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西省圖書館藏國家珍貴古籍題跋輯考

      2022-03-14 15:47:43王昭勇
      圖書館研究 2022年6期

      王昭勇

      (江西省圖書館,江西 南昌 330199)

      江西省圖書館是國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現(xiàn)藏有古籍4.8萬余種38萬余冊。1982年編纂的《江西省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收錄善本935部,2015年出版的《江西省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善本3 791部。入選第一至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凡117部。本文對未經(jīng)刊布、內容完整、各具特色的六種珍本古籍題跋予以整理、輯錄,并略做考證。

      1 《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唐)白居易撰,明嘉靖十七年(1538)伍忠光龍池草堂刻本,周靖跋,白鶴山樵批

      戊寅秋,得《長慶集》一部,云“唐荊川先生①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江蘇武進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淮揚。撰有《荊川集》等。所閱者”,予未見先生真筆,難定真贗,姑妄記之。讱齋周靖。(《白氏文集后序》末,下鈐“忠介子孫”朱文方印,“周靖之印”白文方印。)

      戊寅冬杪讱齋主人閱第二次,己卯冬日閱第三次,辛巳第四次。(卷三十七末)

      壬午遭母尤,隨喪偶,遂大病五六載,戊子春又閱一次,年已六十四矣。讱齋周靖記。(卷三十七末)

      《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十二行二十字,白口,單白魚尾,左右雙邊。前有唐長慶四年(824)元稹《白氏長慶集序》,《序》后有刊記一行曰:“嘉靖戊戌春王正月既望吳郡晚學伍忠光校刻于龍池草堂”。又五代廣順三年(953)陶穀《龍門重修白樂天影堂記》。后有唐會昌五年(845)白居易《白氏文集后序》。此本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05434)。

      伍忠光,明嘉靖吳郡人,其室名為“龍池草堂”。除《白氏文集》外,另在嘉靖十六年(1537)刻印過唐張說《張說之文集》二十五卷,序后有“嘉靖丁酉冬十月朔旦椒郡伍氏龍池草堂家藏本??笨Z一行。

      周靖(1645—1710),字敉寧,號讱齋。江蘇吳縣人。從陸隴其游,孝友篤誠,涵養(yǎng)有得,于書無所不窺,尤精六書之學,撰有《篆隸考異》等。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印其祖父周順昌所撰《周忠介公燼余集》。

      據(jù)跋文,周靖于戊寅,也即康熙三十七年(1698)秋獲得此《白氏文集》,閱一次,后又在是年冬閱第二次,又康熙三十八年(1699)第三次,康熙四十年(1701)第四次,經(jīng)歷人生大變故后,又康熙四十七年(1708)閱第五次??梢娖鋵Π拙右自姼杓按吮镜恼鋹鄢潭?。

      此書有白鶴山樵朱筆批點校注,書凡十六冊,每冊卷端皆鈐“白鶴山樵閱”朱文印,其批語皆在書眉,簡潔明了,一語中的,是研究白居易詩歌的珍貴資料,具有重要價值?,F(xiàn)迻錄幾條:

      白詩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無一字不怡然自得,生涯性情矯作不來,白詩近古,愈讀而愈見其妙。(卷一卷端)

      一部白集,其寄興讬旨不出此十六首,妙在此。(卷五《効陶潛體詩十六首并序》)

      料理身心,透悟性命之言,處孟夏月寶境也。(卷六《首夏病間》)

      全首情事相接,稱心順意,真受享,真快語。(卷六《晚春沽酒》)

      不易之言,一定之理,千古此心同此理同也。(卷七《白云期》)

      自知自足之言,難為他人道。(卷三十二《將歸渭村先寄舍弟》)

      讀此等詩,知歡樂者,延年之道也。結友者,歡樂之道也。不歡樂,無朋友,雖壽千歲何益。(卷三十七《七言六韻》)

      古人隨意取適如此,豈世之以身狥物者比哉。(卷三十九《三謠并序》)

