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一、 研究緣起
(一)為兒童構筑親近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閱讀生活
泱泱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其間熠熠生輝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既是中華民族之魂,也是炎黃子孫之根。然而當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由于教育功利價值的影響和西方舶來文化的沖擊,部分家長和教師對于學生傳統文化素養(yǎng)的積淀比較忽視。 其次,部分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雖有所重視,但選擇的教育方式和學習內容有待商榷。比如,一些學校傳統文化的學習內容多為“國學”“讀經”等,內容大同小異,形式單一刻板,重形式輕內化,學習表面化。
文化的內化需要認知、情感、行為的協調一致。在學生學習階段,傳統文化的知識與技能學習不應成為主流,如何以適切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情感,才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本課題實施“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旨在為兒童構筑親近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閱讀生活。
(二)讓繪本成為發(fā)展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美好資源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具有生長力的素養(yǎng),是最主要、最本質的種子素養(yǎng)。依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的內容。
繪本是一種圖文合奏的兒童文學,它天然地吻合兒童的天性。繪本是一種美好的課程資源,它蘊含著知識的傳遞、美學的浸潤、哲學的啟迪、品格的塑造,更有文化的傳承。教師將繪本納入低年級的閱讀生活,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中國風”繪本特有的藝術元素和文化味道,承載著民族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tài)度,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借由繪本閱讀課程,構筑兒童的閱讀生活,使兒童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蒙的融通,讓優(yōu)秀傳統文化作為精神因子滋養(yǎng)兒童的生命成長,是本課題研究的旨歸。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傳統文化啟蒙
讓學生初步建立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親近、認知、認同與自信感。其中,傳統文化指反映中華民族特質和歷史風貌的道德思想、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三方面。優(yōu)秀傳統文化特指經過歷史淘洗和當下審視,大家共同認可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粹部分。文化啟蒙指依據學生心理發(fā)展和年齡特點,在小學階段開展形式豐富的閱讀體驗活動,初步培育兒童的文化認知、文化認同與文化自豪感。
(二)繪本閱讀課程
繪本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點:以圖畫為主,可以沒有文字,但不可以沒有圖畫;頁與頁之間的連接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具有故事的情節(jié)性;內容一定會明確突出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繪本閱讀課程,是指基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蒙,對繪本閱讀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方面構建與實施的課堂。
(三)“中國風”
指的是蘊含大量中國元素和優(yōu)秀傳統文化因子的繪本,既包括中國作家的原創(chuàng)繪本,也包括國外作家創(chuàng)作的中國元素濃郁的繪本。
三、研究目標
(一)構筑“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
基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蒙,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對《“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進行課程綱要的制訂,并從實踐層面探索課程的價值取向、內容設計以及導讀策略,完善形成一門主題化、結構化、序列化的拓展課程。
(二)實現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童年啟蒙
借由繪本閱讀課程,構筑兒童的閱讀生活,讓兒童以適切的方式去親近、浸染優(yōu)秀傳統文化,實現繪本資源與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蒙的融通,讓優(yōu)秀傳統文化作為精神因子滋養(yǎng)學生的生命成長。
四、研究實施
(一)“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的設計
1. “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目標的確定。
通過查閱《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等文獻資料,結合文獻中關于低年級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分級目標要求以及語文學科閱讀要求,本研究確定了《“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直觀化的繪本閱讀,點燃學生課外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初步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能堅持每天閱讀。
