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軍
寫作的至高境界就是讓文字的表達能展現(xiàn)出畫面感,特別是描寫景物的文章,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才稱得為上乘之作。好的景物描寫,不光要描寫景物的形貌,其中主官視角的描寫更能讓景物活靈活現(xiàn)??梢詮穆犛X、觸覺、視覺、 嗅覺四方面去創(chuàng)造情景的真實性。而很多古詩詞都喜借景抒情,作者的心情不同,同樣的景物也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杜c朱思元書》就堪稱是景物描寫的典范之作,作者借景物描寫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篇駢文是具有形式美法則的特點,展現(xiàn)出獨特的畫面美。
對于景物的描寫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個景物,不同人去描寫會表達出不一樣的美感?!杜c朱思元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駢文,在作者的眼里它看到的是一幅悠然清透的水墨山水畫。作者極盡想象力,通過獨特的架構(gòu),把文章中的畫面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現(xiàn)在看來,作者寫景使用的行文架構(gòu),依然是值得學習借鑒的,也正是這種架構(gòu),讓這篇文章顯得生動真實。
首先,作者在構(gòu)圖的手法上運用了S型構(gòu)圖。所謂S型構(gòu)圖,就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景物由近及遠,曲折向前的延伸。這樣的描寫展現(xiàn)出來的畫面空間感十足,引人入勝。這種構(gòu)圖方法通常用路或者河流來表現(xiàn),例如,《與朱思元書》中:“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乘船)隨著江流飄蕩,隨意地向東或向西漂流。一句話就道出了江流的蜿蜒,仿佛看到了在曲折江水上行駛的小船。這種S型的構(gòu)圖法把畫面的美感初步勾勒出來。
其次,是框架構(gòu)圖。這種構(gòu)圖的寫作手法更加高級,在寫作的時候用框架構(gòu)圖的方式來寫景,讓文章既不落俗套又宏觀大氣。《與朱元思書》中“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這句話看似是一句概括,言外之意,我接下來要寫從富陽至桐廬這段景色了,整體的框架一下子就勾勒出來,讓整幅畫面體現(xiàn)出磅礴的氣勢。
最后,橫線構(gòu)圖,這種橫線構(gòu)圖的手法讓景物描寫更顯寧靜立體,利用這種手法,一幅景物的畫面才能全面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例如《與朱元思書》中寫道:“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一句讓整幅畫面有了橫豎線條,“夾岸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都使用了橫線構(gòu)圖法,便整幅畫面從構(gòu)圖上立體交織,更顯完整。
運用了這三種構(gòu)圖的方式,把景物呈現(xiàn)得立體圓潤,大氣磅礴,又非常真實,讓人有如身臨其境一般,《與朱思元書》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美不勝收。
想要讓景物描寫更具有視覺沖擊力,想要在景物描寫中更能展現(xiàn)格調(diào),那么在寫景構(gòu)圖中就要剔除主體以外的描寫,精簡畫面,留出大面積的空白,讓畫面主體凸現(xiàn)出來,以此來達到更高的審美價值。
這篇《與朱元思書》,極簡留白的構(gòu)圖方法貫穿于文章的始終。例如文章的第一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边@句話的意思是: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這句話寫出了景色的整體氛圍,也給景物畫面加上了色彩,再代出“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達到了極簡留白的構(gòu)圖效果?!盁煛辈灰娏耍胶吞焐恢?,仿佛也消逝了,這句話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仿佛做畫時選好了空白宣紙,在紙上畫什么都是清晰生動的,在“煙”“山”不見的畫面中,只有我的一只小船在江面任意漂流,體現(xiàn)了孤舟行于江面的愜意畫面。
另外,還有文章的第六句和第七句“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意思是: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悅冷冷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爭鳴,嚶嚶和諧動聽。蟬兒的叫聲長久不停,猿猴的叫聲不絕于耳。這里作者也使用了極簡留白的構(gòu)圖手法,作者并未看到激流的泉水、美麗的鳥兒,也未看到蟬兒和猿猴,通過聲音的描寫給畫面留出了大面積的想象空間,未見其物,卻聞其聲,但是如果是真實做畫,這些描寫一定是躍然紙上的,激流、鳥兒、蟬、猿猴的出現(xiàn),對于整幅景物畫面極具視覺沖擊力,讓本是靜止不動的景物,更顯靈氣。
極簡留白的構(gòu)圖手法在畫面的呈現(xiàn)上更顯生動形象,作者善于運用,也運用得巧妙?!杜c朱元思書》本是一幅山水畫,雖然作者對山水也有直接的描寫,但是對孤舟和山水之間未見其物的聽聞式的描寫,讓畫面多了一抹盎然的生機,多了一絲活靈活現(xiàn)的靈動,也多了一份脫俗的美感,運用極簡留白的構(gòu)圖手法,《與朱元思書》畫面美的線條被勾勒得更加完整。
一幅美麗的畫作通常能表達出深深的情感,而一篇美麗的寫景文章亦能寓情于景,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憧憬、志趣或報復(fù)等?!杜c朱元思書》中作者對景物的悉心洞察,對整體畫面的宏觀鳥瞰,寫出了景物的細致之處,又表現(xiàn)出景物的壯觀,最后用對仗工整的句子,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志趣和政治報復(fù),作者的感情與美景交融在一起,畫面美又因灌注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而顯得更加生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這句話的意思是: 像老鷹一樣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作者用這組對偶句來表述景物的美麗程度,看似是對景物的高度贊賞和評價,其實作者是在借景物來表達出自己的志趣。在美景面前,作者有感而發(fā),觸景生情,用自己的視角看到如此的美景,希望那些追求名利和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如此的美景也能放下世俗的眼光,表達了作者對名利場的不屑,和對嫻靜生活的向往。
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表達的情感更加隱晦,也更加犀利:“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边@句話描寫的是景物,可是卻有著作者想表達的深深寓意。在作者失意的官場何嘗不是如此呢?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政治生涯的不滿,暗指南朝時期的政治昏暗,而昏暗的官場也并非毫無光明,還是可以看到一絲光明,表達了作者心存一絲希望的情感。
作者用精湛細致的景物描寫作鋪墊,最后寓情于景,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志趣,讓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悠然而又富有內(nèi)涵,如果沒有最后兩句的情感表達,前面的寫景只能算得上真實、工整。而加入了感情的抒發(fā),讓情與景交融在一起,凸顯出景色的壯闊,讓整幅畫面呈現(xiàn)出蒼勁的美感。
這篇文章作者純熟地運用S型、框架、橫線的構(gòu)圖手法,把整幅畫面勾勒得立體生動,又用到極簡留白的手法讓畫面更具視覺沖擊力,最后把情感灌注于景色之中,讓這幅山水畫顯得蒼勁有力、無比壯闊。高超的寫作手法、深厚的文字底蘊、含蓄的情感,契合了形式美法則的特點,千百年來流傳至今成為人們的效仿之作,已經(jīng)達到了寫景的至高境界,我們應(yīng)該慶幸可以領(lǐng)略到《與朱思元書》中的畫面美。