      2 《王黃州小畜集》三十卷,(宋)王禹偁撰,清抄本,王鳴韶跋

      黃州為宋初大家,《小畜》一集止有南宋刊本,此則從舊本抄者。予向慕黃州詩文,獨未見全集。今日,吳興書賈以此見示,因無錢,以舊書數(shù)十冊易之。此本抄手雖不甚工,而行款尚整飭,所嫌不能無訛字耳,倘得善本讎校則成全璧矣。乾隆甲午十月望王鳴韶識。(刊貲官銜末,下鈐“鶴溪”白文小方?。?/p>

      《王黃州小畜集》三十卷,十一行二十二字。抄本為楷體,較工整。首無序言,從卷一始。末有紹興丁卯歷陽沈虞卿序,紹興十七年(1147)黃州契勘文,具載紙板墨價,后列官銜八行。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08820)。

      王鳴韶(1732—1788),初名廷鍔,字夔律,號鶴溪。嘉定人。諸生。少從兄王鳴盛游,學日進,善詩,工書畫,為文尚清簡。性落拓,澹于榮利,室名“逸野堂”。與錢大昕為姻婭,大昕視學廣東,邀與同往,所至紀以詩。著有《春秋三傳考》《十三經(jīng)異義》《祖德述聞》《竹窗瑣碎》《鶴溪文稿》等。留心搜集邑中文獻,“寺觀橋梁,殘碑只字,躬自摹拓,考證異同,以補志乘之闕”[1]。平生喜鈔書,典衣購書,所藏多善本。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宋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兼知制誥。坐語涉輕誣,貶于黃州。平生撰著宏富,其文簡易醇質,典雅敏瞻。禹偁嘗自次其文,以《周易》筮之,得乾之小畜,因以名集?!端膸烊珪偰俊肪硪晃宥^“紹興丁卯歷陽沈虞卿嘗刻之黃州,明代未有刊本,世多鈔傳其詩,而全集罕覯”[2]1307。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鳴韶跋文所云“黃州為宋初大家,《小畜》一集止有南宋刊本”,“予向慕黃州詩文,獨未見全集”。知王氏與四庫館臣的看法是一致的,所以抄本雖不甚工,他亦果斷收藏。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三十卷《王黃州小畜集》的清抄本系統(tǒng)有10余種:清宋氏漫堂抄本、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蔣繼軾家抄本、清江鄉(xiāng)歸氏抄本、清經(jīng)鉏堂抄本及7種不同的清抄本。這些抄本均以宋紹興十七年(1147)黃州刻本為祖本。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云:“《小畜集》有紹興十七年黃州刻本,流傳不廣,明、清以來,轉相傳錄,要皆以黃州本為祖”[3]。

      3 《重刊嘉祐集》十五卷,(宋)蘇洵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太原府刻本,宋育德校并跋

      此本曾經(jīng)朝鮮人收藏,丹黃滿紙,甲子秋得于磨子巷羅芝仙處,亟命工重加裝補,冬夜取《四部叢刊》景宋本,參以明十四卷本粗校一過,時于徐潛遁方軍正入城也。甲子十一月十三日,公威校畢記。(朱筆,卷十五末,下鈐“公威手?!卑孜男》接。?/p>

      《重刊嘉祐集》十五卷,十行二十一字,白口,無魚尾,四周單邊。后有嘉靖十一年(1532)知太原府事張鏜跋。據(jù)宋氏跋文,此經(jīng)朝鮮人遞藏。入選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10630)。

      宋育德(1878—1944),字翰生,號公威,江西奉新人。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殿試點翰林,選派往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jīng)濟科。學成歸國,授翰林院編修,加侍講學士,歷任江西高等學堂、贛省中學、江西省第一中學校長,江西省教育司長,江西教育會會長等職。其藏書室取名“卷雨樓”,藏書甚富,多宋元明清善本。民國十三年(1924)影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武英殿刻《倣宋相臺五經(jīng)》,包括《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經(jīng)傳集解》,每種首冊皆題篆書刊記“甲子秋奉新宋氏卷雨樓印行”,用紙精良,印刷明朗,書上將乾隆皇帝、季振宜等遞藏印章原樣印出,朱墨燦然。不留心宋氏刊語,極易誤為殿本。

