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意義與路徑

      2022-03-03 14:30:36黃艷
      學前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

      黃艷

      [摘 要] 民族團結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在幼兒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幼兒深刻認識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積極認同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要求幼兒民族團結教育要幫助幼兒樹立各族人民都是中國人的意識和信念,促進幼兒對中華文化多樣性和交融性的感知與內化。融合不同學科領域、組織實施專題活動、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幼兒園文化建設是保障幼兒民族團結教育有效開展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 民族團結教育;幼兒民族團結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

      民族團結是國家與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工作的主題和主線,它既要面向少數民族,也要面向漢族。民族團結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在幼兒期開展有效的民族團結教育,可以讓個體從小感知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民族形象和中華民族符號,牢固樹立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因而它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社會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1][2][3]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既要準確把握民族團結的要義與意涵,又要兼顧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成長的文化背景,以確保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精準性、適宜性和有效性。[4][5]

      一、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意義

      學前教育階段是個體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初步時期,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形成對國家、民族以及文化的正確認知。民族團結教育既是文化教育,又是價值觀教育,是實現幼兒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重要手段。[6]

      第一,開展幼兒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引導幼兒深刻認識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民族團結教育強化幼兒愛國主義教育,其意義在于引導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國家與民族觀念和致力于維護民族團結的意志與信念,從根本上抑制各種歷史虛無主義以及詆毀、破壞民族歷史文化現象的發(fā)生,培養(yǎng)幼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歷史觀。

      第二,開展幼兒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引導幼兒深刻認同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當今世界格局錯綜復雜,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任務也更為艱巨。民族團結教育致力于引導幼兒認識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史與文化,幫助幼兒認識到燦爛的中華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是由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與此同時,民族團結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幼兒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可以讓幼兒認識到民族團結意識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和精神力量之魂。

      第三,開展幼兒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引導幼兒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開展幼兒教育的根本指針和基本要求,是幼兒價值觀的核心內容。[7]民族團結教育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根本目標,旨在引導幼兒在享受物質條件改善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義利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幫助他們將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民族的發(fā)展有機統(tǒng)一起來。

      第四,開展幼兒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幼兒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各民族文化枝繁葉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8]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體與主流,它們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聯結著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力量。民族團結教育要教育幼兒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得到彰顯,增強幼兒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二、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任務

      針對學前階段幼兒開展的民族團結教育,其主要任務應是幫助幼兒形成準確的身份認知,并在此基礎使幼兒不斷感知中華文化的民族性、交融性和發(fā)展性。

      第一,幼兒民族團結教育要引導幼兒發(fā)展對民族的概念認知,幫助他們樹立各族人民都是中國人的意識和信念。針對學前兒童的民族團結教育不能是抽象的,必須以具象的圖像、歌曲等影像資料或者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物為依托,因為學前兒童的學習發(fā)端于對形象事物的感知,其學習意義的發(fā)生起源于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對經驗的內在加工。[9]在學前階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前提是要引導幼兒認識民族這一概念的外在表現形式,讓他們在反復的比較中理解民族所蘊含的意義。教師一方面可以向幼兒展示不同民族的圖片或視頻,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各民族在服飾、飲食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差異和特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幼兒喜愛的兒歌傳遞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思想,讓幼兒在聲音的傳播中感知不同民族在思維、信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多元性。除了利用影像等資料之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各種禮儀教育來強化幼兒的民族意識和團結意識。在民族文化方面,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集多種表達形式于一體,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不同民族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的綜合表達。開展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可以讓幼兒更形象地感知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在認識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教師應通過一些中華民族共同參與的節(jié)日活動發(fā)展幼兒關于中華民族的意識和信念。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春節(jié)、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活動使幼兒確立不同民族在文化認知和歸屬上的同一性。

