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自古以來,揚州閑適的“慢生活”都令人神往。大多數(shù)揚州人早上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面店、餅鋪,或與家人、朋友去品嘗今日的第一口美食——“皮包水”。每次我回?fù)P州老家,晚上若有飯局,酒酣耳熱之際,總有好客的親友招呼大家:“明天我請吃早茶,誰都不許缺席哦!”
吃早茶要趁早。天剛亮,一些有名氣的茶社已是人頭攢動、座無虛席。蒸籠的熱氣、茶葉的香氣充盈在大廳的各個角落,讓人好像置身于熱鬧非凡的街市,揚州城的一天是被早茶喚醒的。要吃到早茶,必須多人配合,一人負(fù)責(zé)排隊買茶點券,一人去找碗筷餐具,其余人在廳內(nèi)來回巡視,一瞅見有快用完餐跡象的桌位,則立刻機敏地站到此桌前,咽著口水默默等待食客打著飽嗝、剔完牙離開。坐定后,旋即迎來幸福的焦慮感,由于早茶生意太好,白案師傅來不及做,所以得耐著性子等餐。當(dāng)你一遍遍地催問服務(wù)員包子有沒好時,他都會和顏悅色地說道:“快了,快了?!睂嵲诒蝗舜叩脹]辦法,他便拿出殺手锏:“總不能讓我把還沒蒸熟的包子拿給你吃吧?”于是,時常有急性子的食客跑到后廚捧蒸籠的場景。當(dāng)你練得心若止水時,往往服務(wù)員就會捧著比他還高的蒸籠來到你桌前,麻利地卸下蒸籠,核對清單,再將剩余的蒸籠送到別桌去。
揚州早點豐富,常見的有包子、燒賣、油糕、蒸餃、油墩、糍飯團(tuán)等30余種,頭道招牌菜是燙干絲,一片豆腐干可被分成17層再切絲,最考驗廚師的刀功,一般由主人站起來,搭配上麻油、醬油、醋,用公筷翻拌,入口清爽綿軟、鮮美雋永。主打面點是各式熱氣騰騰、雪白的包子,皮薄、汁濃、味鮮,常見的有肉包、菜包,肉包有皮凍輔料入餡,一口咬下去,汁水奔涌。但我更喜歡菜包,綠色的鹵汁滲透于包子的皺褶里,既有蔬菜的清香,又有筍丁的鮮香,還混雜著一絲肉香,咸中帶甜,好吃得不得了。近年來,揚州包子名聲在外,為適應(yīng)四方來客,在尺寸、顏色、口味上都作了一些調(diào)整。若想吃傳統(tǒng)手藝制作的包子,一定要去揚州下轄的高郵,那里的包子很大,面粉里加了堿,白中偏黃,吃起來更香。揚州人吃早茶時,習(xí)慣喝綠茶,如綠楊春、魁龍珠,沖泡后色澤翠綠、芳香清高,可解面點吃多后的油膩。
如果說揚州早茶是“大家閨秀”,那么廣東早茶就是“小家碧玉”。揚州的包子、燒賣、蝦餃起碼有廣東的兩倍大,所以蒸籠、盤、碗、碟等器具的尺寸也大了很多。不同于廣東人吃早茶的慢條斯理,一道道茶點源源不斷上桌,再順帶談?wù)勆馍系氖?,一頓早茶能吃到11點鐘;揚州人吃早茶大刀闊斧,各式菜點瞬間會堆滿一大桌,早茶時光也相對短一些,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開開玩笑。由于揚州包子塊頭大,餡足汁多,吃四五只肯定管飽,有時還要點上魚湯面、餃面等主食,故而通常早茶結(jié)束時,仍剩下不少包子,食客們會打包帶回家,重新蒸一下,可當(dāng)幾天早餐。
最近,我和老友覓得一處深藏在揚州巷陌中的早茶店,招牌褪色,墻面斑駁,卻擋不住洶涌的人流,不算大的店里坐滿了附近的老客,有人悠閑地倒了一碟醋再添幾根姜絲,邊吃包子,邊品起小酒。小店的包子、燒賣、蒸餃都是皮薄、餡多且分量足,口味不比富春、冶春的差,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氛圍的“接地氣”。就像人們?nèi)ツ切┲枭缫粯?,喜歡在熱鬧的大廳擠著,不愿去冷清的包廂,因為早茶文化只有在活色生香的市井百態(tài)中,才能茁壯成長、綻放如初。
(編輯 耿明月)
123750170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