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松華
(山西社會科學(xué)院 歷史所,山西 太原 030032)
周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因與明成祖同母,朱橚的生母到底是誰,流傳多種版本。①吳晗:《明成祖生母考》,見北京市歷史學(xué)會主編:《吳晗史學(xué)論著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2—545頁。自明初迄今,一直存有疑義。由于事關(guān)朱明王朝血統(tǒng),與明成祖繼位的合法性也密切相關(guān),所以有必要慎重地考察。這個敏感的問題,在20世紀(jì)30年代曾引發(fā)朱希祖、傅斯年、吳晗、李晉華等學(xué)者的討論,但由于有力證據(jù)的缺乏、虛假史料的誤導(dǎo)以及對史料的誤讀誤解,最終還是未能厘清問題,得出肯定的結(jié)論。②周文玖:《朱希祖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史學(xué)史研究》2013年第4期。明成祖朱棣與周王朱橚的生母問題,成為明史研究領(lǐng)域亟待解決的一樁懸案。
最重要的官書如《明實錄》《明史》等皆言馬皇后(謚高皇后)生五子:長子皇太子標(biāo)、二子秦王樉、三子晉王?、四子燕王棣(即明成祖)、五子周王橚(初封吳王)。其中,長子標(biāo)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初五,五子橚生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初九,不到六年竟有五子,此種情形委實令人生疑。周王朱橚頗好學(xué),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學(xué)者,有巨著《救荒本草》問世,并且參與編撰《保生余錄》等植物醫(yī)學(xué)著作,對我國古代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xiàn)。然而,這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其生母是誰,數(shù)百年來卻一直存疑,成為懸案,爭論不休。那么官書所記是否可靠?筆者試從實錄中尋求蛛絲馬跡,徹底論證之。
三修本《明太祖實錄》為吾人留下了一段關(guān)于周王的史料:
(洪武七年九月)貴妃孫氏薨。……事上十有五年。生女三人,次女早卒。是月癸未妃得疾,至是薨,年三十有二。上為之感悼,詔謚“成穆”。……命吳王橚服慈母服,斬衰三年,以主喪事。敕皇太子及諸王皆服期。③《明太祖實錄》卷93,洪武七年九月庚寅,“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1625頁。
清修《明史》對此段內(nèi)容總結(jié)為:
成穆貴妃孫氏,洪武七年九月薨。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①(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6《周王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9頁。
《明太祖實錄》此處提到的“慈母”,幾百年以來,尚未引起明史學(xué)界的特別注意。那么在古代禮法中“慈母”究竟為何意呢?《儀禮》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慈母如母?!秱鳌吩唬捍饶刚吆我??《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之無母者。父命妾曰:“女以為子?!泵釉唬骸芭詾槟浮!比羰牵瑒t生養(yǎng)之,終其身如母,死則喪之三年如母,貴父之命也。②《儀禮》卷11,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360頁。
要形成“慈母”這種親情關(guān)系,是有嚴(yán)格條件限制的。第一,該皇子為庶出,幼時母即亡故;第二,收養(yǎng)該皇子的妃嬪必須無子。太祖嚴(yán)格遵從這項禮制,在孫妃死后的兩月,御制《孝慈錄》敘服篇繼續(xù)強調(diào):“子為慈母,謂母卒父命他妾養(yǎng)己者?!雹郏鳎堺u:《皇明制書》卷12《御制孝慈錄》,見《續(xù)修四庫全書》(第78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93頁?!捌浯饶戈I,乃令有乳者,養(yǎng)子謂之乳母。”④(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卷5《士婚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13頁。可見,慈母是充當(dāng)養(yǎng)母兼乳母的角色。