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不斷發(fā)展,教育部門對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目標和要求,要求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師生、生生互動的有效教學方式。文章論述了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互動式教學原則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探究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關鍵詞:小學音樂;互動式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1-0080-03
引? 言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完整性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保證教學的完整性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為學生營造良好、活躍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邮浇虒W模式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許多中小學開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要想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教師就不能將互動式教學方式流于表面,必須更進一步對其進行貫徹落實。在新課程改革前,小學音樂教師普遍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且質(zhì)量不佳。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互動式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原則,根據(jù)每位學生的喜好和特點設計音樂教學內(nèi)容,構建高效課堂。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1]。
二、互動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原則
首先,小學音樂教師開展互動式音樂教學活動時,需要遵循能動性的教學原則,充分發(fā)揮自己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掌握音樂知識和能力。
其次,教師還要遵循合作性原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與合作能夠助力他們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進一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師生互動及生生合作都是互動式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只有構建團體或者群體,形成集體意識,學生才能集思廣益,在互動、交流及合作的過程中,順利完成音樂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是小學音樂課堂上開展互動式教學的重要路徑。
最后,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遵循民主性的互動式教學原則。教師應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為學生營造和諧、友好、輕松的音樂課堂氛圍,使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進一步彰顯音樂教學的民主性原則。營造民主且平等的音樂課堂學習氛圍,是構建具有競爭性與挑戰(zhàn)性的音樂課堂、以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音樂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前提條件。
三、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互動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設計音樂游戲,促進有效的教學互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可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教師把音樂游戲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夠活躍音樂課堂的氣氛,而且充分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進一步陶冶他們的音樂情操。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小學階段看待事物較為直接的這一特性,通過開展音樂游戲活動的方式,將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化、直觀化,將其更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達到小學音樂教學目標[2]。
例如,在教學《小手拉大手》這一課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的特征,設計音樂游戲,將音樂與肢體動作相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愉悅地參加音樂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音樂學習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使他們在唱歌、跳舞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教師在進行本節(jié)課教學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更密切的聯(lián)系,讓他們手牽手,一邊唱歌一邊舞動,通過肢體語言加深感情。
又如,在教學打擊樂《小鼓手進行曲》這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敲擊鼓的方式的同時,還應使其切實體會到敲擊力度強弱與敲擊時間長短的不同,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和節(jié)奏,還能創(chuàng)設出不同情境。為幫助學生形成真實的感受,教師可設計一個與樂曲相關的游戲“老虎的狀態(tài)”,以此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教師可先設計三種不同的老虎狀態(tài):(1)老虎正在叢林中悠閑地散著步;(2)老虎感到十分饑餓,正在焦急地尋找獵物;(3)老虎發(fā)現(xiàn)了一只落單的小鹿,先是躡手躡腳靠近,接著突然加快速度沖了出去。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老虎的不同狀態(tài)敲擊鼓面。對于第一種狀態(tài),教師可引導學生輕敲鼓面,表現(xiàn)出老虎輕松悠閑的狀態(tài);對于第二種狀態(tài),教師可讓學生一起快而重地敲擊鼓面,表現(xiàn)出老虎饑餓狂躁的狀態(tài);而對于第三種狀態(tài),教師可讓學生由慢到快、由弱到強地敲擊鼓面,展現(xiàn)出老虎捕食的狀態(tài)。這一游戲可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音樂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游戲互動中感受音樂學習的快樂。教師通過采用這種互動式教學方式及組織音樂游戲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生生互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形成有效的合作學習模式。在歡快的歌曲聲中,學生快樂地做著各種動作,從而鍛煉了自身的肢體協(xié)調(diào)性,激發(fā)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這對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利用角色扮演,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音樂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動的課堂互動情境,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情境中,推動音樂學習進程[3]。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形式,而且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具體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拓展一些與音樂課程主題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音樂學習內(nèi)容。為了使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教師可結合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音樂水平,適當?shù)匾胝n外教學資源,組織他們開展角色扮演的音樂活動,并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在表演過程中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思考,達到加深其對音樂知識理解與學習的教學目的。