(2)通過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滲透,使學生初步掌握繪本的閱讀方法,學會運用精讀、泛讀等多種方法閱讀,初步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
(3)發(fā)揮繪本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積極作用,激發(fā)學生主動挑選喜歡的繪本進行閱讀,并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受到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至少閱讀“中國風”繪本24本,并能樂于和他人交流分享閱讀的收獲。
2. “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書目的選擇。
繪本浩如煙海,但大量的繪本卻來自于歐美、日本等國外作品的引進。近年來,隨著國內原創(chuàng)繪本興起,“中國記憶”“中國風”等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內容的繪本在日漸增多,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
本研究將“中國風”繪本分成童心童謠、節(jié)日記憶、人物故事、動物傳奇、智慧哲思、親情友情六個主題單元板塊,每個主題單元遴選出相應的典型繪本,實現序列化、結構化的編排(如表1)。
3. “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實施的建議。
基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蒙的繪本閱讀課程,應從學生立場出發(fā),選擇適切的課程實施方式,努力讓閱讀課程游戲化、快樂化,以追求繪本閱讀與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蒙二者效益的最大化。繪本閱讀導讀課的方式可采取體驗式、開放式、互動式、拓展式等。
體驗式: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角色體驗,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無論課外獨讀還是課內共讀,都應在課內為學生搭建交流分享展示的平臺。在交流中,讓學生體驗成就和分享的快樂,強化其閱讀興趣,提升其閱讀品質。
開放式:教學地點開放,可以根據需要在不同的地點學習,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教學人員開放,導讀者可以是教師、學生、家長志愿者,也可以是多名引導者共同引導;閱讀內容開放,不必都精讀出版的繪本,也可以精讀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
互動式:互動形式應多種多樣,比如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班際互動,繪本作者和讀者互動,等等。
拓展式:結合閱讀內容開展拓展延伸活動,可以誦讀、講述、表演、創(chuàng)作、繪畫;可以舉辦攝影、采風、剪紙、制作、書法等活動,展示閱讀成果,增強閱讀續(xù)航力。
4. “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評價的構想。
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持續(xù)閱讀,保證閱讀的數量,提高閱讀的質量,全面落實“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目標,因此作出如下評價建議。
(1)以展示性評價為主導,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的研發(fā)與實施,最終目的是為每個學生打上積極亮麗的精神底色。本課程多用展示性評價的方式,搭建豐富的交流展示平臺,給每個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促進每個學生自信陽光地成長。比如,開展繪本誦讀、繪本劇展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將自己的閱讀收獲用舞臺展示的方式呈現出來;打造線上展示平臺,形成具有良好氛圍的班級閱讀圈。
(2)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線,真實記錄學生的點滴成長。
閱讀存折:設計“閱讀大富翁”存折,以虛擬幣的形式體現學生的閱讀成果。必讀書目,組織閱讀考級;選讀書目,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如講故事比賽、繪本劇表演、繪本故事競答、撰寫個性化讀書筆記等;也允許學生采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呈現和交流學習收獲。每次活動賦予一定的“幣值”。每學期,幣值數居前5名的同學,根據金、木、水、火、土的排序,分別授予“悅讀·金星”“悅讀·木星”等稱號。
評價多元:從課程目標出發(fā)設計個人評價量表。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采用教師、同伴、家長、自我等多角度評定的方式;評價內容多元,指向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展(如表2)。
成長手冊:建立“中國風繪本閱讀之旅”成長手冊,將活動照片、學生作品、活動感受都記錄在成長手冊里。
(二)“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的實施
“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的實施樣態(tài)有三種:繪本導讀課、主題活動、學科統整。繪本導讀課,在學校每周一節(jié)的繪本課上常態(tài)實施;主題活動,繪本閱讀的延伸活動,課外或者線上開展;學科統整,教師根據統編本教材內容的編排,在語文課上適時實施。
1.繪本導讀課的范式。
繪本導讀課的范式,主要包括指向主題感悟的繪本課、指向文字表達的繪本課、指向美學鑒賞的繪本課三種課型。
(1)指向主題感悟的繪本課。