依《明太祖實錄》察之,孫妃僅生三女(次女早卒),無子。至正二十年(1360)孫妃生長女臨安公主,洪武元年(1368)孫妃生幼女懷慶公主。⑤據(jù)近年出土的兩位公主墓志銘,臨安公主生在至正二十年十月,懷慶公主生在洪武元年正月。七八年間孫妃僅有臨安公主一人。又周王喪母,其時幼小,仍需哺養(yǎng),故“育于孫妃”⑥(明)焦竑:《國朝獻(xiàn)征錄》卷1,廣陵書社,2013年版,第1冊第21頁。。遵從父命,周王認(rèn)孫妃作慈母。慈母等同生母,孫妃薨,周王以生母禮待之??疾烀鲗m后來的事例,孝宗六歲喪母,育于孝肅周太后;思宗五歲喪母,育于李莊妃。周王喪母,尚在哺育,比起孝宗思宗,年歲更小。周王生母當(dāng)在明朝建國(洪武元年,1368)前亡故。要形成慈母關(guān)系,條件苛刻,明代皇室大約僅周王這一例,“自后久無是事”⑦(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5《孝恪杜太后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4頁。。斬衰三年是最重的喪禮,出于“家無二尊”,遇父亡,才行此大禮。生母死,最多是齊衰三年。然太祖既命周王突破以往規(guī)制,為孫妃行斬衰三年之禮,孫妃于周王當(dāng)是恩重如山。周王喪母后,即為孫妃養(yǎng)育,非行斬衰之禮無以報答孫妃。
深究“慈母”的內(nèi)在涵義,以這項禮法規(guī)制作為線索,周王是庶出的真相完全呈現(xiàn)。在建文朝修纂的實錄玉牒里,周王必是庶子,應(yīng)該有周王生母的明確記載。三修本《明太祖實錄》言周王是高后第五子,完全是偽造的。周王是庶子,還有其他的證據(jù):
燕王書諭李景隆曰:“我念長兄皇太子已崩逝,秦、晉二王兄相繼而歿,所存者惟我一人。”⑧王崇武:《奉天靖難記注》卷2,商務(wù)印書館,1948年版,第99頁。《明太宗實錄》前九卷由《奉天靖難記》修改而成?!斗钐炀鸽y記》此部分章節(jié)內(nèi)容,當(dāng)是原始文件,因與高皇后生五子的說法相沖突,纂修《明太宗實錄》時,摒棄不用,另行偽造。
在此燕王提及親兄弟四人,并無周王??梢娫谔娴亩又校灰暈樘娴兆拥?,絕無周王。
去年周庶人橚潛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問。⑨(清)萬斯同:《明史》(416卷本)卷5《恭閔帝本紀(j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頁。
這句話清楚地表明:周王絕不是嫡子,否則建文帝不會將周王與燕、齊、湘三王區(qū)別對待,獨拿周王治罪,“余置不問”。
(永樂八年)上聞周王橚于國中作殿,奉祀太祖高皇帝。賜之書曰:“禮,支子不祭王國廟,祀則肇于始封之王。若太祖高皇帝之祀,朝廷自有宗廟。王今祀于國中,過矣??鬃釉唬骸乐远Y,若不得為而為之,不可為孝?!跗鋵彾Y而行,毋貽物議?!雹佟睹魈趯嶄洝肪?09,永樂八年十月乙卯,“中研院”史語所??北?,1962年版,第1407頁。
在祭祀太祖的重大問題上,因周王為“支子”,成祖未作遷就,指斥其所為于禮制不合。何謂“支子”?孔穎達(dá)正義:“支子,庶子也。祖禰廟在適子之家,而庶子賤,不敢輒祭之也。”②(漢)鄭玄注,(唐)孔穎達(dá)正義:《禮記正義》卷7《曲禮下第二》,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9年版,第139頁。禰廟即亡父廟,適子即嫡子??追f達(dá)的解釋完全是遵循古禮制,《禮記》云:“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雹弁跷腻\:《禮記譯解》卷15《喪服小記》,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406頁。支子即庶子,為《康熙字典》采納繼承。查閱《康熙字典》支部,曰:“支子,庶昆弟也?!雹堋犊滴踝值洹分Р?,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第414頁。原來支子是庶子的另一種隱諱表述?!犊滴踝值洹穼γ總€詞的釋義,都是建立在多方求證的基礎(chǔ)上的,從而大大提高了釋義的精確性。該史料再次清楚地表明,直到永樂八年(1410)周王還是庶子身份?!睹魈鎸嶄洝贰睹魈趯嶄洝佛^臣雖極力假造周王為高后第五子、太祖嫡子,但并未做到天衣無縫,因失于詳察“慈母”“支子”的含義,致使存留于實錄。