      據(jù)跋文,此本于民國十三年(1924)購于南昌羅芝仙處。據(jù)喻建章《解放前南昌市書業(yè)情況的回憶》[4],羅芝仙,江西南昌縣人,是民國時期南昌大東書局的老板,是南昌舊書業(yè)的老前輩,也是書業(yè)界的殷實戶。書中有朱筆校注,其校所參考底本有兩種:一為《嘉祐集》十五卷,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四部叢刊》本,此據(jù)孫毓修小淥天藏影宋抄本影印,而非宋本。一為明刻十四卷本,江西省圖書館藏一部明刻本《蘇老泉嘉祐集》十四卷,不知是否為當時宋氏所參考者。

      4 《豫章羅先生文集》十七卷,(宋)羅從彥撰,《年譜》一卷,(元)曹道振撰,明正德十二年(1517)姜文魁刻隆慶五年(1571)羅文明重修本,帥之憲跋

      恭錄《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七,《集部》別集類十:

      《豫章文集十七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羅從彥撰。從彥字仲素,沙縣人。以累舉恩授惠州博羅縣主簿。紹興初卒。淳祐間追謚文質。事跡具《宋史·道學傳》。是編為至正三年延平進士曹道振所編。以宋儒稱從彥為豫章先生,因以名集。道振原序稱,郡人許源堂刻其遺集五卷,近得邑人吳紹宗稿,厘為一十三卷,《附錄》三卷,《外集》一卷,《年譜》一卷,凡一十八卷。此本乃明代重刻。前有成化八年張?zhí)┬?。后有嘉靖甲寅謝鸞跋?!蹲駡蜾洝钒司恚都碳皸铨斏秸Z錄》一卷,《雜著》二卷,《詩》一卷,《附錄》三卷,《外集》一卷。以《年譜》別置于前,不入卷數(shù),故題為十七卷。然第一卷雖列經(jīng)解之目,而其文久佚。有錄無書,實止十六卷而已。

      按:此本為明隆慶五年辛未重刊本,其目錄編次卷第與《年譜》不入卷數(shù),皆與鮑氏知不足齋本同,《年譜》別置于后,此為裝璜者少異耳。此首敘乃正德丁丑進賢姜文魁,次敘為隆慶辛未分宜歐陽佑敘,后敘則成化壬辰嶺南張?zhí)┡c莆田柯潛,而無嘉靖甲寅謝鸞跋。計甲寅至辛未相去正十八載。謝氏之跋胡為而佚迨。國朝康熙丙戌閩學政沈涵刊《四賢紀要合編》,又刻《宋儒南劍州三先生集》,康熙己丑閩撫張伯行重刊,乾隆元年羅氏后嗣重刊,而皆只謝敘,此則有不可解者,此本確為隆慶時刊本,其字體紙墨皆與近代迥異,特不應闌入后來文字。祭文內有萬歷元年春正月同知延平府事吳宗堯偕南平令鄭用淵等祗拜于墓云云。竊謂后人文字奚足重輕先儒,況又以無足輕重之人措文于先儒集內,吳倅此文或竢后之好事者重刊錄附以之羼入隆慶版,則胡為乎來哉。癸未正月距辛未七月后年半耳?;蛘咧乜ⅲ钾礁饺?,是亦好名之過也。不見夫目錄已定,無可篡入,而各祭文又皆鱗次編號,不容間亂,遂至此文無可位置,獨自為葉,原文本有一二三等號,而此又編作二號,吾不知其所承之一號又安在邪。此集得自本邑甘氏,見其帙壞處用定漕紙裝池,湘萍產(chǎn)薄料白紙,堅絜光嫩,其聲清越,遂囑紙司以四重料作為一層,取配書衣,較之糊表,庶幾免蟲鼠之患。特書內總訂舊眼累累,未可再拆,遂悉仍舊。貫書此,以識顛末,俾子孫同好,庶其永用。