指向主題感悟的繪本課,在梳理情節(jié)、了解人物的基礎上,進行繪本主題的提煉與交流,在學生心里埋下優(yōu)秀傳統文化啟蒙的種子。其導讀流程一般為引發(fā)思考期待—梳理情節(jié)走向—了解人物特點—探討主題指向—發(fā)現秘妙驗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相應的閱讀單,并推進閱讀向縱深發(fā)展。
比如,繪本《老貓老貓》用北方童謠的形式講述了關于老貓的一出荒誕不經的喜劇,所表達的主題是:好情緒對人和生活的重要性,不要陷入壞情緒的循環(huán),要做一個豁達包容的中國人。閱讀導讀單是這樣設計的:
一、老貓心情大猜想
請仔細觀察封面,猜想老貓現在的心情怎樣,把你認為正確選項前的圓圈涂上喜歡的顏色,并和小伙伴說說這樣猜想的理由。
二、閱讀故事,完成情節(jié)階梯
仔細觀察老貓的樣子,完成故事情節(jié)階梯,并在每一階梯上畫上老貓的表情圖。
三、交流發(fā)現老貓生氣的真正原因
老貓氣得回家睡悶覺,是因為
;
老貓起來喝水摔了瓢,是因為
;
……
老貓甩開家伙去撞鐘,是因為
;
老貓最后號啕大哭,是因為
。
四、發(fā)現秘妙,想象故事的結局,驗證對主題的感悟
前后環(huán)襯對比讀,找出其中的不同,猜測故事的結局可能是怎樣的。
(2)指向文字表達的繪本課。
指向文字表達的繪本課,把繪本作為寫作素材資源,結合繪本故事的閱讀進行看圖寫話、補白寫話、續(xù)編故事以及模仿創(chuàng)作等各種寫作活動。比如,《十二只小狗》的導讀,從目標的確定到導讀的實施,無疑是緊扣培養(yǎng)學生表達創(chuàng)作的,并在表達活動中滲透敬畏生命、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啟蒙。
教學目標:
1.借助繪本資源,開展連續(xù)寫話行動,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
圍繞一個主題把圖意表達清楚。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看圖寫話”兩件寶物:觀察、想象,就藏在繪本《十二只小狗》里面呢。
二、引導觀察,積累優(yōu)質語言
觀察任務1:尋找第九只小狗。
觀察任務2:尋找老師最喜愛的那只小狗。
三、引導想象,打開思維之門
1.想象畫面之外:借助“主人的靴子”想象主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想象人物的心情:借助封面想象主人和狗媽媽的心情。
3.想象聲音:想象小狗睡覺的聲音。
四、提示小絕招,引導有條理、有重點地寫。
(3)指向美學鑒賞的繪本課。
指向美學鑒賞的繪本課,在進行繪本故事內容理解導讀的同時,引導學生品味繪本富有中國味道的藝術元素,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比如,《我是花木蘭》通過剪紙藝術描摹了古代花木蘭的巾幗英雄形象。《進城》也是通過造型夸張的剪紙皮影戲,講述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父子騎驢”的中國寓言故事。教師把《云朵一樣的八哥》《紙馬》等剪紙藝術特色彰顯的繪本帶入課堂,與《我是花木蘭》構成群書閱讀,進行比較賞析,讓學生領略剪紙傳統藝術的魅力。
再比如,《桃花魚婆婆》的蠟染藝術、《孟姜女》《狼婆婆》的水墨畫風格、《司馬光》的楊柳青畫風、《烏龜一家去看?!返乃{布貼布繡,都洋溢著濃郁的中國味道。教師在講述繪本故事的時候,鏈接相關知識,能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增強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2.主題閱讀活動的創(chuàng)意設計。
基于傳統文化啟蒙,依托繪本閱讀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主題系列活動。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依托繪本閱讀,開展主題活動;二是依托節(jié)日活動,開展探究活動。
依托繪本閱讀,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對于童心童謠主題單元,開展“中國風”繪本表演誦讀;對于人物故事主題單元,開展“中國風”繪本名人長廊陳列展(畫像+事跡);對于動物傳奇主題單元,開展“中國風”繪本戲劇表演;對于智慧哲思主題單元,開展“中國風”繪本故事講述大賽;對于親情友情主題單元,開展家譜繪制、“我和家人(朋友)的故事”繪本創(chuàng)作大賽。
依托節(jié)日活動,開展了“新年好呀”、中西節(jié)日文化比較探究活動。比如,新年將至,為了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本研究以《團圓》《小年獸》《冬至》等繪本閱讀打開課程,以問題驅動探究,以表達重構經驗,創(chuàng)設開展了“新年好呀”主題活動(如表3)。
再如,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比較的主題實踐活動——
(一)引發(fā)討論:從繪本《萬圣節(jié)的大南瓜》了解西方人怎樣過萬圣節(jié)。
(二)勾連體驗:我們是怎樣過清明節(jié)的?出示繪本《中國傳統節(jié)日·清明節(jié)》的幾個畫面,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了解清明節(jié)的習俗。
(三)鏈接閱讀:導讀繪本《荷燈照夜人》,了解中國中元節(jié)的習俗。
(四)引導發(fā)現:中國人有著“禮敬亡靈”的思想,而西方的亡靈節(jié)更傾向于娛樂化。
3.繪本與學科統整的路徑探尋。
繪本與學科統整,能夠促進兒童作為學習主體積極參與,在閱讀體驗中認知審美水乳交融,深度學習得以充分展開,從而讓高階閱讀走向深處。統整的策略有“1+1”單篇課文+單本繪本、“1+N”單篇課文+多個繪本、“1+點”1個繪本+語文知識點。
比如,繪本《你的手 我的手 他
的手》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的“識字加油站”統整,“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不再僅僅是生字詞語,而是親情的聯系、血脈的延續(xù)以及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繪本,讓識字課有了情感,有了溫度。
再比如,繪本《不是方的,不是圓的》與二年級上冊《端午粽》統整,設計了表達上的比較:
鼠大寶: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塊(香香的)肉。
鼠二寶: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塊(香的)肉。
小朋友,你喜歡吃誰包的粽子?你準備包一個怎樣的端午粽呢?