周王是庶子身份,所以周王與其他諸王相比,別無二致。故朝臣宗親無所顧忌,周王屢遭攻訐告發(fā)。永樂三年(1405)十月,“周王橚亦中浮言,上書謝罪”⑤(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6《齊王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7頁。。永樂七年(1409)五月,伊王無所顧忌地告發(fā)周王“語出忿恨”⑥《明太宗實錄》卷92,永樂七年五月癸酉,“中研院”史語所??北?,1962年版,第1200頁。。永樂十八年(1420)十月,周王又遭護(hù)衛(wèi)告發(fā)謀逆。⑦《明太宗實錄》卷230,永樂十八年十月庚子,“中研院”史語所??北?,1962年版,第2229頁。可以推斷,成祖第一次倉促改修的《明太祖實錄》(建文四年十月至永樂元年六月,1402—1403)仍云周王是庶子。到永樂中期,宗室內(nèi)部的異己勢力如齊王、遼王、寧王、谷王,已被成祖壓制,另外,第二次修纂《明太祖實錄》的主要成員李景隆、茹瑺、解縉等因“心術(shù)不正”,或囚、或死,對實錄知情者已甚少。成祖無所顧忌,換用故舊心腹姚廣孝、夏原吉、金幼孜、胡廣、楊士奇等,第三次修纂《明太祖實錄》(永樂九年十月至永樂十六年五月,1411—1418),強拉硬扯地將周王算作高后第五子、太祖嫡子,其生母的事跡反倒湮沒無傳。
周王是庶子,朝野內(nèi)外人所共知,成祖本人也口口聲聲地稱周王“支子(庶子)”。周王是庶子的事實,在明面上是無法更改抹殺的。故成祖篡改實錄玉牒,將周王充作太祖嫡子,絕不為當(dāng)時的宗親朝臣所共曉,乃是詭秘隱蔽之舉。查閱《明太宗實錄》《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成祖也曾多次論及周王朱橚,但他本人從未親言過周王是“朕之母弟”“太祖嫡子”之類的話。明初玉牒實錄修成,藏之內(nèi)府,秘不外傳,專供皇帝一人閱覽。玉牒實錄纂修官們,仰承帝意,不敢私泄一語。故明初玉牒實錄“天下臣民無由得見”⑧謝貴安:《明代國史與野史的生態(tài)關(guān)系——以明實錄的禁藏與流傳為線索》,《學(xué)術(shù)月刊》2000年第5期。。
《明史·周王傳》載:
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驗。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詞。橚頓首謝死罪。帝憐之,不復(fù)問。橚歸國,獻(xiàn)還三護(hù)衛(wèi)。⑨(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6《周王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7頁。
由此傳觀之,周王并無“太祖嫡子,成祖母弟”的感恩之心。今天位于河南禹州的周王朱橚墓,已被盜掘,墓志銘也未能存留。如果墓志銘所記周王生母非高皇后,而是另有其人,就證明成祖引周王為太祖嫡子,僅限于隱秘地篡改實錄玉牒,連周王朱橚本人也并未告知。
由于誤認(rèn)周王生母是高皇后,故有學(xué)者對周王為孫貴妃守孝治喪,作出了胡亂猜想。潘檉章謂:
竊謂是時高后尚在,故不欲明言生母以傷其心,而等慈母之服于生母,則名實兩全矣。且慈母之服重,則嫡母之恩禮愈重,此圣祖之微權(quán)也。①(清)潘檉章:《國史考異》卷1,見《二十四史訂補》,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6年版,第743頁。
可見潘檉章并沒有搞清“慈母”的真實意義,所以才對周王服慈母喪禮這一現(xiàn)象作了牽強附會的解釋?!睹讲亍ぶ芡鮽鳌吩唬骸巴踔畤吆笄泊饶笍?。”②(明)何喬遠(yuǎn):《名山藏》卷36,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41頁。其實這故事也絕對無稽。為周王慈母者,當(dāng)為成穆孫貴妃,在周王之國(洪武十四年,1381)前七年就已去世,怎能隨周王之國河南?且為周王慈母者必為太祖妃嬪,怎能隨意離宮?仿燕王乳母馮氏、谷王乳母張氏的事例,與諸王之藩地的,只可能是其乳母。
據(jù)實錄等欽修史料,靖難兵起,成祖常自稱“高皇帝嫡子”“高皇后第四子”,此乃出自成祖及其子孫一面之詞,固然不能輕信。但筆者發(fā)現(xiàn)了兩則出自建文朝臣的史料。建文元年(1399)八月,建文帝下詔討伐燕王朱棣,詔內(nèi)曰:“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未忍竟誅?!雹郏ㄇ澹┤f斯同:《明史》(416卷本)卷5《恭閔帝本紀(j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頁。此詔書在流傳中不斷被刪改。萬斯同《明史》(416卷本)“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一語在張廷玉定稿的《明史》(332卷本)作“朕以棣于親最近”。原詔內(nèi)有建文帝指斥燕王的種種罪過,但在《明史》(332卷本)已刪去不提。史官故意為成祖隱惡護(hù)短。建文元年(1399)九月,耿炳文敗績回朝,上書建文帝曰:“燕王與上皇父為同母弟,陛下之嫡叔父?!雹埽ㄇ澹┱勥w:《國榷》卷11,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780頁。所謂“孝康皇帝”“上皇父”即為明太祖嫡長子太子朱標(biāo)。燕王既為朱標(biāo)母弟,當(dāng)然也就是太祖嫡子,且語出自與成祖不共戴天的建文帝及耿炳文之口,更足征信,不容置疑。