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世茂幼兒園 殷 璐
在美術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能使幼兒專注地投入活動中,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要,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經(jīng)驗。《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筆者在設計小班美術活動“白雪公主的森林派對”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并運用多媒體輔助幼兒學會使用海綿滾筒、給動物拼貼五官,解決了重難點問題,最后制作出動物頭像。結合這個美術活動,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經(jīng)驗。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節(jié)神奇曲折、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做擬人化的描寫,以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對幼兒來說創(chuàng)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生動形象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也可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快速投入活動中。
【案例】活動一開始,筆者展示了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圖片,并提問:“這是誰呀?”幼兒通過觀察,知道本次活動的重要人物是白雪公主。筆者直接告知幼兒:“新年馬上要來了,白雪公主想舉辦一場森林派對,還想邀請動物朋友們來參加。”接著引導幼兒猜測參加派對的小動物們,幼兒通過自己對動物的了解,說出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動物,如獅子、長頸鹿、熊、老虎等。
《白雪公主》這個童話故事是安徒生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小班幼兒對這個童話故事十分熟悉,班中時常有女幼兒穿上白雪公主的裙子。以童話《白雪公主》創(chuàng)設的情境非常適合班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創(chuàng)設成白雪公主想邀請小動物們參加派對,更能讓幼兒快速融入這個情境中。其中“新年”的設定可結合開展活動的時間靈活更換調(diào)節(jié)。
在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了解繪畫工具不僅是為了讓他們會制作或繪畫各類美術作品,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能自主探索。但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常常有幼兒啟而不發(fā)、思維受堵,所以筆者借助課件,根據(jù)教學不同的內(nèi)容,制作形式多變的步驟,讓幼兒嘗試自主探索,避免循規(guī)蹈矩的死板教學。
【案例】運用課件引出繪畫工具“海綿滾筒”,在幼兒初步了解海綿滾筒的使用方法后,先請幼兒嘗試自主探索操作。操作結束后,教師播放制作的動畫,請幼兒觀察“一個小女孩正在使用海綿滾筒給小動物化妝”,筆者對此進行提問:“這個小女孩給動物化妝化得好嗎,你怎么看出來的?”幼兒能投入情境回答:“因為小動物的臉全部涂滿了?!痹趯W習了課件中小女孩使用海綿滾筒“往上往下滾滾滾”的方法后,幼兒還延伸出了“往左往右滾滾滾”等不同方式,并強調(diào)一定要用力才能畫得均勻,畫得好看。
通過課件展示,幼兒觀察和了解了繪畫工具海綿滾筒的使用方法。筆者先讓幼兒自主探索海綿滾筒如何使用,調(diào)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之后再次利用課件展示海綿滾筒的動態(tài)使用方法,場景制作得形象又深動,非常符合小班幼兒喜歡動態(tài)形象的年齡特點。幼兒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后,也能借助課件,與課件中的幼兒進行互動,在動動玩玩的過程中,無形中加深了幼兒對海綿滾筒的熟悉程度。
《指南》指出:“提供豐富的材料,如圖書、照片、繪畫或音樂作品等,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chuàng)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辈牧鲜敲佬g活動的重要工具,是幼兒學習與創(chuàng)造的中介與橋梁。幼兒的天性就是喜歡玩,他們熱衷于探索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小班幼兒對新奇的材料特別感興趣。
【案例】為了增加使用海綿滾筒將動物輪廓全部填滿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樂趣,教師通過提問問題:有只樹袋熊很著急地要去參加派對了,我們先幫幫它好不好?集體探索操作后,幼兒首先認識了樹袋熊的五官并將其五官貼好,很快地呈現(xiàn)了生動形象的樹袋熊,激發(fā)了幼兒拼貼的興趣。對于之后的獨立操作,幼兒也能借助之前的經(jīng)驗進行五官拼貼,拼貼出大象、熊、大熊貓等動物。
對白雪公主邀請的動物,幼兒在刷完動物輪廓顏色以后能全都猜出動物名稱,可見他們都是熟悉這些動物的。筆者準備了和動物相匹配的顏料,每組投放了不同的顏色,有黑色、咖啡色、白色、銀色;還提供了海綿滾筒、動物輪廓、動物五官。這些材料比較多,可以讓作品很好地呈現(xiàn)出來。幼兒對拼貼人物五官有一定的經(jīng)驗,之前在區(qū)域游戲中投放過此類游戲材料。在拼貼五官前,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五官,并以給樹袋熊為例拼貼五官,為之后的個人拼貼做好鋪墊。在實際操作中,幼兒在了解每個動物的特征后,分辨出動物的五官并進行拼貼。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都非常投入,當看到自己面前的動物拼貼出來后,幼兒會難以抑制成功的喜悅。
美術活動中作品展評是鞏固知識的重要過程,是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指南》指出:“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xiàn)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作意圖。”每次活動快結束時,筆者都會將作品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展示,會與幼兒共同對典型問題予以指出、分析,對突出的作品進行分析、表揚,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案例】幼兒制作小動物頭像的同時,我們也將森林派對的場景布置出來。幼兒將動物頭像制作好后,可以自由地在背景板上找尋相對應的動物身體進行粘貼,也可以選擇粘貼在其他地方,如樹叢中或草叢中。將小動物頭像粘貼好之后,筆者將擺放在展板上的燈打開,派對的氣氛一下子烘托出來了。筆者提問如下問題:誰來說說你給哪個小動物化妝了?你覺得哪個小動物最好看?之后播放音樂,與幼兒一起參加白雪公主的森林派對,感受森林中熱鬧的氣氛。
活動一開始創(chuàng)設了派對的情境,活動結束前將幼兒制作的動物放入創(chuàng)設的立體場景中。這次的場景與以往不同,筆者使用了兩塊展板,中間留有鏤空;另外還投放了帳篷以及之前制作的幾棵大樹,好似在真的森林中。首尾呼應,也能讓幼兒在這樣有趣又好玩的情境中積極參加派對。
總之,情境教學活動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反映幼兒的心理特征??梢钥闯鲆陨纤姆N策略充分挖掘了美術活動中情境教學的有效性。在之后的美術教學中,筆者也會繼續(xù)有效地運用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有趣、生動、帶有情境的美術活動,調(diào)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美術,從而激發(fā)幼兒思維的活力、創(chuàng)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