出示填寫:我包的粽子外面是用(? ? ?)包的,里面裹著(? ? ? ? ?)糯米 ,中間有(? ? ? ? ? ) 。
教師引入繪本資源,將教材與生活打通,構建了一個立體、直觀的閱讀情境,不僅讓學生浸潤于傳統文化之中,還將學生的思維向深處推進。
五、研究成果
(一)研發(fā)了一門富有特色的課程
1. 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綱要》
課程類型:拓展性課程。
教學材料:繪本;統編本語文教材。
授課時間:共計24課時。(1~2年級每學期6個課時,每周一節(jié)的繪本閱讀課堂實施,主題活動、學科統整課程未計入授課時間。)
授課對象:1~2年級學生。
課程簡介:“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是我校自主研發(fā)開設的一門校本課程,旨在構筑豐富的閱讀生活,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學生心田埋下熱愛、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綱要文本:(略)。
2.創(chuàng)生了美好的課程資源,提升了教師的研修能力。
本課題研究從書目設計、文本解讀、導讀設計、教學課件等進行了資源包的建設,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資源庫。同時,教師在一個個課例打磨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改進,提升了對于課程的理解和研發(fā)能力。在研究進程中,課題負責人面向全區(qū)語文教師做了題為《繪本與學科統整》的主題報告和課例分享。
(二)提升了兒童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研究樣本班級的學生閱讀興趣被點燃。研究實施期間,人均閱讀“中國風”繪本40本以上,中外繪本100本以上,受到家長的廣泛贊譽。
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被激發(fā),原創(chuàng)繪本人均1本以上,在學校首屆十佳原創(chuàng)繪本大賽中,樣本班級學生占了3席。如學生原創(chuàng)繪本《我和妹妹畫畫》,表現了“二孩時代”哥哥愛護妹妹的親情故事;學生原創(chuàng)繪本《我有一只神奇的筆》受到中國民間故事“神筆馬良”的啟示,極富想象力,展現的是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故事的形式和內核都很“中國”。
和平行對照班相比,經過多次質量調研分析,樣本班級的學生語文整體素養(yǎng)較高,其中表現顯著的是閱讀和習作。在學校的誦讀表演、繪本戲劇的展演中,多次獲得校級一等獎的好成績。
綜上所言,樣本班級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均有正提升。
(三)播撒了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爸袊L”繪本閱讀課程的實施,修正了學生對異國文化的偏好,在學生的心田播撒下了堅守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童心童謠”主題閱讀,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也感悟到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積極向上的品格?!肮?jié)日記憶”主題閱讀,學生了解了傳統節(jié)日的民風民俗,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重視團圓、敬畏天地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心理?!叭宋锕适隆敝黝}閱讀,學生從司馬光、花木蘭、孟姜女、桃花魚婆婆等不同人物身上,感悟到炎黃子孫勇敢善良、不畏強暴、舍生取義的民族個性和家國情懷?!皠游飩髌妗敝黝}閱讀,學生從故事中感悟到中華民族重視親身實踐、敬畏生命、堅韌不拔、崇尚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爸腔壅芩肌敝黝}閱讀,學生從中汲取辯證唯物主義、批判性思考、合作分享、珍惜感恩等中華傳統智慧?!坝H情友情”主題閱讀,讓學生體味到中華大家庭耕讀傳家、守望相助、相親相愛的文化信仰。
總之,在國外繪本浩如煙海的當下,“中國風”繪本閱讀課程的研發(fā)實施,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生活,實現了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啟蒙,促進了學生向陽生長。
219950118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