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梓涵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聽著耳機中緩緩流淌的音樂,我不知不覺想起外婆家的小村莊,想起外婆家的炊煙,想起外婆家的老灶臺……
外婆家的灶臺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原來雪白的灶壁已經(jīng)被熏成了青灰色,凹凸不平的紋理透露出滄桑的氣息,似乎訴說著道不盡的故事。每當我去小村莊玩時,外婆總會把幾個紅薯埋在灶膛里。隔壁家的小胖總喜歡跟我搶灶臺前的地盤,而我總是輸。那次他又把屁股撅起來,在灶臺前得意地扭來扭去,結果“轟”的一聲,火苗躥了出來,“啃”了他屁股一口。他哭著鼻子,捂著屁股跑了出去,而我吃著香噴噴的烤紅薯,特別開心。
黃昏后,外婆燒了一把柴,準備煮飯了。暮色開始吞噬大地,青翠的山腳下點綴著間間瓦房,屋頂升騰起來裊裊炊煙,白茫茫的似仙境。米粒在鍋中跳動,一股香味撲鼻而來,這時外婆喊道:“快來我家吃飯,剛燒好的咸飯啊。”鄰居們紛紛端著碗來我家,家里一下熱鬧起來。小孩子們顧不得燙,一口就咬了下去。外婆一邊扇著扇子,一邊說:“別燙著,慢點吃!”吃完后,大人們圍在灶臺邊閑話家常。老灶臺邊留下了陣陣歡笑。
漸行漸遠的流年,再也見不到老灶臺,再也聽不到柴火燃燒時畢畢剝剝的聲響,也聽不見外婆外公一叫一應的溫馨場景了,但那股柔和醇厚的味道,將是我記憶中永遠不會褪色的懷念,它是親情,是人間煙火,是我不變的鄉(xiāng)愁。
老師小語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一陣舒緩的音樂帶我們看到了外婆家的老灶臺。老灶臺邊,“我”和小伙伴搶烤紅薯;老灶臺邊,外婆給大家分享剛煮好的咸飯。這美好的一切也將成為小作者不變的鄉(xiāng)愁。
【作者系福建廈門市思明區(qū)檳榔小學五·6班學生,指導并置評: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