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作為知識分子寫作者的徐坤

      2022-03-04 22:31:38翟文鋮
      當代作家評論 2022年1期
      關鍵詞:知識分子魯迅文化

      徐坤描寫知識分子的那些小說,真可謂獨具一格!《白話》《梵歌》《斯人》《熱狗》《囈語》《先鋒》……一篇篇讀下來,恣肆的姿態(tài),荒誕的況味,黑色的幽默,嬉笑怒罵之間,確乎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翻開90年代的文學期刊,很多評論家把徐坤劃歸“游戲一代”,而她的小說則被認定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標本。徐坤本人似乎對這樣的定位并不認同,她認為自己“還是在深度之中來認識寫作的”。[② 張鈞:《另一種價值和深度——徐坤訪談錄》,《小說的立場:新生代作家訪談錄》,第246頁,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對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徐坤非常自覺。她說:“我觀察和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站的立場是屬于知識分子的立場,這一點我有足夠的自信,不管別人怎樣誤讀和誤解。”②徐坤所說的知識分子的立場,與余英時的闡釋非常契合:“所謂‘知識分子’,除了獻身于專業(yè)工作以外,同時還必須深切地關懷著國家、社會,以及世界上一切有關公共利害之事,而且這種關懷又必須是超越于個人(包括個人所屬的小團體)的私利之上的。”[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第2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在中國,知識分子的鼻祖是古代的“士”?!笆俊敝饕袃蓚€特點:一是“士志于道”的文化自覺意識,一是“明道救世”政治參與意識。細細想來,徐坤具有“士”的流風余韻。

      80年代,知識分子積極參與到思想解放運動中,一度找到了“為天下師”的感覺。但是,到了徐坤初涉文壇的90年代,市場經濟全面鋪開,新啟蒙運動業(yè)已沉寂,思想界普遍感受到“人文精神失落”的惶惑。徐坤這樣描述她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我和許多人一樣,一時難以適應,可以說切身感受到知識分子的失落,原來做學生時的一些想法、抱負、理想之類的,在現(xiàn)實面前碰得粉碎,人心里感到很灰,不知道前面的路該怎么走?!盵易文翔、徐坤:《堅持自我的寫作——徐坤訪談錄》,《小說評論》2005年第1期。]徐坤沒有就此沉寂,而是積極地反思和批判:一方面她的目光向外,重新審視知識分子的社會位置;另一方面她的目光向內,對知識分子自身的弱點進行“抉心自食”式的叩問。她的落腳點是知識分子的命運,但著眼點卻是中國文化——解剖文化的癥結,思量文化的創(chuàng)新,探測文化的走向。

      市場經濟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根本性影響,這是中國歷史上不曾出現(xiàn)過的情形。一時間,知識分子的處境、地位和作用問題,變得尖銳起來。實際上,即使商品社會沒有到來,知識分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也一直不甚明朗。在《梵歌》中,徐坤借助王曉明之口,說了這樣一段話:“玄奘啊韓愈啊,說了歸齊,也不過就是當朝者手里的一桿槍,需要儒的時候就祭孔,重用韓愈,需要佛的時候就推玄奘,供釋迦牟尼。”[徐坤:《梵歌》,《狗日的足球》,第173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后來,她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篇題為《傳燈》的小說,在歷史的縱深處反思知識分子的缺點和命運。神秀和慧能同為弘忍法師的弟子,為得到師父的衣缽,兩人從暗斗發(fā)展到明爭,竟至于兵戈相見。明空女尼一把火燒了寺廟,才算止住了沖突——這女尼就是武則天。登基后,女皇大興佛事,將南宗慧能推作正統(tǒng),以籠絡數(shù)目龐大的下層民眾;將北宗神秀奉為正法,以籠絡知識分子。借助這個小說,徐坤認識了這樣一個歷史真相:“政統(tǒng)”實際上一直駕馭著“道統(tǒng)”,以“道統(tǒng)”制御“政統(tǒng)”不過是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幻覺。魯迅對于知識分子的依附性和工具性早有體認,他在《從幫忙到扯淡》一文中說得明白:知識分子有的“幫忙”,參與國家事務;有的“幫閑”,吟詩獻賦,位同俳優(yōu)。在《“京派”與“海派”》《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等文章中,魯迅反復闡述這一觀點。徐坤的《白話》講的是一群碩士博士下鄉(xiāng),帶隊的伊騰處長訓話,質疑知識分子“治國平天下”的能力:“誰都鼓吹自己研究那玩藝兒是天下第一,都想給社會開藥方,整治一把社會,就憑你們這些人?”[徐坤:《白話》,《熱狗》,第12頁,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原文“玩藝”應為“玩意”。]事實上他們下鄉(xiāng)也都是用非所學,大都在臨時崗位上無所事事。