以上兩則史料清楚地證明,燕王朱棣確為明太祖嫡子,此乃朝野內(nèi)外所共知。故靖難兵起,朱棣每自稱“高皇后第四子”,侄兒晉王濟(jì)熺來朝時,其自稱“吾與爾父皆皇考妣所生”⑤《明太宗實錄》卷11,洪武三十五年八月癸亥,“中研院”史語所校勘本,1962年版,第181頁。。兵臨南京,諸王文武群臣咸稱燕王為太祖嫡嗣,⑥《明太宗實錄》卷9下,洪武三十五年六月丙寅,“中研院”史語所校勘本,1962年版,第132頁。另見吳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上編卷2),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77頁。并不是《明太宗實錄》纂修史官的編造之詞。很難想象,如果成祖不是太祖嫡子,他敢在諸王文武百官面前大言不慚地自稱嫡子?建文朝修纂的實錄玉牒也必然明確記載了燕王是高皇后第四子、太祖嫡子。
燕王是高皇后第四子,明初本無異議。但是,隨著后來燕王靖難起兵,為增強號召力,不斷口口聲聲稱自己為嫡子,而明代中后期廣為流布的《南京太常寺志》又提出成祖生母“碽妃說”,使得“成祖是太祖嫡子”的說法受到后來史家的猜疑。他們認(rèn)為太祖嫡子只有三人:懿文太子朱標(biāo)、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認(rèn)定燕王不斷稱自己為嫡子,是在篡改自己的庶子身份。這一看法從明末至今一脈相承。談遷認(rèn)為:“《玉牒》云高皇后第四子,蓋史臣因帝自稱嫡沿之耳?!雹撸ㄇ澹┱勥w:《國榷》卷12,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847頁。吳晗先生提出:“造反搶皇帝作,便只好硬說是嫡子?!雹鄥顷希骸睹鞒勺嫔缚肌?,見北京市歷史學(xué)會主編:《吳晗史學(xué)論著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56頁。海外學(xué)者蔡石山指出:“朱棣言必稱朕高皇后第四子,實際是冒嫡奪位?!雹岵淌剑骸队罉反蟮邸?,中華書局,2009年版,彩頁。謝貴安教授則言:“(朱棣)甚至謊稱自己是馬皇后所生,以造成‘嫡出’的印象,欺惑世人。”⑩謝貴安:《明實錄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頁。日本漢學(xué)家檀上寬也認(rèn)定:“朱棣隱諱生母、自稱孝慈皇后嫡子?!?[日]檀上寬:《永樂帝》,王曉峰譯,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15年版,第64—66頁。
太祖二十六子中,周王的生母死在明朝建國前,必?zé)o封號。成祖又篡改實錄玉牒,將周王改作高后第五子,使得周王生母湮沒無聞。余下的二十五子,其中有二十二子的母妃(母后)在實錄中有明確記載?二十三位皇子的生母姓氏及封號,見于明初列朝《實錄》及《天潢玉牒》。,第九子趙王朱杞、第二十六子朱楠、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的生母雖不見于國史,但也有跡可尋。①洪武三年四月,與朱杞同時受封為藩王的其他皇子的生母(慈母),同年五月皆被冊封皇妃(周王慈母孫貴妃、楚王生母胡充妃、齊王潭王生母達(dá)定妃、魯王生母郭寧妃),朱杞的生母也有很高的地位。同時冊封為皇妃的還有郭惠妃、胡順妃。孫貴妃無子,依潭王及魯王的出生時間,達(dá)定妃、郭寧妃也不是朱杞的生母。朱杞的生母當(dāng)是胡充妃,或郭惠妃,或胡順妃。據(jù)《天潢玉牒》,安王朱楹的生母曾經(jīng)有過“美人”的封號,可能最后也被冊封為皇妃(洪武二十六年,美人李氏葛氏劉氏因有子,冊封為妃)。據(jù)《萬歷野獲編》,皇子朱楠的生母則是葛麗妃。所以孝陵享殿中無封無號的碽妃②(明)張岱:《陶庵夢憶》卷1《鐘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頁。,應(yīng)該就是周王的生母。
劉辰《國初事跡》載:
(至正十八年十二月)太祖親征婺州,有男子進(jìn)一女子,約二十歲,能作詩。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闭D之,以絕進(jìn)獻(xiàn)。③(明)劉辰:《國初事跡》,見《叢書輯成初編》(第3959冊),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3頁。另據(jù)《大誥》第43條:“朕當(dāng)未定之時,攻城略地,……軍中未嘗妄將一婦人女子?!保ㄒ姟逗槲溆迫珪罚S山書社,1995年版,第768頁。)
