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霆
摘要: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心理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幼兒時期是教育的初始階段,此時的心理建設至關重要。下面,文章就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簡要闡明了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自信心培養(yǎng);策略
引言:幼兒時期的孩子剛剛脫離家庭環(huán)境,其內心比較敏感,也比較脆弱。有些孩子能夠逐漸適應校園環(huán)境,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有的孩子適應能力較弱,會逐漸自卑,從集體中孤立出來。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動態(tài),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伸出援手,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自信勇敢的良好品質。
一、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在幼兒時期,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家長,也正是因為如此,幼兒會無意識地模仿、學習家長的行為、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因素能夠對幼兒自信心培養(yǎng)起到決定性作用。和諧的家庭能夠為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而科學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幼兒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反之,充滿矛盾的家庭會致使幼兒形成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幼兒很難健康成長。在缺乏家長引導的情況下,幼兒難免會走入誤區(qū)。例如,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提出較高要求,一旦孩子翻下錯誤,家長就嚴厲批評,嚴格懲罰,給幼兒留下心理陰影。而有些家長又過于溺愛孩子,幾乎幫孩子掃清了所有障礙,導致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這樣,幼兒就會對家長產生依賴感,當他們獨自面臨困難時,就會退縮,并且產生自我懷疑。
(二)學校因素
幼兒接受的教育主要來源于幼兒園,也就是說,幼兒的認知形成和心理建設主要依賴于幼兒教師。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比較接近,教師往往會忽略幼兒之間的差異性,采用統(tǒng)一化教學方法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這樣就會導致一個問題:能力較強的幼兒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能力較弱的幼兒跟不上節(jié)奏,逐漸喪失自信心,形成內向、自閉的性格。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采用的評價方法也缺乏合理性,對幼兒的評價不夠客觀、全面,導致幼兒形成錯誤的自我認知,致使幼兒自信心培養(yǎng)走入誤區(qū)。
二、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幼兒成長的內在動力,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孩子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啟蒙孩子,更重要的是促進孩子由內而外的成長,讓孩子發(fā)展為實用性的人才。因此,幼兒教師要對幼兒的心理建設予以高度重視,并在幼兒教育中落實到位,從而實現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三、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培養(yǎng)策略
(一)教師明確自我定位,營造和諧的環(huán)境
自由、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是幼兒健康成長和心理建設的基礎。在幼兒園中,幼兒需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接觸不同的學生和教師,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緩解幼兒的緊張情緒,給幼兒提供安全感,讓幼兒表達真實的情感。
(1)做好引導者角色,營造和諧課堂
在幼兒園中,教師不僅要扮演課堂引導者的角色,還要起到家長的作用。也就是說,教師要從自身、家長、幼兒三個角度看待教學,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兒接觸,和幼兒建立民主、平等的交流關系,幫助幼兒克服面對教師的緊張感和恐懼感,為幼兒心理建設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2)鼓勵幼兒挑戰(zhàn)困難,加強幼兒自信心
幼兒缺乏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這些挫折既可以成為幼兒成長的“攔路虎”,也可以成為幼兒的“墊腳石”。在克服挫折的過程中,幼兒的自信心會不斷地遭受打擊,當幼兒完成自我突破之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能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教師要鼓勵幼兒挑戰(zhàn)困難,使幼兒形成迎難而上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人為干預挑戰(zhàn),比如適當增加挑戰(zhàn)難度,幫助幼兒完成進階行任務;或者教師也可以分解困難,降低困難的難度,幫助幼兒逐步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幼兒自信心。
(3)尊重幼兒差異,因材施教
雖然幼兒的認知水平比較接近,但是幼兒的能力和興趣存在差異性,所以,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差異性,給予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做到因材施教。當然,教師也可以從幼兒的差異性入手,讓孩子進行能力方面的互補,比如說,教師可以把幼兒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孩子選舉組長,并且施行輪流制,定期交換組長,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鍛煉。在此期間,教師要留意觀察幼兒的表現以及小組整體的情況,針對幼兒的問題和需求進行處理,讓幼兒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同時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促進班級集體的和諧。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言語的運用,在該嚴厲時嚴厲,該寬容時寬容,給予幼兒合適關懷,而不是一味地鼓勵,這樣幼兒才會產生被尊重的感覺,建立起自信心和勇氣。
(二)增加鍛煉機會,豐富幼兒學習經驗
幼兒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開展活動,鼓勵幼兒參加鍛煉。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游戲“闖關123”,設置不同的關卡,并且在每一個關卡后面寫上鼓勵性語言。當幼兒闖關后,會得到鼓勵,向下一關發(fā)起沖擊,逐漸增強自信心。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榮譽感,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成長,幼兒的共性會越來越多,幼兒的集體意識也會越來越強。在集體活動中,組長帶領組員完成活動,組員各司其職,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這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責任感,提升其自信心,還促進了班級的和諧,提升了集體的凝聚力。
(三)完善評價方法,激發(fā)幼兒自主意識
幼兒的認知存在矛盾性,一方面,幼兒會對某些事物持有堅定的想法,不愿意聽從任何意見。而在幼兒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還比較淡薄,這個階段的幼兒會習慣性地以主觀想法去認知、評價事物,他們對外界事物和自我的認知具有較強主觀性,是片面的。另一方面,幼兒又很容易受到成人的影響。例如,在幼兒園里,幼兒一貫以教師的評價作為標準,即使他們偶爾會產生自我評價也很快拋之腦后。由此可見,幼兒的可塑性是非常高的。作為教師,應當注重教學評價,給予幼兒客觀、全面的評價,并且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激發(fā)幼兒自主意識。首先,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幼兒的閃光點,欣賞孩子、肯定孩子,讓幼兒的心理得到滿足,使孩子敢于欣賞自己,相信自己。其次,教師要對幼兒的進步保持敏感性,哪怕幼兒取得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地贊許孩子,讓幼兒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將幼兒的自我價值突顯出來。最后,教師要利用好激勵性語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
(四)制造成功機會,豐富幼兒成功體驗
幼兒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肯定。教師可以從幼兒的心理特征入手,為幼兒制造更多的表現機會,以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食堂中,教師為幼兒示范餐具的使用方法,然后讓幼兒嘗試使用規(guī)范性使用餐具;在用餐結束之后,教師再示范餐具分類方法和清洗方法,然后讓幼兒自行整理餐具。最后,教師再對表現出色的孩子予以獎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并且促進孩子之間的良性競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自信心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將這項工作落實到幼兒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幫助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慢慢培養(yǎng)自信心。另外,教師也要加強家園合作,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為幼兒的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鄒妍. 關于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 中華少年, 2019(26):1.
[2]高倩穎.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策略[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2020, 000(002):120.
[3]李娜.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策略[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