究。教師趁機出示創(chuàng)客任務:“文檔修飾沒有固定的格式。這里有一篇文檔,小組合作,先研究文檔的特點,制訂文檔的修飾方案,然后對文檔進行修飾,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看哪一個小組的設計更有特色?!睂W生接受任務后主動展開研究。編輯文檔不僅要輸入漢字,還要設計文本的呈現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對菜單命令做重點梳理,并對一些重要的命令進行示范,如對文檔進行修飾處理,提升文檔的規(guī)范化和精美度。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互動交流,集體討論解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師生互動順利展開。教師及時給予一些操作方法和建議,讓學生順利找到正確的操作方向。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探索熱情很高,大多能圓滿完成文檔編輯的修飾任務。
上述教學,教師設計創(chuàng)客操作任務,并給學生提供建議和幫助,促使學生主動展開學習探索。從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看出,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合理,成功調動了學生的探索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展開指導,使學生的理解更為直接,學習體驗認知更為立體。這樣,不僅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積極幫助。
小學生天性愛玩,對實踐性學習活動的參與熱情高。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渴望上機操作,教師不妨設計一些操作任務,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習信息知識,完成探究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實踐操作給予指導,并從精神方面給予鼓勵,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實踐探究環(huán)節(jié)。
學生對一般性的操作任務大多沒有學習興趣,如果教師能夠設計一些帶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學生學習探索的主動性會更強,其訓練效果也會更顯著。例如,教學《插入圖片》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介紹圖片插入的方法。學生大多有相關的操作經歷,能夠順利地完成這個操作任務。教師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發(fā)現學生圖片插入沒有什么問題,但圖片的位置需要調整,學生對后面的操作缺少方法。為此,教師提出思考問題:“這些圖片在各個不同文件中,如何順利插入到文檔之中?插入文檔后位置大小是否合理呢?如何做出調整呢?這里要用到‘顯示圖片工具欄’相關命令了。你能應用相關命令做出適合的調整嗎?”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順利進入操作環(huán)節(jié),對圖片的位置、大小嘗試調整。教師針對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示范引導,使學生逐漸找到操作的方向。同時,教師深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一起研究操作的要領,對相關圖片做具體處理。學生有了方法支持,獲得不錯的操作效果,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認知也更豐富。
上述教學,教師提出操作任務的要求,有一定難度,成功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其學習認知自然發(fā)展。學生對實踐活動有較高的認同感,教師根據學生心理設計創(chuàng)客任務,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形成學科認知,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起到促進作用。課堂上,學生操作圖片插入沒有太多問題,但調整圖片時缺少經驗,教師利用示范給予指導,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從中獲得學習啟迪,真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喜歡大多來自上機操作,由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普遍較高,很多學生已經能熟練使用各種電子產品,導致他們對普通信息技術內容不感興趣。為此,教師不妨設計更有新意、更高要求的編程內容,讓學生嘗試運用編程知識,借助專業(yè)軟件展開上機操作,制作更有挑戰(zhàn)性的信息作品,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更多的期待,特別是軟件和編程應用下的作品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編程時,未必需要多少的專業(yè)知識支持,從最簡單的制作開始,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學《制作主題板報》時,教師展示一張小報并提出要求:“仔細觀察這張小報,說說小報的組成部分?!睂W生開始觀察和討論:“這張小報有報頭、標題、插圖、文字,還有花邊等內容。這些信息安排都比較適當,其位置安排和占比都比較合理,特別是插圖和文字的搭配比較和諧?!痹趯W生互動交流之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給予提示:“還有一些信息需要關注,如制作單位、日期等,觀察之后再進行深度思考和梳理。同時,思考一下,制作主題板報需要關注哪些要素的落實?”問題提出后,學生進入深度研究環(huán)節(jié),經過多次的討論和研究,對報紙需要的內容有了一定了解。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判斷,然后出示主題板報的制作任務:“自行成立學習小組,人數4~5人,選出小組長,具體負責制作任務的落實。然后圍繞‘環(huán)??看蠹摇@個主題設計一張電子小報,小組長要對成員做好分工,集體搜集相關的素材,分析制作過程,設定制作方案?!睂W生接受任務后,能夠快速組建小組,進入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引導,指導學生搜集相關信息,并要求學生集體研究搜集的信息素材,對小報的構建內容做合理分配,對涉及的內容進行處理,對每一個細節(jié)做研究,確保制作程序順利展開。經過一番操作后,學生的制作活動獲得圓滿成功,主題板報成品不斷出新,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選活動,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上述教學,電子小報制作任務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教師讓學生組建小組并做好任務分配,在共同協商中形成操作共識。學生沒有制作板報的經歷,自然會感覺到壓力。對信息搜集、制作討論、修改調整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展開創(chuàng)造性探索,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帶有融合性,教師需要有學科融合的主觀意識,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跨學科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借助不同的學科知識展開探究學習。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信息技術包括諸多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了解,做好對接處理,讓學生在認識起點上展開創(chuàng)造性學習。這樣學生在跨學科學習探索中形成的認知更豐富,思維也更開闊。
教師借助展示機會給予相應的指導,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幫助,讓學生有章可循,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編輯幻燈片》一課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提出問題:“這是語文老師制作的電子課件。這個課件很美麗,畫面感很強,是由一些幻燈片組成的。大家觀察分析,看看這些幻燈片有什么特點?然后看老師如何制作幻燈片?!睂W生開始研究分析,對幻燈片的特點進行討論。教師開始示范:第一步,先插入幻燈片,選擇插入位置和不同板式,輸入幻燈片的主題;第二步,插入文本框,輸入文字,也可以輸入一些藝術字;第三步,插入圖片信息,與文字做協調處理,增加一些特效,如插入聲音、插入方式、設定插入順序等。學生觀察之后,自然產生操作沖動。于是,教師布置語文學科幻燈片的制作任務,讓學生選定一篇課文展開設計。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進行實踐,課堂研究的學習氣氛逐漸形成。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出現的困難及時給予幫助,確保學生的制作活動順利展開。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的作品不斷呈現出來,教師對學生的編輯情況進行評價,使學生從中獲得鮮活的學習體驗。
上述教學,在觀察學習之后,學生展開實踐操作,能夠快速完成學習內化。教師現場進行演示,給學生提供清晰的學習提示,學生梳理操作路線后能夠產生操作熱情。教師布置的實踐任務,給學生帶來學習體驗的機會。學生進入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及時跟進指導,讓學生順利展開實踐,獲得豐富的學習認知。同時,教師借助語文學科電子課件展開對接學習,給學生帶來跨學科的學習體驗,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亟待創(chuàng)新,教師圍繞創(chuàng)客教育推出學習活動,借助創(chuàng)客任務展開具體引導,能夠為學科教學注入活力,順利啟動學生的思維,形成教學亮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創(chuàng)客內容,組織實踐探索活動,創(chuàng)新學科對接融合,可以為學生展開創(chuàng)客學習奠定基礎。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其適合性更高,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