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強(甘肅省莊浪縣陽川中學)
張小翠(甘肅省莊浪縣陽川學區(qū))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將文字轉(zhuǎn)化成視頻,能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微課中包括豐富的課程資源,能迅速讓學生從簡短的視頻中找到語文學習的重點,并且通過對重點部分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調(diào)整微課內(nèi)容,讓語文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依托微課內(nèi)容精細、生動、直觀等特性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提升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要深度開發(fā)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功能,使其在文化、情感、道德等層面同步引導學生進步,要求教師要深度挖掘文本的教育價值,不僅要通過語文教學活動來達成“識文斷字”的學習目標,還要針對語文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情懷,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但是,從實際教學活動來看,“進度”依舊是影響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首要因素。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進度、教學任務去評價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沒有為學生提供表達觀點和意見的機會,對于部分富有情感、容易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教學文本,教師依舊按照閱讀、講解、授課的基本流程組織教學。教學流于表面,教材中的情感和文化難以展現(xiàn),語文教學質(zhì)量根本得不到保障。
在部分學生眼中,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缺乏吸引力,教師的灌輸、命令抑制了學生的主觀學習熱情。在實施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考慮的不是教材中給出了哪些知識,而是教師講述了哪些知識,以教師的要求來定義教學活動,學習語文知識。這就導致了課堂教學開始向著單一、死板的方向發(fā)展,學生所應用的學習方法無法契合課堂,部分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只能在教師的觀點中搜集學習資料。對于思維活躍的初中生來說,語文教學儼然成為一個整理語文知識、重復教師觀點的過程。教學過程缺乏新素材、新資源,師生之間無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學氛圍枯燥乏味。
應用微課進行語文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從中獲取到符合自身能力的語文知識。微課不僅具有形象性和科學性,還能通過視頻內(nèi)容拉近文字內(nèi)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語文學習。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這篇課文時,從不同的角度看蘇州園林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并不是每名學生都去過或者了解蘇州園林,僅憑課文內(nèi)容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蘇州園林之美,即使課文中插入了一些圖片,也只是從單一的角度進行介紹。而教師在此時引入微課,可以以視頻的方式從各個角度介紹蘇州園林的景觀,讓學生能從近景、遠景、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等多個角度進行觀賞,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課文表達出來的信息,最終與設計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中獲得情感上的體悟。
初中語文教學應以文化育人、情感育人為首要的教學目標,教師要重視學生語文技能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在組織教學活動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借助微課的教育功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豐富課堂資源,明確教學要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優(yōu)化語文教學氛圍。微課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的過程,學生能通過聲音、動畫、視頻、圖像更加生動地了解語文基礎知識,不再被動地學習語文知識,而是在微課營造的氛圍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與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轉(zhuǎn)變語文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上冊《女媧造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前以動畫的方式制作微課,將神話故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清楚地了解“女媧創(chuàng)造人類”的整個過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隨后,教師結合動畫演示內(nèi)容,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并回答“女媧既是一個 的神,又是一個 的人”的問題,帶領學生挖掘女媧身上的特質(zhì),觀察到女媧作為“神”時,一天變化七十次,還能揉黃泥造人;而在作為“人”時,她又表現(xiàn)出多種人的情感,如孤獨、寂寞、高興、疲倦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女媧的“神性”和“人性”,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當學生充分了解女媧的人物性格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熟悉女媧造人的流程,并總結女媧造人的原因、過程和方法,以及人類繁衍生息的景象等內(nèi)容。教師借助微課再現(xiàn)神話故事,形象地展示教學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課堂教學氛圍輕松、愉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無法獨立掌握全部知識點,需要教師從旁輔助、引導。如果教師在這時引入微課教學,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有針對性,學生也能從中了解教學重、難點,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助微課,學生可以快速掌握教材中的情感、情境,在參與課堂活動的同時深入閱讀文本,理解文本的表達技巧與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好微課視頻,著重講解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短僖跋壬肥且黄貞浶陨⑽?,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繪故事:通過對比,展現(xiàn)“我”在異國他鄉(xiāng)求學的窘境,以此來描繪藤野先生的高尚人格;敘事求實,將“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交往記錄下來,在讀者面前塑造一個更為飽滿的人物形象;精簡結尾,表達“我”對于恩師的懷念,對于藤野先生情感的回應。借助微課,甚至可以對特定的情境進行“放大”處理:學生在初讀《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時便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情感:“我”作為一名留學生來到這片土地求學,必然面臨著生活上、學習上的諸多問題,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樣做?配合微課梳理藤野先生的行為:以嚴謹?shù)膶W術精神教育“我”,以無私的師道精神引導“我”,對“我”屢次施以援手。通過微課解讀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深入了解課文的情感變化,有利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重要的創(chuàng)新嘗試。微課不僅能滿足基本的教學要求,還能豐富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nèi)容。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初中語文教學與微課相融合的可行性策略,從而促進語文教學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