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無論是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性質(zhì)、課程理念還是課程實踐出發(fā),古詩詞對于學生吸收古今優(yōu)秀文化,提高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古詩詞大單元教學,對于整合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率,梳理學科邏輯,聯(lián)系實際生活,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古詩詞的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而且對于提高國家軟實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說,語文教學離不開古代經(jīng)典詩詞文。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用的古詩詞都是經(jīng)過研究組討論的,專家認定的,其中古詩詞的文化價值和文學底蘊深厚,需要教師和學習一起開發(fā)。大單元教學恰恰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提供了一個手段和途徑。本次研究通過對目前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古詩內(nèi)容的編排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古詩內(nèi)容進行整合,厘清古詩詞的邏輯體系和知識體系,通過任務和活動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試圖給大單元古詩詞教學提供新思路。
要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大單元教學研究,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單元教學與大單元教學,以及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單元教學有有廣義概念和狹義概念之分,從廣義上說,可以根據(jù)學科的范圍,內(nèi)容,編制活動計劃,分為學科單元,經(jīng)驗單元,活動單元等。從狹義上說,一般指的是教材單元。以初中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為例,每一單元各自的單元導語,通過閱讀、寫作、名著導讀、綜合性學習等內(nèi)容,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典名篇進行編排。大單元教學于2000年在《導學式語文大單元教學》一書,由南京教研室提出,其思想是從宏觀上把握學段單元整體教學體系、目標出發(fā)進行大單元教學模式。隨后,也有許多專家對大單元教學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崔允漷教授,他指出大單元教學是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其出發(fā)點不是某個知識點、某個技能,某篇課文,而是通過設計“大觀念”“大項目”“大任務”“大問題”進行教學,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單位和學習事件。筆者認為單元教學和大單元教學的區(qū)別在于教材單元只是幾篇課文,幾個知識點的銜接,發(fā)揮的更多的是單一文本對學生的作用,沒有打通局部與整體之間的脈絡,沒有發(fā)揮好課標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要求。而大單元教學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從知識出發(fā),指向核心素養(yǎng),更有利于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系統(tǒng)、能力系統(tǒng)和思維系統(tǒng)。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古詩詞數(shù)量從七至九年級并沒有出現(xiàn)減少的趨勢,每個年級的詩詞總量都在20首以上,可見,古詩詞的學習對于任何學段的學生來說都不容忽視。從古詩詞的難度上說,是隨著年級越高難度越大的,這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思維提升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所處的學段越高,對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有所加強,如從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到探究其中的深層意義,古詩的表達技巧,語言的情感色彩等。這些詩詞的體裁非常豐富,有古詩、樂府詩、絕句、律詩等。這些詩詞的表達方式具有多樣性。有親友送別詩、有借景抒情的詩、山水田園詩、羈旅思鄉(xiāng)詩等。這些豐富的體裁和表達方式給古詩詞大單元教學提供了可挖掘的余地。如何在對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進行古詩詞大單元的建構是關鍵問題。
大單元教學目前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其理論還不夠完善,各個專家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些認為古詩詞大單元教學是基于課程標準下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方式,應該通過多篇文本的整合進行教學;有些則認為應該以單篇文章為基礎,通過單篇文本引向多篇文本進行內(nèi)容的構建。有些認為“大單元教學”是適應目前雙減政策下減負增效的有效教學模式。這些目前都沒有官方的定論。而對于這些理論的評估和論證也是一條漫長的路。如何讓大單元的教學效果最大化,針對不同的詩詞組合,單元主題的提煉、大情境、大任務、大問題的設置也會有所不同。如何在大單元教學方式下真正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是大單元教學的重要問題。而在“大單元”教學概念下的古詩詞大單元教學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根基。