      龍集光緒貳拾又壹年,太歲在乙未暑月,江南西道奉新帥之憲識于綠滿窗前之靜寄東軒,時年六十又八。距刊書之辛未,越叁百二十四載云。(以上序前護葉)

      光緒甲申得此書,初校一通,喜其不失一葉,且無簡斷篇殘,洵稱完璧。計重刊迄今閱世三百十又四載。既無蟲蠹鼠傷之邇,又乏潮濕霉敗之處,得無有長恩呵護之者??偛扇珪骈L短不一,長者,字體較大,微有重濁,間或漶漫,筆意間架頗有宋版遺象,疑為正德至成化原版;短者,字小清秀而新,騎縫或失墨線,似別為新板。羅文明自識有云,因傳遺年久,移失糊涂,乃捐吉重刊。是此重刊或補迻失,未可知也。或云版屬羅氏子孫分藏,致不得齊,而補刻之。而提學副使游君云,曹道振所刻,正統(tǒng)戊辰兵燹殆盡。要皆傳聞異辭,莫可考證。今此書護帙損敗,縫角又圜,本欲重裝襯以托紙,而原紙熟白甚厚,非近世可有,再加托紙,轉失過厚。且每本總訂處,舊眼累累,知經(jīng)切磨多次,不宜再拆,遂仍其舊,止為更衣而已,先是讀者用硃圈點,乙未覆校,見有少誤,用墨微志于旁,即注其字于書下。前代校書精工,魚魯甚鮮。如余所藏汲古閣《十七史》,罕見帝虎。且紙料堅絜,即令瞽者披之亦知其筋骨迥異也。惜《兩漢》《三國》屬借故家?;浄藫锓?,闕而不全,可見古書之難存,天壤有若,是集之完善,誠足寶貴已。乙未初秋綠窗叟復筆于此,以詔來許。

      隆慶重刊版計敘二?,目錄二?,卷四一?,卷九二?,卷十二?,卷十一二?,共重刊十一?,計版五片一葉,余皆正德舊版也。又卷十五二?,卷十六二?,共重刊十五?。

      謹案:是書首敘進賢姜氏刊于延平,厥后五十四年,羅氏從而修整之。是版刊正德,刷印隆慶,閱世三百數(shù)十。雖經(jīng)前輩筆著雌黃,其什襲珍藏,如未觸手。不虞鐘侯借去,校者鈔者網(wǎng)知愛惜,疊縫折角,糊簽刷批,甚或對背撕破,而粘跡堆積。保無鼠嚙魚蠹,乃拂拭洗磨,而墨暈紙毛??扇艉尉烤圭姾罘套灶}景刊?其顛倒錯亂,并卷數(shù)不符,而且任意增刪,迥異明本。余懼夫讀者信彼景刊,謂明本如是,殊不知為鐘侯所亂,非明本也。因不自量力,遂于庚子夏五鳩工景刊。卷遵正德原本,另加考證,均用小圈隔別之,雙行夾注,載明所引書目。謹繕原書,未敢稍易一字,脫有所疑,查核便知,但搜采考證凡諸兩載。所自愧者,同此一事前后或誤重收,或一事疊見群書,反致遺佚,是皆老眊健忘,非所志也。其槧刻已告竣,無可如何已。龍集光緒二十又六年,大歲在商橫困敦之暘月,鹖鳥不鳴之候。奉新帥氏史官少子自記于綠滿窗前之靜寄東軒。時年古稀晉三。(以上卷末護葉,鈐“探花小郎家藏”白文方印,“帥氏綠滿窗校藏圖籍印”朱文長方印,“曾目經(jīng)我”白文方印,“帥”白文方印,“綠窗主人”朱文橢圓印,“綠窗校讀”白文長方印,“古稀希古”朱文方印,“奉新小帥”朱文方印,“古稀希古”朱文圓印,“綠窗叟”朱文方印等)