      知識分子“明道治世”的理想頗有說大話的嫌疑,那“士志于道”總該更切合實際吧?——知識分子的一個職能是追尋“道”,“文化和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自始至終都是士的中心任務”。[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第2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社會轉型需要新的文化形態(tài)與之匹配,知識分子該如何繼承既有文化?又該如何創(chuàng)新文化?《游行》已經初步涉及這些問題了。表面上看小說寫的是一位叫林格的女子的情史,深層里卻是一個文化尋找的寓言。程甲是正統(tǒng)文化的符碼,是吹著時代號角成名的詩人,林格做他的情人即是對神的身體獻祭,但程甲唯恐這種關系被泄露出去,損傷聲譽。黑戊從美國留學歸來,熟讀諸多西方理論,是西方文化的符碼,林格為他流產,他竟然讓自己的老婆出面善后。他們一個個都自私卑瑣,毫無責任感,這讓林格深感絕望。鑄造不出高貴人格的文化是應該被質疑的文化,林格膜拜的兩種文化轟然坍塌。失望之余,林格決定不再匍匐在任何神靈的腳下,她要做文化的生產者。于是,她拉贊助,搞排演,全力打造年輕的搖滾歌手伊克。伊克贏得了掌聲,贏得了市場,但他究竟也不過是大眾文化的造物,與民族的強大、文化的振興又有什么關系呢?

      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以香草美人自比的傳統(tǒng),林格即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化身。她在三個男人之間的逡巡,就是在正統(tǒng)文化、西方文化、大眾文化之間的尋找。三種文化并存于八九十年代的歷史空間,但卻無力滿足時代的精神需求,林格的失蹤就是生命意義不知歸于何處的隱喻。

      沒有現(xiàn)成的文化可以安置這個時代,知識分子只能自己創(chuàng)造文化。徐坤由此提出了更深的問題:“我們的路該怎么走,是要把國外的各種思潮在咱們這里重新演練一遍,還是該踩在老祖宗的路子上再從頭摸索一遍,這是一個問題……”[張鈞:《另一種價值和深度——徐坤訪談錄》,《小說的立場:新生代作家訪談錄》,第243頁,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中國當代文化走向何方的問題,讓徐坤一代知識分子陷入深深的焦慮。