大單元教學對目前的中小學老師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大單元教學如何教,雖然有專家提出要樹立大情境、大任務、大問題,關注所選文本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整合內(nèi)容進行教學,但是具體的對于所選擇的文本應該如何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中小學老師對于課程的理解還停留在單篇文本和單元文本的基礎上,對于大單元的理念把握的還不夠透徹,大部分教師有沒有能力組合一個大單元文本,改變教師以往以單篇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立足核心素養(yǎng),深入學生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一個大問題。對于年輕教師,在教學經(jīng)驗和觀念上比較容易接受和學習新的理念,但是對于提煉古詩詞教學的單元主題,整合古詩詞教學的諸多要素難免比較陌生,如果沒有單篇文章做基礎,直接跳到古詩詞大單元的高度可能會出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泛化,教學質(zhì)量低的問題。對于老教師而言,已經(jīng)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固有的教學方式,讓他們打破單篇教學的模式,轉變教學思路,適應“大單元”教學的模式,可能會導致語文老師對語文教學產(chǎn)生很大的疑惑。
從設計“大情境”的角度看,只有基于真實的情景,學生才能融入其中,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功能,促使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積極建構知識框架,形成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大情境”為載體,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學生可以通過對山水田園類古詩的學習感受其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所見的山水田園,感悟其中的意境。因此,把“詩意山水文化交流會”,作為山水田園詩類古詩詞大單元教學的大情境。讓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對所學習的古詩詞進行賞析交流,體會詩中描寫的自然風光,感悟時代背景下詩人的境遇,體會詩詞所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對山水田園這類古詩詞的理解。古詩詞教學還可以根據(jù)所選的古詩詞文本,設置一些大情境如“詩詞文化傳承人大會”“牽夢詩華文化交流會”等,將所確定的題材,所舉辦的活動都置于相應的大情境中,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觀點,形成師生有效互動。這樣的大情境滲透到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去,結合一定的大問題、大項目,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堂上所學古詩詞文本的把握,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口語交際能力也有重要的幫助,并且對學生日后參加詩詞大賽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雖然初中語文古詩詞大單元教學打破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碎片化問題,但是教學中,不能過分的追求所謂的大綜合,而使內(nèi)容整合過于隨意、教學目標過于空洞和泛化。要時刻提醒自己大單元教學是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有所體現(xiàn),就需要將所選的古詩文文本有結構性、有層次性的進行聯(lián)結,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tǒng)。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1.整體感知:“精讀”“吟誦”古詩詞。
古詩詞大單元教學的本質(zhì)還是語文教學,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空談大單元教學?!耙髡b”和“精讀”詩詞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手段?!耙髡b”與“精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名家吟誦古詩詞的音頻,帶學生揣摩有哪些重音、停頓、升調(diào)、降調(diào)、洪音、細音的地方。并且請學生精讀后自由吟誦,模仿名家吟誦,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再對學生的吟誦進行生生評價,師生評價。這樣,既鼓勵了學生開口吟誦,又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詩詞的情境。通過對聲音的重音、停頓、升降調(diào)、哄細音進行揣摩,有利于快速掌握吟誦的技巧。通過多個古詩詞文本的吟誦,學生自己讀,老師對讀的不太好的再進行方法上的指導,促使學生的吟誦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動機。并且,在吟誦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提煉主題:明線和暗線進行聯(lián)結。
大單元教學倡導對主題的提煉,古詩詞大單元的主題可以從古詩詞的表達技巧上提煉出語言主題,從古詩詞的表現(xiàn)體裁上提煉出體裁主題,從古詩詞表達的情感類別上提煉出情感主題。如在語言主題上,讓學生從“寫景類”或“寫人類”古詩詞上體會不同類別的表達技巧,并進行歸納和總結。明線是讓學生對所選古詩詞的表達技巧進行學習,掌握其中的描寫方法。暗線是讓學生把所學會的表達技巧運用到相關習作中去,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體裁主題上,對古詩的體裁進行分類,明確哪些是律詩、哪些是絕句、哪些是樂府詩等,選擇某一體裁,對相關體裁的特點和技巧進行學習。明線是對相關體裁的詩的結構風格進行解讀,讓學生把握某一體裁的特征。暗線是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體裁古詩詞的辨析能力。在情感主題上,對古詩詞的內(nèi)容進行情感體驗,讓學生根據(jù)所選的古詩詞傳達出的情感進行深切的體會。明線是讓學生通過古詩詞描寫的不同意象和內(nèi)容感知不同情感,暗線是培養(yǎng)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景物、事物有自己的情感表達。
3.任務設置:多要素整合。
