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琪
悠悠的小提琴聲稀釋心中的繁雜,為繁重的工作帶來恬淡與悠揚?!半s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鉆研水稻的閑暇有拉小提琴的愛好,以謀合知識與感情的調和,追求高雅的娛樂。
我認為,無論哪行哪業(yè),都應在人生中不斷向“高尚”攀登,用高雅的興趣愛好使勞動與美育相調和。
勞動缺乏美育為輔,會使人機械呆板,甚至沒入物欲低俗。而有了美育為伴,人便生動鮮活,有血有肉,獲得精神上的高尚。
18世紀和19世紀的兩次工業(yè)革命,人們沉迷于擴大生產(chǎn),擴大銷量,不間斷地勞作,最后走上了沉迷物質與金錢而忽視內在心靈美好的歧途,面對物欲彌漫的金錢社會,《夜鶯與玫瑰》刻畫了一位兢兢業(yè)業(yè),以歌喉獻于世界,早晚勞作卻心存美好,最后殞于浪漫的夜鶯形象。夜鶯不僅敬業(yè),她還懂得欣賞玫瑰的美,因而獲得極高評價。但反觀那位年輕人,只重視金錢地位,在他的職業(yè)之余,他不懂得欣賞美,去感悟美、留戀美,使他變得冷血無情,思想與精神極為低俗。
美育沒有勞動作為主體,會讓人空虛荒蕪,甚至沉迷幻想,迷失自我。而有了勞動的支撐,人生的價值才得以體現(xiàn),生活才變得更加有意義,
綜藝節(jié)目《變形計》中有一期講述了一個城市女孩的故事:她家中極富,16歲輟學回家,整日外出寫生、散步、參觀博物館打發(fā)閑散時光。不得不承認,她現(xiàn)在需克服的最大敵人便是“無聊”,在該意氣風發(fā)、勤奮刻苦學習的年齡放棄了學習,她的人生便沒入了無聊、發(fā)呆與幻想,其人生結果可想而知。腦袋富有才能口袋富有,沒有知識作為支撐,終不會富過三代。只有在美育中加入知識的力量,向“高尚”攀登才會強健有力。
揆諸當下,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有多少人是整日忙于工作而無閑暇或心境靜靜地坐下來看一會兒書、欣賞一場音樂會?又有多少人是受不了時代的競爭,直呼“內卷”而選擇“佛系”與“躺平”,沉迷音樂、小說、電影而對工作喪失熱情,抱麻木之態(tài)?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敢于與不良風氣斗爭,勤奮刻苦,踏實肯干,將勞動貫徹于行,將美育牢記于心,無論進入哪行哪業(yè),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都要勇向“高尚”攀登,調和好勞動與美育。
390250190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