      中國80年代諸多的文化思潮,實際是從對西方的引進開始的。這些西方文化是不是真正融入我們的血肉,化成我們的精神食糧呢?中篇小說《先鋒》就探討了這樣一個宏大命題?!叭龅北M管連上帝的毛也沒有摸到過,但是在創(chuàng)作激情的驅動下,他帶著幾個兄弟組建了“廢墟畫派”,拉起了西方“撒旦”“嬉皮”“雅皮”“垮掉的一代”的名號作虎皮,“開創(chuàng)了中國后現(xiàn)代藝術的先河”。[③⑤ 徐坤:《先鋒》,《熱狗》,第280、334、334頁,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他們推出了自己的作品,《存在》以金屬畫框代替了一切,《我的紅衛(wèi)兵時代》在爛泥上撒尿,《人或?!肥侨松砗团C娴募藿?,《行走》是倒立行走的裸羊和穿著羊絨坎肩的牧羊豬?;蛘哐b腔作勢,或者機械拼貼,或者戲謔搞笑……很顯然,這既不是繼承,也不是發(fā)展,而是毫無文化含量的淺薄模仿。就是這樣一批作品,歪打正著地贏得了滿腹西方術語無處施展的批評家的齊聲喝彩,“廢墟畫派”成了“先鋒派”。五年后,他們搞起“后衛(wèi)畫展”,擺出的還是類似的貨色,居然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不可否認,“撒旦”對藝術的探索是真誠的?!叭龅钡拿峙屡c魯迅的《摩羅詩力說》有關:“摩羅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歐人謂之撒但,人本以目裴倫(G.Byron)?!濒斞福骸赌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68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撒旦”是一個象征性符號,就是魯迅所推崇的“摩羅詩人”,具體指拜倫(裴倫)那樣充滿叛逆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量的人?!叭龅笔怯兴囆g理想的,他遺留下的畫框上分明寫著:“我要以我斷代的形式,撰寫一部美術的編年史?!雹蹖τ谒囆g真諦,他終生孜孜以求,從廢墟里的彷徨,到麥田里的尋根、寺院里的歸隱,再到為東山再起而對美婦人的妥協(xié),殫精竭慮。就創(chuàng)作而言,他選擇的是模仿西方的路子,而且已經贏得了金錢與聲譽。但是,他非常清醒地意識到,這僅僅是世俗的成功,他根本就沒有摸到藝術的殿堂。

      那么,“撒旦”為什么無法獲得藝術的成功呢?徐坤的一段話可以用以解釋:“由于改革開放,西方思潮大規(guī)模地一股腦地涌進,同時我們的傳統(tǒng)國學的根基又不是很扎實,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都被破壞掉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藝術活動就成了一種完全浮在半空中的活動……”張鈞:《另一種價值和深度——徐坤訪談錄》,《小說的立場:新生代作家訪談錄》,第242-243頁,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小說中,廢墟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隱喻,“撒旦”對廢墟的推崇就是出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信仰。傳統(tǒng)文化遭到現(xiàn)代文明的侵蝕,廢墟被改造成“仿古樂園”。徐坤顯然接受了林毓生提出的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觀念,認為文化“斷根”就不會有再度輝煌的希望,因此在她筆下,“撒旦”徹底絕望。

      絕望之中,“撒旦”留下這樣的遺言:“影子啊,快回到我的身體里來吧……”⑤“影子”意象大約取自魯迅的《影的告別》——影子是理想的自我,它總是對現(xiàn)實的自我充滿了厭棄,時時準備離開,導致“我”陷入自我分裂的痛苦。

      “撒旦”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創(chuàng)造力蒼白,成不了那個登上藝術殿堂的“影子”,于是,他以自殺求得解脫。

      那么,重走傳統(tǒng)之路又如何呢?徐坤在《斯人》中思考了這一問題?!端谷恕穾в袕娏业南笳魃剩P法神韻頗似《狂人日記》?!霸娙恕蹦7挛鞣皆姼瑁暶o起,導師高漢鏞認為他的詩歌缺乏“中國的古代的典”,于是帶他到地下室,去攻讀那些寫在竹簡木簡上的詩歌。但是,古老的詞句寒氣逼人,“字劃里邊封存的陰氣總是一陣一陣地往詩人的下體里灌,詩人的腳底冰涼,生殖器不時地往里縮小成一團”。⑦ 徐坤:《斯人》,《熱狗》,第123、124頁,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切身的生理體驗讓“詩人”體悟到中國“詩”的缺憾——“詩”字拆開,意為“寺中人所言”,“除了叫人斷絕欲念還能做什么?”他推己及人,如飲醍醐,“他發(fā)現(xiàn),高漢鏞的確是成天病病歪歪的,滿世界的人也都蔫頭蔫腦地打不起精神來,原來他們都是被‘詩’給閹過的”。⑦古詩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符碼,言古詩猶言中國文化。其實,魯迅早就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他在《青年必讀書》一文中說:“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魯迅:《青年必讀書》,《魯迅全集》第3卷,第12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傳統(tǒng)文化有禁欲傾向,但人的欲望并不能真正消除,于是導致人格分裂。這種文化的內在矛盾,在知識階層里造就了一批“假道學”。四銘(《肥皂》)維護風化,講究孝道,卻莫名其妙地買了一塊肥皂,潛意識里想給女乞食者洗澡。高爾礎(《高老夫子》)曾經寫過題為《論中華國民皆有整理國史之義務》的“名文”,但是到學校授課不過是為了看女學生。作為古久先生——這個源自《狂人日記》的人物——的學生,老姜續(xù)接了四銘和高爾礎的譜系,她一方面大講仁義道德,另一方面不斷對“詩人”性騷擾。問題的嚴重性在于,“老姜”這樣的假道學不是學問做得好,而是勢力太大,遮天蔽日?!霸娙恕钡那槿艘耘泄啪孟壬擅?,為了生存被迫懺悔,改投古久先生門下?!霸娙恕弊约簽榱顺鰢魧W,也被迫冒用古久先生的名義寫推薦信。