      《豫章羅先生文集》十七卷,后附《豫章羅先生年譜》一卷,十行二十四字,細黑口,四周雙邊。據(jù)帥氏跋,隆慶重刊計版七片一葉。此本經(jīng)帥之憲重裝,更換書衣,內封第一面題:“明隆慶辛未重刊/豫章文集/羅氏家藏墨版百二十六片”,第二面題“皇清光緒十年甲申/古豫章邑之奉新帥/氏綠滿窗重裝鑒藏”。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12761)。

      帥之憲(1828—1902),字石生。江西奉新人。邑優(yōu)稟貢生,候選訓導。撰有《綠滿窗前草》。平生嗜書,家藏甚富,亦喜刻書,其藏書刻書處稱為“綠滿窗”。自清光緒五年至十四(1879—1888)年,用十年心力,輯刻《帥氏清芬集》,此為清代奉新帥氏詩文總集,匯錄其父帥方蔚及帥氏先賢的撰著。包括帥我《帥子古詩選》《墨瀾亭文集》,帥仍祖《嗜退山房稿》,帥之憲《綠滿窗前草》,帥念祖《樹人堂詩》《多博吟草》《宗德文鈔》,帥光祖《老樹軒詩集》,帥家相《卓山詩集》《三十乘書樓詩集》(《卓山詩續(xù)集》),帥之憲《帥氏清芬集萃編》,帥方蔚《咫聞軒詩草》《咫聞軒勝稿》《紫雯軒館課錄存》《紫雯軒經(jīng)義》《詞垣日記》《左海交游錄》《咫聞軒遺稿》,《重宴鹿鳴錄》,《崇祀鄉(xiāng)賢錄》。

      據(jù)跋文,帥氏于“庚子夏五鳩工景刊”《豫章羅先生文集》,庚子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此本,江西省圖書館亦藏?!对フ铝_先生文集》十七卷,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奉新帥之憲綠滿窗刻本。前有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帥之憲所撰《自記》云:“校書無止竟也,校且難,何況虧考證,惟有不敢憚勞而已”[5],道出校書考證之艱辛。

      5 《東塘集》十卷(缺卷一),(明)毛伯溫撰,明嘉靖十九年(1540)王儀刻本,歐陽成跋

      《東塘集》十卷,刊本。明毛伯溫著。童承敘序稱:“明興,作者接武。正德間李、何繼倡,雅頌復振,朝英國秀,嗣響有唐。若東塘先生毛公,亦其一也。公篇翰播流,人以為寶。嘉靖戊辰,晉大司馬,攝臺長。己亥,兼攝宮賓,奉命征南。瀕行,乃裒舊草,屬敘校輯。敘受而卒業(yè)。蓋憲章翰林、工部,而祖述拾遺者也。是可以傳矣。”唐龍、杜柟俱有序,王儀、陳一德、葉稠后序。(《天一閣書目》)

      按:此本卷末有王儀、陳一德、葉稠后序,是與天一閣所藏同一刻本也。以缺首冊,故童承敘、唐龍、杜柟三序亦佚。王儀后序云:“《詩集》十卷,總古今體凡九百一十八首”。案:此本闕首卷,自卷二至卷十凡八百四十一首,是首卷所闕五古七十七首也?!督髟娬鳌发佟督髟娬鳌肪攀木怼堆a遺》一卷,(清)曾燠輯。曾燠(1760-1831),字庶蕃,一字賓谷,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歷官兩淮鹽運使、湖南按察使、廣東布政使、貴州巡撫等。著有《賞雨茅屋詩集》等。所輯《江西詩征》,收錄東晉至清嘉慶初2000余位江西詩人的詩作,于嘉慶九年(1804)刊行。載有五古一首,今錄于左:

      鹽池驛留別張僉憲

      共事未半載,何留別匆匆。對酒不能言,沙磧驚寒風。逖矣西夏區(qū),遍儲恒不充。霜早歲常歉,役繁民苦窮。四時勞守堠,終日事臨戎。衣單腹不飽,目系心以恫。多君計慮周,每與愚議同。正當期展布,方念蘇疲癃。慚余但謀始,仗君還圖終。愍此邊塞苦,慎勿墮前功。

