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 于玲玉
摘要:高校學生危機事件是指基于高校自身現(xiàn)狀,受國際國內形勢影響,密切關聯(lián)高校全體師生的切身利益,各種緊急的、意外的,并伴有嚴重性后果的突發(fā)事件。思想政治教育是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在處理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管理的過程中發(fā)揮至關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危機事件種類、發(fā)生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組成體系以及其在處理高校危機預警、處理、恢復與重建階段的作用,試圖從多角度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中的管理,以充分發(fā)揮其在危機事件管理中各階段的優(yōu)勢,切實為高校危機事件的管理提供保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學生;危機事件;管理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7.060
1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種類
1.1政治類危機事件
高校學生政治類危機事件主要指受國際、國內環(huán)境的影響,當國與國之間發(fā)生敏感問題時,高校學生容易滿懷愛國熱情,參與到事件中,容易引起高校學生危機事件。如日本參拜靖國神社事件,經媒體等其他途徑傳播后,高校學生愛國熱情被強烈激發(fā),他們通過游行示威、網絡貼吧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強烈不滿。此外,像國內的貪污腐敗等其他現(xiàn)象,都會引起高校學生的不滿等情緒,當不良情緒發(fā)生時,如若引導不當,則會發(fā)生高校危機事件。
1.2管理類危機事件
高校學生管理類危機事件是指在高校的管理過程中,由于存在不當或偏激管理時,引發(fā)學生對高校管理存在不滿意見,從而導致學生罷課、電話及網絡上報等其它危機事件。如2003年,在廣州珠海開辦某校外院校的某高校,由于在文憑發(fā)放上學生與學校發(fā)生沖突,學校學生對學校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從而導致了學生集體罷課現(xiàn)象的發(fā)生。
1.3災難類危機事件
高校學生災難類危機事件分為人為災難危機事件和自然災難危機事件。高校學生人為災難危機事件是指由人類主導而發(fā)生于高校師生身邊的災難事件,對高校師生、學校發(fā)展帶來影響。如因使用大功率電器導致火災的發(fā)生后,由于缺乏危機事件下的逃生常識,四名女生從6層高的樓上跳下,喪失生命。高校學生自然災難事件是指由于自然天氣而導致發(fā)生的、作用于高校的危機事件。如2008年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汶川各高校學生、校舍無一幸免,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影響。
1.4心理類危機事件
高校學生會承受來自社會、學校學習、家庭、未來工作、情感、攀比心理等其它方面心理壓力。當高校學生心理壓力過大且得不到有效排解時,高校學生可能會面臨抑郁甚至心理變態(tài)等心理疾病,從而導致高校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
1.5網絡類危機事件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網絡逐漸融入人們生活,并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校學生在現(xiàn)有的網民群體占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世界,社會閱歷少、防備意識較差的高校學生容易受網上信息的誘惑,從而導致以學生為主體、以網絡為載體的高校學生網絡類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如校園貸、網絡黑客、網絡游戲等。
2高校危機事件發(fā)生原因
任何事件的發(fā)生都有其原因所在,高校危機事件的發(fā)生也不例外,本論文將從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兩方面進行分析高校危機事件發(fā)生的原因。
2.1主觀原因
究其原因,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發(fā)生的主導因素在于高校學生自身。高校學生正處于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時代,他們年輕氣盛,閱歷少,社會經驗不足。此時的大學生還要受到來自日常消費的經濟壓力、來自教師與家長的學習壓力、來自家長與教師和戀人的情感壓力、繼續(xù)深造抑或是就業(yè)的就業(yè)壓力等各方面壓力,這些壓力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外界環(huán)境,高校學生較不成熟的心理能力,容易只看到問題的表面現(xiàn)象而忽視事件的本質,一旦發(fā)生問題,高校學生危機事件則可能發(fā)生。
2.2客觀原因
(1)復雜多變的社會層面原因。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當今的高校學生已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學生,他們接受來自互聯(lián)網等各種途徑的知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思想潮流。他們眼中的社會五光十色,社會中存在的某些陋習與弊病也已不僅在社會流傳,它可能通過其他途徑流入高校,成為高校危機事件發(fā)生的潛在因素。
(2)有待完善的學校管理方面原因。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校招生人數擴招,越來越多的高中生能夠踏進高校校門,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此時高校校園一片繁榮、人聲鼎沸。高校擴招的背后帶來了潛在的危機事件。由于管理不當等其他原因,可能會引起衛(wèi)生類危機事件(如:食物中毒);蕪湖四海的學生齊聚一起,家庭經濟條件狀況使學生所能承擔的各類消費不同,可能造成心理危機事件、網絡危機事件(如攀比心理而導致校園貸)。伴隨與日俱增的高校學生,就業(yè)壓力隨之而來,“畢業(yè)即是失業(yè)”流傳于高校校園,給高校學生帶來心理壓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體系
3.1受教育對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對象所涉及范圍廣、層次性差別大,既包括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又包括青少年人及中老年人。本論文主要研究高校危機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作用,因此本論文的主要受教育對象為高校師生及相關工作者。
3.2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其它方面內容。結合本論文研究對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主要指培養(yǎng)高校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學會危機處理基本知識;高校教師及相關工作者能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性處理高校危機事件。
3.3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理論教育主要指借助思想政治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向學生傳授知識。實踐教育是指基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將理論知識作用于實際并加以運用。
4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中的作用
4.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中預警階段作用