《國初事跡》是劉辰呈送給成祖審閱的實錄底稿。據(jù)此,是時太祖尚未有納妾之心④俞本《皇明紀(jì)事錄》(錢謙益《國初群雄事略》所引)載,至正十五年,太祖渡江就有一位孫氏女子陪伴。據(jù)《國初事跡》,俞本的說法完全是胡編亂造。,除高后外再無其他妻妾。太祖已有的三子:長子朱標(biāo)、次子朱樉、三子朱?(生元至正十八年十一月,1358),當(dāng)出自高后無疑。太祖征婺州半年后(至正十九年六月,1359),始返集慶。碽妃,最早在至正十九年(1359)納入太祖后宮,周王甫生碽妃即死,周王歸養(yǎng)于孫妃。太祖嘗言:“朕聞古者宮妃其德足以輔內(nèi)治、厚彝倫者,既薨之后,必有定謚之禮?!雹荨睹魈鎸嶄洝肪?3,洪武七年九月庚寅,“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1625頁。這個碽妃后來為太祖所厭棄痛恨,故無封無謚。碽妃極可能是被殘害致死,也必起自太祖殺心。碽妃于太祖只是過眼煙云,不以縈懷。故“安葬孝慈皇后于鐘山之陽,以成穆貴妃、永貴妃、汪貴妃附”⑥《明太祖實錄》卷148,洪武十五年九月己巳,“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2342頁。,無早死的碽妃;“孝慈皇后喪百日,上輟朝以牲醴致祭于幾筵殿,……仍以成穆貴妃、永貴妃、汪貴妃配享”⑦《明太祖實錄》卷150,洪武十五年十一月乙丑,“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2362頁。,仍無早死的碽妃。羿年(1383)享殿成,“奉安神位,謹(jǐn)用祭告”⑧《明太祖實錄》卷154,洪武十六年五月甲子,“中研院”史語所校勘本,1962年版,第2408頁。,必是遷入孝慈皇后、成穆貴妃、永貴妃、汪貴妃神位。享殿奉安神位,當(dāng)是追思,存有敬意,表不舍之情,太祖豈會有奉安碽妃神位之意?諸妃的神位能否進(jìn)入享殿,出自宸斷。晚明諸多人士,在孝陵享殿所見到的碽妃神位,必是成祖供奉,碽妃就是成祖的生母,而且神位在享殿中緊靠太祖。⑨《南京太常寺志》載: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朱標(biāo)、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孝陵享殿的格局長期未變,“是皆享于孝陵,掌于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⑩(清)潘檉章:《國史考異》卷4,見《二十四史訂補》,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742頁。。以此推斷,《南京太常寺志》所言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的說法不虛。?(明)何喬遠(yuǎn):《名山藏》卷6,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7頁。
據(jù)本節(jié)討論,成祖、周王的生母實則是碽妃。成祖雖名為嫡子,實則是庶出。?近年來不少學(xué)者引朝鮮使臣權(quán)近所著《奉使錄》一則材料,力圖證明成祖為庶出。洪武二十二年,朝鮮使臣權(quán)近路過北平,拜謁燕王。權(quán)氏著有《奉使錄》記其事。其中云:“……以是日先太后忌,不受禮。……七月十五日也?!闭J(rèn)為此處的“先太后”,是指燕王的生母。因為先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后的忌日在八月初十,斷定燕王的生母另有其人(參見蔡石山《永樂大帝》,中華書局,2009年版,彩頁)。筆者認(rèn)為以上分析值得商榷。原史料“忌”字之后,并無“日”字。但是有學(xué)者在引錄這則史料時,在“忌”后添加了“日”,于是形成“忌日”這一名詞(參見許文繼、陳時龍《正說明朝十六帝》,中華書局,2005年版)。燕王是所謂嫡子,公開在府中祭祀其親生母親,承認(rèn)庶出,自揭傷痛,這可能嗎?且為太祖知曉,前途也難料?!斗钍逛洝妨硗膺€明確記載,七月十八日是先太后明忌。據(jù)姚旅《露書》,明忌是逝者的生日,宗中極重明忌。查《明太祖實錄》,高皇后的生日(千秋節(jié))正是七月十八。權(quán)近這里的“先太后”就是指已逝的高皇后。按禮,皇帝的生母嫡母,才稱“太后”。權(quán)近卒于永樂七年,彼時的燕王已稱帝,著作中使用“太后”一詞,是符合禮制的。周王雖極不安分,但成祖護(hù)母弟心切,不惜篡改實錄玉牒,將周王充作高后第五子、太祖嫡子。因碽妃早死,燕王養(yǎng)于高皇后,成為其第四子,當(dāng)成明太祖的嫡子;周王則育于孫貴妃,因?qū)O妃有女無子,囿于禮制,周王認(rèn)作慈母,視為生母。碽妃其人實則等同消失。至正二十年(1360)左右,太祖后宮大約僅高后、孫貴妃、碽妃而已。明末張岱所云:“成祖生,孝慈皇后(高后)衽為己子。事甚秘”①(明)張岱:《陶庵夢憶》卷1《鐘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頁。,意即高后據(jù)他妃之子為己子,比較接近事實。成祖雖養(yǎng)于高后,但另有乳母馮氏。②《明太宗實錄》雖簡略,但四次提到追封祭奠乳母馮氏。見卷14、41、89、178。燕王庶出,與周王同母,這層隱秘的關(guān)系深深地隱藏著,連建文帝都不知曉,更何況外廷之人。所以直至靖難兵起,建文朝臣仍然認(rèn)可燕王的嫡子身份。另外,成祖僅有三子,而周王卻有十五子,若是成祖一脈斷絕,也可由周王一支入承大統(tǒng)。