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韻
家園合作實施幼兒勞動教育的策略探討
朱凌韻
(揚州市機關(guān)第一幼兒園,江蘇揚州225002)
幼兒園教改之中,勞動教育是主要內(nèi)容之一。同時,很多教育者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家園協(xié)同模式,為幼兒勞動教育發(fā)展提供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本文對幼兒勞動教育展開了全面分析,基于家園協(xié)同的視角下提出了新的教育策略。
幼兒勞動教育;家園協(xié)同;策略
勞動素養(yǎng)是幼兒發(fā)展的重點,是幼兒成長中必備的技能。家長及幼師作為幼兒成長的推動者,應重視對幼兒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共同攜手開展勞動教育,為幼兒全面發(fā)展奉獻雙重力量。
1.勞動教育時空具有局限性
勞動教育是一種實踐型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要通過真實的、具體的操作培養(yǎng)幼兒勞動活動自主性,提高其勞動能力及勞動意識。但是,幼兒園勞動教育中還受到教育場所、器材、教師素養(yǎng)、自然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教育活動限制性較大,教育效果不明顯。由此可見,勞動教育活動在幼兒園開展中空間局限性太大,影響教育進展及教育效果。因此需要家庭教育完善教育活動,彌補時間與空間的不足,滿足教育需求。
2.勞動教育形式單一
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教師常常會采用集體的活動形式。但是,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勞動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活動形式死板,一味地督促幼兒勞動,使得幼兒缺乏勞動興趣,勞動狀態(tài)過于被動。其次,在開展集體勞動時,一般都是統(tǒng)一分配任務(wù),幼兒沒有選擇和體驗的機會,限制幼兒個性發(fā)展。除此之外,幼兒受年齡的影響,其思維方式及認知能力也在改變,幼兒園限制因素過多,勞動類型及形式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因此,發(fā)揮家庭勞動教育功能,為幼兒提供不同形式的勞動活動勢在必行。
3.勞動教育效果具有間接性
勞動教育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勞動意識,增強其勞動情感,主要以提升幼兒核心素養(yǎng)為主。但是,當前幼兒勞動教育中,只是以組織幼兒進行簡單的勞動活動為主,并且勞動課程量偏少,由此可見,教師對幼兒勞動教育不重視,教育系統(tǒng)不完善。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勞動活動時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勞動活動形式隨機挑選,并且活動時間間隔長,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促進幼兒形成熱愛勞動的意識,并且還會使幼兒對勞動產(chǎn)生抗拒心理。
1.家長對幼兒勞動教育重視度較低
家長肩負著培育孩子的責任,不僅要注重幼兒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要關(guān)注幼兒勞動能力的教育。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家庭教育中勞動教育較缺失。如今,家庭中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很多家長為了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保護,不愿讓孩子進行勞動,甚至一些簡單的家務(wù)或者幼兒自己的事情,家長都要一律承擔。另外,很多家長存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觀念,一心只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在課余時間也要為孩子報各種補課班,剝奪了幼兒大量的自由空間,更何況是家庭勞動,幼兒的參與頻次少之又少。由此可見,家長的思想觀念影響著幼兒勞動能力的提升。
2.勞動類型過于簡單
雖然一些家長也意識到了培養(yǎng)幼兒自主勞動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實踐活動中,存在著勞動類型簡單化的特點。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可知,家長在指導幼兒進行勞動時,只是單純地讓孩子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幼兒的勞動內(nèi)容一般只是物品的傳遞和擺放。幼兒在整理衣服時,其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媽媽將衣物歸納傳遞過來,則衣服的折疊與整理依舊由家長代勞。家長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及能力范圍認識不強,擔心一些勞動會威脅到幼兒的安全,拒絕讓幼兒進行復雜的家務(wù)勞動,而簡單的勞動活動并不能真正地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
3.缺乏有效的榜樣示范
家長的言行會對幼兒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幼兒自主勞動的意識,家長應做出榜樣,為幼兒提供有效的勞動示范。但是在實際教育中,很多家長并沒有發(fā)揮出有效的帶頭作用,在進行勞動時一些家長也常常表現(xiàn)出不積極、相互推脫的現(xiàn)象,甚至一些家長在做完家務(wù)時也會抱怨辛苦,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情緒。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勞動是‘痛苦’”的心理,影響日后的發(fā)展。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jīng)]有做出有效的勞動示范會降低幼兒的勞動積極性,導致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愿主動參與勞動。