      寫到這里,徐坤似乎完全和魯迅站在一起,可是,接著讀《斯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復雜性。老姜勾引“詩人”遇挫,就刻意報復,“詩人”課堂上的幾句戲言,被她抓住了大做文章,直至暴力相加,搞得他氣息奄奄。幸虧高漢鏞及時趕來,把自己多年修煉而來的“氣”注入弟子身上,讓他起死回生?!皻狻笔侵袊湃死斫庥钪嫒松幕A?!肚f子·知北游》云:“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试煌ㄌ煜乱粴舛?。”以“氣”救命,合情合理,這個情節(jié)并非純然對武俠小說的戲仿。其實,“詩人”的行為亦傳達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信仰?!霸娙恕弊x大學之后,有一個儀式性的行為:每個周末都到紀念碑和天安門這段北京的中軸線上沉思默想——這條線連著的是歷代皇帝的寶座,最能代表中國正統(tǒng)文化。詩人還常常端坐在天壇、地壇、日壇、月壇之上——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人就是在這些祭臺上,召喚神靈,完成人與神的對話。這些行為表明他參悟傳統(tǒng)真諦的愿望。但是,他最終未能開悟,僅只意識到“歷史到我這里已經斷代了”,傳達出無力續(xù)接傳統(tǒng)的絕望。

      徐坤與她同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一樣,接受了林毓生等學者的學術思想,認為全盤西化的觀點存在謬誤,傳統(tǒng)根基非常重要,西方文化只有著床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上,才可能落地生根,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違背了這一規(guī)律只能失敗?!断蠕h》中像集裝箱一樣搬運而來的各種西方理論:結構主義、獸道主義、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舊權威主義、前現(xiàn)代主義及后現(xiàn)代主義等,全如過眼云煙,未能化成民族文化的營養(yǎng)。

      徐坤非常嚴肅地反思傳統(tǒng)文化,她一方面繼承了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知識分子的啟蒙立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予以激烈地批判;另一方面,她接受了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觀點,把傳統(tǒng)文化之根視作文化復興的起點。但是,這兩種觀點存在根本性沖突:傳統(tǒng)之“詩”是閹割生命的利器,傳統(tǒng)之“氣”卻又是救命的良藥。這種矛盾不免造就了作品的敘事裂縫,孰是孰非,不免令人困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分工和知識專業(yè)化越來越細致。福柯已經意識到“普遍知識分子”的時代已經終結,知識分子轉化為“專家型知識分子”。有學者認為,大約在1993年左右,中國知識分子基本完成了“職業(yè)化”。這意味著自那時起,“專家型知識分子”開始占據(jù)主流。徐坤的文化嗅覺異常敏銳,她不僅捕捉到這一點,而且寫出了知識分子“職業(yè)化”過程中的種種亂象。