成祖引周王為太祖嫡子,抑或也有此意?由于三修本《明太祖實錄》及篡改后的玉牒已明確周王是太祖嫡子、成祖母弟,《明太宗實錄》雖以簡略稱,但館臣心領(lǐng)神會,仍然使用大量筆墨描繪了成祖對周王朱橚的恩寵關(guān)照。③吳晗:《明成祖生母考》,見北京市歷史學(xué)會主編:《吳晗史學(xué)論著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7—548頁。欽天監(jiān)預(yù)測有“背氣”④《明太宗實錄》卷25,永樂元年十一月庚辰,“中研院”史語所??北?,1962年版,第451頁。,敕諭要周王留意防慎,突出周王是太祖嫡子、成祖母弟,故享受特殊恩寵待遇,其他諸王不能望其項背??墒聦嵣希勺嫔拼韧跻裼谥芡醯戎T王。成祖嘗言:“朕待橞,厚于諸王,豈當(dāng)有此!”⑤《明太宗實錄》卷178,永樂十四年七月辛亥,“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1942頁。但在《明太宗實錄》中全然不見成祖對于谷王的厚愛恩寵。周王不像齊王、谷王,雖有謀逆之心,但未到擁兵反叛的境地,又為成祖母弟,故為成祖保全。⑥(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6《周王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7頁。正如實錄所言:“復(fù)數(shù)以過聞,太宗優(yōu)容之?!雹摺睹餍趯嶄洝肪?,洪熙元年閏七月丁巳,“中研院”史語所??北?,1962年版,第164頁。周王朱橚的陵墓地宮,面積之寬闊,氣勢之宏大,遠(yuǎn)遠(yuǎn)地超越了太祖其他諸子,不遜后來明神宗的定陵。
查閱《明太宗實錄》,其他諸弟對燕王也稱“大兄”⑧《明太宗實錄》卷9下,建文四年六月癸亥,“中研院”史語所??北?,1962年版,第133頁。,所以吳晗先生在《明成祖生母考》文中,以周王稱燕王“大兄”,得出了“燕周同母”的結(jié)論,有些草率。許多學(xué)者以黃子澄語“周,燕之母弟”,作燕王、周王同母的證據(jù),但是也不能憑信(見本文第五節(jié))。
《明太宗實錄》建文四年(1402)六月乙丑條:
與周王并轡至金川門下馬,握手登樓,上(時為燕王)曰:“……今日重見骨肉,皆賴天地皇考皇妣之祜,得至于此?!雹帷睹魈趯嶄洝肪?下,建文四年六月乙丑,“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130頁。
“皆賴天地皇考皇妣之祜”意即燕王、周王皆為太祖嫡子。上文已有論定,周王被稱為太祖嫡子,那是燕王奪位以后的事情。故此段話也有造假篡改之嫌。
成祖雖養(yǎng)于高后,但并不見愛于高后,怨恨頗深。高后忌辰,臣下奏請仿宋制,于佛殿修齋誦經(jīng),成祖不允。⑩《明太宗實錄》卷20上,永樂元年五月庚辰,“中研院”史語所??北?,1962年版,第356頁。又在《奉天靖難記》中對于三位兄長惡語相加,極盡詆毀。所謂太祖高后于諸子中獨鐘愛成祖,有傳位成祖之意,純系編造。生母早死,成祖必深情懷念。耗費巨資,經(jīng)歷十余年建成的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大報恩寺,雖名曰報“皇妣功德”?《明太宗實錄》卷269,永樂二十二年三月甲辰,“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2443頁。,據(jù)傳實則是懷念早死的生母。
周王雖伙同燕王、齊王、湘王謀逆,皆是同犯,而建文帝竟是“親親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問”。“親親”一詞,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中的“親親而仁民”①焦循:《孟子正義》卷27《盡心章句上》,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786頁。,意即親愛親人。自孔子、孟子開始,古代中國提倡“親親相隱”,且著之歷代律令。親人犯法,兼顧親情,隱惡不發(fā)。越是近親,越該如此。②陳姿樺:《論儒家倫理中的親親之道》,《天府新論》2018年第1期。這一古訓(xùn)為建文帝踐行。惟周王似非所親,故發(fā)其惡,獨拿周王治罪,對待周王寡恩薄情。同為太祖親子,而且周王與齊王、湘王也俱為庶子,為何會有親疏之別?燕王是所謂嫡子,母為高后,齊王母達(dá)定妃,湘王母胡順妃,皆出自漢家。周王的生母則是碽妃?!按b非漢姓,此為事實,至其或為蒙古人,或為高麗人,更或為色目人,皆有可能?!雹鄹邓鼓辏骸睹鞒勺嫔赣浺伞罚姎W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頁。“碽妃為高麗女否,有其可能而不必果然。然按其姓終當(dāng)為外國人也?!雹芨邓鼓辏骸栋稀疵鞒勺嫔竼栴}匯證〉并答朱希祖先生》,見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頁。