      余于己未夏月,以番餅九枚購得此本于北京廠肆,迄今盈十載矣。時時讬書賈訪覓一完書以補鈔首卷,又時以叩諸藏書之家,卒未能如愿,心常以為憾也。己巳三月下浣吉水歐陽成集甫識。

      《菊菴集》十二卷,刊本,明毛伯溫序稱:其祖太守公遺稿,偕弟伯淵備錄,凡詩與文悉以體類,丐友周朝陽校正付梓。(《天一閣書目》)(卷前護葉,鈐“歐陽集甫”朱文小方印)

      《東塘集》十卷,存卷二至十,缺卷一。十行二十字,白口,單黑魚尾,左右雙邊。后有明嘉靖十九年(1540)王儀《東塘詩集序》,陳一德跋和葉稠跋。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09170)。

      毛伯溫(1482—1545),字汝厲,號東塘。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紹興府推官,累官兵部尚書。以韃靼兵深入內地,削職戍邊,赦歸。謚襄懋?!稏|塘集》為作者詩集,《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六謂:“是集為伯溫所自編。后并入全集。此乃其初出別行之本”[2]1572。所謂全集本即伯溫子毛棟、毛楠,孫毛懋宗所編《吉水毛襄懋先生全集》,今有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吉水毛綜等刻本傳世。

      歐陽成(1876—1939),字集甫,號南云,江西吉水縣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留學日本,獲中央大學法學學士學位。民國初年歸國,選為國會議員,繼任北京鐵道學院文法教授,后供職北京水務處,歸贛創(chuàng)辦南州國學院,任院長。所撰專著、詩文集、日記多以稿本存世。江西省圖書館所藏歐陽成稿本有:《南云精舍日記》凡三十四冊,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迄民國二十八年(1939);《南云精舍雜稿》八種:《南云精舍家書》《歐陽成文稿》《故都閱書記》《南云文集》《紀效新書劄記》《比較行政法講義》《王荊國公新法講義》《法學通論講義》;《前漢紀校注》三十卷;《辛酉曾祖妣蔡太夫人祭文》;《吉水先賢碑傳集》四十卷;《江西鄉(xiāng)賢審核意見書》等。

      歐陽成是近代江西藏書家,注重搜求地方文獻,尤好收藏江西鄉(xiāng)邑先賢著作。其藏書室名為“南云精舍”。近代藏書家倫明在《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贊其“碑傳明賢存吉水,詩文宋本寶歐陽。見君眷眷鄉(xiāng)兼族,會見頹風起豫章”。其詩注又謂:“聚書滿屋,自云歐陽永叔嫡裔。從傅沅叔購得宋本《歐陽文忠公集》,自輯《吉水碑傳集》六厚冊,皆明人也,可想見明代吉水人才之盛。君嘗為余言,人皆愛鄉(xiāng)土,惟江西人不然,證之《豫章叢書》在本省銷售者絕少可見”[6]。

      據(jù)跋,此書于已未年,即民國八年(1919)購于北京琉璃廠,因為此本缺卷一首冊,歐陽成一直想通過各種途徑搜尋完本,抄補所闕,臻至完善,直到己巳年,即民國十八年(1929),十年過去了,亦未能如愿,是為藏書家一大遺憾也。

      6 《文髓》九卷《附錄》一卷,(宋)周應龍注,明宣德三年(1428)周岐鳳刻本,歐陽成跋

      《天一閣書目》卷四:《文髓》九卷,刊本,宋吉水周應龍選評,裔孫岐鳳刊。洪熙元年曾棨《序》稱:“同郡吉水周氏有磻洲先生者,諱應龍,宋太學生,擢紹定辛卯進士,繼登博學宏詞科,上書忤宰相,除漳州教授,不赴,還歸于家,閉戶著書。嘗取韓、柳、歐、蘇四家之文,擇其尤精粹者加以批點,辨其體制,析其節(jié)目,示其關鍵,而名之曰《文髓》,俾觀者一覽而文章法度了然。距今若干年,其裔職方員外郎岐鳳鋟梓以傳,丐余言以冠其首?!毙露旰擦质套x宗人述敘后,兵部員外郎六世孫歧鳳識,前進士邑人湜溪郭正表題。