通過任務的連接把眾多要素結合起來。如通過“古詩鑒賞”這個大任務,分解出解題、說內(nèi)容、知背景、探思想、自賞古詩、仿寫古詩六個小任務。其中“解題”要求對古詩詞的題目進行解析,有些古詩詞的題目直抒胸臆如《送友人》,有些古詩詞字面上的表達和所傳遞的情感有差異如《渡荊門送別》,教師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題目的解讀。說內(nèi)容,可以通過一連串的小問題出發(fā),形成“問題流”,對古詩詞的內(nèi)容進行解剖。通過對古詩詞內(nèi)容的整合,突出一些古詩詞鑒賞的共性,比如常見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有哪些?豪放派的詩詞是怎么表現(xiàn)豪放的?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對古詩詞中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結構進行劃分,同時要引發(fā)學生思考詩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和修辭手法以及分析這么用的原因,可以通過替換的方法進行感悟其中的妙處,并對所學的方法加以運用,形成學生自己的賞析能力。知背景,可以通過對所選古詩詞中作者的背景進行簡介,讓學生了解作者所在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個人的經(jīng)歷。在古詩詞大單元教學中,古詩詞的選擇可能是多個作家的作品,對作家進行介紹有利于學生把詩詞的風格和人物進行連接和對照。探思想,是在完成了前面所有的小任務基礎上才能完成的任務,作家的思想會根據(jù)境遇的不同,年紀的不同,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作家可能面對同一意象而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品味其中的情趣或理趣。體味作者的思想。自賞古詩,是在師生在學習了前幾篇的基礎上,學生已經(jīng)對某一類詩詞的鑒賞方法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提供一定的方向,可以通過提供問題的方式進行,讓學生結合書本上的注釋和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問題進行解答,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仿寫,是讓學生結構所學的詩詞仿寫一首古詩,這就要求學生構建意象,思考詩的句子結構,考慮詩中的修辭手法以及自身想要表達的感情。這就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等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可以再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古詩詞的邏輯關系和其他文體的邏輯關系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類別的詩,體裁不同,描寫的方式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同,邏輯關系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古詩詞大單元教學要嘗試把詩詞圍繞某一主題進行整合,去挖掘其中的層級系統(tǒng)。比如在語言文字層面,以《觀滄?!贰锻馈贰妒怪寥稀啡讓懢邦惞旁姙槔?這三首詩都通過對景物、景色的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對景物的選取,描寫景物的角度不同,可以通過“通過寫景類古詩對景物的刻畫來品味意象”這一主題帶學生進行賞析。在《觀滄?!分凶髡咄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苯柚嫣氐南胂蟊憩F(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在《望岳》中,可以抓住一個“望”字,通過遠望、近望、凝望、愿望來描寫泰山的雄偉青翠,巍峨高大。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睘楹巍盁煛睍爸薄?為何“落日”會“圓”?這里寫出了邊塞烽煙的堅毅、勁拔之美,“落日”本給人一種孤寂,但“圓”又給人溫暖、親切又蒼茫的感覺。通過對多篇寫景詩詞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古詩借助客觀物象來表達主觀情感的寫法技巧,學會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內(nèi)蘊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任務不能大而空,任務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閱歷和能力。有的老師僅就幾段選文,讓學生理解“寫景類古詩是如何通過景物的把握去表達情感的?”這個設計看似以大主題進行教學,但是任務大而空,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由于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限再加上缺少一定的閱歷,很難僅僅通過意象的把握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再加上古詩通常短小精悍,留給我們的聯(lián)想的空間極為廣闊,有些甚至是以極簡單的描寫來表現(xiàn)極豐富的內(nèi)涵如《已亥雜詩》(其五)“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面上寫花,實際上是暗喻。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對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人生經(jīng)歷做介紹,不對詩人寫作的內(nèi)容和語言表達技巧進行賞析,僅僅靠單純的意象把握是很難進行的。
大單元教學是對多篇文本的整合,這樣的整合是在單篇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整合。那種不夠重視甚至忽略單篇文本而談的大單元教學都缺乏一定的實踐意義。語文教學離不開單篇文本的引領,古詩詞教學自然也是包含其中的。初中語文古詩詞大單元教學,在教學中要樹立好情境目標,注意選文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統(tǒng)整古詩詞教學的內(nèi)容,搭建學科框架,使所學內(nèi)容結構化,通過活動組織學生的經(jīng)驗,達到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自主建構,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