元朝百年的壓榨統(tǒng)治,積下強烈的民族仇恨。蒙元政權(quán)雖退回漠北,但與明朝長期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明太祖集團(tuán)雖然口頭上高喊善待蒙古色目人等,但骨子里依然是“華夷之辨”的概念。⑤《明太祖實錄》卷46:“胡元入主中國,夷狄腥膻,污染華夏,學(xué)校廢馳,人紀(jì)蕩然?!蓖瑫?3:“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國者,而元以胡人入主華夏,百年腥膻之俗,天實厭之?!狈叫⑷嬖凇逗笳y(tǒng)論》中說:“夷狄者……無人倫上下之等也。無衣冠禮文之美也。故先王以禽獸畜之,不與中國之人齒。茍舉而加諸中國之民上,是率天下為禽獸也”(見《方孝孺集》上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74頁),將“夷狄”貶低為禽獸,給明代的“華夷之辨”奠定了基調(diào)。至于秦王朱樉奉太祖命,納取元太傅擴廓帖木兒之妹為正妃,那純粹是強拉硬扯的政治婚姻。碽妃其人,來自異族,建文帝當(dāng)是出自“子以母賤”的仇視心態(tài),產(chǎn)生親疏之別,周王乃慘遭池魚之殃。因周王的生母其人特殊,不能彰顯,故成祖不惜篡改實錄玉牒,將其去除,改周王生母為高后。元末宮庭內(nèi)外多蓄高麗女,已然成風(fēng)。⑥喜蕾:《元朝宮庭中的高麗貢女》,《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第1期。及至明初,太祖仍有數(shù)位高麗妃(周妃韓妃等)。若為周王諱,是恥生母為高麗妃不值彰名,難于啟齒,為何成祖本人仍然不斷索取高麗妃⑦王崇武:《明成祖朝鮮選妃考》,《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本,17分冊),1948年版,第165—176頁。,及至“永樂時,朝鮮貢女充掖庭”⑧(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4《權(quán)賢妃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2頁。?成祖對高麗妃寵愛至極,由此推斷這個碽妃應(yīng)該不是高麗妃。朱彝尊直言“高麗碽妃”⑨(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44《南京太常寺志跋》,世界書局,1984年版,第541頁。,當(dāng)是臆斷之詞。既然碽妃不是高麗妃,那么當(dāng)是蒙古人或色目人之類。《陶庵夢憶》(科圖本)明確碽妃即是“韃女”⑩(明)張岱:《陶庵夢憶》卷1《鐘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2頁。。太祖有蒙古妃也并非難事,正像傅斯年先生所述:
太祖席郭氏之業(yè),轉(zhuǎn)戰(zhàn)江淮,攻城略土,所夷剪元代之官吏必多,則虜其妻女以為姬妾,本起兵草澤者必有之事。?傅斯年:《明成祖生母記疑》,見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頁。
元末江南繁華之地,漢族與蒙古色目人等通婚不乏其人。?潘清:《元代江南蒙古、色目僑寓人戶的基本類型》,《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2000年第3期。至正二十年(1360)左右,太祖已是一方豪杰,聲威日隆,碽妃既為韃女,且能為太祖接納,定然不是尋常之輩。
《名山藏·周王傳》載:“從上所賜元嫗,得聞元宮中事,制《元宮詞》百章?!?(明)何喬遠(yuǎn):《名山藏》卷36,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41頁?!对獙m詞》的作者是周王朱橚或其子有燉?!对獙m詞》前有序言,稱:
永樂元年欽賜予家一老嫗,年七十矣,乃元后之乳姆女。常居宮中,能通胡人書翰,知宮中事最悉。閑嘗細(xì)訪之,一一備陳其事。故予詩百篇,皆元宮之實事,亦有史未曾載,外人不得而知者。遺之后人,以廣多聞焉。永樂四年二月朔日,蘭雪軒制。①傅樂淑:《元宮詞百章箋注·序》,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5年版,第2頁。
《元宮詞》主要是詠元宮中舊事舊聞。此老嫗當(dāng)是成祖信賴已久之故人。遠(yuǎn)隔千里賜周王府老嫗,非是為其養(yǎng)老送終之意。抑或老嫗與成祖、周王生母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頗知其生母故事?通過老嫗講述元宮舊聞,泛起對早亡的生母更清晰的印象?也未可知。元末綱紀(jì)廢弛,宮闈混亂,外臣隨意進(jìn)出宮庭,“宮嬪女”也是隨意出宮。②《明太祖實錄》卷52,洪武三年五月乙未,“中研院”史語所??北荆?962年版,第1017頁。難道成祖、周王的生母碽妃本是元庭宮人,流落江南,后被擄入太祖后宮?