      第二,幼兒民族團結教育要通過不同表現形式的民族文化促進幼兒對中華文化多樣性和交融性的感知與內化。團結的前提是對差異的認同和接納,以及具有共同的發(fā)展目標。除了樹立共同的文化和身份認同之外,教師還應通過引導幼兒認識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交融性,幫助他們樹立共同發(fā)展的理念。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并表現在服飾、建筑、飲食等諸多方面。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幼兒呈現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同時也要引導他們理解這種多樣性的意義及其交融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幼兒理解民族以及民族文化并不是產生于完全隔絕的環(huán)境。中華民族是在長期的交往和融合中形成的,各民族在價值信念、文化品質和行為模式上都具有共同的基因。教師要讓幼兒認識到這種共同性是追求民族團結的現實基礎。中華各民族在文化上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是中華民族向前發(fā)展的永續(xù)動力。民族團結能夠促進中華民族在各個方面的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柱,也是全國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

      三、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施路徑

      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念,增進幼兒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認同,發(fā)展幼兒的民族團結行為,為民族團結以及各民族共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民族團結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和持久的工程,教育者必須通過組織良好的課程活動體系促進幼兒對中華民族的全面和正確認知。

      (一)通過學科融合強化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

      幼兒園是開展制度化幼兒教育的主陣地,具有組織化、專業(yè)化和系統(tǒng)化等特征,能夠確保幼兒的認知和經驗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幼兒園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一方面可以設置專門的民族教育課程,向幼兒傳遞關于民族的觀念、知識和文化,強化幼兒對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的具身感知;另一方面可以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不同的領域教學,讓幼兒能夠在不同情境、不同維度以及不同層次上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團結的價值與意義。[10]學前兒童的學習具有生活性、經驗性和綜合性的特點,[11]以學科融合的方式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一是指要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合到不同的領域活動中去,通過不同的課程實踐活動讓幼兒多方位理解民族的概念及其表現形式;二是通過具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增進幼兒對不同民族文化的感知和接納,讓幼兒在情感、信念方面認同和接納民族團結的理念并發(fā)展出相應的行為。學科融合式的民族團結教育既可以拓展幼兒的認知與經驗范疇,又可以促進幼兒思維和能力的同步發(fā)展,是符合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組織方式。

      (二)通過專題教育深化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深刻性

      除了通過學科融合讓幼兒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之外,幼兒園還應通過專題教育的方式深化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深刻性。盧梭曾說過:“千萬不要干巴巴地……講什么理論。如果你想使……(人)懂得你所講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盵12]由于關于民族的理論和政策知識通常非??菰锖碗y懂,純粹的知識傳授難以讓幼兒有效地接受,所以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經驗發(fā)展水平,開設諸如“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講普通話”等專題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并根據實際將這種專題教育常態(tài)化。專題教育的主題和實踐方式可以有多種,教師可以結合本地優(yōu)秀教育資源設置民族團結教育主題,其表現形式可以是主題教學、教輔讀物、實地參觀、社會實踐等等。民族團結專題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和闡述同一個主題,可以幫助幼兒形象地建構起對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與民族相關概念的立體認識,有助于增進民族團結教育的深度。

      (三)通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鑄牢幼兒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增進民族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實現國家認同的重要載體,從小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可以幫助幼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前期是個體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在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同時,還可形塑他們的文化觀和價值觀。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一應體現在課程教學上,教師應采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并引導幼兒學習使用普通話;[13]二應通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為幼兒營造講普通話和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氛圍,增加幼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三應積極開展普通話朗誦等語言類活動,強化幼兒的語言使用能力。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民族文化教育并不矛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在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礎上將那些共同的文化要素傳遞給幼兒。它一方面可以增進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知程度,讓幼兒不僅可以更為全面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還可以讓幼兒廣泛地認識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發(fā)展幼兒的關系性思維,讓幼兒能夠辯證地看待中華文化與民族融合之間的內在關聯,讓幼兒深刻理解中華民族所代表的內涵,自覺實踐民族團結行為。[14]

