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虎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中學 甘肅 隴西 748100)
在素質教育推進的背景下,教學活動要能夠顧及全體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傳授更多的學科技能。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綜合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引導其積極主動地探索英語課程學習的規(guī)律,掌握更實用的學習技巧,推動學生成績與能力的綜合提升,確保初中英語教學獲得更顯著的成效。初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對于一些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容易出現一定的抵觸心理。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狠抓這類學生的教育工作,幫助他們轉變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自身能力范圍內完成由淺入深的學習,構建更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進而完成長效教育機制的構建,突出課堂教學的成效,推動全體學生素質的均衡發(fā)展。
進入初中階段,隨著學生英語認知能力的逐步提升,英語認知體系的逐步完善,不同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方式、思維水平上逐漸表現出一定的差異。這使得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指導時,若對所有學生統一標準、統一要求、統一定位,勢必難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認知需要,英語教學的精準度、實效性自然難以保證。而“精準扶弱”教學下分層教學的滲透,則為新時代初中英語教學的高質量、深層次實施提供了鋪墊,夯實了基礎。而且面對層級化、延展性、開放式教學活動的引領,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方向也會更加明晰,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精準度,而且增強了學生認知的精細化?;诖?,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指導時,應以精準教學為統領,以分層教學為輔助,結合每一個學生的身心特性、認知規(guī)律、發(fā)展需要,切實做好對學生的分層分類。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分層活動、分層問題、分層要求,以打造出精細化、個性化、多元化認知生態(tài),使學生在分層任務的驅使下,積極投身于對自身認知范圍內的英語知識學習、英語問題解答、英語難點突破,來實現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獲得切實提升。
做好對學生認知層級的劃分,是確?!熬珳史鋈酢苯虒W下分層教學得以實施的關鍵所在。教師在開展對學生學習層級的構建前,應借助各類措施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現狀,并以此為參考,劃分層級、搭建平臺,指導學生在符合自身認知需要的視域內開展英語學習。一方面,應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日常習慣、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因素,對其開展分層,并在教學中做好分層目標的精準化、精細化,促使其在完成對應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獲得認知提升。另一方面,應結合學生在階段性英語學習中的表現與差異,來調整其所處層次,使進步顯著者獲得更好發(fā)展,讓進步緩慢者查缺補漏。以切實增強分層教學的合理性與針對性,讓每一個學生均可獲得提升自我、發(fā)展自我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此外,對于不同層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表現與反應,也應給予更多關注與指引,幫助其逐步走出認知困惑,更好提升認知能力。
完成對學生層級的精準劃分后,做好對分層教學方案的設計,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層級學生的認知現狀,并結合對應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目標、要求等,切實強化對各層級學生學習活動、任務、定位的分配與構建,進而在綜合考量學生基礎掌握程度、個人學習潛力、英語學習態(tài)度等因素的基礎上,就教學方式、手段、途徑等予以改進、優(yōu)化、創(chuàng)新,來構建出和諧、歡悅、民主的育人生態(tài),以達到降低教學難度、強化學生認知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進行冀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對各層級學生現狀的分析,來設定分層方案:A層次學生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來進行不同場合的提問和回答;B層次學生能夠參與到角色中并流利地進行角色對話;C層級學生能夠記住基礎詞匯和句型。借助分層方案的設計,助力于不同學生的認知需要滿足。
“精準扶弱”教學下分層教學的開展,離不開教學活動的輔助。而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的精準度、教學指導實施的精細化,直接影響著分層教學作用的發(fā)揮。因此,教師在落實“精準扶弱”教學下的分層教學指導時,應以問題為載體,以活動為驅動,鼓勵每一層級的學生在課堂內積極展示自己、深度融入課堂,并通過彼此之間的協作與互動,逐步突破認知困境,切實增強學習自信,在夯實英語認知基礎的過程中領悟異域文化特色,感知英語學習的快樂,進一步豐富自身認知積淀。此外,教師還需做好對學生分層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與幫扶,使各層級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盡量放大,以確保其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初步分析,來指導學生了解其基本內容,明確其主題思想。接著對C層級學生提問: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對B層級學生提問:How do you learn English?對A層級學生提問: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以借助分層問題引領,讓學生在自己所處層級內進行交流、研討、探究、思考,在突破問題的困惑中開展課文學習,促使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
學生學習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成績的好壞,這也是開展“精準扶弱”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中英語教師要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不斷完成對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教師要準確把握課程教學的重難點,并把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育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新的生字詞,帶領學生多次以對話的形式完成重點句型的強化訓練。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綜合考慮學生以往的學習成績及課堂表現完成針對性的指導,避免學生因學習任務重、學習難度增大而出現畏難情緒,一味地敷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拼讀、書寫、作文等多種活動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肯定和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這樣一來,在教師和學生的雙向監(jiān)督中,學生能夠樹立更遠大的學習目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學生思維品質及學習品質的提升,準確把握“精準扶弱”教學工作的突破口,有效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課堂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初中英語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現階段的學習任務。教師要抓住英語教學的主線,在完成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合理地分配教學步驟,指導學生完成自主閱讀,整合課前、課堂以及課后多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英語課程的文化背景,掃清閱讀學習中的障礙。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更多的學習資料,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做好補充,有效激發(fā)后進學生的求知心理。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后進學生能積極地學習更多實用的閱讀技巧,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信息提取的技巧,后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感性認知也得到了強化,確保初中英語課堂上對后進生的教學工作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英語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非常重要,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引導。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yè),成績靠前且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稍微難一些,而成績差且基礎也不好的學生則相對簡單一些。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放低對后進生的學習要求,做到不挖苦、不貶低,通過鼓勵、表揚等方式增強后進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英語教學的模式上,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和信息資源,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通過教學設計,在英語教學中引入相關的英語音頻、視頻、經典文章等方法,將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充分調動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促使后進生樂于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積極主動地提高英語知識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后進生采用更多的鼓勵措施,對他們的進步進行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幫助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在對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教師應格外關注他們的心理和感受,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方法,鼓勵他們建立自我克服的勇氣,同時,針對不同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具體因素,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對后進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單純地以考試成績作為標準,還要與他們自己過去的成績對比,與他們的課堂表現和學習主動性的改變效果相結合,綜合評價他們轉變的效果,肯定和鼓勵后進生各個方面取得的進步。
總之,“精準扶弱”教學是新時代各學科、各學段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更是踐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思想的必然選擇。而“精準扶弱”教學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開展,則為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目標構建、教學措施應用搭建了平臺、指明了方向。其不僅是對新課改理念的深度踐行,更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切實遵從。因此,教師在落實“精準扶弱”教學下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時,應切實做好對每一個學生認知現狀、身心實際、學習能力的深度剖析與充分研究,并以此為參考,來強化對教學目標、要求、活動、措施的分層與分類,來構建出層次性、差異性、延展性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最為貼近自身“最近發(fā)現區(qū)”的認知空間內開展英語知識學習,獲得認知能力提升。不斷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精準度與精細化,讓學生在完成分層目標、參與分層活動、開展分層探究中感知異域文化的魅力與特色,實現自身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與英語認知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