古書中記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強調了任何事件“預”的重要性。高校學生危機事件中除災難類事件無任何預兆,其他類高校危機事件的發(fā)生都有其先兆。根據危機事件發(fā)生的征兆及曾發(fā)生危機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發(fā)揮其預警及導向作用。高校危機事件發(fā)生前,充分做好預防危機計劃,引導高校師生及相關工作人員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從而達到未雨綢繆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中的導向作用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學生危機事件預警階段對危機意識及行為規(guī)范的導向功能。高校師生的危機意識及行為規(guī)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危機事件的處理,此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則顯現(xiàn)出來,通過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配合學校及其他相關機構在高校危機事件的處理階段做好鋪墊。
4.2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中處理階段的作用
由于高校危機事件的緊急性與意外性,導致高校危機事件發(fā)生時,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xiàn)危機事件謠言等其它影響學校及社會秩序的問題,高校及社會則可能出現(xiàn)盲目從眾、過度防范、心理恐慌等現(xiàn)象。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處理過程中的疏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疏導作用可體現(xiàn)于其對高校師生的心理干預作用。當高校危機事件發(fā)生時,部分學生可能產生消極心理及其他心理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可通過積極干預、心理疏導等其他途徑,引導高校學生將消極心理轉為積極心理,并排解其他心理問題。其次,疏導作用體現(xiàn)在溝通交流方面。高校危機事件發(fā)生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信息傳播的阻礙或者謠言的肆意傳播,容易造成師生的心里恐慌。思想政治教育可運用馬克思辯證觀點,正確做好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向黨員教師與學生、學生干部等其他團體傳播正確思想,通過層層溝通,充分做好學生與學校管理層面的橋梁作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導作用體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導高校全體師生與相關工作者全體參與、全程參與。
4.3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中恢復與重建階段的作用
高校危機事件的恢復與重建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發(fā)揮其制度整合與鼓舞人心的作用。前者主要指在處理高校危機事件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立足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基于社會現(xiàn)狀,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學生學情,建立符合自身實情的高校學生危機事件制度。面對危機事件的侵襲,高校積極總結經驗,繼承與發(fā)揚處理危機事件過程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摒棄該過程中的消極情緒,為其他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做好鋪墊。
5高校危機事件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5.1高校危機事件管理預警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危機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可通過政治課、日常宣傳、宣傳欄等其他途徑向學生傳授危機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危機預防與處理的基本常識,提高其危機事件預防的觀察能力。高校要開展危機事件的實踐,培養(yǎng)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當危機事件發(fā)生時,學生可根據日常演練經驗從容進行自救與他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通過各種形勢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獲得的信息具有廣泛性與代表性。
5.2高校危機事件管理處理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首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心理干預,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與心理調節(jié)能力,以幫助高校學生樹立人文關懷情感,給予其安全感與歸屬感,使其面對危機事件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予以緩解與克服,幫助高校學生樹立團隊精神,凝心聚力,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共同渡過高校危機事件。其次,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高校要注意網絡傳媒的隱形力量,充分利用科學理論,積極引導媒體傳播正確的輿論,穩(wěn)定高校師生、社會群眾的心態(tài)。最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學校危機處理指揮體系,共同處理高校危機事件。
5.3高校危機事件管理恢復與重建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在恢復與重建階段,通過認真反思危機事件發(fā)生的整個過程,認真總結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下的高校危機事件的恢復與重建機制,制定危機預防與恢復階段策略,以預防高校危機事件的再次發(fā)生。此外,通過理想與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可培養(yǎng)高校師生愛國主義情感;結合新形勢積極引導高校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目標,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目標而奮斗。
高校危機事件頻繁發(fā)生,每一件危機事件都是一次挑戰(zhàn),因此“高校危機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系統(tǒng)而長期“工程”。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危機事件種類與發(fā)生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組成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機事件預警階段、處理階段、恢復與重建階段的作用,分別從三階段提出高校危機事件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旨在通過分析為高校危機事件的處理緊獻微薄之力,促進高校危機事件的處理。
參考文獻
[1]張毅翔.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19.
[2]張琴.我國高校危機管理的內涵問題及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7,(12):7-11.
[3]范林軍.高校校園危機的新型特征及歸因剖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2):46.
[4]張倩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立德樹人”為基本理念[J].現(xiàn)代交際,2018,(06):175-176.
基金項目:威海海洋職業(yè)學院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一般課題(SZ20YB04)。
作者簡介:張晗(1993-),女,漢族,山東萊蕪人,碩士研究生,體育教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教學;于玲玉(1984-),女,漢族,山東榮成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363750190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