      既然把知識生產當作謀生的手段,知識分子就應該恪守專業(yè)研究的職業(yè)道德。福柯認為學科專業(yè)存在自律性,“知識的動因在于知識的內部,知識具有一種話語的自律性,它可以自我裁決,自我運轉,它服從的不是外在的廣泛社會結構,它只服從于它內在的形式結構”。[汪民安:《??碌慕缇€》,第110-111頁,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8。]徐坤的作品告訴我們,現(xiàn)實是專業(yè)研究根本做不到自律自治,政治、商業(yè)及專業(yè)內部的權力斗爭,正阻礙著知識的正常生產?!惰蟾琛肪褪且徊繉iT討論專業(yè)缺乏自律問題的作品。玄奘圓寂國際學術會議召開,主席臺坐著縣鄉(xiāng)領導構成的“玄委會”常委,全國一流的學者專家只能坐在臺下的硬板凳上,權力從外部強行入侵,學術界無法保持系統(tǒng)的獨立性。德布雷認為,知識分子是“追逐名聲的動物”,[陶東風主編:《知識分子與社會轉型》,第8頁,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實際上何止名聲,權力和利益也是追逐的目標。為了掙錢,博士王曉明參與《則天大帝》劇本的寫作,讓韓愈和薛懷義同臺競技,讓玄奘和薛懷義成為前世今生,給盧舍那大佛鑲上兩顆虎牙……在商業(yè)利益面前,歷史的真實性不值一提。不空大師與空空大師在博士論文答辯會上斗法,阿梵鈴誰都不敢得罪,硬硬地把他們相悖的學術觀點捏在一起,才算功德圓滿。學術觀點的爭辯只是表象,他們真正較量的是世俗權力的高低。徐坤其他作品也揭露了學術喪失自律的真相:為了競爭職稱,于敬齋在學術委員會中貶低抹黑“免費姓焦”,“免費姓焦”則在學術會上予以反擊(《囈語》);為了金錢,寺院創(chuàng)辦了禪定函授班(《先鋒》);陳維高則把自己的“文化資本”與演員小鵝的肉體做了交換(《熱狗》)。世俗權力和商業(yè)利益在外部撕扯學術,個人利益爭奪和欲望釋放從內部扭曲著學術,專業(yè)的自治自律蕩然無存,由此,知識的真實性無法保障,文化垃圾的產生在所難免。

      這些高學歷高智商的知識分子,把全部的心智投入職業(yè)化場域,在那里爭奪、躁動,似乎全然沒有半點心思關注國家的前途、政治的清明、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拔幕a者要得到知識分子的名頭,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方面,他們必須從屬于一個知識上自主的,獨立于宗教、政治、經濟或其他勢力的領域,并遵守這個場域的特定法則;另一方面,在超出他們知識領域的政治活動中,他們必須展示在這個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權威?!盵〔法〕布爾迪厄:《現(xiàn)代世界的知識分子的角色》,崔衛(wèi)平編:《知識分子二十講》,第277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如果按照布爾迪厄的觀點看,這些“專業(yè)知識分子”最多只能算是文化生產者,而根本不是知識分子;他們甚至也不是真正的文化生產者,因為知識在他們那里根本沒有尊嚴和自律。

      對于知識分子階層的批判,徐坤的立場并不是把一切都放到一個平面上的后現(xiàn)代做派——那樣就等于泯滅一切價值,魯迅諷刺那樣的做法是“奴才式的破壞”。[④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魯迅全集》第1卷,第204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魯迅心中的破壞者同時也是建設者,“我們要革新的破壞者,因為他內心有理想的光”。④正是從這樣的立場出發(fā),魯迅曾經對文壇學界給予無情的批判,寫出《學界的三魂》《文壇三戶》《文人無文》《“中國文壇的悲觀”》等系列文章。徐坤算得上魯迅的傳人,她始終持守明確的優(yōu)劣準星,她曾說:“我心中的價值尺度和是非標準,我想前后還是比較一致的,跟整個人類的精神文明的高度和標準還是比較相通?!盵張鈞:《另一種價值和深度——徐坤訪談錄》,《小說的立場:新生代作家訪談錄》,第244頁,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束“理想的光”,徐坤才從不頹廢,她那支辛辣諷刺、無情批判的筆,才會傳遞給人們幾欲破門而出的力量。

      《傷逝》中,涓生與子君女士談理想,談文學,結果他們成了戀人;《白話》中的“博士”與劉曉玲也談理想,談文學,結果“博士”被劉曉玲的丈夫打得鼻青臉腫。相似的故事,不同的結局,象征性地意味著啟蒙時代的結束。從這個角度講,《白話》是一則文化寓言。