      此書《吉水縣志》有其目,而無卷書,纂志者當系未見其書也。各家書目絕鮮著錄,惟四明范氏《天一閣書目》有之。然范目云:洪熙元年永豐曾棨序稱云,而序之結銜乃明宣德二年翰林侍讀宗人述敘,則序稱云云,乃周述之文也。應系宣德(洪熙)元年曾棨為之序,宣德二年周述復序之序有二篇,而范目有脫誤,語焉不詳,使人易惑云。余居京十有五載,嘗有意搜購鄉(xiāng)邑先賢之著述,客歲夏月見此書于廠肆文祿堂書店,遂以番餅三十枚諧價購取而歸。卷首殘缺目錄一葉,前人已補鈔之,證之范目,則卷首尚缺序二篇也,己巳夏歐陽成識。(目錄前護葉)

      《文髓》九卷《附錄》一卷,十一行二十字,黑口,雙黑魚尾,四周雙邊。卷末有明宣德三年(1428)周岐鳳跋,后附郭正表《周君伯寬哀辭并序》,明永樂二十年(1422)吳溥《磻洲讀書處記》。入選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10915)。

      周應龍,字澤之,號磻洲、磻溪。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詳。宋紹定四年(1231)解試,復舉博學宏詞。上書忤時宰,教授于鄉(xiāng),建磻溪書院。宋時廬陵以文學聞天下,其時應龍在廬陵亦以文學名,撰成《文髓》,以教學者。周岐鳳(1364—1438),名鳴,以字行,號退齋。江西吉水人。應龍六世孫。累官南京兵部員外郎。通經(jīng)書,工詩文。撰有《職方周先生詩文集》等。岐鳳因懼《文髓》久遠散失,欲廣其傳,于明宣德三年(1428)梓之。跋云:“各家書目絕鮮著錄,惟四明范氏《天一閣書目》有之?!睔W陽成此說不確切,各家書目對此書多有著錄。如明朱睦?《萬卷堂書目》卷四著錄:“《文髓》九卷,周應龍?!保?]1101明高儒《百川書志》卷十九記道:“《文髓》九卷,宋進士磻州周應龍標注韓柳歐蘇五家文七十四篇?!保?]1342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三十二著錄:“周應龍《文髓》九卷,號磻州,舉紹定進士。標注韓柳歐蘇五家文?!保?]清倪燦《宋史藝文志補》亦有著錄:“周應龍《文髓》九卷。”[9]據(jù)《宋人總集敘錄》,此本海內外僅存三部,除江西省圖書館外,臺北“中央圖書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亦各藏一部。

      據(jù)跋文,此本于民國十七年(1928)夏購于北京琉璃廠文祿堂。文祿堂主人為王文進,文進(1894—1960),字晉卿,別字夢莊居士,河北任邱人,撰有《文祿堂訪書記》等。歐陽成寓居北京時,王文進是他家的???,其一部分重要藏書來自文祿堂。

      平谷区| 安仁县| 铜梁县| 长葛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上高县| 克什克腾旗| 买车| 镇巴县| 武陟县| 奈曼旗| 盐源县| 张家港市| 临泽县| 辽中县| 习水县| 丰县| 璧山县| 汉沽区| 建阳市| 乌鲁木齐县| 安远县| 贵港市| 定州市| 昆山市| 临沂市| 会宁县| 孙吴县| 齐河县| 隆昌县| 息烽县| 江达县| 绥德县| 丰宁| 兴文县| 上蔡县| 柘荣县| 元阳县| 剑川县| 上虞市|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