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管理是藝術,也是科學。班主任做好建班育人工作,需要用愛浸潤生命,也需要認真學習了解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嘗試將這些知識運用在班級日常管理中,以科學的帶班實踐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教育規(guī)律;學生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63-0067-03
【作者簡介】武燕,江蘇省張家港市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張家港,215600)德育研訓員,高級教師,張家港武燕(心理教育)德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教育是藝術,也是科學。教育工作一定是建立在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基礎上,建立在對兒童身、心、腦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入研究上,因為兒童的認知、學習、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和身體密切相關。班主任做好建班育人工作,需要用愛浸潤生命,也需要研究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班主任要認真學習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嘗試將這些知識運用在班級日常管理中,以科學的帶班實踐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一、學會學習: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探究
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職責,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通過主題班會,用主題討論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大腦發(fā)育的知識,探究如何養(yǎng)成好習慣。
在“大腦需要什么”主題班會上,我要求學生根據活動前的準備,小組分享學習成果。由于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生的講解條理清晰、圖文并茂、論據充分,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同學介紹影響大腦發(fā)育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我請他們思考哪些好的行為習慣能促進大腦發(fā)育,學生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并整理形成了思維導圖。有了這個能促進大腦發(fā)育的好習慣指南,學生們?yōu)榱恕俺蔀槁斆魅恕保袆由细杂X了。在“記憶的秘密”主題班會上,他們一起學習“遺忘曲線”,討論如何有效記憶。他們發(fā)現,課間兩分鐘,睡前八分鐘,都是記憶的黃金時間,可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回憶重要知識點。于是,課前教室里變得安靜了許多,學生們會靜靜地坐著回憶復習。在“學習的秘密”主題班會上,我給學生看“學習金字塔”圖。有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到“講授給別人”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他主動說:“以前一有人問我問題,我就特別煩,覺得耽誤了我的時間,現在我要感謝那些向我請教問題的同學,因為他們?yōu)槲姨峁┝藢W習鞏固的機會。”在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引導下,學生們更愿意提問題,也更愿意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合作意識明顯增強了,互幫互助的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所以,班主任要尊重科學、尊重規(guī)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進而促發(fā)自覺的行為。
二、學會控制情緒:變應對問題為自主成長
神經成像的證據表明,與成年人相比,青少年不論是面對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其杏仁核、腹側紋狀體等皮層下邊緣系統的活動都更加強烈,而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功能卻尚未完善,在情緒刺激下杏仁核的活動更加激烈并且在調節(jié)情緒方面出現更多困難。再加上青少年往往不能準確預估行為的后果,難免會出現行為失控的場面,學生的紀律養(yǎng)成也就成了班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教育訓斥是班主任最本能的反應?!扮R像神經元”的研究表明,班主任暴怒的情緒狀態(tài)只會傳遞給學生簡單粗暴地處理問題的方式,對于他們的成長沒有好處,班主任一定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意識地加以調節(jié)和控制。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不僅僅要制止沖突和爭吵,還應該把這一經歷轉化為發(fā)展學生大腦的契機,讓學生學會如何處理問題并得到成長。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只有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讓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fā)揮,讓學生逐步學會自我管理,班級管理工作才能更加有效。
對于情緒失控,班主任可以用“大腦的蓋子打開了”引導學生用“掌中大腦”讀懂情緒,如大拇指代表的杏仁核負責掌管情緒,其余四根手指代表的大腦皮層負責理性思維,握拳的動作代表“理智狀態(tài)”,五指張開的動作代表“情緒跑出來了”。通過學習,學生明白了人一旦被情緒控制,就會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所以當學生情緒失控時,我會提醒他們:“感覺自己情緒快不受控制的時候,就可以做一下這個動作,給大腦一個冷靜的機會?!?/p>
經過訓練,當班級里出現吵鬧的時候,班長不再聲嘶力竭地大喊“不要吵”“保持安靜”,而是舉起右手,做一個“把大腦的蓋子蓋起來”的動作,看到的同學就會安靜下來,慢慢地他們會發(fā)現,安靜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次,我因為一個學生犯錯沒有控制好情緒,班上的一個學生默默地舉著右手,做起了“把大腦的蓋子蓋起來”的動作,那個瞬間,我迅速冷靜了下來,帶著學生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教師基于腦科學知識的日常教育行為,不僅為學生做了好的示范,也贏得了學生們的合作,班級工作順暢了很多。
三、學會溝通:變單向指令為雙向互動
協同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一致地完成某一任務,實現某一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根據家長的需求,邀請有關人員傳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促進家庭與學校共同教育。家校協同,不僅是國家的政策導向,更應是班主任的自覺選擇。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和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都有待提高,雙方協同意識還不夠,家校協同很多時候還停留在“教師發(fā)布指令、家長參照執(zhí)行”的淺表層面,協同并未真正發(fā)生。
筆者會主動請家長觀察孩子、回應孩子。孩子的改變,家長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這也激發(fā)了家長們求知的愿望。于是,家長會從“批斗會、告狀會”變成了“學習會、分享會”。家長們在學習中認識到:“孩子的大腦是可塑的,人際關系塑造了孩子的大腦。比起我們講道理,孩子們更喜歡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要對逐步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更多的尊重,幫助他們獲得成功,而不僅僅是指責說教?!奔议L們開始學著用一種新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家庭教育,反思過往教育中的冷漠、粗暴對孩子帶來的傷害。一位媽媽說:“以前聽到孩子說‘班上好多人比我考得差’時,我會覺得孩子只會和差的比,一點兒也不要好,但是現在孩子這樣說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孩子其實是希望得到我的肯定。我會試著肯定他的努力、承認他的進步,當我對孩子的現狀有更多的接納時,孩子反而會主動承認自己的不足,愿意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標?!币晃话职终f:“以前我家女兒不愿意和我溝通,我總用叛逆來解釋她的冷漠,沒有想著去改變現狀。經過學習,我意識到我和她談話的主題永遠只有學習,還總是指責她?,F在我會有意識地與她交流彼此的愛好,多傾聽、少指導,我們的關系比以前親密了很多。”
在我的引領下,我們班的家長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每次學習后,筆者都會把自己和部分家長的學習心得分享在班級群里,同時及時反饋孩子的發(fā)展變化,讓其他家長有更為直觀的感受。漸漸地,家長們形成了愛學習的良好氛圍,他們還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申報家庭教育講座主題。我也在和家長的互動中,形成了真正的合作伙伴關系,家長真正成為了班級管理的資源庫、力量源。班級的許多活動,家長們都特別愿意參與,學生們在和諧的家庭和班級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班級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教育一定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當教師和家長對青少年不同成長階段的問題的辨識度提升時,當教師和家長能透過青少年行為表現認知其背后的心理狀態(tài)時,我們就能夠跟青少年進行更有針對性的互動,而青少年也能夠在發(fā)現、理解和尊重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阿內特.阿內特青少年心理學[M].6版. 郭書彩,劉麗紅,胡紫薇,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2]趙鑫,張潤竹,周仁來.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心理學,2014,22(4):713-717.
[3]麥從心.班會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24):50-51.
[4]詹森,納特.青春期的煩“腦”——寫給家長的青少年生存成長指南[M].王佳藝,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