      對于知識分子階層的種種亂象,徐坤像外科醫(yī)生般地做著解剖,有冷嘲,有諷刺,有憤慨。但是,對于那個站在廣場上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啟蒙者,徐坤是不是也轉身離去了呢?不,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可是幾代精英留下的啟蒙情結卻在徐坤的心頭揮之不去。

      《鳥糞》中的“思想者”,被擺放到廣場中央,但無人理會,只有一群鴿子不斷地把糞便撒到他身上。他不甘落寞,走向人群,想“到民間去”,可是,他不僅遭到“庸眾”輕佻的撫摸與“語言的奸污和褻瀆”,①還被兩個民工砸掉了生命之“根”。一夜的遭遇讓他明白了“知行合一”的艱難:“思想者是不能輕易行動的,行動是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的”。②即便如此,他固執(zhí)地持守思想的自由和尊嚴,領悟了“人類靈魂的亙古不朽”,領悟了“思想是永遠都不能從人類頭腦中連根拔除的”。③

      就像司馬遷那樣,身體可以被閹割,可思想?yún)s永遠拒絕閹割。徐坤是有些悲壯的,在她眼里,即便是做一個犧牲者,啟蒙也依然要繼續(xù)。傳達這種意向的是小說《遭遇虛無》。主人公“旅人”就是一個雖九死而不悔的啟蒙者形象。遠方的“旅人”得了神諭,知道洪水即將來臨,于是趕回去拯救鄉(xiāng)人。族長拒絕他,鄉(xiāng)人原地不動;等洪水真的來了,族長反誣陷是他的讖語靈驗了,讓鄉(xiāng)人追殺他。這是一個拯救者為“庸眾”迫害的故事。魯迅曾對這樣的故事憤憤不平,在《藥》中,他為夏瑜鳴冤;在《復仇(其二)》中,他為耶穌抱屈;在《孤獨者》中,他忍不住讓魏連殳實現(xiàn)了“復仇”。徐坤筆下的“旅人”面對鄉(xiāng)人的追殺,不后悔,不反擊,不逃跑,而是陪他們一起葬身洪水。很顯然,徐坤是沿著魯迅的思路往下思考的,試圖以佛家“冤親平等”“以身飼虎”的精神化解啟蒙者與庸眾的矛盾——據(jù)說徐坤非常喜歡佛家思想。

      徐坤不是后現(xiàn)代主義者,不是知識分子的消解者,她始終以知識分子的身份審視世界,解剖自己,竭力把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袒露出來:有尋找不到社會參與空間的苦惱,有對文化創(chuàng)造力貧弱的恐懼,有在中西文化資源之間舉棋不定的困惑,有對專業(yè)知識生產無法自律的憤慨,有對啟蒙終結的失落和對啟蒙時代的懷戀……徐坤說:“從1993年到1994年,我在兩年之中寫下了《白話》《囈語》《梵歌》,以及《斯人》《熱狗》《先鋒》等中篇,極力想以我的稚嫩來表述知識分子繁復的精神困厄?!雹?/p>

      是的,她做到了,她用一支筆劃出了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軌跡,精準地展示了轉型時期知識分子的靈魂困惑。在文學史上,以知識分子身份從事寫作的作家并不多,魯迅、錢鐘書、王小波、李洱,徐坤可以置身于這個譜系而無愧色。

      【作者簡介】翟文鋮,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周 榮)

      猜你喜歡
      知識分子魯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誰遠誰近?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近代出版人: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復興之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抉擇
      知識分子精神內涵的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
      措美县| 合作市| 新巴尔虎右旗| 潞城市| 兴化市| 博白县| 东山县| 宁都县| 三明市| 乐平市| 舟山市| 肃宁县| 高邑县| 左贡县| 广州市| 天镇县| 铜梁县| 六安市| 同江市| 博客| 枣庄市| 湖口县| 焉耆| 花莲县| 明光市| 洛隆县| 嘉义市| 枝江市| 霍林郭勒市| 黑山县| 天台县| 内黄县| 淮安市| 蒙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临沧市| 象山县| 莱西市| 广东省| 凤台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