1.幼兒自覺勞動意識不強
由于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幼兒對“勞動”的認識并不深刻。在家庭生活以及幼兒園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在玩完玩具時經(jīng)常玩完就丟,最后把房間或是教室弄得亂糟糟,即使幼兒自己也能從雜亂的空間中感受到不適,但依舊沒有主動收拾物品的意識。在幼兒園中,當教師讓幼兒們一同參與到收拾玩具的活動中,很多幼兒實際上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勞動,甚至還會在收拾玩具的時候出現(xiàn)走神的現(xiàn)象。另外,在幼兒吃飯、更衣等活動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向他們發(fā)出指令,提醒幼兒,但是依舊有很多幼兒無視教師的口令,時常出現(xiàn)亂竄、聊天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幼兒的勞動觀念薄弱,很難養(yǎng)成自主勞動的好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細心教導,使得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角落,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
2.幼兒將勞動當作是一種懲罰
據(jù)調(diào)查研究可知,很多幼兒對勞動具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將勞動看作是為一種懲罰,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在家庭教育中,利用勞動的方式懲罰孩子的家長數(shù)不勝數(shù)。當幼兒在做錯某件事情時,一些家長對幼兒進行教導之后,為了加深幼兒的印象,促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通常會向幼兒實施勞動懲罰,如掃地、收拾房間等等。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利于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但是卻不利于幼兒正確勞動觀念的樹立,導致幼兒認為勞動是一種懲罰的形式。
3.幼兒勞動時易情緒化
幼兒在進行任何事情時都會受到行為動機的影響,在做勞動時也不例外,在穩(wěn)定、平和、開心的情緒下幼兒的勞動積極性要高于在傷心的狀態(tài)下。實際上,有時候教師和家長在讓幼兒進行勞動時,一些幼兒會出現(xiàn)抵觸的心理,內(nèi)心是不愿意去做的,這時教師和家長就容易利用強制性的手段,強制要求幼兒去做。面對這種情況,一些幼兒會放棄抵抗完成勞動任務(wù),但是心里卻十分不愿意,長期以來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利于正確觀念的形成,影響以后的發(fā)展;還有一部分幼兒會繼續(xù)與教師和家長對峙,形成僵持的局面,難以使得勞動教育順利進行。另外,一些幼兒在進行勞動的時候經(jīng)常喊疼喊累,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幼兒在勞動中的情緒化問題。
幼兒年齡小,其自理能力及自控力還有待提升。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作為獨生子女的幼兒,更是家里的“小寶貝”“小公主”,家長將其保護得如此周全,更別說是勞動了,幼兒更是沒有機會得到鍛煉。家長對幼兒的教育及保護存在著片面的現(xiàn)象。實際上,適當?shù)膭趧硬⒉粫褂變菏艿絺?,對于幼兒來說,這個成長階段正是其養(yǎng)成好習慣、增強自理能力的黃金時期。幼兒在進行勞動時,會在無形中培養(yǎng)獨立做事的意識,這樣幼兒就會主動地自己收拾文具、自己穿衣等等,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幼兒情感經(jīng)歷較少,對于一些復雜的情愫難以理解,而勞動教育具有培養(yǎng)責任感的作用。幼兒在家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時,家長可以說道:“你真棒,有你在媽媽的負擔就減輕了?!边@時幼兒會認為自己的勞動能夠幫助父母,找到勞動的價值,會更加愿意為父母做一些家務(wù)。例如,媽媽在掃地時,幼兒會在責任感的驅(qū)動下主動上前幫忙。另外,家長和教師可以向幼兒講授一些關(guān)于勞動的模范故事,讓幼兒感受熱愛勞動的人會受到他人的歡迎和喜愛,從而提升幼兒對勞動的自豪感。
缺乏實踐能力是現(xiàn)代學生及人才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因此,新時代教育理念更加強調(diào)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處在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可塑性很強,是提升實踐能力及自主實踐意識的關(guān)鍵時期。而勞動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幼兒在進行勞動的同時可以學會不同的實踐技巧。另外,勞動也是一個鍛煉幼兒頭腦的好方法,在各種勞動活動中,幼兒會不自覺地思考勞動方式對勞動效率的影響,利于提升自身的勞動思維,在將來的實踐活動中能夠靈活運用實踐思維以及實踐經(jīng)驗,促進實踐活動的順利完成。
