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元東
(廣州市增城區(qū)小樓鎮(zhèn)中心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目前,國家頒布了雙減政策,即減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日常作業(yè)的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這表明了國家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視,希望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促進社會、家庭、學校等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場所,在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使命,也為學生未來建立完善的人格和成長成才奠定重要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萬事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他們的認知能力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但是由于社會閱歷不足和身心發(fā)展不成熟,極易受到不良事物的誘惑,導致能力或潛能不能充分發(fā)揮和激發(fā)。
班級作為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是學生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提高的主要場所和重要環(huán)境。班級當中由于相互交往,統(tǒng)一多方面影響形成的大家一致認同的班級文化,對于班級教育功能,學生全面發(fā)展功效的發(fā)揮起到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因此,在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開展特色活動,促進班級文化建設,是各位學校教育者,應該充分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文化作為影響人最深刻、最持久、最基本的力量,對人的價值取向、思想引導、擇業(yè)交友、學業(yè)生活等發(fā)揮著潛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影響。作為心思單純、思維不成熟的小學生,班級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是學生鍛煉心智,走向社會的排練場。在班級里,小學生們感知事物,學習溝通交流,鍛煉磨礪心智,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小學班級文化作為班級中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形成的共有價值體系、行為要求,對于班級學生凝聚力的加強,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品質品德、努力拼搏的學習生活占據著不可缺少的地位[1]。
當今社會,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多種多樣,也發(fā)現了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班級文化建設側重于集體培養(yǎng)而忽視了個性發(fā)展。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為了快速有成效,往往成立整齊統(tǒng)一的班級文化建設,這種千篇一律的班級文化,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fā)掘自身的內在價值和潛能。其次,班級文化建設中,家長和學校的聯系作用比較淺層次,由于家長和學校信息的不能及時溝通和同步更新,導致家庭文化和學校文化不能同頻共振,很容易引發(fā)小學生思想的矛盾,產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層皮,不能發(fā)揮文化育人的功效。第三,各種各樣的班級文化建設最終都需要一定的載體來實現,但是由于社會各方面重視不足,導致班級活動流于形式,缺乏特色;另外,可能由于教師倦怠或者教師效能感等心理問題的出現,導致教師較少開展班級文化活動,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歷練自我、增長見識的機會,最終導致班級文化活動難以運行和施行,不能高質量貫徹國家的教育政策,培養(yǎng)綜合素質高,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班級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對于學生健康成長、學會學習、增強體質、培養(yǎng)品德等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班級建設當中,文化建設作為引領學生思想、行為和生活學習的重要部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作用突出。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結合地區(qū)優(yōu)勢、學校特色和班級學生特點開展特色活動。通過舉辦形式多樣,貼近學生實際的特色活動,促進思想教育入腦入心入行,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做中求進步,實現知行合一,在建設班級文化的同時,實現班級建設的深層次發(fā)展,做到班級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融合。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可以開展以下特色活動,分別為開發(fā)班本活動課程、開展體驗式主題班會活動、組建班級自主小社團。
每一個班級都有各式各樣的人員群體構成,每一個班級都有自身獨具一格的精氣神,每一個學生也都有自身閃閃發(fā)光的特點。班主任作為開發(fā)班本活動課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貼近班級現狀,貼近學生發(fā)展需求,發(fā)揮每一位班級成員的參與意識,針對班級成員的特點開發(fā)適合本班級的班本活動課程。首先,要開展學生調研,明確學生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發(fā)展需求,了解家長工作和特長,調研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為班本課程的設計策劃找準方向。其次,根據具體要求,形成具體方案,并進行教研組內部討論,確保活動開發(f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例如,當今社會,國家倡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這可以與兒童閱讀課程相結合,通過讓學生學習中華優(yōu)秀文化,感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一方面豐富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另一方面給學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增強文化涵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2]。具體在課程運行中,我們可以通過專家推薦、家長推薦等形式,從兒童的角度看問題,選取和布置經典書籍閱讀任務;通過在班級中設置讀書角,鼓勵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探討讀書感悟,互相分享,以及開展誦讀活動,加深情感體驗;另外為了更好發(fā)揮正面引導的價值,班主任可以設置小組閱讀觀察團,通過監(jiān)督和記錄給予每天按時閱讀且分享感悟的學生,每月發(fā)放物質和精神獎勵,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升文化素養(yǎng)。
班會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中比較常見和普遍的形式,那么對于班主任來說,如何充分利用班會活動這一形式,設計貼近實際,具有教育意義的特色班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班主任在開展體驗式主題班會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fā):第一,結合國家重大節(jié)日設計體驗式主題班會,如:“愛的味道──婦女節(jié)實踐活動”“客從何處來──清明實踐活動”“粽子香,家國情──端午節(jié)實踐活動”“發(fā)現圖書館”──世界讀書日實踐活動;第二是配合學校大型活動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如:“有魔力的字眼──做個言行雅凈的孩子”“我和父母交交心──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動”[2];第三可以采用家校聯合的方式,通過開展親子課堂,一方面開設親子互動活動,通過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某項活動來增進親子交流和了解,拉近距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講解親子溝通技巧,了解兒童想法,分享父母想法,增進相互的認知,共同制定和設計心靈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和途徑,使得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成長,這是教育者追求的美好境界[3]。通過開展體驗式主題班會活動,實現班會意義價值最大化,實現學生品德培養(yǎng)和品質塑造落地可行,真正做到服務學生實際問題,促成家校合力。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自我發(fā)展的意識,都是具有獨特意義的個體。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各異,為了實現其個性化的發(fā)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我們可以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將興趣相同或者相似的個體組成一個小社團。在這個小社團中,每個學生都是社團的一員,都要為社團的發(fā)展貢獻力量,這也為學生的自我管理、人際交往、溝通交流等能力的歷練提供了一個小型化的社會,也為學生表現自身特長提高了一個展示和表達的舞臺,為其日后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提供了一個實踐平臺和心理準備。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應該鼓勵學生組建班級自主小社團,并進行指導,促使社團作用最大化,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具體來說,班主任應該發(fā)揮自身組織者的作用,通過調研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對于社團的喜愛程度等,在了解完成后,對比學生們的特長,對比學生的組織能力等,通過溝通交流,確定社團類別和社團成員;接下來,各個社團成員進行本社團目標和口號、明確社團成員的職責,以及社團具體活動計劃等;最后,要求對于每個社團的領頭羊與成員進行相互評價,通過不斷總結,提升社團活動水平。例如,講故事小社團,讀書小社團、科學小社團等,在這些社團中,各位學生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形成各自的特色活動,促進社團整體發(fā)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班級文化建設個體發(fā)展的缺失,促進學生個性風采的表現。
班級文化建設中,特色活動的開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另一方面有利于發(fā)揚班級特色,提高班級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作為班主任,要以思想教育為引領,結合當前學生思想特點和身心特點,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揮文化育人價值和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深遠持久的影響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