      (四)通過幼兒園文化建設培育幼兒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融合信念

      幼兒園文化建設是開展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支撐,幼兒園應創(chuàng)新育人載體,構筑民族團結教育文化體系,通過以文化人的方式培育幼兒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融合信念。指向民族團結的幼兒園文化建設包含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文化活動兩個方面。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幼兒園應該將那些具有民族特色、展現民族風采和宣揚民族團結的典型人物、事件等通過墻面裝飾、影像作品等表現出來,讓幼兒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中獲得對各民族文化的理性認識。在文化活動上,幼兒園應該開設各類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教育文化活動,樹立民族團結典型,促進幼兒萌發(fā)積極的民族團結意識和團結信念。幼兒園應充分利用各種民族文化資源,通過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體育運動等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教育,[15]讓幼兒樹立起求同存異、共同發(fā)展的文化信念,積極悅納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主動推動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團結。

      參考文獻:

      [1]邵玉鵬.新時期幼兒園民族團結教育初探[J].教育,2019(02):58.

      [2]楊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學前教育的基本主張[J].學前教育研究,2021(09):1-4.

      [3]褚遠輝.幼兒園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中國民族教育,2019(09):16.

      [4][7]嚴慶,梅麗.認知與作為:如何在新時代深化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21(03):32-39.

      [5]陳向榮.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幼兒園課程建構[J].學前教育研究,2021(06):89-92.

      [6]祁帆,徐柏才.新時代民族團結教育的認知與創(chuàng)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論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5):35-39.

      [8]周燕.傳統(tǒng)文化、學前教育與教師使命[J].學前教育研究,2021(09):5-9.

      [9]嚴秀英.多元表征學習模型對幼兒雙語教學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9):90-91.

      [10]韋蘭明,李裊鷹,劉子云.民族團結教育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19-120.

      [11]石吟.幼兒園戶外混齡教育活動的價值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21(09):91-94.

      [12]盧梭.愛彌兒:論教育(下卷)[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452.

      [13]龍紅芝.學前推普助力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民族教育研究,2021(03):48-53.

      [14]宋才發(fā).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的民族教育[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21(02):7-11.

      [15]黃芳.幼兒園民族舞蹈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10):67-69.

      The Values and Paths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Yan Hua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Guangxi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olidify individual’s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is to guide children to deeply understand that maintaining national unity is the highest interest of Chinese people. Kindergarten should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of national unity through discipline integration, deepen the pertinence and profoundness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through thematic education, solidify children’s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e education in standard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cultivate children’s national emotion and belief that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are Chinese.

      Key words: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
      “發(fā)現”中華民族:從文明帝國到主權國家
      論四個全面背景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
      西部論叢(2018年9期)2018-09-04 14:08:52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帕措”組織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探析
      西部論叢(2018年8期)2018-09-03 08:41:50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復合互嵌格局與多元一體交融
      略論孔子對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設的影響
      學理論·下(2017年12期)2018-03-23 07:51:40
      淺論民族團結教育由“宣傳”式向“認同”式的轉換
      民族院校創(chuàng)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的途徑研究
      云南民族學院民族團結教育的經驗與啟示
      西部大開發(fā)進程中的民族團結教育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48:34
      創(chuàng)新德育機制提升民族團結教育實效
      中小學德育(2014年7期)2014-09-30 23:50:12
      马尔康县| 九龙坡区| 大悟县| 南涧| 利津县| 当雄县| 正镶白旗| 博乐市| 景泰县| 合肥市| 墨玉县| 邹城市| 安多县| 宁都县| 尼玛县| 同仁县| 连州市| 霍州市| 化隆| 房山区| 墨玉县| 卢湾区| 太原市| 墨竹工卡县| 高碑店市| 崇州市| 开江县| 横峰县| 离岛区| 大宁县| 厦门市| 读书| 双峰县| 阳新县| 上栗县| 盘锦市| 洪湖市| 河北省| 遂溪县| 吴忠市|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