《明史·周王傳》中:“建文初,以橚燕王母弟,頗疑忌憚之。”③(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16《周王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7頁。這段話有問題。燕、周、齊、湘諸王不法事敗,建文帝首先削除周王,其余諸王寬宥不究。于周王未有投鼠忌器之意,忌憚之說從何談起?據(jù)“橚燕王母弟”之語,建文帝知道燕王是庶出且與周王同母,那為何討伐燕王的詔書竟赫然有“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之語?前后如此之矛盾。由于實錄玉牒改篡后明言燕王、周王同母,《周王傳》中的這段話當(dāng)是由國史衍生出的臆斷之詞,屬杜撰,不知史官從哪里抄來的野史。④疑由《名山藏·周王傳》改篡而來:“建文初,……以王燕王母弟,易取。”朱希祖先生信其為真,認(rèn)為是燕周二王俱為嫡子的有力證據(jù)。⑤朱希祖:《明成祖生母記疑辯》,見周文玖選編:《朱希祖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268頁。傅斯年先生也信其為真,但當(dāng)作燕周二王俱為庶子的根據(jù)。⑥傅斯年:《跋〈明成祖生母問題匯證〉并答朱希祖先生》,見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頁。同一則史料出現(xiàn)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解讀。
《明史·黃子澄傳》載:
退而與(齊)泰謀,泰欲先圖燕。子澄曰:……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⑦(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41《黃子澄傳》,見李學(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2頁。
據(jù)此可知,黃子澄知道燕王是庶出,非馬皇后親子,且與周王是同母兄弟。詳察黃子澄臨死譏刺成祖之言,黃子澄僅斥責(zé)燕王“向來悖謬”“北狄胡塵不能往靖,而反內(nèi)噬”“逆謀”⑧(明)朱國楨:《皇明遜國臣記》卷2《太常卿兼翰林學(xué)士黃公》,見周駿富主編:《明代傳記叢刊》(第62冊),明文書局,1991年版,第106—107頁。,未言燕王“冒嫡”。燕王常公開自稱己為太祖嫡子,此刻黃子澄何不戳穿燕王庶出的老底,指其無理冒嫡奪位?按理說這才是燕王最怕提及的痛處,也是燕王篡位最大的罪狀。成祖已將周王充作高后第五子、太祖嫡子,二人當(dāng)然是同母兄弟,黃子澄所言“燕周同母”,是成祖的親信文人據(jù)此情狀編造的⑨宋松華:《明成祖史跡考證》,《山西大同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20年第5期。黃子澄言“燕周同母”最早見于《奉天靖難記》,《明太宗實錄》因之,《明史·黃子澄傳》又本《明太宗實錄》。明代諸多野史渾然不察,亦承此說。,欲借他人之言強化周王的嫡子地位?!睹魍ㄨb》撰者夏燮輕信黃子澄,謂“燕周同母”之語為真,看作是“此初修本僅存者(建文朝修撰的太祖實錄),解縉奉詔再修,盡焚原草而獨存此數(shù)語者”⑩(清)夏燮:《明通鑒·義例》,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0頁。。
朱希祖信“燕周同母”之語為真,但當(dāng)作燕周二王俱為嫡子的證據(jù)。謂:
懿文皇太子薨于洪武二十八年,秦愍王薨于洪武二十八年,晉恭王薨于洪武三十一年。其時燕王同母弟,惟有周王,若周王非燕王同母弟,則黃子澄輩何必顧慮及此,且出于敵人之口,宜更足征信。①朱希祖:《明成祖生母記疑辯》,見周文玖選編:《朱希祖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頁。
傅斯年也相信“燕周同母”之語為真,但當(dāng)成燕周二王俱為庶子的證據(jù)。謂:
成祖與周王同母,直記于《明史》;其與懿文異母,暗示于《明史》。一見于黃子澄傳:“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币灰娪谥芡鮽鳎骸敖ㄎ某?,以橚燕王母弟,頗疑忌憚之?!雹诟邓鼓辏骸栋稀疵鞒勺嫔竼栴}匯證〉并答朱希祖先生》,見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頁。
由于建文朝的文字檔案材料被成祖刻意銷毀,人們對成祖一方的片面之言,無從察覺真?zhèn)巍?/p>
再觀方孝孺慨然赴死時詰難成祖之言?!睹魇贰し叫⑷?zhèn)鳌份d:
至是欲使草詔,召至悲慟徹殿陛。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毙⑷嬖唬骸昂尾涣⒊赏踔??”成祖曰:“國賴長君?!毙⑷嬖唬骸昂尾涣⒊赏踔??”成祖曰:“此朕家事?!鳖欁笥沂诠P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筆于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背勺媾萦谑?。③(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41《方孝孺?zhèn)鳌罚娎顚W(xué)勤主編:《二十六史》(第5冊),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2頁。
顯然,孝孺依太祖“立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祖訓(xùn)④(明)朱元璋:《皇明祖訓(xùn)》,見毛佩琦、張德信主編:《洪武御制全書》,黃山書社,1995年版,第401頁。,指斥成祖雖嫡子,以倫序言,仍不免篡奪之罪。此時,孝孺于生死不顧,若知燕王非嫡出,定會當(dāng)面戳穿,加重成祖欺詐篡奪之罪,使其貽口實、失人望。
于是據(jù)《黃子澄傳》《方孝孺?zhèn)鳌?,兩相比對:齊泰、黃子澄早就知曉燕王庶出,而方孝孺卻至死渾然不知。如此矛盾的一幕,豈非咄咄怪事?
綜合以上論證,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答案——成祖、周王生母實為碽妃。碽妃是蒙古族女子。高皇后名下有四子:太子朱標(biāo)、秦王朱樉、晉王朱?、成祖朱棣。因生母碽妃早死,成祖養(yǎng)于高后,成為高后第四子,視同嫡出;周王育于孫妃,視孫妃為生母。數(shù)百年來,對于成祖與周王身世,眾說紛紜,淆亂種族,顛倒史實,無法達(dá)成統(tǒng)一認(rèn)識。筆者試論證解決之,故為此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