據(jù)研究可知,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具有系統(tǒng)化的特點,而家庭的勞動教育是一種開放性和隨意性的形式,家庭勞動模式與幼兒園勞動模式相結(jié)合,不斷豐富教育資源,促進勞動教育轉(zhuǎn)型、升級。首先,家長應樹立探索精神,不斷從生活中挖掘資源,根據(jù)幼兒特點,利用合適的勞動活動,發(fā)揮幼兒的優(yōu)勢,激發(fā)其勞動潛能,以此提升實踐能力。幼兒在家庭生活時,家長應該積極利用一些適合幼兒的家務(wù)資源。在吃飯過程中,鼓勵幼兒幫助媽媽收拾碗筷;上床睡覺時,引導幼兒自己脫衣,然后整理好衣物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實際上,家庭中的勞動資源還有很多,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觀察,培養(yǎng)幼兒形成自主勞動的意識。其次,家長應該積極地學習和了解勞動教育先進知識和理念,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正確的教育方法鍛煉幼兒,配合教師任務(wù),促進家園合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及有效性。最后,家長和教師兩者都要提高合作意識,建立緊密聯(lián)系,針對幼兒的狀態(tài)及問題,進行交流探討。
親子活動是幼兒園中一項重要的活動形式,在勞動教育中展開親子活動,可促進幼兒園與家長功能同時發(fā)揮,家長還可以充分了解到幼兒園教育形式,使其以后更好地配合教師。例如,可以舉辦一個“家庭工具箱”為主題的活動,讓家長準備一個小盒子,往盒子里放置一些家庭物品,如遙控器、衣物等等。幼兒在活動開始之前,肯定會好奇盒子里有什么東西。幼兒打開盒子之后,家長要引導幼兒將盒子里的東西收拾整齊,如將遙控器以及散落的電池安裝上,或是把衣物和其他物品收拾整齊。在這一過程中,家長還要積極鼓勵幼兒,如“你做得真棒!”“東西收拾得好整齊呀!”等,用積極的話語激發(fā)幼兒的勞動積極性。這種教育形式,可有效引導家長融入到家園合作之中。
勞動教育評價不能只重視幼兒園一方,要將家長評價納入評價體系中。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幼兒園,幼兒在開展勞動活動時都要融入評價元素,以此衡量幼兒的情況,同時也為家長和教師進行教育改進活動提供了參考。幼兒園可以向家長發(fā)放評價記錄表,讓家長記錄幼兒在家的勞動表現(xiàn),然后再由幼兒將評價表帶入幼兒園,教師進行分析、了解。例如,為了提升幼兒自理能力,教師在評價表中納入了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自己倒水等內(nèi)容,家長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情況,進行填表。家長也可以根據(jù)評價表中的內(nèi)容引導幼兒開展勞動活動,為幼兒進行打分,有效促進幼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也應對幼兒的勞動表現(xiàn)進行評價,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哪些技能沒有掌握好?這樣家長就可以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幼兒在家中由于受到父母的寵愛,通常不用自己動手勞動,家長就已經(jīng)把所有事情做得面面俱到,有些幼兒甚至連穿衣和穿鞋,都要家長代勞。實際上,3~6歲兒童已經(jīng)具備自己穿衣的能力,由此可見,為幼兒做出正確指導,培養(yǎng)其自理能力勢在必行。根據(jù)幼兒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教育中,他們對游戲活動比較青睞,因此,針對勞動教育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游戲中就可以掌握勞動技能。在培養(yǎng)幼兒使用筷子的技能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顏色的筷子,供幼兒選擇,然后準備一些小道具,舉辦一個小游戲活動,讓幼兒們利用手中的筷子,并規(guī)定只能用右手夾東西,看看誰夾得最多。幼兒在游戲中可以感受到比賽的激情和快樂,還可以鍛煉使用筷子的技能。另外,教師也可以舉辦“娃娃家”活動,引導幼兒幫助娃娃穿衣服、掃地、喂娃娃吃飯等等,同時,教師也要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在必要時刻做出正確的引導。
實際上,幼兒對事物的認知比較淺薄,對于一些硬性的勞動任務(wù),會逐漸失去耐心?;谶@種情況,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種家庭化勞動情境,促使幼兒進行主動勞動。幼兒對于親身感受到的事物認識比較深刻,實際生活才是幼兒成長的主戰(zhàn)場。要想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與其苦口婆心地講述勞動是什么、有什么意義,不如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幼兒在實踐中感受勞動。如幼兒園中設(shè)置一些生活化勞動區(qū)域,引導幼兒整理小衣服、照顧小動物等等,教師要注意勞動的難度,要求不要過高,要把握好勞動強度,避免使孩子失去勞動興趣。例如,教師不僅要注重勞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還要激勵幼兒積極參與家勞動,促進幼兒在家庭中也能自主做家務(wù),在擦桌子時可以叫作“給桌子洗洗臉”,澆花叫作“給花喝點水”等等,利用有趣的語言表達方式,激發(fā)幼兒興趣,使幼兒感受勞動的奧妙。同時,在這樣的情境下,幼兒可以進入到一個家庭情境中,在腦海中構(gòu)建一個熟悉的勞動情境,體驗父母做家務(wù)的辛苦,同時也可以使幼兒產(chǎn)生勝任感,增強自信心和榮譽感。通過舉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我是勞動小能手”等一系列活動,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勞動,并增強熱愛勞動的心,體會勞動的價值。
綜上所述,幼兒勞動教育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關(guān)注與努力,使得勞動教育內(nèi)容及形式不斷豐富起來,同時利用家庭和學校兩方資源,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延伸與拓展,不斷加強幼兒勞動素養(yǎng)。
[1] 唐麗穎.淺談勞動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24.
[2] 蘇維.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透視與思考[J].教育觀察,2020,9(40):120-122.
D045
A
1002-7661(2022)24-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