例如,《唱游森林》的教學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生活經(jīng)驗來模仿各種聲音。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一些森林小動物、小植物的頭飾,在課上分發(fā)給每位學生,并讓他們扮演與之相對應的小動物,同時還要模仿每個動物的叫聲,最后評價哪位學生模仿得更為逼真。除此之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利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音樂內(nèi)容,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又如,在學唱《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介紹歌曲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扮演春天中常見的小動物,并表演出動物們自由、歡快迎接春天的場景。為了幫助學生清楚感受歌曲描繪的畫面,教師可將歌詞改編成小故事,然后將學生劃分成人數(shù)大致相同的幾個小組,讓他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完畢后,教師可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選出表演和演唱最好的一組。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不僅能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歌曲中蘊含的情感,還能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
(三)結合器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
運用器樂開展小學音樂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是十分常見的。因此,教師應合理運用樂器這一教學輔助工具,更好地引導學生直觀感受音樂,助力互動式教學的順利開展,最終使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得到有效提高[4]。
例如,在教學小學音樂《牧笛聲聲》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樂器來完成教學任務。一般來說,學生在三四年級時就已經(jīng)開始學習豎笛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會接觸風琴等樂器,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手腦協(xié)調(diào)能力有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在向?qū)W生教授這一課時,要讓每位學生都適當?shù)亟佑|樂器,慢慢消除他們對樂器的陌生感。起初,學生可能會拿著樂器胡亂地吹弄、玩耍,難免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管理,以維持音樂課堂秩序,并讓學生之間互相監(jiān)督,提升其專注力,最終幫助學生提升音樂學習的質(zhì)量和效率。
又如,在教學《春天來了》這一課時,為幫助學生練習豎笛吹奏,教師可先讓其從do吹到ti,在學生熟練掌握豎笛吹奏的指法后,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本課所學的音符進行練習。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后,教師可讓他們自主闡述自己對樂曲的理解,以此加深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記憶。隨后,教師可鼓勵學生用豎笛再次演繹此樂曲,幫助學生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學生通過演奏可以感受到不同節(jié)奏的變化,深刻體會歌曲的內(nèi)涵。器樂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還能使其對后續(xù)器樂演奏的學習產(chǎn)生較強的期待,進而更加認真地學習音樂知識,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為音樂互動提供載體
在小學音樂課中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深刻體會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還有利于師生在音樂課堂上展開有效互動。教師可在課堂上適當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以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從而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生活化情境中,在進行互動的同時認真學習音樂知識[5]。具體來說,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適度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生動的生活場景,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
例如,在講解《春天的小河》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我國各個地區(qū)春天小河流動的視頻,通過視覺加深學生的感官認知。接著,教師可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我們看了這么多地方的小河,你們覺得哪里的最美呢?誰還可以說一說自己在春天里看到過什么難忘的景象嗎?”這樣的提問和互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其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在教學歌曲內(nèi)容時,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互動意識明顯增強,這既可以為教師的后續(xù)教學奠定基礎,又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又如,在教學《雨天等媽媽》時,教師可選擇與歌曲內(nèi)容貼近的視頻為載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的音樂內(nèi)容,并得到情感升華。由此可見,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可使學生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充分陶冶情操,促進情感、人格的豐富與完善,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教育的要求。
結? 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他們與同伴、教師的互動交流。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游戲、角色扮演及器樂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音樂學習能力和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陳燕蘋.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58):154-155.
郁曉蓉.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2021(05):51.
張芳.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1(09):93-94.
甘薇.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J].大眾文藝,2020(10):212-213.
陶業(yè)蓉.淺析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措施[J].北方音樂,2018,038(09):233.
作者簡介:王璐(1991.3-),女,江蘇常州人,任教于江蘇省常州市花園第二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